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对比拉米夫定及阿昔洛韦对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乙肝病毒复制的有效性。方法:10例肾病综合征伴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口服足量泼尼松或甲基泼尼松龙同时,分别口服拉米夫定及阿昔洛韦治疗三个月以上,观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Ill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变化。结果:1、拉米夫定组肾病综合征伴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5例中(HB-sAg、HBeAg阳性1例,大三阳4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后3个月血清HBV-DNA滴度明显下降(P〈0.01,治疗1个月血清HBV-DNA滴度无显著差异(P〉0.05),5例中1例病人治疗后血HBV-DNA滴度阴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含量与免疫标志物及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442例住院和门诊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检测HBV—M、HBVDNA含量及转氨酶(ALT、AST),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BVDNA含量与HBV—M模式有关,HBeAg阳性者HBVDNA含量均〉10^3拷贝/ml,其中含量在10^5—10^7拷贝/ml者为53.45%,〉10^8拷贝/ml者为43.10%,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异常率随HBVDNA含量增高而增高。结论HBeAg与HBVDNA含量明显相关;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状态与血清HBVDN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郭永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4):2195-2196,2199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治疗膜性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效果。方法 将49例膜性乙肝病毒相关肾炎非大量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组及拉米夫定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1、8周后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疗效优于拉米夫定组。2、另外8周后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组ALT明显下降(P〈0.01),Alb明显上升(P〈0.01),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膜性乙肝病毒相关肾炎非大量蛋白尿者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衡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及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血清标志物、HBVDNA含量、ALT水平以及YMDD变异检测。结果170例患者中检测出B基因型135例(79.41%),C基因型34例(20.00%),BC混合基因型1例(0.59%)。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分别为113例与28例(x^2=0.04,P〉0.05),HBVDNA〉10^7拷贝/mL分别为106例与29例(x^2=0.77,P〉0.05),ALT〉120u/L分别为86例与10例(x^2=13.02,P〈0.05)。拉米夫定治疗24—48周时,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各为24.78%和28.57%(x^2=0.20,P〉0.05),抗-HBe阳转率各为14.55%和15.88□(=x^2=0.31,P〉0.05),HBVDNA阴转率各为73.33%和55.88%(x^2=3.93,P〈0.05),ALT复常分别为77.04%和58.82%(x^2=4.61,P〈0.05)。拉米夫定治疗32—144周时,77例患者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45.29%,其中rtM204V型变异35例(20.59%),rtM204I型变异25例(14.71%),rtM204V/rtM20I型变异16例(9.41%),并有35例伴rtL180M突变。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发生YMDD变异各为61例与16例(45.19□与47.06□)(x^2=0.04,P〉0.05)。结论衡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存在B型、C型以及BC混合型,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并与肝脏疾病的活动性相关;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HBVDNA栽量、HBeAg表达、以及HbeAg/HBeAb的转换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拉米夫定对B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优于C基因型;YMDD变异发生率与基因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拉米夫定耐药后导致病情加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纳入研究.记录拉米夫定治疗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疗程,检测并记录临床耐药时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定量、YMDD变异及前C区变异。按病情加重后的诊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衰竭组患者年龄(45±13)岁,大于慢性乙型肝炎组(37±131岁(P〈0.05);肝功能衰竭组临床耐药时HBV DNA载量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2.8×10^8+4.9×10^8)拷贝/mL vs(3.1×10^6±2.9×10^6)拷贝/mL;P〈0.05];肝功能衰竭组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54.6%)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8.4%,P〈0.05)。年龄和拉米夫定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化都是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年龄大、诊断为肝硬化,临床耐药时病毒载量高,耐药后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可能是拉米夫定治疗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有肝硬化基础患者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应及时使用能治疗耐药变异的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拉米夫定耐药后导致病情加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纳入研究.记录拉米夫定治疗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疗程,检测并记录临床耐药时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定量、YMDD变异及前C区变异。按病情加重后的诊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衰竭组患者年龄(45±13)岁,大于慢性乙型肝炎组(37±131岁(P〈0.05);肝功能衰竭组临床耐药时HBV DNA载量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2.8×10^8+4.9×10^8)拷贝/mL vs(3.1×10^6±2.9×10^6)拷贝/mL;P〈0.05];肝功能衰竭组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54.6%)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8.4%,P〈0.05)。年龄和拉米夫定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化都是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年龄大、诊断为肝硬化,临床耐药时病毒载量高,耐药后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可能是拉米夫定治疗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有肝硬化基础患者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应及时使用能治疗耐药变异的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7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48周,定期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定期比较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替比夫定组血清HBVDNA自基线下降值为6.07log10,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可以快速、有效降低HBVDNA,促进HBeAg阴转,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长期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Ⅰ35例和治疗组Ⅱ34例,治疗组Ⅰ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Ⅱ用拉米夫定加干扰素a-2b(联合、序贯),观察停药后肝功能,HBeAg及HBV 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Ⅰ在停用拉米夫定后出现肝炎复发率为68.57%(24/35),ALT反跳率77.42%(24/31),HBeAg复阳率70%(7/10),HBVDNA复阳率71.43%(20/28);治疗组Ⅱ在疗程结束后出现肝炎复发率为(16/34)47.06%,ALT反跳率55.17%(16/29),HBeAg复阳率40.0%(6/15),HBVDNA复阳率51.85%(14/27),治疗组Ⅰ与治疗组Ⅱ比较,复发率、ALT反跳率、HBeAg复阳率、HBVDNA复阳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加干扰素a-2b(联合、序贯)治疗慢性乙肝获得应答患者停药后其复发率、HBV复制标志复阳率明显低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获得应答患者。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a-2b干扰素肌注,连用3个月;观察组予拉米夫定13服,连用12个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4.4%和1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1.1%也高于对照组33.3%(P〈0.05)。两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陈静  曾俊涛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31-173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2例HBV—GN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口服,共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HBeAg、HBVDNA、ALT、肾功能和24h尿蛋白定量等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在12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中,显效4例(33.33%),有效5例(41.67%),无效3例(25.00%)。治疗前,12例HBV—GN患者HBeAg均为阳性,血清HBV—DNA水平为(6.17±2.35)log10mEq/ml,ALT(119.25±27.08)U/L。拉米夫定治疗24周后,HBeAg的阴转率为33.33%;与治疗前比较,HBV—DNA(3.22±1.74log10mEq/m1)、ALT(48.00±12.50U/L)水平显著地下降(P〈0.05)。结论拉米夫定对减轻HBV—GN患者肝脏、肾脏组织的损害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志红  倪秉强  陈日新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51-1752,1690
目的:观察参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在大肠癌伴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化疗中肝功能保护及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作用。方法:68例感染乙肝病毒的大肠癌患者区组化随机分为治疗组(参麦+FOLFOX6方案化疗+恩替卡韦,34例)和对照组(FOLFOX6方案化疗+恩替卡韦,34例),化疗前及化疗后第3天、第4周末、第12周末检测肝功能,化疗前及化疗后第4周末、第12周末检测HBV DNA载量。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HBV DNA载量均增高(P<0.05)。在治疗第12周末,治疗组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对照组。在治疗第3天、第4周末、第12周末,治疗组ALT/AST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肝炎活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乙肝病毒的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可引起乙肝病毒再激活,并导致肝炎活动;参麦注射液能改善肝功能,对肝病毒再激活引起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和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联合恩替卡韦抑制乙肝病毒作用更强,有更好的肝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荣 《河北医学》2012,18(6):754-75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单独采用拉米夫定给药12个月,观察组使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给药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ALT的变化、HBV DNA血清变化、HBV血清学标志、病毒变异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血清HBV 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与HBeAg阴转率、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病毒变异情况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246例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123例。对照组仅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及新生儿均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出现宫内HBV感染率分别为22.76%和9.76%,一年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HBV感染率分别16.26%和1.63%,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及一年后对应HBsAb阳性率分别为8.13%、76.42%和27.64%、94.31%,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及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降低HBsAg阳性情况患者所产新生儿HBV感染率,同时能使新生儿对应的HBsAb转阳率有效提高,最终使HBV的传播阻断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Anti-pre-SantibodyinrelationtoHBVclearanceandclinicalprognosisLiXiuhui(李秀惠);TianQiqi(田琦琦);MinFuyuan(闵福援);LiuHunizhen(刘惠珍);Hua...  相似文献   

15.
陈同生  张文君 《西部医学》2014,26(11):1517-1519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低病毒载量患者分别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治疗;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100 mg,1次/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后ALT、ALB、透明质酸(HA)的变化,HBV DNA阴转率、病毒基因耐药情况.结果 治疗48周后阿德福韦组HBV DNA阴转率为71.9%,ALT复常率为72.6%;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后HBV DNA阴转率为73.1%,ALT复常率为78.5%;两组透明质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德福韦组无一例发生病毒学突破,而拉米夫定组出现3例YMDD变异.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不良反应轻微,阿德福韦治疗患者无病毒变异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血中乙肝病毒(HBV)DNA数量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76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 DNA数量.26例HBV DNA阳性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取末梢静脉血检测HBV DNA.结果孕妇血中HBV DNA阳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33.3%,宫内感染与孕妇血中HBV DNA数量有关,HBV DNA数量高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注射后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结论孕妇血中HBV DNA数量高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与苦参碱联用治疗儿童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乙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拉米夫定组(B组)、苦参碱组(C组)、拉米夫定和苦参碱联用组(D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BeAg和HBVDNA阴转率的差异。结果在降低血清ALT水平、HBeAg和HBV DNA阴转率方面,拉米夫定和(或)苦参碱组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且拉米夫定和苦参碱联用组显著优于各单药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苦参碱均能改善慢性乙肝患儿的肝功能,提高HBeAg和HBV DNA阴转率,二者联用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含量与血清标记物的相关性及其对乙型肝炎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1652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记物(HBV—M),其血清学模型包括以下9种组合;并选取160例HBV M全阴性正常人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1、2组HBV DNA阳性率为98.4%和96.67%,明显高于其它组。结论:HBV DNA含量与乙肝病毒e抗原具有显著相关性,HBV M和HBV DNA定量检测对于临床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乙肝患者配偶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特点.方法 选择102例门诊就诊的乙肝患者的配偶为研究对象,抽血送检乙肝病毒标志物,必要时进行HBV-DNA定量和肝功能检测.结果 102例被调查人群中,89例HBcAb阳性,占87.25%,合并HBsAb阳性者51例(57.30%),HBsAb滴度均低于100 IU/ml;3例HBsAg阳性合并HBeAg或HBeAb阳性者HBV-DNA定量呈阳性,其余病毒定量均阴性;9例乙肝标志物全部阴性,占总人数的8.82%.结论 乙肝患者配偶既往感染率高,最终转为慢性感染者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 (t) ide,NAs)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乙肝相关性肝癌且行TACE术患者共181例,经过筛选后将最终的107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TACE联合抗病毒组)57例;对照组(TACE组)50例.术后随访12个月,每3个月1次,比较两组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发生率、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最终47例、对照组最终43例患者完成12个月的随访.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ALT、AST、TBIL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BV DNA转阴率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治疗组分别为17.02%、38.30%、42.55%,对照组分别为4.65%、13.95%、13.9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6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随访的12个月中,对照组有15例发生乙肝病毒激活,治疗组有4例发生乙肝病毒激活,HBV激活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ACE可以导致HBV的激活,NAs可以抑制HBV复制.TACE联合NAs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