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定制人工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行瘤段骨广泛切除、定制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结果 :随访 1年 5个月~ 5年 ,膝关节活动度为伸 0° ,屈 90°~ 10 5°。 19例患者中发生假体周围积液和行走后踝关节痛各 1例 ,无感染、假体松动及断裂 ,无肿瘤复发。 1例发生肺转移 ,带瘤存活 ,2例因肺及其他部位转移死亡。结论 :定制人工膝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能尽早及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尤其适合于骨破坏严重 ,骨支架作用基本丧失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定制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达到保肢的疗效。方法对17例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行瘤段广泛切除,定制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结果随访1年5月~5年,髋关节活动度为:伸0^。,屈30^。-90^。(平均5^0。)。局部肿瘤复发伴肺转移死亡1例,发生假体松动2例,无感染及假体断裂。结论采用合理的边缘完整肿瘤切除,定制并正确安装合适人工髋关节,辅以综合治疗,能有效治疗股骨近端恶性肿瘤而达到保肢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次手术方式选择对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该院收治26例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总结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本组中2例为股骨颈骨巨细胞瘤,行肿瘤瘤段切除人工半髋关节置换.腓骨上端4例行肿瘤瘤段切除术.桡骨远端4例和股骨下端6例行肿瘤瘤段切除术,行自体或者异体移植.股骨下端2例、胫骨上端6例、肱骨近端1例肿瘤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全部病例均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5年.无远处转移或死亡病例.结果 对四肢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肿瘤瘤段切除和功能重建手术,可有效控制局部复发和防止肺部转移,同时又可以保存一定的关节功能.结论 肱骨上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人工关节置换;股骨上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人工半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桡骨近端、腓骨小头、尺骨远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肿瘤瘤段切除;桡骨下段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可选腓骨上段移植术;已恶变或者局部广泛浸润无法彻底切除的病例可选截肢术.  相似文献   

4.
瘤段灭活再植治疗骨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肉瘤是最常见骨的恶性肿瘤。以往骨肉瘤一旦诊断明确 ,及时高位截肢是治疗唯一手段。近年来随着有效化疗的应用 ,骨肉瘤的瘤段切除保留肢体 ,趋向代替传统截肢术。我院自 1991年 2月以来采用瘤段切除灭活再植的方法治疗骨肉瘤 1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男 12例 ,胫 6例。年龄最大 38岁 ,最小 11岁 ,平均 14.5岁。肿瘤生长部位 :股骨远端 12例 ,胫骨近端3例 ,肱骨近端 2例 ,桡骨远端 1例。按Enneking[1] 外科分期 :ⅡA 期 4例、ⅡB 期 14例。治疗方法采用瘤段切除煮沸灭活 6例 ,采用瘤段切除酒精…  相似文献   

5.
人工膝关节置换在膝周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行瘤段切除和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19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采用瘤段切除及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来修复和替代切除的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结果 随访8~76个月,平均21.3个月,19例中存活17例.假体置换后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9%.结论 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是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重建的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骨肿瘤的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7例27髋股骨近端骨肿瘤病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2~66岁,平均43.2岁。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4例,软骨肉瘤4例,骨成纤维细胞瘤2例,骨肉瘤2例,复发性软骨瘤2例,骨囊肿骨折3例。27例采用肿瘤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股骨切除长度14—21cm。结果:27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获平均4年11个月随访,27例均存活,并从事家务和工作。结论根据股骨近端肿瘤类型,依X线和MRI指示长度,取瘤界2~5cm切除后选择适当假体和治疗方式,对重建髋关节功能、保留肢体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股骨近段(包括头、颈)低度恶性与复发性骨肿瘤,彻底手术切除后遗留大块骨缺损。我们采用人工股骨近段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根据肿瘤范围大小,先锯断股骨,连同骨膜向近端剥离,使髋脱位,将股骨近段切除,装上备好之假体,其远端,加一防护环,套在股骨远段的近端上,可防止股骨劈裂,术后不需固定。鼓励早期活动。本组5例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陶涛  张云坤  郁忠杰 《当代医学》2010,16(32):82-83
目的探讨股骨近段恶性骨肿瘤的临床保肢的方法。方法自2004年12月~2009年10月,采用髋关节置换协同瘤段股骨切除灭活再植治疗股骨近段恶性骨肿瘤10例,均选用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加瘤段切除灭活再植和自体骨植骨术。结果本组已进行1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4例于术后1a左右死亡。生存的6例关节获平均2年9个月随访,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4~5分4例,3分2例,1分1例。结论根据股骨近端肿瘤类型采用髋关节置换协同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治疗的方法,使患者减轻手术痛苦,有效的重建髋关节功能并达到保肢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240-1241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7月-2005年7月收治四肢骨巨细胞瘤38例,股骨远端7例,股骨近端3例,胫骨近端8例,肱骨近端5例,桡骨4例,胫骨远端3例,尺骨4例,指骨4例。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刮除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11例,刮除后植骨内固定12例,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3例,单纯切除不重建12例。结果: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1例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刮除术后10个月复发。结论:对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放射线分级及患者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股骨骨肿瘤患者的保肢手术治疗中 ,需将肿瘤段彻底切除 ,局部植骨、异体骨移植或瘤段灭活后再植 ,同时采用合适的内固定固定股骨 ,以恢复下肢功能。对股骨转子部、范围较广的股骨干以及股骨远端肿瘤 (有时并发病理骨折 ) ,在病灶清除、瘤段切除固定股骨时 ,在以往临床工作中常有一定困难。本科从 1990年 4月至 1999年 1月 ,对 13例股骨骨肿瘤患者 ,在手术治疗中应用了交锁髓内钉固定或重建股骨 ,疗效优异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 13例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2 5~ 6 7岁 ,平均 41.5岁。手术指征 :瘤段切除后难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四肢骨肿瘤瘤体切除,功能重建的效果。方法:分析23例四肢骨肿瘤行瘤体切除,不同方法重建后功能状况,其中转移瘤8例,骨巨细胞瘤6例,软骨肉瘤3例,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2例,恶纤组1例,透明细胞肉瘤1例。采用髓内钉骨水泥重建9例,人工关节置换7例,自体腓骨移植重建4例,灭活再植2例,同种异体半关节置换1例。结果:瘤体灭活再植2例均复发,1例骨肉瘤于术后13月复发,1例软骨肉瘤术后4年6月复发,均再行肢体离断术;1例软骨肉瘤行肩关节置换术,2年后局部皮肤破溃,假体外露行翻修术;1例骨巨细胞瘤行定制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术后6月出现窦道,经多次清创治疗,2年后行肢体离断术。结论:骨肿瘤切除后功能重建的方法较多,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灭活再植复发率高,并发症较多,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可导致保肢失败,自体骨及异体骨移植早中期效果良好,骨干部采用交锁髓内钉及骨水泥重建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部骨肿瘤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膝部良恶性骨肿瘤患者32例,其中股骨远端18例,胫骨近端14例,分别是骨肉瘤17例,骨巨细胞瘤1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1~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3-4个疗程正规化疗。观察术后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假体松动;1例术后出现肢端麻木:1例术后出现感染;股骨下端组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平均24.7分;胫骨上端组平均24.1分。结论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部良恶性骨肿瘤较理想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1-2005年经手术治疗的股骨转移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资料完整者共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2.3岁,转移灶在股骨颈4例,股骨粗隆部5例,股骨粗隆下8例,股骨干9例,股骨髁上3例;其中伴发病理性骨折18例。手术采取瘤段骨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12例,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加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11例,不处理肿瘤单纯内固定的6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16例个人生活能够自理,8例能够基本自理,5例仍需家人护理照顾。随访4个月~2年,行瘤段骨切除并人工假体置换术者,术后5个月死亡1例,5~6个月3例,7~12个月死亡4例,12~18个月死亡2例,存活2年以上2例;行肿瘤切除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者,术后4个月死亡1例,4~6个月4例,7~12个月死亡3例,12~18个月死亡2例,存活2年以上1例;仅行单纯内固定者,术后4个月死亡2例,4~6个月4例。结论对于股骨转移性肿瘤宜早期积极手术,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或内固定手术可以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患肢功能,便于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四肢长管骨肿瘤手术,既要彻底地切除病灶,又要尽力保全肢体和关节以达到满意疗效,难度较大。本文介绍我科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作骨肿瘤局部大块或大段切除、吻合血管的游离骨移 植修复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或肿瘤段截再植术共49例。术后随访3~6个月植骨区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得以保全或改善,达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长管状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长管状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1例长管状骨骨旁骨肉瘤,11例中8例发生在股骨,3例发生在胫骨。11例均拍X线平片,8例CT扫描,3例MRI扫描。结果发生在股骨的8例病例中X线表现为皮质旁放射状高密度影,边界欠清楚,局部软组织隆起。发生在胫骨的3例病例中X线表现为基底部附着于骨表面的骨性肿块,邻近骨皮质增生硬化,软组织内可见团状和菜花状不规则高密度瘤骨,其中1例与骨皮质关系密切病例可见到骨皮质与肿瘤骨之间有一透亮带。结论长管状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综合分析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肢体骨肿瘤活检失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上骨肿瘤活检手术中的常见失误,降低活检手术给骨肿瘤保肢手术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分析55例骨肿瘤活检手术失误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包括男25例,女30例,平均年龄26.6岁。肿瘤部位包括股骨近端12例,股骨远端13例,胫骨上端17例,胫骨干及胫骨远端3例,腓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及肱骨干5例,桡骨远端3例。肿瘤诊断:骨肉瘤28例,皮质旁骨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例,软骨肉瘤6例,恶性淋巴瘤1例,转移癌3例,尤文氏瘤2例。结果55例患者中,17例因为活检手术失误及相关并发症而行截肢手术,占30.9%。4例切除活检失误均为切除范围不足。9例穿刺活检失误中,6例穿刺活检的入路太靠近主要血管神经束,3例发生诊断失误。42例切开活检失误中,以手术入路失误为多,共31例,占73.8%。切开活检并发症中,开窗不当造成病理性骨折2例,止血不彻底形成较大血肿7例,术后引流放置不恰当5例。结论骨肿瘤活检手术失误严重影响骨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的远期疗效及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近关节骨肿瘤切除后遗留大块骨缺损。对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超过20年的32例进行临床及组织学分析。其中骨巨细胞瘤2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硬纤维瘤1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均有病理证实。发生于胫骨近端12例,股骨远端14例,股骨近端3例,肱骨近端3例。普通髓内针内固定17例,钢板内固定15例。结果3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5年(21~28年),异体骨愈合29例,不愈合3例。主要并发症:肿瘤局部复发2例,感染1例,异体骨骨折6例,异体骨吸收3例,关节强直7例。关节功能按Mankin评分标准:优4例,良21例,中1例,满意率81.3%。结论同种异体半关节可以作为长期替代物应用于修复近关节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骨性关节炎是影响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的骨与关节缺损的外科技术.方法:25例骨肿瘤患者采用复合股骨上段的全髋置换12例、复合股骨下段全膝关节置换10例和复合胫骨上段的全膝关节置换3例.假体柄和异体骨、宿主骨界面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10例骨肉瘤和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各接受6次大剂量静脉化疗.结果:25例患者随访36~112个月,平均64个月.术后无感染,无皮瓣坏死,1例股骨下段骨肉瘤术后关节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治愈.1例局部复发后截肢,1例股骨下段骨肉瘤患者于手术后37个月死亡,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于25个月和33个月死亡,其余患者均为无瘤生存.本组患者术后无关节脱位和假体松动,2例股骨上段大转子部异体骨部分吸收,Trenberg征阳性.异体骨和宿主骨连接部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个月,平均11个月.根据Enneking保肢术后功能评价标准,21例患者得分为17~27分,平均23.4分.2例胫骨上段肿瘤术后膝关节伸直缺失15°~20°.结论:人工关节-异体骨复合移植具有人工关节和异体骨两者优点的相加作用,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固定假体柄和异体骨、宿主骨界面符合异体骨愈合的特点,能满足患者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率方法1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7—80岁,中位年龄47.5岁,17例经X线及CT检查,12例MR检查。结果(1)发病部位:股骨6例次,髂骨、胸椎各3例次,胫骨、肱骨、腰椎各2例次,骶骨、胸骨各1例次,长管骨发病占59%。(2)病灶数目:17例PLB中,1例多骨受累,其余均为单骨受累;(3)病变特征: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质硬化,轻度骨膜反应,明显软组织肿块,病理性骨折。结论(1)PLB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表现,须X线、CT及MRI结合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2)PLB与其它骨恶性肿瘤鉴别困难。但全身症状轻、病灶骨质破坏轻而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少强烈提示PLB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骨与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发病情况及构成比率。方法对我院1995~2009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586例骨与关节肿瘤及瘤样病变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骨肿瘤633例(39.91%),骨巨细胞瘤76例(4.79%),原发恶性骨肿瘤289例(18.22%),骨转移瘤327例(20.62%),骨瘤样病变261例(16.46%)。良性骨肿瘤以骨软骨瘤最多见(160例,25.28%),软骨瘤(114例,18.01%)与骨瘤(78例,12.32%)次之。原发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98例,33.91%)与软骨肉瘤(65例,22.49%)多见,脊索瘤(38例,13.15%)次之。骨瘤样病变以骨纤维异样增殖症(98例,37.55%)与动脉瘤样骨囊肿(71例,27.20%)多见。多种骨肿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11~30岁,好发部位为股骨与胫骨。结论骨肿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汉族人群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