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康胶囊对大部队急进高原急性高原病预防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是人们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 000 m以上)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的常见病,是严重影响急进高原者劳动能力及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原因.高原康胶囊是我院研制的一种专用于防治AHAD的药物,为了探讨其在大部队急进高原后AHAD 预防中的作用,我们通过试验对2 150名快速进入高原的新兵AHAD发病情况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证明,肺动脉高压是非高原人进入高原发生急性高原病(AHAD)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是一对血管舒缩因子,对肺动脉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故NO和ET的变化与快速进入高原者发生急性高原病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血清NO和血浆ET变化情况,我们对40名非高原人快速进入高原血清NO和血浆ET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高原病(AHAD)量化评分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健康青年官兵5305例分为A组(n=1223),B组(n=240),C组(n=240)及D组(n=3602).A,B,C组在14~21d内从680~1000m地区进入4300~4600m高原,其中B,C组分别服用红景天参芪花粉制剂和安慰剂.D组未服药在7d内从1200m抵达4600m地区.分别记录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采用AHAD评分标准和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H—ARDS/MOD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在3300~3600m高度,AHAD的发病率A,B,C,D组分别为15.5%,2.9%,5.4%,62.7%.进驻4600m后,AHAD发病率分别为36.0%,28.8%,42.5%,68.7%.评分≥8分的重型AHAD发生率分别为10.0%,2.8%,5.8%,6.6%.评分≥12的重型AHAD发生率D组为1.2%,而A,B,C3组均未发生.结论:AHAD及H—ARDS/MODS评分系统相结合对AHAD,H—ARDS,H—MODS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对部队及地方中年人进入高原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对急进高原20名中年男性(平均年龄44岁)的SaO2、心率、血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原昼夜温差大、低氧、低气压、强紫外线等恶劣天气,严重影响初进高原者的睡眠质量,从而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高原官兵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国内已有相关报告[1,2] ,但关于紧急进入高原进行外训官兵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有报告,为了解急进高原进行外训官兵在特殊环境中的睡眠质量以及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某快速反应部队官兵进行抽样调查,以期为改善高原军人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快速作战的需要,提高训练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快速进入高原者血清NO及白介素-1,6,8含量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许多研究证明,缺氧除可导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外,还可导致肺部明显的炎性改变,且炎性改变的性质是由细胞因子及炎症趋化因子所致而非感染所致。为了解快速进入高原者NO及IL-1、IL-6、IL-8等细胞因子及炎症趋化因子进入高原前后的变化情况,我们对快速进入高原者进入高原前后的血清NO及IL-1、IL-6、IL-8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原地理对战时卫勤保障的影响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医学地理,严重影响部队官兵的健康和作战效率,正如美军研究表明:“高原作战时影响战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很可能是高原环境,而不是敌方的威胁”,一语道出了高原作战做好环境适应和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高原环境中作战卫勤保障如何克服这些难度和特殊性。现就此做初步探讨,供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8.
日光照射对人体的伤害往往受到忽视,尤其是部队官兵的防晒知识有限,防晒用品使用率较低.随着我军战略转型的发展,军事训练逐渐多样化,作训官兵长期暴露在日光照射环境下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困扰着官兵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导致非战斗减员.本文针对海军、驻高原部队的驻地环境、训练特点等分析了不同岗位官兵对防晒防护产品的需求,对我军单兵防晒防护用品的配方设计进行了综述,并对军用防晒防护用品的研究开发提出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原地域辽阔,气候环境恶劣,自然条件严重影响高原居民的健康,因此维护高原军民的健康已成为高原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但我国高原医学人才短缺远远不能满足高原的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为了能改变这一现状,应立足高原建设发展需求,围绕高原任职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增加高原训练内容和高原实践时间,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层次,提高高原任职能力,逐步形成了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格局。作者所在校毕业学员覆盖了我国高原地区的大部分基层部队,解决了高原医学人才短缺的现状,满足了高原部队卫勤保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平原地区、西宁地区人群急进玉树地区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方法:应用便携式氧饱和度检测仪,检测两地区人群进入玉树地区12小时、24小时、72小时、7天的SaO2并进行分析,了解SaO2变化与发生急性高原病(AHAD)的相关性.结果:平原地区人群SaO2为(85.7±1.6)%时易发生AHAD,发生率为25%.西宁地区人群SaO2为(83.7±2.1)%时易发生AHAD,发生率为21%.结论:SaO2检测可作为筛选AHAD的一个生物学指标.平原地区人群急进玉树地区(3 750m) SaO2较海平面下降11%、西宁地区人群SaO2下降13%,可作为预测发生AHAD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性高原病(AMS)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2006--2007年两次进入高原某地进行军事演练,伴随卫勤保障任务,通过在平原集结时之前,进行身体调整,加大训练强度,进人高原后,延长休整天数,进行心理干预,开展AMS知识的宣传教育,采用问卷、卫生队、卫生室进行病员登统计、个别问诊、检查的方法,了解部队进入高原后AMS的发病情况。结果2006年9—10月份与2007年9-10月份两次进入高原人员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发病率由21.6%下降为13.4%及住院率0.72%下降为0.48%,2007年9—10月份与2006年9-10月份重度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发病率都有所减低。结论在常规的卫勤保障基础上,应调整进入高原的休整期,一般7d左右为宜,加强高原卫生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官兵们对低氧危害性和机体代偿能力的认识,克服高原恐惧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AMS的发病率和住院率,有效地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正> 高原地区地理环境较差,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空气稀薄,部队急进高原训练、施工等,科学指导部队搞好食品卫生保障,合理做好膳食调配工作,不仅能有效预防食物中毒,而且可增强官兵体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现将部队在高原进行光缆施工时食品卫生保障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报告如下:1 面临的问题1.1 热量摄取量不足 人员进入高原初期,因缺氧所致胰腺功能不足及急性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3.
吴顺久  杨帆  杨贵平  贾氢 《重庆医学》2013,(30):3716-3717
为了应对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做好高原寒区的卫勤保障准备工作,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抽组野战医疗所,远距离机动2 500余公里到喀喇昆仑山腹地进行野外驻训。驻训地明显的区域独特性,不同程度影响着部队军人生理、心理等方面。探索高原寒区对部队官兵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影响,积极研究高原寒区部队的卫勤保障工作,对于保持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运行的影响,以保障医疗设备在高原环境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压、温差、太阳辐射热量和日照时间等数据分析,验证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的不同影响。结果中国西藏自治区高原环境严重影响医疗设备性能高效、安全诊疗患者。结论西藏自治区医院与国家同级别其他医院相比,存在医疗专业人才和医疗设备及耗材严重不足的难题,西藏特殊的高原环境对医疗设备影响造成其使用成本较高、故障率较高现象,严重影响着广大藏族同胞的卫生健康。  相似文献   

15.
初入西藏高原部队战士维生素C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保证初入高原部队战士缺氧适应对维生素C(Vc)进行维生维需要量研究,为初入高原部队战士Vc供给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空运进入西藏高原(3700m)的青年男性新兵50名,分为5组,每组10人。第1 ̄5组每人每日Vc摄取量为20、40、60、80、110mg,实验期为14d,在实验膳食中Vc摄取进行了严格控制。以空腹血浆Vc含量,24h尿总Vc排出量,口服550mgVc4h尿中总Vc排出量  相似文献   

16.
高原低氧习服是指进入高原后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以确保能在低氧环境中更好地生活,其对高原人群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如何快速习服高原低氧环境、减少高原低氧对机体损伤至今仍不清楚。了解高原低氧损伤发生、发展机制,寻找精准预测高原低氧损伤发生的靶点,研发高效预防和治疗高原低氧损伤的措施迫在眉睫。该文就高原低氧损伤发生机制、高原低氧损伤易感性靶点、促进高原低氧习服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高原医学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为构建对高原低氧损伤的充分认识、早期预警、有效预防和快速治疗于一体的诊防治新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健康青年男性快速进入高原后早期肺功能及肺弥散能力的改变.方法对96名健康青年男性分别检测在海拔300 m和乘飞机快速进入海拔3 700 m后72 h的肺功能及肺弥散能力.结果快速进入高原后1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0)和FEV1.0/FVC无显著改变,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和肺泡容积(alveolar ventilation, VA)显著低于对照组,肺-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氧化碳弥散常数(diffusion constant, Dlco/VA)以及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 PEF)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快速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后,肺功能的改变特别是肺泡弥散能力的增强使肺换气能力增加可能是造成急性低氧性缺氧时肺代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军人烟草依赖者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烟草依赖在部队中较为普遍,它严重影响着部队官兵的身心健康,为了解军人依赖者的个性特征,我们对军人烟草依赖者和非吸烟者的个性特征进行了对照观察。旨在加强部队心理卫生教育,有效地指导戒烟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研究组:为全军精神疾病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常年频繁出入海拔3000~5400m高度的某边防部队50名汽车兵及驻守海拔3700m和5380m1年的40名健康青年现场进行了智力与记忆功能的心理测验,旨在探讨急性重复缺氧与持续性缺氧对人脑智力与记忆功能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研究预防、改善和保护高原人群在低氧环境中的脑功能提供参考资料。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随机选择高原某汽车部队驾驶员50名,年龄22~30岁,平均24.3岁,每年进入高原8~18次,平均12次,高原甲、乙组为某高原边防守防部队,在海拔3700m及5380m各居守1年,均汉族男…  相似文献   

20.
部队在高海拔高寒地带的驻训工作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1例士官突发高原肺水肿的病例,探讨内地部队进驻高原驻训或遂行任务时在卫生勤务以及生活保障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为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维护和提升部队战斗力做切实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