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浆miRNA检测在肿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通过与靶基因3′端非翻译区完全配对及不完全配对地结合来调控基因表达,影响个体发育、细胞增殖等基本生命活动.miRNA调控几乎参与了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及进展相关.在血浆中miRNA具有含量丰富、性质稳定、易于检测等特征,自发现血浆中存在miRNA以来,血浆miRNA作为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备受关注.作者对miRNA在肿瘤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以及预后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唐婷  赵一俏 《广东医学》2016,(15):2350-2352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由发夹结构的单链RNA前体(约70~90个碱基大小)经过Dicer酶加工后生成。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序列结合,导致靶mRNA降解或转录后翻译抑制,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据推测,miR-NA调节着人类三分之一的基因,由于miRNA存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提示miRNA可能有非常广泛多样的生物学功能, miRNA调节人体多种生理病理活动,如生长发育、细胞增殖和凋亡分化等。 miRNA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心肌及相关组织中的miRNA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多种病理过程。 miR-NA是多细胞生物中众多基因调控分子中的一种,越来越多的miRNA及其功能被发现,使得miRNA指导基因调控的重要性备受关注[1]。1993年,由Lee等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分析的方法在秀丽新小杆线虫( C.elegans)中发现了能时序调控胚胎后期发育的lin-4,lin-4不编码蛋白质,而是编码一种小片段的RNA。然而,当时并未引起研究者太大的注意,因为没有发现其他类似于lin-4的基因,也没有发现类似的不编码蛋白的RNA。直到7年之后,Reinhart等在2000年发现了另一个非编码RNA-let-7,它在调控线虫由幼虫L3期向成虫发育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随后的一年里,随着生物基因学的迅速发展,许多科研人员又相继在线虫、果蝇、斑马鱼和水稻等真核生物和细胞中找到这类的小分子RNA,并将这些具有时空表达特异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命名为miRNA。至此, miRNA迅速成为生命科学界研究的焦点,对其形成、作用机制和功能的研究很快全面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大小21~25个碱基的、非蛋白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它主要通过与靶标基因3′UTR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下调参与许多重要细胞活动(包括发育、增殖、分化、凋亡)基因的表达。近年来关于miRNA在肿瘤领域的研究一直比较热门,它的发现为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木平  刘维藩 《广东医学》2011,32(3):394-396
MicroRNA(微小RNA或miRNA)是真核生物细胞中一类内源性的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本身不编码蛋白,它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端非编码区(3′UTR)完全或不完全互补配对, 导致靶mRNA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负性调控靶基因的表达[1].miR-200家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miR-200a作为miR-200家族的一员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主要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对肿瘤的侵袭转移起关键作用,在多数肿瘤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充当着抑癌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明远 《西部医学》2009,21(7):1069-1071
小分子RNA即19~24个核苷酸(nt)的非编码RNA(non—codingRNAs),由于其具有干扰靶基因表达作用,所以又称为干扰RNA(interferingRNAs,iRNAs)。iRNAs的发现是近年在生物学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小分子RNA可以以序列特异性的方式抑制靶基因表达,并引起了生命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小分子RNA的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提高我们在实验研究中调控蛋白质表达的能力,并有可能迅速成为基因治疗的一种新药。小分子RNA包括了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两类核酸分子,本文对小分子RNA研究进展及其潜在应用价值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查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CTHD)患者中TBX1C基因3′UTR区域存在的基因突变,探讨该区域突变影响TBX1C基因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无22q11-2区微缺失的52例CTHD患儿(CTHD组)和89名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PCR扩增TBX1C基因完整3′UTR区序列,所有扩增片段均进行双向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TBX1C 3′UTR序列(NM 080647.1)进行比对,筛查出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PicTar和TargetScan在线预测软件预测可能与TBX1C基因3′UTR区结合的微RNA (miRNA),分析TBX1C基因3′UTR区突变对miRNA调控TBX1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CTHD组中发现1例突变c.*164_*165insC,即在距离终止密码子164位与165位核苷酸之间插入1个胞嘧啶;该突变在对照组中不存在,其他研究中未见报道,为新发突变;预测结果显示10种miRNA能与TBX1C基因3′UTR区结合,该突变并不位于10 种miRNA与TBX1C3′UTR的结合区域。结论 TBX1C基因3′UTR区域存在新发突变c.*164_*165insC,该突变可能改变TBX1C3′UTR区域与miRNA结合的空间构象,进而影响miRNA对TBX1C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真核生物中存在着2种主要的小分子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一种是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另一种是微小RNA(microRNA,miRNA).siRNA是一类长约21~25 nt的双链RNA,其3'端带有2nt的凸出,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miRNA是一类长约22nt的非编码RNA,它是由长60~110nt,带有发夹结构的前体miRNA剪切而成.这些miRNA能够识别特定的目标mRNA,并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促进靶mRNA的降解和(或)抑制翻译过程而发挥负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并与个体发育、干细胞分化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据计算机推测人类基因组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8.
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RNA,miRNA能与mRNA结合,诱导mRNA降解或抑制其翻译(即RNA干扰)。现有两篇文章证明,干扰素(IFN)诱导的特异性miRNA能高效抑制HCV病毒,而HIV病毒可利用细胞miRNA维持一个潜伏感染细胞库。  相似文献   

9.
何亚舟  刘嘉铭  舒驰 《重庆医学》2013,42(15):1771-1774
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6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研究表明miRNA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联;其通过与靶基因mRNA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靶基因mRNA序列中与miRNA相结合的区域称为miRNA结合靶点区(miRNA binding site)。  相似文献   

10.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转录后调节活性的内源性小分子RNA,能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靶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的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 3'-UTR)序列相互识别,引起靶mRNA的降解和(或)翻译抑制.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1个miRNA分子的潜在靶mRNA可能有上百个,提示了miRNA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目前研究表明,miRNA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在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纤维化、血管新生等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病理过程中,miRNA的表达发生变化,并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文中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饶明礼 《重庆医学》2013,(25):3056-3058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通过与mRNA的3′非编码区(3′UTR)完全或不完全互补配对结合,引起靶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因进行负调控。miRNA参与细胞的分化、发育、增殖、死亡等生命活动中的一系列重要进程,因此,miRNA被应用于许多疾病发病机制探讨的研究。早期的学者们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冻融法结合小分子RNA分离试剂盒简便快速提取富含多糖的植物组织miRNA的方法.方法:利用乙醇/醋酸钾沉淀法、小分子RNA分离提取试剂盒标准步骤提取方法和结合反复冻融法改进的小分子RNA分离提取方法分别提取玉米胚乳组织小分子RNA,通过小分子RNA浓度、纯度及完整性检测,以及内参5s rRNA扩增验证模板真实性等比较3类方法小分子RNA的提取效果.结果:乙醇/醋酸钾沉淀法易丢失大量小分子RNA;小分子RNA分离提取试剂盒标准步骤提取所获小分子RNA浓度、纯度较低,富含大量多糖杂质;反复冻融法结合小分子RNA分离试剂盒提取的小分子RNA浓度、纯度较高,有效去除多糖杂质,内参5s rRNA扩增验证真实性表明其所获miRNA的cDNA模板质量较高.结论:结合反复冻融法和小分子RNA分离试剂盒,可以简便快速去除多糖内杂质,保证小分子RNA完整性,加尾及引物延伸RT-PCR、所获miRNA的cDNA模板质量较高,可用于后续miRNA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miRNA(micro RNA)是小RNA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类最近发现的内源性非蛋白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长度为19~22 nt,它能在转录后水平上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自1993年在秀丽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首次发现miRNA以来,  相似文献   

14.
陈筱山 《重庆医学》2012,41(24):2538-2541
微RNA(micro RNA,miRNA)是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nt)的内源性非编码蛋白RNA基因。在动植物细胞中,通过与靶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的3′端非编码序列(3′-uncoding region,3′-UTR)相互作用,在翻译后水平抑制靶基因活性或降解靶基因来调节其表达的活性。miRNA表达具有高度保守性、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miRNA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对神经发育、分化、成熟发挥重要调节作用[1]。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定成年小鼠Toll途径进化保守信号介导因子(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signaling intermediate in Toll pathways,ECSIT)的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序列,并在细胞中验证非编码RNA对ECSI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小鼠ECSIT 3′?UTR序列,并与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预测ECSIT 3′?UTR可能结合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并针对ECSIT的全长序列设计小干扰RNA(siRNA);通过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使用不同miRNA和siRNA干扰后,细胞中ECSIT的表达。结果:成功鉴定了346 bp的小鼠ECSIT 3′?UTR,与NCBI上序列一致率达到99%;在细胞中miR?7?5p和siRNA1、2可以干扰ECSIT的表达。结论:成功鉴定得到成年小鼠心脏ECSIT mRNA 3′?UTR序列,该非编码区可作为非编码RNA的调控区域,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明ECSIT在小鼠生长发育及疾病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假手术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小分子RNA的差异表达。方法 选取假手术组(F)和脑缺血再灌注组(B)大鼠海马脑组织,提取小分子RNA,应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深度测序,通过信息分析获得mi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F组和B组分别获得6833331和6407399个序列, 平均长度均为22nt。将原始数据与miRbase、Genbank和Rfam(9.1)数据库进行比对和分类注释。在F组和B组,miRNA总数分别占小分子RNA总数的76.77%和75.22%,两组间共有32种差异表达的miRNA,预测出新的候选miRNA 130条。结论Solexa测序是一种快速、全面地研究和发现小分子RNA的重要手段,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及候选miRNA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miRNA(microRNA或miRNA),是一类长度约22nt的内源性短链非编码小分子RNA,通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在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下靶向结合mRNA,进而降解RNA或阻遏转录后翻译功能。近年研究,miRNA参与细胞的分化、发育、增殖、死亡等生命活动中的一系列重要进程,在肿瘤发生中可能是潜在的抑癌或致癌基因。本文就miRNA在肿瘤中基因表达、肿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MicroRNA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这些小分子RNA通过碱基配对与靶mRNA序列的3'非翻译区或编码区结合,促进目标mRNA降解或抑制蛋白翻译,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它们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基因调控及疾病的发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已有研究表明,miRNA与肿瘤的发生相关.阐明miRNA在癌症发生中的分子机制,对癌症的靶基因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液相芯片技术在小分子RNA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凯  汪谦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0):1437-1439
既往,人们一贯认为RNA作为一种相对惰性的生物大分子,除了执行DNA建造蛋白的指令外并无其他作用.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实际上操纵着许多细胞功能,可通过互补序列的结合反作用于mRNA,从而关闭或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甚至可通过指导基因的开关来调控细胞的发育时钟,在干细胞和肿瘤等前沿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潜能.本文拟结合液相芯片检测分析系统,探讨其在miRNA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微RNA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乾凤  谭茗月 《医学综述》2014,(7):1193-1196
微RNA(miRNA)是由2227 bp组成的、内源性高度保守的非编码性小分子单链RNA,能通过与信使RNA的3'端非翻译区结合,从而沉默或靶向切割信使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蛋白质的表达。近年来,miRNA成为了心脏病学中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证明miRNA与心功能不全相关,miRNA通过调节心肌细胞凋亡、心脏肥厚、纤维化等,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心力衰竭中可检测到多种miRNA水平的变化。该文对miRNA在心力衰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