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南昌市老年人群肺结核患病的危险因素,为老年人群肺结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90例≥60岁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性别、年龄相差≤2岁的正常居民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肺结核患者接触史及生活习惯等信息,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肺结核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39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涂阳患者120例,占30.77%;涂阴患者270例,占69.23%;男性284例,占72.82%;女性106例,占27.18%;平均年龄(70.34±7.75)岁。病例组和对照组的BMI、人均居住面积、文化程度、年人均收入、接触肺结核患者、饮茶和吸烟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359,95%CI:1.368~4.068)和接触肺结核患者(OR=3.357,95%CI:1.854~6.075)是老年人肺结核患病的危险因素;正常BMI(OR=0.175,95%CI:0.056~0.546)、非文盲(OR=0.110,95%CI:0.036~0.332)、年人均收入高(OR=0.475,95%CI:0.332~0.681)、人均居住面积大(OR=0.946,95%CI:0.920~0.973)和饮茶(OR=0.398,95%CI:0.268~0.592)是老年人肺结核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建议针对肺结核患病危险因素开展老年人群肺结核防治健康教育,重点加强控烟宣传和肺结核患者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齿缺失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164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和牙齿缺失等情况,检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纤维蛋白原、肌酐等血清学指标,入院3天内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后每半年及研究截止时通过电话随访评定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变量指标,组间频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行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相关因素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4,95%CI:1.01~1.07,P=0.02)、肌酐(OR=1.01,95%CI:1.00~1.02,P=0.04)、牙齿缺失数(OR=1.05,95%CI:1.01~1.08,P=0.01)及入院时NIHSS评分(OR=1.22,95%CI:1.12~1.33,P<0.001)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校正年龄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仅NIHSS评分(OR=1.24,95%CI:1.11~1.40,P<0.001)和牙齿缺失数(OR=1.07,95%CI:1.02~1.12,P=0.004)与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相关。结论牙齿缺失数可能是与NIHSS评分相同,均是影响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指标,为早期识别及治疗进展性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202例患者分为进展性卒中115例(PIS组)和非进展性卒中87例(NPIS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史、入院后24 h内的检验结果、超声影像学及并发症等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脑梗死分型中进展性卒中的发病率。结果 PIS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并发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热、急性肾功能不全、治疗后低血压、脑梗死后出血、颈动脉狭窄及不稳定斑块等发生率高于NP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IS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l 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利钠肽(BNP)、纤维蛋白原(FI)、D-二聚体(D-D)及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均明显高于NP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7.011,95%CI:2.313~21.253)、颈动脉狭窄率(OR=1.029,95%CI:1.002~1.058)、脑梗死病灶的最大直径(OR=1.728,95%CI:1.048~2.850)、MAP(OR=1.030,95%CI:1.002~1.060)、FPG(OR=1.360,95%CI:1.011~1.829)、TC(OR=1.803,95%CI:1.217~2.673)、FI(OR=2.490,95%CI:1.437~4.315)、D-D(OR=1.002,95%CI:1.000~1.004)、hs-CRP(OR=1.118,95%CI:1.017~1.206)和BNP(OR=1.001,95%CI:1.000~1.002)是影响进展性卒中的高危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进展性卒中组中完全性前循环梗死(46.95%)及大血管硬化闭塞(51.30%)发生率最高。结论糖尿病、颈动脉狭窄、梗死最大直径及MAP、FPG、TC、FI、D-D、hs-CRP、BNP水平的升高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预测进展性卒中的敏感指标。大面积前循环脑梗死也是预示卒中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辽宁省农村地区出血性卒中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出血性卒中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农村地区随机选取4个县(市)19个村庄,对年龄≥40岁的10 926名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身高、体重和血压等)和生化检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血性卒中粗患病率为1.38%,男性(1.73%)高于女性(1.15%),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25.222,P0.05),标化患病率为0.99%,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27%和0.84%。男性(OR=2.26,95%CI:1.58~3.24)、高血压病史(OR=5.43,95%CI:2.99~9.87)、房颤(OR=2.68,95%CI:1.12~6.43)、脑卒中家族史(OR=1.78,95%CI:1.28~2.48)、缺乏运动(OR=3.18,95%CI:2.24~4.52)和老龄化(50~59岁OR=17.60,95%CI:2.41~128.49;60~69岁OR=15.38,95%CI:2.11~112.00;70~79岁OR=10.23,95%CI:1.37~76.53;≥80岁OR=11.51,95%CI:1.40~94.59)与出血性卒中高风险相关。结论辽宁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出血性卒中患病率高,亟待通过控制血压、加强锻炼等措施降低和预防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011年4月—2017年2月某院年龄≥60岁且发生VAP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感染情况、预后等,并对其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老年VAP患者682例,19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9.03%。APACHEⅡ评分15分(OR=2.482,95%CI=1.473~4.183)、机械通气时间15 d(OR=2.526,95%CI=1.661~3.840)、多重耐药菌感染(OR=3.379,95%CI=2.008~5.686)、真菌感染(OR=3.414,95%CI=1.830~6.370)、使用糖皮质激素(OR=2.075,95%CI=1.265~3.403)、血清清蛋白浓度35 g/L(OR=2.129,95%CI=1.386~3.268)、器官损伤数目≥3个(OR=3.438,95%CI=2.165~5.459)、血糖≥10 mmol/L(OR=1.744,95%CI=1.106~2.751)等8个因素均为老年V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VAP患者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采取以干预主要危险因素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老年职工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分布特点,为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炼化公司40岁以上的体检职工5 113人,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血清Hcy水平和HHcy检出率及HHcy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性。结果各年龄组男性血清Hcy水平及HHcy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HHcy检出率均随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99,95%CI:3.12~5.10)、年龄大(OR=1.02,95%CI:1.01~1.03)、有高血压(OR=2.56,95%CI:2.04~3.22)、收缩压高(OR=1.01,95%CI:1.01~1.02)和BMI值大(OR=1.40,95%CI:1.04~1.89)是HHcy独立危险因素;而肌酐清除率高(OR=0.39,95%CI:0.31~0.49)是保护因素。结论年龄大、收缩压高、BMI值大和肌酐清除率低与Hcy水平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损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6年6月-2016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脑损伤患者伴重度急性应激障碍患者172例、伴中度急性应激障碍的患者45例和无急性应激障碍脑损伤患者299例,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尺(VAS)和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患者进行评测。结果 516例脑损伤患者SASRQ得分为(47.85± 25.8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392,95%CI:0.245~0.628)、年龄小于45岁(OR=0.139,95%CI:0.076~0.256)、无偏瘫(OR=0.431,95%CI:0.264~0.704)、睡眠质量很好(OR=0.1654,95%CI:0.0712~0.384)是脑损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需要药物辅助睡眠(OR=2.531,95%CI:1.611~3.975)、重度头痛(OR=6.417,95%CI:3.251~12.680)、是脑损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损伤患者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障碍,严重头痛、偏瘫、睡眠质量差、需要药物辅助睡眠是脑损伤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淮安市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2013年12月31日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管理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 941例,采用统一问卷询问其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及行为、疾病史和治疗史等,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进一步检测其血糖和血脂。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血压控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淮安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良好率为13.20%。70岁及以上(OR=0.70,95%CI:0.51~0.98)、吸烟(OR=0.72,95%CI:0.60~0.86)、肥胖(OR=0.76,95%CI:0.59~0.97)、中心性肥胖(OR=0.79,95%CI:0.66~0.94)、高胆固醇血症(OR=0.75,95%CI:0.58~0.97)和高甘油三酯血症(OR=0.78,95%CI:0.66~0.93)是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P0.05,P0.01),而居住在城市(OR=2.03,95%CI:1.71~2.42)、大专及以上学历(OR=2.14,95%CI:1.45~3.16)、进行降压治疗(OR=8.59,95%CI:7.56~9.77)和血糖控制良好(OR=1.35,95%CI:1.16~1.57)是血压控制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淮安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很低,应加强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管理及吸烟和肥胖等其他危险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陆家嘴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及影响因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上海市陆家嘴社区抽取1 956名≥65岁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骨密度等测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际调查1 576人,检出骨质疏松症558例,患病率为35.41%;女性患病率为46.89%,高于男性的16.47%(P0.01)。体质指数(BMI)≥18.5 kg/m~2(OR=0.05~0.22)、锻炼(OR=0.12~0.43)和非素食为主(OR=0.34~0.38)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的保护因素;中心性肥胖(OR=5.19,95%CI:2.60~1.38)和饮酒(OR经常=4.19、OR每天=2.86)是危险因素。BMI≥18.5 kg/m~2(OR=0.33~0.37)、锻炼(OR=0.34~0.57)和非素食为主(OR=0.25~0.59)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的保护因素;糖尿病史(OR=1.45,95%CI:1.09~1.92)和高血压史(OR=1.39,95%CI:1.07~1.82)是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陆家嘴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5.41%,且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和非素食为主可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郑州市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Tilburg衰弱量表等工具,对郑州市2个社区82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现状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率为2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69)岁(OR = 0.348, 95%CI: 0.159~0.764)、不服药(OR = 0.247, 95%CI:0.134~0.456)、认知正常(OR = 0.511,95%CI:0.283~0.923)、不抑郁(OR = 0.177,95%CI:0.096~0.327)、高握力(OR = 0.686,95%CI:0.634~0.742)、高BMI(OR = 0.830,95%CI:0.765~0.900)是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P<0.05),缺乏运动(OR = 3.392,95%CI: 1.948~5.904)、空腹血糖(OR = 2.293,95%CI:1.745~3.015)、心率(OR = 1.035,95%CI: 1.012~1.060)、甘油三酯(OR = 1.418, 95%CI:1.096~1.83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 3.447,95%CI:2.268~5.238)是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郑州市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发生率高,并且受多种可控因素的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五年间3489例住院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回顾性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糖尿病患者组(501例)与非糖尿病患者组(2988例)。对这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及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例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单变量分析显示,糖尿病疾病与房室传导受阻(P〈0.01)、心颤(P=0.01)等因素有关。通过多变量分析显示,心律失常同以下因素相对独立:冠心病(OR即相对危险度比值比:1.47;95%CI即可信区间:1.07~1.96;P=0.01)、胃炎(OR:0.59;95%CI:0.35~0.94;P=0.04)、甲状腺功能衰退症状(OR=3.11;95%CI:1.58-5.99;P〈0.01)、自身免疫疾病(OR=3.01;95%CI:1.31-6.81;P〈0.01)、高血压(OR=2.48;95%CI:1.98~3.18;P〈0.01)、年龄≥60(OR:1.57;95%CI:0.24~1.99;P〈0.01)、血糖增加(OR:2.21;95%CI:2.03~2.29;P〈0.01)。结论糖尿病与心颤、房室传导受阻有一定关系。而对于非糖尿病患者,他们出现心律失常症状主要与冠心病、胃炎、甲状腺功能降低症状、自身免疫疾病、高血压、高龄等合并症有关。而糖尿病患者组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相对年龄较轻,且与血糖增加等新陈代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广东潮州农村妇女宫颈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该地区制定预防宫颈癌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10月广东潮州农村12 542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35~59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宫颈13种高危型HPV免费检测,进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对相关结果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本组12 542例受检妇女中,13种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06%(1011/12 542),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危型HPV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孕次≥3次[OR=1.24,95%CI(1.09~1.41),P〈0.01],初婚年龄<24岁[OR=1.16,95%CI(1.01~1.32),P=0.03],宫颈外观异常[OR=1.21,95%CI(1.05~1.39),P=0.01],妇科手术史[OR=1.68,95%CI(1.15~2.46),P=0.01],丈夫饮酒[OR=1.45,95% CI(1.27~1.65),P〈0.01],未予定期接受妇科病检查[OR=1.43,95% CI(1.08~1.88),P=0.01],很少进行妇科病检查[OR=1.81,95% CI(1.26~2.60),P〈0.01]及丈夫从事职业为管理者、文员或公务员[OR=1.71,95% CI(1.24~2.37),P〈0.01].结论 广东潮州农村35~59岁女性宫颈感染高危型HPV较为常见.其中,孕次≥3次、初婚年龄<24岁、宫颈外观异常、妇科手术史、未予定期或很少接受妇科体检、丈夫饮酒及丈夫从事职业为管理者、文员或公务员的农村女性的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及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 associated pneumonia, SAP)分为非SAP组和SAP组,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721例患者,平均年龄(65.63±12.07)岁;SAP组年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冠心病、心房颤动、卒中史、吞咽障碍和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的比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SAP组,而SAP组入院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均低于非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高(OR = 1.055,95%CI:1.009~1.103)、入院NIHSS评分增加(OR = 1.290,95%CI:1.154~1.444)、白细胞计数升高(OR = 1.267,95%CI:1.101~1.457)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与高龄、入院NIHSS评分增加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合并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IL-6、TNF-α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35例合并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房颤组)、52例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非房颤组)和3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改良Rankin量表评定90d后房颤脑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16.74&#177;5.45、25.50&#177;4.37)较非房颤组(11.29&#177;3.26、20.65&#177;5.26)、对照组(5.27&#177;0.45、12.34&#177;3.67)明显升高,P均〈0.01。预后良好房颤脑梗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14&#177;3.79、20&#177;2.33)较预后极差患者(18&#177;4.73、29&#177;2.65)明显低(P〈0.01,P〈0.05)。结论合并AF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可作为判断AF脑梗死患者预后及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防治颈动脉斑块形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在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23例患者,其中492例伴有颈动脉斑块(斑块组),231例无颈动脉斑块(无斑块组)。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并用彩超检查颈动脉斑块,将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C、LDL、TG和HDL多个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斑块组平均年龄(72.20±11.12)岁,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9,P〈0.01);且血清TC、TG和LDL分别为(5.38±1.41)、(1.63±0.91)和(3.56±1.18)mmol/L,也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5、2.785、5.261,P均〈O.01),而两组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I.571,95%CI:1.116±2.212)、年龄≥65岁(0尺=3.116,95%CI:2.201~4.410)、高血压(0R=1.699,95%Ch1.184-2.438)、LDL≥3.3mmol/L(DR=1.779,95%Ch1.161~2.726)和TG≥1.8mmol/L(0R=1.575,95%CI:1.064~2.333)5种因素可能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相关。结论男性、年龄≥65岁、高血压、LDL≥3.3mmol/L和TG≥1.8mmol/L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城乡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探索MS人群分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及生化检测,有效调查人数为4328人,并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2005)对Ms进行诊断,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本调查人群MS患病率为14.5%(标化率为9.5%)。女性人群MS患病率(16.5%)明显高于男性(11.8%),城市人群MS患病率(17.4%)明显高于农村(12.0%),而农村人群MS患病率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高而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论男女和城乡,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MS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趋势检验:X^2=137.579,P〈0.01),特别是女性在45岁以后更为明显。调查人群MS组分中高血压检出率最高(40.1%),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28.7%)和中心性肥胖(28.4%);在中心性肥胖和超重肥胖人群中,MS其他组分聚集的检出率分别为51.2%、52.4%,显著高于非中心性肥胖和体重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MS患病风险增加(OR=1.525,95%CI:1.406—1.654),超重肥胖人群患MS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人群(OR=1.452,95%CI:1.172~1.798),城市居民患MS的风险高于农村居民(OR=1.275,95%CI:1.019~1.595),男性患MS的风险低于女性(OR=0.599,95%CI:0.485~0.741),中等强度及以上职业活动人群患MS的风险低于轻度体力职业活动人群(OR=0.767,95%CI:0.613~0.960)。结论广西城乡人群MS患病率较高。建议采取重点保护高风险人群如中老年妇女、年长者以及长时间静坐或站立的轻体力劳动者,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降低人群MS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47例,所有患者按有无心房颤动及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分为单纯冠心病组(90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85例)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72例).记录三组患者年龄、心血管相关病史、尿酸水平、心脏彩超情况及相关用药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吸烟史、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室间隔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用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年龄、收缩压、尿酸、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高龄、LAD和LVEDD增大是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相关性最显著(P=0.001,OR=1.061,95% CI 1.026~1.096).结论 高尿酸水平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肾脏病(CKD)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了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2013年10期)电子数据库,查找慢性肾脏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横断面研究,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1)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的4个横断面研究中,CKD组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风险明显增加[OR=1.32,95%CI(1.01,1.72),P=0.04;OR=1.53,95%CI(1.1,2.12),P=0.01];(2)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的2个横断面研究中,随e GFR下降,发生认知障碍风险越高[OR=1.58,95%CI(1.17,2.12),P=0.003]。结论 CKD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且肾功能越差发生认知障碍风险越高,CKD是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云南省6县(区)≥18岁常住居民代谢综合征(MS)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M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6个国家疾病监测点≥18岁常住居民3 600人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的M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筛查出568例MS患者,患病率为15.8%,标化患病率为14.8%.男性MS患病率为17.5%,明显高于女性(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8,P=0.007).18~岁(青年组)、45~岁(中年组)、60岁及以上(老年组)人群MS患病率分别为11.2%、23.0%和21.7%.中年组、老年组患病率相当,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25和39.17,P<0.01).男性中年组MS患病率最高(23.2%),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x2值为126.14,P<0.01).青年组男性MS患病率(16.0%)明显高于女性(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2,P<0.01),老年组女性(29.6%)明显高于男性(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2,P<0.01).MS各组分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低HDL-C(34.4%)、血压升高(29.3%)、高TG(28.7%)、血糖异常(18.0%)、中心性肥胖(14.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年组、老年组MS的患病风险高于青年组(OR=2.496,95% CI:1.979~3.150; OR=2.351,95%CI:1.688~3.274);吸烟者患病风险高于不吸烟者(OR=1.299,95%CI:1.011~1.668);过量饮酒者患病风险高于不饮酒者(OR=1.572,95%CI:1.059~2.334);静态生活方式者患病风险高(OR=1.953,95%CI:1.185~3.219);有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病风险高于没有家族史者(OR=1.584,95%CI:1.232~2.038; OR=2.157,95%CI:1.322~3.518).汉族MS的患病风险高于其他少数民族(OR=0.661,95%CI:0.520~0.840).结论 云南省居民MS患病率较高,建议根据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降低MS相关慢性病带来的健康损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湿疹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湿疹的诊断、治疗、保健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有湿疹的184例患者为病例组,无皮肤病变的37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组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两组年龄、病程、血糖、血脂、糖尿病并发症等数据,并进行糖尿病伴湿疹各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年龄增加(OR=1.01,95%CI:1.02~1.32,P〈0.05)、高空腹血糖(OR=1.08,95%CI:1.10~1.49,P〈0.05)、血脂异常(OR=2.08,95%CI:2.05~4.37,P〈0.05)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1.07,95%CI:1.08~1.63,P〈0.05)可能为糖尿病伴发湿疹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湿疹与年龄增加、高空腹血糖、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应在护理工作中密切关注并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