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痰通瘀解毒方对人胃癌细胞MKN-45侵袭迁移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并探讨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以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 10 ng/m L诱导MKN-45细胞构建EMT模型;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MT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GF-β1能够明显增强MKN-4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诱导MKN-45细胞发生EMT: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上调;同时,TGF-β1能诱导MKN-45细胞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化痰通瘀解毒方(10、20、40μg/m L)均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MKN-45细胞侵袭迁移及EMT: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下调;同时,化痰通瘀解毒方(10、20、40μg/m L)还可下调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且上述结果中化痰通瘀解毒方在10、20、40μg/m L剂量组间存在剂量依赖性;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XAV939与化痰通瘀解毒方40μg/m L均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MKN-45细胞EMT和侵袭迁移,且XAV939可协同化痰通瘀解毒方40μg/m L抑制TGF-β1诱导的EMT和侵袭迁移。结论:化痰通瘀解毒方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EMT,进而降低MKN-4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KN-45人胃癌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皮下传3代作为实验模型的瘤源,采用0B胶黏合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模型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痰散结方组、替加氟组,每组10只。消痰散结方组给予消痰散结方灌胃,替加氟组给予替加氟灌胃,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正常饮食喂养。干预6周后,测瘤质量,计算抑瘤率。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移植瘤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消痰散结方组瘤质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P0.05,P0.01),其抑瘤率为46.2%;电镜观察可见胃癌细胞出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消痰散结方具有诱导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诱导细胞凋亡是消痰散结方治疗胃癌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微卫星不稳定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KN-45人胃癌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皮下传3代作为实验模型的瘤源,采用0B胶黏合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20只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予消痰散结方干预6周后,测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并检测5个微卫星不稳定位点(D17S250、D2S123、D5S346、Bat-25和Bat-26)。结果中药组的瘤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抑瘤率为40.84%。模型组的肿瘤组织中能扩增到5个微卫星位点,其中微卫星位点D2S123、D5S346出现某些延长和缩短。使用消痰散结方干预6周后,微卫星位点D2S123、D5S346的变异趋于稳定。结论消痰散结方能抑制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微卫星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MKN-45原位移植瘤裸鼠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止胃癌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MKN-45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将4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中药组及化疗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及抑瘤率;观察各组荷瘤鼠胃癌组织FAP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消痰散结方可明显抑制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下调胃癌组织中FAP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消痰散结方可以下调FAP蛋白及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胃癌复发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组织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及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裸鼠移植瘤肝癌模型,随机分为鳖甲煎丸高、中、低剂量(2.2,1.1,0.55 g·kg-1)组,模型组,正常组,肉眼观察鳖甲煎丸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β-catenin和T-框蛋白3(TBX3)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移植瘤组织中p19ARF,双微基因2(MDM2),p53的表达水平。结果:鳖甲煎丸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鳖甲煎丸能够抑制其移植瘤组织中β-catenin和TBX3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高、中剂量组中β-catenin和TBX3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鳖甲煎丸能够促进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组织p19ARF和p53表达,并抑制MDM2表达,鳖甲煎丸高、中剂量组p19ARF,p53,MDM2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鳖甲煎丸能通过影响Wnt/β-catenin通路,调控β-catenin和TBX3的表达,继而通过调控TBX3/p19ARF/MDM2通路激活抑癌基因p53,最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出现凋亡,从而达到抗肝细胞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微卫星不稳定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KN-45人胃癌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皮下传3代作为实验模型的瘤源,采用OB胶粘合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30只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化疗组,每组10只。中药组给予消痰散结方(0.4 mL/天)灌胃,化疗组给予喃氟啶0.4 mL/天灌胃,模型组无干预措施。用药6周后,测瘤质量、计算抑瘤率,检测5个微卫星不稳定位点(D17S250、D2S123、D5 S346、Bat-25和BAT26)的大小、峰高度及峰面积。结果中药组抑瘤率为40.84%,中药组的瘤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高度微卫显不稳定发生率为70%,低度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为30%,使用消痰散结方治疗6周后,微卫星位点趋于稳定,均表现为微卫星稳定。结论消痰散结方对微卫星不稳定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养肝化瘀颗粒抗肝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10 mg·kg~(-1),ip)组,养肝化瘀颗粒高、中、低(6,3,1.5 g·kg~(-1),ig)剂量组,连续给药10 d。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及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HE染色观察瘤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并进一步通过氯化锂(Li Cl)激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其抑癌作用机制。结果养肝化瘀颗粒高、中、低剂量和阳性药5-FU作用后,抑瘤率分别为41.29%、50.03%、48.15%、52.83%;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均有所下降(P0.01,P0.05),TSGF也有所下降,其中养肝化瘀颗粒中剂量组与5-FU组最为明显(P0.01);瘤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与模型组比较,养肝化瘀颗粒中剂量组最为明显。养肝化瘀颗粒可以下调HepG2细胞、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LiCl激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iCl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则下调(P0.05);与LiCl组比较,LiCl+养肝化瘀颗粒含药血清(10%、20%浓度)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则显著上调(P0.01)。结论养肝化瘀颗粒显著抑制小鼠H22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可能是通过抑制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利湿方对人滑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GSK-3β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作用于正常人滑膜细胞,以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提取并检测胞核蛋白β-catenin的表达,从而确定最佳激活时间点。将对数生长期的滑膜细胞分为正常组、SB-216763激活组、祛痰化瘀利湿方组,分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滑膜细胞胞核蛋白β-catenin及其下游基因Cyclin D1和MMP-7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yclin D1和MMP-7的表达。结果成功激活正常人滑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SB-216763干预后激活组胞核蛋白β-catenin及其下游基因Cyclin D1和MMP-7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经中药含药血清干预后,祛痰化瘀利湿方组胞核蛋白β-catenin及其下游基因Cyclin D1和MMP-7表达与激活组相比显著下调(P0.01)。结论印证了GSK-3β作为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能够激活人滑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路激活后,其下游基因Cyclin D1和MMP-7的表达显著升高;祛痰化瘀利湿方能够明显下调β-catenin、Cyclin D1、MMP-7的表达;提示从单一信号通路方面可阐释祛痰化瘀利湿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 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及细胞侵袭、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qPCR实验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 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Transwell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其对Hep G2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AnnexinV-FITC双染流式细胞法检测其对Hep G2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RT-qPCR结果显示,与阴性组比较,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下调Hep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抑制Hep G2细胞的侵袭(P0.01),对细胞的迁移无明显影响(P0.0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促进Hep G2细胞的凋亡,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抑制Hep G2细胞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并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理气化湿方对皮下接种胃癌MGC-803细胞裸鼠肿瘤组织的干预作用及其对瘤体β-catenin、Wnt3a、Lgr5+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胃癌MGC-803细胞接种于健康雄性裸鼠腋下,成瘤后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复春组(0.56?g/kg)和理气化湿方低、中、高剂量(3.9、7.8、15.6?g/kg)组,每组7只.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灌胃4周.灌胃结束后处死所有裸鼠,取肿瘤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另一部分肿瘤组织应用RT-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β-catenin、Wnt3a、Lgr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肿瘤组织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明显,个别腺体呈共壁现象或囊状扩张;理气化湿方中、高剂量组肿瘤组织细胞形态较均匀,固有腺体排列整齐紧密,偶有淋巴细胞浸润,腺上皮和腺管分界清楚.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肿瘤组织β-catenin、Wnt3a、Lgr5+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理气化湿方中、高剂量组上述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胃复春组(P<0.05),而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化湿方可通过抑制β-catenin、Wnt3a、Lgr5+增殖,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从而改善瘤体的病理状态、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的抑瘤作用及c-Myc、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评估胃复方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BGC-823裸鼠模型;将成功建立的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4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n=8):模型对照组、胃复方低剂量组、胃复方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连续给药4周。每7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计算瘤体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给药4周后处死所有荷瘤鼠,剥离皮下移植瘤称瘤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组织c-Myc、hTERT蛋白表达。结果:1)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各剂量间有量效关系。其中胃复方低剂量组、胃复方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1.06%、45.89%、30.65%、59.42%。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效果最好。2)瘤重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瘤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降低明显。3)肿瘤生长曲线图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瘤体积均有一定程度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均能下调c-Myc、hTERT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下降最明显。结论:胃复方能够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BALB/c-nu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可能与下调c-Myc、hTERT蛋白表达有关,并且与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味小陷胸汤对人胃癌MGC80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作用及与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通路关系。方法:采用人胃癌MGC803细胞悬液种植法构建BALB/c裸鼠皮下异位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组(16.0,32.0,64.0 g·kg-1),卡培他滨组(400 mg·kg-1),每组8只,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其中卡培他滨组给2周停1周。观察裸鼠一般状态、体质量,测量移植瘤大小,处死后称质量并计算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Wnt1,β-caten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及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蛋白(Snail)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PGE;)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移植瘤体积随时间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模型组增长趋势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组、卡培他滨组瘤体积呈现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增长趋势降低,且随时间延长作用明显,给药7,14,21,28 d加味小陷胸汤低、高剂量组、卡培他滨组移植瘤体积明显降低(P<0.05,P<0.01),给药14,21,28 d加味小陷胸汤中剂量组移植瘤体积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7,14,21,28 d,加味小陷胸汤高剂量组、卡培他滨组裸鼠移植瘤相对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1),给药14,21,28 d,加味小陷胸汤低、中剂量组移植瘤相对肿瘤体积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小陷胸汤低、中、高剂量组、卡培他滨组移植瘤抑瘤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小陷胸汤中低、中、高剂量组、卡培他滨组均能下调瘤组织Wnt1,β-catenin m 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P<0.01)及MMP-9,VEGF,N-cadherin,Vimentin,Snail的蛋白表达(P<0.05,P<0.01),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5,P<0.01);降低COX;,PGE;含量(P<0.05,P<0.01)。结论:加味小陷胸汤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移植瘤EMT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化痰散结方对人胃癌MKN45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CCK-8法检测化痰散结方对体外胃癌MKN4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裸鼠MKN45人胃癌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02 mL/g,中药组灌胃化痰散结方汤剂0.02 mL/g,5-fu组腹腔注射5-fu 25 mg/kg。4周后取出瘤块称移植瘤重量,观察化痰散结方对移植瘤的影响。结果: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具有体外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的作用,随药物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抑制率也增加。化痰散结方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中药组与5-fu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4.53%和57.81%。结论:化痰散结方可体外抑制MKN45细胞增殖,体内抑制MKN45细胞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模型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B胶粘贴法,建立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消痰散结方低、中、高剂量组,5-Fu组,每组8只,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环氧化酶(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消痰散结方低、中、高剂量组的平均瘤重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消痰散结方中剂量组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③消痰散结方高剂量组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5-Fu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细胞原位移植瘤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作用是多靶点的,有较好稳定下调胃癌细胞COX-2蛋白表达的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壮骨止痛方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颅骨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中药组。培养3代后进行鉴定,加入相应含药血清干预48 h。测定各组成骨细胞Wnt3a、β-catenin、LRP5、GSK3β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β-catenin、LRP5蛋白及mRNA降低(P0.05),GSK3β蛋白及mRNA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中药组β-catenin、LRP5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GSK3β蛋白表达降低(P0.05),中药组GSK3βmRNA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GSK3β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壮骨止痛方可通过上调Wnt3a、β-catenin、LRP5蛋白的表达,下调GSK3β的表达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健脾解毒方对裸鼠人胃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其诱导裸鼠人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建立人胃癌MKN-4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替加氟化疗组100mg·kg-1·2d-1、中药健脾解毒方组(40g/kg)、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药组(健脾解毒方40g/kg联合替加氟100mg·kg-1·2d-1,每组12只。给药14d后观察各组瘤体质量量和动物生存期,并利用Affymetrix Genechip U133 Plus2.0基因芯片筛选健脾解毒方诱导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健脾解毒方组瘤体质量量明显降低(P<0.01),生存期显著延长(P<0.01)。且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药组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和单纯健脾解毒方组(P<0.05)。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健脾解毒方治疗后表达丰度相差在2倍以上基因的有879个,其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有358个。结论:健脾解毒方抗裸鼠人胃癌作用,联合化疗药可提高疗效,其抗癌机制与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养肝化瘀颗粒(YGHY)抗肝癌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6 组:空白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10mg?kg-1,ip)组和YGHY高、中、低 ( 6,3,1.5 g?kg-1,ig)剂量组,连续给药10 d,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HE染色观察瘤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并进一步通过氯化锂(LiCl)激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其抑癌作用机制。结果 高、中、低剂量YGHY和阳性药5-FU干预后:抑瘤率分别为41.29%、50.03%、48.15%和52.83%;血清肿瘤标志物AFP、TSGF水平均降低;瘤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与模型组相比,YGHY中剂量组最为明显;YGHY可以下调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5)。进一步通过LiCl激动Wnt信号通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iCl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与LiCl组相比,LiCl YGHY-Cs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YGHY可显著抑制小鼠H22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可能是通过抑制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消痰散结方对胃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胃癌组织及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MKN-45人胃癌细胞;建立裸鼠MKN-45人胃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裸鼠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结果:中药组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结果与之相反。结论: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减少对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Wnt基因转导通路中相关因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雌性裸小鼠(BALB/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均经右侧肩胛背部皮下注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肿瘤细胞悬液制作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4周后,黄芪多糖组给予黄芪多糖肌肉注射,对照组、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摘取瘤体,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β-catenin、E-cadherin mRNA表达情况。结果黄芪多糖组瘤体积、瘤质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抑瘤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β-catenin蛋白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黄芪多糖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Ecadherin蛋白和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黄芪多糖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黄芪多糖可促进E-cadherin蛋白和基因表达,抑制β-catenin蛋白和基因表达,通过调控Wnt基因转导通路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大肠癌侵袭转移中健脾复方对Wnt3a/5a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肠癌转移瘤模型,使用低、中、高剂量的健脾复方进行治疗干预,同时设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收集裸鼠血清,并保留瘤体,使用WB检测Exo-Wnt3a/5a、β-catenin、MMP-7、C-MYC、CyclinD1等信号分子。结果:β-catenin、MMP-7、C-MYC、CyclinD1在健脾复方高剂量组中表达水平最低,β-catenin异常表达与MMP-7、C-MYC、CyclinD1在大肠癌肿瘤细胞中出现高表达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健脾复方可下调Wnt3a/5a,从而降低大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并增加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从而控制大肠癌的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