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绵萆Dioscorea spongiosa和七裂叶萆D.septemloba在形态学、组织学、花粉粒表面特征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绵萆 新种地位的确立是有充分根据的。  相似文献   

2.
概述中药续断原植物及续断属修订研究的结果,指出中药续断的原植物主要是川续断D.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但还有3种续断在局部地区也人药;报告中国续断属植物共有16种,2变种,其中7个新种为本项研究所发现。  相似文献   

3.
本草考证认为本草所载鬼臼为小檗科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或六角莲D.pleiantha,而非桃儿七;小叶莲为小檗科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的小叶莲及其他有关书中将鬼臼之名用于桃儿七Podophyllum emodi是缺乏本草依据的。  相似文献   

4.
魔芋属7种植物中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魔芋属7种植物进行了魔芋葡甘露聚糖(简称KGM)检测,发现除花魔芋Amorpho phalluskonjac外,白魔芋A.albus,攸落魔芋A.yuloensis,西盟魔芋A.xemengensis和甜魔芋A.dunnii亦可作为魔芋葡甘露聚糖的资源.并用薄层层析进一步证明,疏毛魔芋A.sinensis和滇魔芋A.yunnanensis中不含有KGM,不能与其它5种魔芋混用。  相似文献   

5.
酶电极法测定乳酸钠注射液中L-乳酸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测定乳酸钠注射液中L-乳酸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固定化L-乳酸氧化酶与H202电极构成酶电极,研究了乳酸(盐)酶电极分析法的各种分析条件及参数,并与非水滴定法对比测定了乳酸钠注射液中L-乳酸钠及D,L-外消旋乳酸钠的含量。结果:供试乳酸钠注射液中L-乳酸钠含量约占乳酸钠总量的10%。结论:乳酸钠注射液属于不等量立体异构体药物。采用酶电极法测定乳酸钠注射液中的L-乳酸钠含量具有专一性高、成本低、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萱草根的原植物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考证表明古代萱草根的原植物为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重辦萱草H.fulva var.kwanso,黄花菜H.citrina,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和小黄花菜H.minor。对萱草、藜芦、鹿葱的原植物及混淆原因进行了考辨;对近代中药文献中北黄花菜、麝香草等学名错误进行了考订,并提出增补桔红萱草H.aurantiaca作为一个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7.
覆盆子的品种延续与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考证认为覆盆子的历史始于汉代,原与蓬为同一种药材,晋代分化为两种药材。历代覆盆子的品种为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多种植物的果实,其中使用历史最长是复盆子R.idaeus、山莓R.corchorifolius和插田泡R.coreanus;华东覆盆子R.chingi是现代覆盆子的新兴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物不对称催化苯乙酮酸合成手性药物前体R(-)-扁桃酸。方法通过对本实验室保存的12株酵母菌进行初筛,获得对底物苯乙酮酸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菌株S.c.1,S.c.3和S.c.10。进一步对其进行紫外与微波诱变,得到R(-)-扁桃酸高产菌株S.c.10.2.8。结果在转化培养中,初始底物浓度为20mmol·L-1,pH6.6,温度34℃,R(-)-扁桃酸得率85%,对映体过量值(e.e)>99%。结论生物转化法在生产手性药物前体R(-)-扁桃酸中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9.
黄岩  张幼怡 《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2):793-796
 目的:介绍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非经典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的进展?方法:以国外发表的研究论文为基础,对α1-AR激活细胞内多种非经典信号转导途径进行综述?结果:α1<-sub>-AR可激活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信号系统,酪氨酸激酶磷酸化系统,腺苷酸环化酶-cAMP信号系统以及PI3激酶和磷脂酶D等信号转导途径?结论:α1-AR 通过这些复杂的、多元的、网络化的信号转导过程来实现对心血管、神经体液等多系统的生理活动的精细调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羌族民间对3种莸属植物光果莸Caryopteris tangutica,粘叶莸C.glutinosa,短梗三花莸C.termiflora Maxio f.brevipedunculata的药用情况及生药学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1.
尹明华  徐志坚  黄玮  何霖森  刘根华  洪森荣 《中草药》2016,47(19):3486-3493
目的 对来自江西的11份山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其组培苗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RAPD-PCR技术。结果 试验筛选出20条引物,共扩增出238个条带,其中234个为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带11.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8.3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75 6~0.970 6,平均相似系数为0.723 1。根据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在0.634 8的遗传相似系数上,将11份山药种质资源聚成5大类群(类群I~V)。其中第I类群只包含黄独;第II类群只包含瑞昌山药;第III类群包括南城淮山药1、千金薯、信州山药、永丰淮山药和铁棍山药,说明南城淮山药1、千金薯、信州山药、永丰淮山药与来源于河南焦作市温县的铁棍山药亲缘关系较近;第IV类包括南城山药、南城淮山药2、广丰药薯;第V类只包括泰和竹篙薯。这个结果表明江西山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还是比较丰富的。同时,江西山药带芽茎段连续继代6次后的组培苗(处理组)及其微型块茎实生苗(对照组)的RAPD分析结果也表明,11份山药品种均扩出126~179条可辨认的条带,每个品种的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了5~18条变异条带数,表明江西山药各个品种带芽茎段连续继代6次后的组培苗存在着一定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但它们与微型块茎萌发实生苗的遗传相似系数还是比较高,说明它们的遗传性状还是比较稳定的,并未影响到其基因型。结论 本实验结果可为江西山药引种育种、资源改良、品种鉴定、种质保存及其种苗培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卓蔚  邱迁  郎佳琪  吴应梅  杜慧慧  周浓 《中草药》2022,53(16):5159-5169
目的 测定尖刀唇石斛Dendrobium heterocarpum和翅梗石斛D. trigonopus叶绿体基因组,分析其序列特征并鉴定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物种间亲缘关系。方法 利用Illumina Hisep 2 500测序平台对尖刀唇石斛和翅梗石斛进行二代测序,经组装、注释后得到2条完整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结构及石斛属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尖刀唇石斛的叶绿体全基因组总长为159 786 bp,总GC含量为37.2%,共注释得到131个基因,包括88个蛋白编码基因、37个t RNA基因和6个rRNA基因;翅梗石斛的叶绿体全基因组总长为159652bp,总GC含量为37.1%,共注释得到131个基因,包括88个蛋白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6个rRNA基因。尖刀唇石斛和翅梗石斛分别检测到112和127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二者编码亮氨酸的密码子数量最多,编码色氨酸的密码子数量最少。系统发育树显示,尖刀唇石斛、反瓣石斛D. ellipsophyllum、翅梗石斛、梳唇石斛D. strongylanthum和长距石斛D. longicornu聚...  相似文献   

13.
石斛与铁皮石斛关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历代"本草"有关"石斛"基原、产地与质量和性状描述的考证,根据"石斛生六安、温台为上""味甘,平……""股短""细实"或"中实"等稳定的产地分布与性状描述,认为历代"本草"所指的优质"石斛"主要指石斛属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D.officinale)"与"霍山石斛D.houshanense"。针对铁皮石斛曾使用的D.candidum,D.officinale,D.catenatum 3个拉丁学名,通过名实考证,其学名应为D.catenatum,D.officinale为其后出同名,考虑到D.officinale已被广泛使用并约定成俗,建议将其作为保留名,并以"铁皮石斛"作为中文的通用名称。  相似文献   

14.
欧洪  李娜  胡亮  王婷  何静  王光志 《中草药》2016,47(15):2741-2746
目的明确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霜霉病病原菌乌头霜霉Peronospora aconiti 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病株收集病原菌分生孢子及菌丝,提取DNA,扩增rDNA-ITS和28 S rDNA D1/D2片段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并构建邻接(neighbor-joining,NJ)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类。结果检测出的病原菌rDNA-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霜霉属P.pulveracea、P.aparines相似度为94%,28 S rDNA D1/D2区序列与霜霉属P.pulveracea、P.ficariae、P.bulbocapni相似度达97%。结论分子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鉴定的结论和形态学鉴定的结论一致,乌头霜霉病病原菌为霜霉科霜霉属乌头霜霉Peronospora aconiti Yu,其rDNA-ITS和28 S rDNA D1/D2区序列可用于该病原物的鉴定。  相似文献   

15.
陈文华  李思琦  宋佳  於李龙  沈晓霞  朱波  秦路平 《中草药》2023,54(19):6362-6369
目的 探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对高压灭菌前后的铁皮石斛新鲜榨汁成分进行分析。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铁皮石斛新鲜榨汁组和铁皮石斛高压灭菌榨汁组,抗生素干预7 d后给药14 d,收集粪便,另取铁皮石斛鲜品,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检测铁皮石斛内生细菌和各组小鼠肠道的菌群结构。结果 高压灭菌前后铁皮石斛新鲜榨汁的共有成分为14种,占总成分的95.84%。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发现铁皮石斛新鲜榨汁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与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更相似,但铁皮石斛高压灭菌榨汁对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无明显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铁皮石斛新鲜榨汁组优势菌群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丰度显著升高,有害菌群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铁皮石斛通过提高有益菌丰度和降低有害菌群丰度来改善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6.
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的DNA分子鉴别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探讨束花石斛与同属相似种 :玫瑰石斛、喇叭唇石斛、报春石斛、兜唇石斛等植物及药材鉴别的DNA分子标记。方法 :对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进行rDNAITS区序列比较研究。结果 :尽管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的外部形态差异较小 ,但在rDNAITS序列上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差异。在rDNAITS区域中 ,作者共挑选了15个碱基位点用作鉴别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的DNA标记。结论 :根据rDNAITS区碱基序列差异 ,能准确鉴别束花石斛及其相似种植物及药材。  相似文献   

17.
陈大霞  张雪  王钰  潘媛  李隆云  易思荣  张泽 《中草药》2018,49(4):903-909
目的研究9种川续断属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ISSR、SCoT、SRAP 3种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TREECONW分析软件计算遗传距离,UPGMA方法构建树状聚类图。结果 ISSR、SCoT、SRAP标记揭示的多态百分率差异不大,分别为90.4%、88.5%、88.2%,均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态性极为丰富;3种标记均揭示日本续断与大头续断之间遗传距离最大,表明二者亲缘关系最远;3种标记均将川续断属9种药用植物聚为3类,即大头续断与丽江续断、深紫续断与日本续断分别聚为一类,峨眉续断单独为一支,其余4个种聚为一类;ISSR标记和SRAP标记的聚类结果基本相同,仅是大理续断和川续断聚类先后略有差异。结论 3种标记的聚类结果与经典分类具有很好的吻合度,证实了分子标记技术的可靠性,可作为川续断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俊文  熊颖  陈晓虎  赵德  邓君 《中草药》2016,47(5):827-831
目的比较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和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的化学成分异同,为阐明二者药效异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P-HPLC建立过路黄和广金钱草的HPLC-UV指纹图谱和HPLC-ELSD指纹图谱,比较二者2种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过路黄的HPLC-UV指纹图谱和其HPLC-ELSD指纹图谱的差异很大,UV检测到的强峰并非ELSD检测到的强峰,广金钱草亦然;过路黄的HPLC-UV指纹图谱有14个共有峰,HPLC-ELSD指纹图谱有5个共有峰;而广金钱草的HPLC-UV指纹图谱有28个共有峰,HPLC-ELSD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13批过路黄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13批广金钱草的相似度差;过路黄和广金钱草的HPLC-UV指纹图谱有4个共有峰,二者的HPLC-ELSD指纹图谱有2个共有峰。结论 HPLC-ELSD指纹图谱能更好地反映过路黄和广金钱草中量较高的非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全貌;市售过路黄的质量差异大,而市售广金钱草的质量稳定;过路黄和广金钱草可能含有2种量较高的相同成分,作为二者治疗相同病症的物质基础,但该2种药材应该各具偏性,各有独特的治疗功用,应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HPAEC-PAD)检测方法,直接用于检测石斛属植物单糖组分,并对其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石斛多糖水解条件,使用DIONEX-ICS-5000+型离子色谱进行检测,梯度洗脱;并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20种石斛属植物。结果:建立的HPACE-PAD法能在15 min之内实现7种单糖(甘露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木糖、果糖、乳糖)的分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5.0%,各成分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41.95%,平均RSD 3.4%;对单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单糖组分差异显著,最高相差961倍,最低相差38.5倍;20种石斛均检测出甘露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木糖,球花石斛、滇金石斛、尖刀唇石斛3种未检测出果糖和乳糖;长距石斛、长苏石斛未检测出果糖;景洪石斛、小黄花石斛、玫瑰石斛未检测出乳糖;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能将铁皮石斛、鼓槌石斛、金钗石斛、线叶石斛、姬竹叶石斛、小黄花石斛、玫瑰石斛、长苏石斛、长距石斛、尖刀唇石斛、蜻蜓石斛、滇金石斛、景洪石斛聚为一类,此类单糖组分含量较低,其他石斛种含量相对较高。结论:建立的HPAEC-PAD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样品处理简单,分析快速准确,仪器使用便利,可用于石斛单糖或其他植物、微生物单糖组分测定,为石斛多糖成分质控提供参考,通过组分分析也为高多糖种质选择、选育提供重点关注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2种植物粗提物的抑菌和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倍稀释法,考察2种植物粗提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组、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低、中、高剂量组(0.85,1.7,2.6 g·kg~(-1)),共8组,每组8只,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鸡蛋清致足肿胀和小鼠痤疮模型研究2种黄檀属植物粗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2种黄檀属植物对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作用,两粤黄檀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5,10,40 g·L~(-1),斜叶黄檀的MIC分别为2.5,2.5,20 g·L~(-1)。2种黄檀属植物的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P0.05,P0.01);斜叶黄檀高剂量组和两粤黄檀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由鸡蛋清致炎3,4,6 h后的足肿胀度(P0.01);斜叶黄檀中剂量组和两粤黄檀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混合菌液引起的耳肿胀度(P0.01)。结论:斜叶黄檀和两粤黄檀均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