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有明显家族聚集性的神经血管疾病,其病因涉及遗传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作用。CACNA1A基因编码神经元P/Q型钙通道,研究发现此基因的突变与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偏头痛亚型——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HM)密切相关,这为偏头痛的病因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CACNA1A的突变包括三种——错义突变、截断突变及CAG重复延伸,似乎FHM仅与错义突变关联,已经明确的错义突变有14种;CACNA1A突变引起的通道功能变化主要为通道电流的变化和递质释放的变化;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证实CACNA1A突变与其他形式的偏头痛之间的关系,但人们对它们之问关联的研究以及由此而引出的关于偏头痛的基因学研究将是未来几年偏头痛研究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族性偏头痛中CACNA1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0例有家族史的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65名健康成人CACNA1A基因中已有报道存在突变的11个外显子.结果 在1个家系的2例患者的外显子16上检测到G2094A同义突变,编码的氨基酸未改变,均为苏氨酸(Thr).结论 G2094A突变可能通过转录、转录后翻译及翻译后加工等多环节中的某些步骤影响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导致偏头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全球11%的成年人。先兆偏头痛(MA)和无先兆偏头痛(MO)是两种主要的临床亚型。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普遍认为这一病理过程涉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偏头痛的遗传学研究集中在罕见的MA亚型-家族性偏瘫偏头痛(FHM),家族性和散发性偏头痛的基因分析发现有MTHFR、KCNK18、HCRTR1、SLC6A4、STX1A、GRIA1和GRIA3基因,因此认为偏头痛可能是一种多基因影响的多因素疾病。最近研究表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包括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两个因素,如细胞因子、酪氨酸代谢、同型半胱氨酸;与疼痛传递和情绪相关的因素如5羟色胺、下丘脑分泌素/食欲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谷氨酸等。已发现HCRTR1基因遗传变异与5-HTTLPR和食欲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已知5-羟色胺能抑制下丘脑神经元的活动,并可能影响偏头痛先兆期。  相似文献   

4.
精神疾病如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是慢性,具有易反复、高度遗传性质的疾病,其基因遗传学在精神病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CACNA1C(Cav1.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疾病有关,参与了精神疾病的病理学.本文就CACNA1C(Cav1.2)在精神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分析一中国汉族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的致病基因和相关临床资料。方法采用DNA序列技术对先证者(Ⅲ3)进行CACNA1S、SCN4A、KCNE3全基因组筛查,针对检测到的变异进一步检测家系中其他患者和无症状家系成员是否存在相同基因突变,经对临床资料分析以确定相关基因突变是否为致病性突变基因。结果先证者(Ⅲ3)及家系中其他患者(Ⅱ1、Ⅲ4、Ⅳ3)均检测到CACNA1S基因IVS25-194C/T突变,而无症状家系成员(Ⅲ1)未检测到该突变;该家系成员(除Ⅰ1)均检测到SCN4A基因IVS18-130G/A突变,该位点位于内含子区域且有症状和无症状家系成员同时出现;先证者(Ⅲ3)和无症状家系成员(Ⅲ1)同时检测到SCN4A基因外显子12区域c.1984GA突变,系错义突变(V662I),但家系中其他患者(Ⅱ1、Ⅲ4、Ⅳ3)均未发现该位点突变。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和生物信息学预测,推测CACNA1S、SCN4A、KCNE3基因突变均非该家系致病性突变基因。但该家系资料丰富了我国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的临床和基因数据库。除KCNE3、CACNA1S和SCN4A基因外,中国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可能存在新的致病基因突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是一种涉及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表现的常见的、慢性的、多因素机能紊乱的综合征,发病机制未明.本研究对偏头痛患者的痛觉超敏状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系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头痛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80例,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头痛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ICHD)-Ⅱ标准[1],其中先兆偏头痛23例,无先兆偏头痛57例.排除其他疾病及外伤等所致的头痛.男18例,女62例;年龄20 ~ 62岁,平均(39.0±9.4)岁;病程6个月~25年,平均(5.5±4.6)年;病程<1年8例,2~5年43例,6~10年17例,>10年12例.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也是世界第7位致残性疾病,但疾病的复杂性为其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阻碍。随着生物标志物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对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多种生物标志物成为偏头痛治疗的潜在靶点,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1F(5-HT1F)、谷氨酸、垂体腺苷酸环化酶、食欲素等等,部分靶向药物的疗效也已得到临床证实。尽管偏头痛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但也只是处于初始阶段,从他们的检测到实际临床应用仍然是一个挑战,未来仍需探索特异性和敏感性俱佳的临床标志物,并以此来促进个性化、精准化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伴随出现在其他疾病,如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随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线粒体脑肌疾病伴随卒中样发作和乳酸血症(Edmond J,2009)[1]、遗传性内皮细胞病以及Susac 病(Meca-Lallana J,1999)[2]等.单纯的偏头痛包括许多亚型,其中典型偏头痛患者可以出现一过性视觉先兆,个别患者出现持续性的神经系统损害,包括脑卒中、青光眼以及缺血性视神经病(González-Martín-Moro J 2009;Lepore E.2009) [3,4],其产生的原因也不清楚.本文报道1例偏头痛相关性视网膜视神经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偏头痛(migraine)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是一种与脑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有关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偏头痛列入慢性疾病,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的精神病等同。偏头痛临床治疗目的为终止头痛发展,缓解伴发症状和预防复发。现将偏头痛的治疗方法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和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都是严重致残的疾病,多项研究认为偏头痛尤其是先兆性偏头痛,与脑卒中风险增加有关。文中主要就偏头痛导致脑卒中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偏头痛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时疼痛剧烈,呈慢性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针对偏头痛治疗对部分患者仍无效,这可能是因为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尚未十分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与偏头痛密切相关,临床上发现有ASD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偏头痛,且部分偏头痛ASD患者接受封堵术治疗后头痛症状加重、发作频  相似文献   

12.
正偏头痛(migraine)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困扰着近1/5人群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损害神经血管系统。卒中作为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威胁着以老年人为主的各年龄层人群,其中青年卒中(50岁)约占10%~15%,病因各异,且尚有原因未被探明,因此对青年卒中的预防及干预成为热议话题。偏头痛,尤其是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作为卒中及青年卒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与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 (migraine)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16岁以上成年人中患病率为 7.7%~ 18.7% ,其中成年男性为 1%~19% ,女性为 3%~ 2 9%。而迄今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近年发现一氧化氮 (NO)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也是十分关键的因子[1、2 ] 。对偏头痛患者血浆、脑脊液中 NO含量进行测定 ,以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按照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3] ,选取偏头痛发作期患者 4 6例 ,其中男 11例 ,女 35例 ;年龄 (2 8.6 0± 11.4 0 )岁。偏头痛间歇期 4 …  相似文献   

14.
<正>偏头痛是以中-重度头痛为特点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时可伴畏光、心悸、恶心及呕吐,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超过1/2的患者的头痛会影响工作或学习,近1/3的患者可因头痛而缺工或缺课。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vedwith Disability,YLD)进行排列,偏头痛位列前20位,并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CACNA1A基因CAG重复数目分布特点及其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s type 6,SCA6)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两步PCR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PAGE)和测序等方法对300名健康对照及109例无血缘关系的SCA患者进行CACNA1A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分析.结果 300名健康对照的CAG重复次数范围为3~18次,以13次最常见.在109例SCA患者中,发现1例SCA6患者,其CAG异常重复次数为24次,该患者的母亲和哥哥亦为SCA6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震、轻度的振动及本体觉减退,遗传早现现象较明显.结论 SCA6病例在我国较少见,进行CACNA1A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两步PCR法"可提高CACNA1A基因突变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CACNA1A基因CAG重复数目分布特点及其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s type 6,SCA6)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两步PCR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PAGE)和测序等方法对300名健康对照及109例无血缘关系的SCA患者进行CACNA1A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分析.结果 300名健康对照的CAG重复次数范围为3~18次,以13次最常见.在109例SCA患者中,发现1例SCA6患者,其CAG异常重复次数为24次,该患者的母亲和哥哥亦为SCA6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震、轻度的振动及本体觉减退,遗传早现现象较明显.结论 SCA6病例在我国较少见,进行CACNA1A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两步PCR法"可提高CACNA1A基因突变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发病机制未明,但遗传因素无疑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遗传因素最明显的偏头痛亚型——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FHM)可以作为研究偏头痛遗传机制的一个模型。本文对近年来FHM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及相关的偏头痛发病机制的认识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畏光是指由光引起的感觉障碍,是眼科和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使人衰弱的症状.偏头痛是引起畏光的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患者畏光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枕叶和视觉皮层以及下丘脑在偏头痛畏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偏头痛的畏光机制有助于对该疾病进行...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在美国偏头痛研究(American Migraine Study,AMS)Ⅰ和Ⅱ及美国偏头痛预防与流行病学研究(American MigrainePrevention and Prevalence study,AMPP)这3项大型成人流行病学研究中,偏头痛的患病率在女性为18%,男性为6%[1-3].一项meta分析[4]提示在非洲和亚洲,偏头痛患病率最低,而在欧洲、中南美洲相对较高,在北美患病率最高.虽然目前多种偏头痛的预防方法是有效的,但还是有不良反应多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偏头痛的致残性显著,常影响患者的工作状态,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临床上需要有更多样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张黎明主编的《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一书近日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阐述了与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相关的离子通道工作原理及研究方法,内容涵盖了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相关疾病的最新、最前沿的问题。该书对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偏头痛、周期性瘫痪、还有一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