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 调查北京市某校连续三起诺如病毒疫情,为减少同类事件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三起疫情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北京市某小学2013级新生中连续发生三起诺如病毒疫情,罹患率分别为13.5%、10.56%及9.0%.随疫情起数增加,患儿就诊率下降(趋势x2=34.112,P<0.001),且就诊患儿均未被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造成三起疫情的诺如病毒基因型分别为GII.7型、GII.6型和GII.17型.结论 诺如病毒极易在集体单位内传播,扎实做好日常消毒和疫情报送工作,是预防及处置诺如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起发生在老人院内的诺如病毒胃肠炎局部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佛山市老人院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调查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佛山市共报告3起老人院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共发病56例,无死亡病例;疫情集中发生在2~3月份;每起疫情均从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检测诺如病毒Ⅱ型核酸;3起疫情主要以人-人密切接触的途径传播。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疫情.以及日常加强院内卫生,强化护工的规范操作,是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胃肠炎在老人院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东城区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点,探讨学校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的科学方法.方法 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出现的10起传染病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研究,对接报处置以及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征,分析现行的疫情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的优势与不足.结果 在10起疫情中,5起检出腺病毒,平均罹患率为34.1%,罹患率范围在21.3%~53.1%之间;4起检出流感病毒,平均罹患率19.4%,罹患率在8.3%~53.5%之间;1起检出诺如病毒,罹患率16.48%.结论 秋冬季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共同威胁着学生健康.在校学生人数多、办学规模大的学校,尤其小学是学校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感染性腹泻疫情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008-2010年湖州地区的感染性腹泻疫情标本共119份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并选取部分阳性扩增产物经序列测定分析诺如病毒的基因型.结果 119份感染性腹泻标本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50份,其中GⅠ型9份,GⅡ型35份,GⅠ和GⅡ混合感染6份.对12份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序列分析显示:5株GⅠ型诺如病毒毒株分属于GⅠ/2和GⅠ/3两种基因型;7株GⅡ型诺如病毒毒株中除1株属于新基因型GⅡb外,其余6株均属于GⅡ/4基因型.结论 诺如病毒是引起湖州地区感染性腹泻疫情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且湖州地区的诺如病毒存在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也存在基因型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婴幼儿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明确该地区诺如病毒的主要基因型别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婴幼儿医院及南京市婴幼儿医院疑似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498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中诺如病毒RNA及其基因组别,并对部分阳性标本测序以明确基因型.结果 498份粪便标本中,GⅠ组诺如病毒阳性标本为2例,阳性率为0.4%,GⅡ组诺如病毒为190例,阳性率为38%,对本地区部分诺如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2份GⅠ标本中,一株为GⅠ1型,另一株为GⅠ3型;测序的23份GⅡ标本中21株为GⅡ4型,2株为GⅡ3型.结论 诺如病毒是本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以诺如病毒GⅡ4型为主,同时也存在其他型别的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感染状况、临床表现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及儿童保健中心健康婴幼儿粪便标本各428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杯状病毒,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别.结果 428份腹泻样本中有63份为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4.72%.其中诺如病毒GⅡ型58例,未检出诺如病毒GⅠ型,札如病毒5例,以诺如病毒GⅡ-4 2006b型为主要流行株.428份健康对照组标本杯状病毒检出19例,诺如病毒6例,札如病毒11例,2例为诺如病毒GⅡ型和札如病毒混合感染.结论 南京地区婴幼儿中存在不同基因型杯状病毒感染,流行毒株以GⅡ.2006b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GⅡ.4型诺如病毒变异株的组成及其点突变.方法 监测2010年6-11月于贵阳地区哨点医院就诊的急性胃肠炎病例,收集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初步鉴定,随机选取部分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标本,采用一步法RT-PCR对其VP1基因区克隆及测序,基因序列与国内外流行的GⅡ.4型诺如病毒进行系统进化及氨基酸位点的突变分析.结果 检测标本426份,有267份(62.68%)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测序获得了9份GⅡ.4型诺如病毒VP1基因组序列,贵州省2010年流行的GⅡ.4型诺如病毒包括2个变异株(GⅡ.42008a和GⅡ.4 2008b新型变异株),亚型组闻的VP1基因的同源性为95.90% ~ 96.72%,亚型组内同源性为99.45% ~ 100%,有2个氨基酸位点易发生突变.结论 贵阳地区2010年夏秋季急性胃肠炎以诺如病毒GⅡ型为主,并且变异株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感染状况、临床表现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集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及儿童保健中心健康婴幼儿粪便标本各428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杯状病毒,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别。结果428份腹泻样本中有63份为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4.72%。其中诺如病毒GⅡ型58例,未检出诺如病毒GI型,札如病毒5例,以诺如病毒GⅡ-42006b型为主要流行株。428份健康对照组标本杯状病毒检出19例,诺如病毒6例,札如病毒11例,2例为诺如病毒GⅡ型和札如病毒混合感染。结论南京地区婴幼儿中存在不同基因型杯状病毒感染,流行毒株以GⅡ-2006b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北京市春季诺如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规律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对2007年1月至4月北京市各级各类医院报告的451例病毒性腹泻病例采集便标本,应用ELISA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抗原检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RNA检测,对9例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克降测序.结果 ELISA检测诺如病毒阳性166例,阳性率35.48%.166例病人主要集中在1月、2月,以20~29岁年龄组最多,男性多于女性,城区多于郊区.但在病毒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布无时间、人群和空间差异.该9株病毒均为GⅡ/4型诺如病毒变异株,组内核苷酸同源性为97.0%~99.6%.系统发生树表明北京地Ⅸ的流行株与同时期世界上流行的诺如病毒株属于同一型别的GⅡ/4变异株.结论 北京市春季诺如病毒性腹泻主要山GⅡ/4变异株引起,与同期世界上流行株有共同的来源,各人群均存在感染的风险,应该加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有必要在围外发生流行时建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3年11月北京市丰台区腹泻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发病率升高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特征 方法 2013年11月在哨点医院门诊随机采集47份腹泻患者便标本、30份环境标本,使用real-time RT-PCR进行轮状病毒(rotavirus)和诺如病毒(norovirus)的筛查;并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使用RT-PCR方法扩增VP4和VP7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使用Blast、BioEdit及Mega4.0等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基因进化分析.结果 47份粪便标本中,37份为轮状病毒检出率为78.7%(37/470,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4.9%(7/47),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混合感染率为10.6% (5/47);30份环境标本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为23.3% (7/30),未检出诺如病毒.核酸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表明此次流行的轮状病毒为G9P[8]a型,与2010-2012年北京地区感染儿童的G9株高度同源.结论 2013年11月北京市丰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标本中以轮状病毒检出为主,其基因型别为G9P[8]a型,检出率远高于北京市往年水平,提示应加强对轮状病毒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方法 2011年10月-2015年9月在东城区第二妇幼保健院收集1 754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便标本,用RT-PCR和PCR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 标本腹泻病毒总检出率为36.0%(632/1 754);轮状病毒检出率12.4%;诺如病毒检出率10.1%;札如病毒检出率5.4%;肠道腺病毒检出率9.4%;星状病毒检出率3.5%.腹泻病毒检出高峰为每年10月-次年2月.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以24~60月龄患儿检出率较高,其余几种病毒以6~24月龄检出率较高;男女性别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x2=0.276,P>0.05).结论 婴幼儿腹泻病人中5种病毒均有检出,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肠道腺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密切接触者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 收集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暴发、聚集性疫情相关手足口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信息及病原学检测结果,采用Epi Info3.5.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7例密切接触者便标本、咽拭子标本手足口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21.0%,其中以7月份最高(...  相似文献   

13.
Norovirus was identified in 30 of 59 gastroenteritis outbreaks occurring in the state of Victoria, Australia in 2001 by RT-PCR and/or electron microscopy (EM). Norovirus outbreaks occurred in hostels/nursing homes (27%), hospitals (13%), youth refuges (3%), social gatherings associated with food consumption (27%), school outings/camps (13%), and pre-school/child-minding centers (17%). Norovirus outbreaks tended to occur in the warmer months. Phylogenetic analysis identified six clusters, one within genogroup 1 (G1) and five within genogroup 2 (G2). Cluster 1, which incorporates the G2 Camberwell/Lordsdale strains, was the most common (39% of outbreaks). In 2 of 27 outbreaks, strains from two G2 clusters, 1 and 5, occurred. Norovirus G2 was more common in the young and very old than in those in intermediate years. Norovirus G2 detection rate was higher in females than in males for adults (>15 years) and the susceptibility of adult females to norovirus G2 infection relative to males increased with age. In one outbreak analyzed, some sequences had a single base substitution, but this did not result in an amino acid (aa) change. The two most common norovirus clusters (G2 clusters 1 and 4) occurred in the capital of Victoria, Melbourne, and regional Victoria, but the least common clusters (G2 clusters 2 and 3 and G1 cluster 8) only occurred in inner Melbourne. Norovirus was occasionally detected by EM but not by RT-PCR. The occurrence of norovirus outbreaks is modulated by a large group of factors, which will have to be considered in any epidemiological mode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北京市肠道门诊60岁及以上老年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5年12月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点上报的老年腹泻患者监测数据,并采集患者粪便样本,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粪便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地区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2011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共l 450例老年腹泻患者,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45%(224/1 450).诺如病毒检出率高峰为秋冬季.地区分布显示,昌平区、怀柔区、东城区、西城区、顺义区、房山区、海淀区聚为一类,诺如病毒检出率较高.不同性别(x2=0.02,P=0.90)及年龄组间(x2=3.58,P=0.17)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诺如病毒为我市肠道门诊老年人散发腹泻的重要病原,秋冬季节为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小学出现多名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2013年3月28~31日,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27例,罹患率为3.31%(27/816)。3月28日14:00—22:00时为发病高峰,病例有班级聚集性,病例对照结果显示饭前洗手(OR=0.13,95%CI:0.03—0.63)和每天洗手次数≥5次(OR=0.26,95%CI:0.10~0.72)为保护因素。采集患者、厨工肛拭子、剩余食物及环境涂抹样等85份标本,其中5份检出诺如病毒GII-4型。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II-4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原因是带毒厨工污染部分食物所致,以食源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6.
Noroviruses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acute non-bacterial gastroenteritis outbreaks worldwide, including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has a population of 4.4 million, which allows for centralized outbreak surveillance and a Norovirus Reference Laboratory, which facilitates efficient diagnosis, surveillance, and tracking of norovirus outbreaks. Norovirus outbreak strains are identified, sequenced, and compared with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strains.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December 2009, 1,206 laboratory-confirmed norovirus outbreaks were recorded. The predominant outbreak settings were healthcare institutions for the elderly and acute care patients. Other outbreak settings included catering establishments, cruise ships, homes, community events, school camps, child-related settings, and consumption of contaminated shellfish. Of the 1,206 outbreaks, 105 (8.7%) were caused by norovirus genogroup I (GI) strains, 1,085 (89.9%) were caused by genogroup II (GII) strains, and both GI and GII strains were detected in 9 (0.8%) outbreaks. The genogroup was not identified in 7 (0.6%) outbreaks. A range of norovirus genotypes, including GI genotypes 1-6, GII genotypes 2-8, and GII.12,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se outbreaks. The predominant genotype was GII.4, which was identified in 825 (68.4%) outbreaks. Norovirus GII.4 variant strains, including 2002 (Farmington Hills), 2004 (Hunter), 2006a (Laurens, Yerseke), 2006b (Minerva), and 2010 (New Orleans) implicated in overseas outbreaks also occurred in New Zealand, providing evidence of global sprea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海淀区流感防控措施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63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报告数据和2011年9月-2015年8月一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医院病原学监测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海淀区63家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49 228815例,其中ILI 362 410例(占0.74%).5年的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比例(ILI%)不同(x2=1 103.798,P<0.05).2011-2015年各年龄组中的ILI构成情况每年与其他年份比较均不相同(P <0.005).2011年9月-2015年8月四个流感病原学监测季,共采集ILI咽拭子样本4 183件,检出阳性标本766件,总阳性率为18.31%.2013-2014年监测季与2014-2015年监测季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同(x2 =6.955,P=0.008),2011-2015年各个监测季中流感病毒型别的构成情况均不相同(P<0.05),周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与周ILI数和周ILI%均呈正相关(r=0.579,P<0.05;r=0.602,P<0.05).结论 海淀区流感流行特征有一定规律,每年第50周(12月)至第二年第16周(4月)为季节性流感的发病高峰.2014-2015年流感流行较往年相比更为活跃,优势毒株为甲型H3N2型流感病毒.各年度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均不相同,具有当年度中此消彼长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