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LC术中2例胆管损伤、2例胆道残余结石和1例胆囊动脉出血的手术情况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1例总胆管损伤中转施行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痊愈,1例中转止血痊愈.3例再次手术中,1例开腹施行胆肠Roux-Y吻合术,2例作取石术治愈.结论:选择适当病例,仔细分离Calot's三角区的解剖结构,使用电钩不可太近胆管,有困难应及时中转手术,及时止血并可避免胆管损伤.残留胆囊管不可太长,必要时作术中胆道造影可及时发现残余结石,作出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手术技巧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2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手术技巧与并发症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术中发现胆漏3例;术中出血5例;中转开腹3例,中转开腹率为1.74%。全组无胆管损伤、术后出血及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熟悉胆囊血管和胆管的解剖变异,合理的手术技巧、规范的操作、及时果断的中转开腹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0 80例LC的临床资料 ,总结LC术中发生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10 80例LC中发生胆管损伤 4例 ,占0 37% (4 /10 80 ) ,经中转开腹手术 ,均治愈出院。跟踪随访 3年 ,效果良好。结论 :胆管损伤是LC术中最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 ,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 ,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适应证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3 002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手术经过及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总体中转开腹率为3.63%,胆管损伤0.27%,肠管损伤0.07%,术后胆囊动脉出血0.07%。其中,急性胆囊炎及有上腹部手术史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7.17%和13.2%,显著高于总体平均水平(P<0.01),但均无胆管损伤患者。结论:急性胆囊炎及有腹部手术史者不是LC的禁忌证,高度重视胆囊三角的解剖,适时中转开腹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并发肠管损伤、胆道损伤及胆囊动脉出血者,术中及时发现和恰当处理治疗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3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胆管损伤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8月~2003年8月320例LC的临床资料. 结果无中转开腹.1例术后胆囊动脉钛夹脱落出血,再手术治愈.2例胆囊床区积液,抗炎治愈.无肝外胆管损伤. 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是防止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囊动脉出血的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LC中胆囊动脉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37例运用肽夹夹闭成功止血,3例中转开腹止血成功。止血时间2~40 min,平均22 min。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及膈下感染,未发生胆管损伤,均痊愈出院。结论 LC中胆囊动脉出血应以预防为主,熟悉局部解剖,正确操作是预防及处理胆囊动脉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三角的解剖并探讨如何预防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方法 回顾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50例。结果 完成LC手术945例(98.95%),中转开腹10例(1.05%),术后胆漏2例,腹腔内出血1例。结论 良好的胆道外科意识、科学的解剖方法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避免LC术中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的体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的方法 ,预防胆管损伤 (BDI)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LC切除困难胆囊 2 7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困难胆囊切除 2 71例中 ,右肝管损伤 1例 ,肝总管部分夹闭 1例 ,胆囊管结扎成角 1例 ,胆囊床迷走胆管漏 1例 ,术后胰腺炎 1例 ,肝下积液 1例 ,戳孔感染 4例。行胆囊造瘘 2例 ,中转开腹 3例 ,放置引流管 31例。 3例胆管损伤再次开腹处理 ,胆管并发症为 1 1%。其它均保守治疗 ,术中发现经处理均痊愈。结论 :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与术者的手术经验相关 ,既可多种方法并用 ,也可单用一种方法 ,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中转手术的时机 ,合理使用器械 ,做好围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处理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提高LC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行105例困难LC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记录、手术视频及影像检查,记录胆囊解剖情况、失血量、并发症、中转开腹率等。结果:100例成功施行LC,3例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2例(1.9%)中转开腹,105例患者术中均行腹腔粘连松解术。手术时间平均(90±26)min,术中失血量平均(48±25)mL,术中胆囊动脉出血19例,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3例,未发生胆管损伤及门静脉损伤,术后无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三角结构识别与分离解剖困难是困难LC的主要特点,术中分离解剖方法与技巧的运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灵活寻找并准确识别胆囊三角的相关解剖标志,综合运用多种分离解剖方法,遵循正确的游离层次与平面,均利于安全施行困难LC。腹腔镜下处理困难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中转开腹3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右肝管损伤1例,肝总管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2例,经开腹置T管引流后治愈,迷走胆管漏1例,经开腹结扎并置管引流后治愈.胆囊三角处理困难或因出血致术野不清23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机器故障1例.予中转开腹进一步处理,除1例十二指肠损伤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囊三角处理困难及术中出血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 熟悉各种解剖变异、规范精细操作、适时中转开腹是预防LC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避免胆道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 22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LC术中发生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1 220例LC中发生胆管损伤10例,占0.8%(10/1 220),经中转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结论:胆管损伤是LC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后-前胆囊三角解剖入路法在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中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价值。方法在265例困难型LC术中应用联合解剖后-前胆囊三角入路法切除胆囊。结果260例顺利完成LC,中转开腹手术5例,原因为胆囊壶腹冰冻样粘连无法解剖出胆囊后-前三角3例,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祼露分破出血中转开腹缝合止血2例。另有2例术中胆囊床迷走胆管胆漏,镜下夹闭成功;术中出血3例予镜下止血满意,无胆道损伤病例。结论联合解剖后-前胆囊三角入路法对预防困难型LC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有一定的价值,是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果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临床分析(附4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原因、时机及如何预防、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9月至2009年12月1 036例LC中43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LC中转开腹率4.15%,原因包括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严重粘连,术中无法控制的出血,十二指肠损伤,迷走胆管漏和胆道损伤。结论:术中把握中转开腹时机及处理方法,可减少L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防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管损伤原因,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6年8月1 528例LC术中9例(0.59%)胆管损伤的资料。结果本组7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4例予局部压迫处理,1例术中置入T管引流,2例中转开腹手术。另有2例术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而二次手术,术中发现胆总管损伤,予T管支撑引流治愈。开展LC的前500例中发生胆管损伤6例(1.20%),其中中转开腹手术2例(0.40%);500例以后的LC,胆管损伤率为0.29%(3/1 028),中转开腹率为0。结论LC术中胆管损伤多发生在复杂病理改变的病例,强化对解剖变异、高危病例及高危技术的认识是避免胆管损伤的关键;一旦发生LC术中不能良好处理的胆管损伤,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09例难切除胆囊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难切除胆囊的开腹手术方法对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意义,探讨术中致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1989年10月~1999年10月109例特殊情况下开腹胆囊切除术资料,经B超、手术探查、术中及术后胆道造影证实急性坏疽型胆囊炎、胆囊周围积脓56例,胆道解剖变异性胆囊疾病22例,高位胆囊疾病8例,Mirizzi综合征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胆囊疾病12例. 结果: 上述109例胆囊疾病均行开腹胆囊切除,并注意到各种特殊情况下胆囊切除的不同手术方法.其中行急性坏疽型胆囊炎手术时,2例胆管损伤;胆道解剖变异性胆囊疾病时,1例胆管损伤,其他情况下未见胆管损伤. 结论: 对上述难切胆囊疾病施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易发生胆管损伤;仔细解剖和辨认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处.警惕解剖变异、运用胆囊切除变通方法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6 038例LC中168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转开腹率为2.8%,其中主动中转开腹120例,主要原因为胆囊三角及胆囊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胆总管及胆囊管变异等;被动中转开腹48例,主要原因为术中出血镜下难以处理(胆囊床、胆囊动脉损伤等)、肝外胆管损伤等。168例均成功完成相应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治愈出院。结论 LC术中转开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常见原因有手术区严重粘连、肝外胆管损伤等。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掌握LC的适应证,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时中转开腹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范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范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5000例LC的临床资料,总结LC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5000例LC中20例发生胆囊动脉出血,但均得到有效控制,无因此而中转开腹手术者,术后无继发出血或肝胆管损伤。结论 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LC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范和正确处理,避免盲目止血,是保证手术成功并避免发生肝胆管损伤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壶腹部远端入路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5 月至2010 年9 月采用壶腹部远端入路法行LC 的1 87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中转开腹17 例,15 例因为胆囊壶腹部与肝总管有瘢痕性粘连,2 例因为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胆管变异3 例.无一例发生胆管损伤.结论 壶腹部远端入路法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预防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技巧和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技巧,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愈率,预防和降低LC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0例手术情况,顺行切除胆囊98例,逆行胆囊切除术29例,中转手术3例。结果:127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中转开腹手术3例,全部治愈;术后2~7d出院,平均3.4天;全组无胆管损伤,术后并发症3例,占2.5%;其中胆囊床积液包块2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结论:LC,尤其是复杂性胆囊切除,辨认和技巧处理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及熟练的镜下操作,是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位胆管损伤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位胆管损伤的原因、类型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998-2005年间对38例胆管损伤的诊治过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损伤2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术中胆管损伤14例;高位胆管损伤21例.结果 所有胆管损伤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分别行胆管对端吻合、胆管修补、肝管空肠吻合及胆管空肠吻合术.结论 LC手术发生胆管损伤多为高位胆管损伤,以行肝胆管空肠吻合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胆管损伤经手术修复后仍有一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