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的处理方法及可行性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共1 3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术中发生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结果:8例患者均先行纱布压迫止血,其中1例中转开腹缝扎损伤血管,7例在腹腔镜下用Hem-o-lok夹闭损伤的血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肝功能均无明显异常,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处理胆囊床肝中静脉属支损伤出血安全、有效,冷静操作及保持良好的术野是有效控制出血的前提,纱布压迫受损创面是控制出血的首选,但腹腔镜下处理困难时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道探查术对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共5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其意愿分为内镜治疗组(内镜组,24例)和开腹手术组(开腹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 术后内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降钙素原[(8.05±2.98) μg/L和(5.42±1.57) μg/L],C反应蛋白[(62.0±15.49) mg/L和(45.73±12.65) mg/L]均较术前[(0.56±0.14) μg/L和(0.60±0.11) μg/L,(9.39 ± 3.27) mg/L和(9.22±3.12) mg/L]明显升高(P均<0.01),且两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3d、5d两组的差异即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5),但内镜组IgA[( 1.08±0.36) g/L]、IgM[(0.92±0.23) g/L]水平明显高下开腹组[ (0.60 ±0.23 )g/L,(0.60±0.11)g/L](P均<0.05),术后两组的IgG水平无显著差异(P均>0.05).内镜组术后1d CD4 、CD8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术前仅轻度下降(P均>0.05),且术后5 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术后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5),术后两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道探查术均可诱发患者炎疗反应,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且可能主要影响体液免疫,而短时间内诱发的急性炎症反应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管切开探查的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为197例患者于LC术中切开胆囊管探查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管切开方法分为胆囊管横向切开组(n=100例,横向组)与胆囊管T形切开探查组(n=97,T形组),记录两组术中胆囊与胆囊管的分离情况、失血量、胆囊管切开探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胆囊管切开探查情况、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197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管切开探查与胆囊切除术,术中均无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胆囊管探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分别发生6例、5例胆囊动脉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管表面出血分别为7例与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与避免胆管损伤、胆囊管精细化分离解剖是胆囊管切开探查的基本前提,顺逆结合或逆行游离胆囊利于胆囊管全程显露及胆囊管切开探查;胆囊管横向切开探查与T形切开探查均是安全、有效的,既可处理胆囊管结石,又可有效预防胆囊管结石残留,其应用需依据术中胆囊管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2例肝血管瘤患者中,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5例,腹腔镜肝段或局部切除7例,其中3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5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0 mL,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 d.术后无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M受体亚型mRNA在正常豚鼠胆囊平滑肌的表达.方法 10周龄白化豚鼠10只,RT-PCR检测胆囊平滑肌M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 豚鼠胆囊平滑肌有M受体4种亚型mRNA的表达,各亚型mRNA表达从强到弱顺序依次为M3、M2、M4及M1,无M5受体mRNA的表达.M3与M2受体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M3、M2受体mRNA的表达量分别与M4和M1受体mRNA的表达量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胆囊平滑肌有4种M受体亚型mRNA表达即M1~M4,提示这4种亚型可能均参与迷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激发的胆囊收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下腹部手术史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共13例经TAPP治疗的下腹部手术史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腹股沟疝均无中转开放。单侧12例(斜疝10例,直疝2例),双侧1例(斜疝)。手术时间(85.6±12.8)min,术中出血量(25.0±2.5) mL,肠功能恢复时间(10.5±2.3) h,术后VAS疼痛评分(3.0±0.95)分,术后阴囊气肿6例,血清肿1例,术后无肠梗阻、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恢复正常活动时间(10±3.5) d、术后住院时间(4.5±1.0) d。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下腹部手术史腹股沟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胆总管结石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后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6月共129例行EST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术后预防组(68例)和对照组(61例),预防组术后即开始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对照组无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两组术后随访12~18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石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预防组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胆总管结石复发2例,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急性胰腺炎4例,胆总管结石复发2例,出血1例,胆管炎1例,两组均无穿孔及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预防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1.47%vs.6.56%,P<0.05;5.88%vs.13.11%,P<0.05),但两组的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2.94%vs.3.28%,P>0.05)。结论 EST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显著减少EST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提高EST的临床疗效,故行EST治疗后常规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4例,腹腔镜肝段或局部切除4例,其中2例合并胆囊结石同时切除胆囊.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5±13)min,失血量(265±23)mL,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住院时间(8.25±0.8)d.术后无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严格控制手术指征、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作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97年2月~2009年6月经腹腔镜手术证实的72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确诊33例(术前组),术中诊断39例(术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结合术中情况,确定为Ⅰ型41例,Ⅱ型27例,Ⅲ型3例,Ⅳ型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66例,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41例,胆囊大部切除术25例.Ⅱ型患者中,16例一期缝合修复瘘口,10例用胆囊组织覆盖修复瘘口.中转开腹6例,其中Ⅰ、Ⅱ型各1例,Ⅲ型3例,Ⅳ型1例.在6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后肺部感染者5例,泌尿系感染者3例,胆漏2例,均痊愈出院.术前组和术中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7%和20.0%(P<0.05).术后随访6~20个月,无胆道狭窄和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Ⅰ、Ⅱ型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且术前明确诊断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腹腔镜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66岁。因腹痛半月入院。腹痛以左中上腹部为甚,呈阵发性胀痛,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常于进食后发作,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且发作时左上腹部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缓解时腹部包块消失。起病后曾在当地医院诊治[腹部CT平扫提示:左侧中上腹部见圆形肿块影,其内见肠管、肠系膜包裹,边缘光滑,周围脂肪、系膜密度增高,肿块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