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注射0.1 mL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右后足垫皮内一次性注射0.1 mL CFA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成功造模后,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在同一时间分别给予对应剂量为25、50、100 mg/kg的黄芩苷(溶于生理盐水配制)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4 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膝关节病理变化,CT扫描测量骨小梁间距,进行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含量的检测,番红O染色法观察软骨损伤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股骨组织Osx、Col1a1、Dlx-2、白细胞介素(IL)-6、IL-10、Janus 激酶 1(JAK1)、磷酸化 JAK1(p- JAK1)、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 IL -17、IL-23、IL-10 的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软骨损伤严重,骨小梁间距显著增宽(P < 0.05),ALP、骨钙素含量显著降低(P < 0.05),Osx、Col1a1 和 Dlx-2 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 0.05),IL-6、IL-10、IL-17、IL-23 细胞因子水平及 p-JAK1/JAK1和p-STAT3/STAT3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 < 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处理组尤其是高剂量组(100 mg/kg)可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对软骨破坏的炎症反应及滑膜增生,改善软骨损伤,减小骨小梁间距(P < 0.05),升高ALP和骨钙素的含量(P < 0.05),且明显上调Osx、Col1a1、Dlx-2、IL-10表达水平(P < 0.05),下调细胞因子IL-6、IL-17、IL-23的水平及p-JAK1/JAK1和p-STAT3/STAT3的相对表达量(P < 0.05)。【结论】 黄芩苷可修复CFA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炎性损伤和骨组织病变,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1/STAT3通路激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颗粒对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取12只作为正常 组,其余48只在模拟“风、寒、湿”的环境下2次免疫构建RA模型。再将全部48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身痛 逐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对应给药21 d。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法观察给药后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 并进行评分;比较给药前后大鼠双侧踝关节、双足肿胀度;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 检测给药后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炎 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β、IL-6、干扰素 (IFN) -γ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给药后大鼠踝关节滑 膜组织Janus激酶 (JAK)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 (STAT) 通路的蛋白表达。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 增生,软骨细胞结构紊乱,软骨腔中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炎细胞浸润程度评分、骨质破坏程度评分显著增加 (P<0. 05) ,双 侧踝关节、双足肿胀度增加 (P<0. 05) ,滑膜组织TNF-α、IL-1β、IL-6、IFN-γ含量,JAK1、STAT3、磷酸化STAT3 (p-STAT3) 、STAT5、磷酸化STAT 5 (p-STAT5) 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 (P<0. 05) ;与模型组比较,身痛逐瘀颗粒高、中、 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P<0. 05) 。 【结论】身痛逐瘀颗粒可有效改善大鼠RA,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及 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千草方熏洗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蛋白激酶B(Akt)/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千草方熏洗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千草方组和透明质酸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其他3组大鼠采用改良Hulth法构建膝骨关节炎模型。制模后,千草方组大鼠给予千草方熏洗,透明质酸组大鼠给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30 d。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行Mankin’s评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组织Ki67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Akt、磷酸化Akt(p-Akt)、mTOR、磷酸化mTOR(p-mTOR)、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3Kβ)、磷酸化GS3Kβ(p-GS3Kβ)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结构不清晰,Mankin’s评分升高(P < 0.05),血清IL-10含量下降,IL-6和TNF-α含量升高(P < 0.05),软骨组织Ki67表达量,p-Akt/Akt、p-mTOR/mTOR、p-GSK3β/GSK3β和CyclinD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 < 0.05)。与模型组比较,千草方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更加光滑,结构较清晰,软骨基质着色较均匀,Mankin’s评分降低(P < 0.05),血清IL-10含量升高,IL-6和TNF-α含量降低(P < 0.05),软骨组织p-Akt/Akt、p-mTOR/mTOR、p-GSK3β/GSK3β和CyclinD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 < 0.05)。【结论】 千草方熏洗能够通过促进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及软骨细胞增殖来缓解膝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风藤醇提物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自体血反复多次颅内灌注法建立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鼠模型。成功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海风藤醇提物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次日,阳性对照组灌胃126 mg/kg阿托伐他汀钙溶液,海风藤醇提物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5.44、30.88 mg/kg海风藤醇提物溶液,模型组、假手术组灌胃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1次/d,连续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观察脑血肿体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肿包膜新生血管数目,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脑血肿,血清IL-6、IL-8水平升高(P<0.05),血浆PT、FIB含量降低,TT含量升高(P<0.05),血肿包膜微血管密度(MVD)增多(P<0.05),脑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海风藤醇提物低、高剂量组脑血肿体积减小(P<0.05),血清IL-6、IL-8水平降低(P<0.05),血浆PT、FIB含量升高,TT含量降低(P<0.05),血肿包膜MVD数目减少(P<0.05),脑组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海风藤醇提物可缩小大鼠慢性硬膜下血肿体积,改善凝血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桂枝附子汤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桂枝附子汤组(6.1 g/kg)、RAGE抑制剂组(0.5 mg/kg)、桂枝附子汤+RAGE抑制剂组(6.1 g/kg+0.5 mg/kg),每组10只。用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IFA)混合乳化诱导建立RA大鼠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30 d。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软骨及滑膜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RAGE、p-NF-κB p65蛋白表达,免疫组化(IHC)法观察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AGE和软骨及滑膜组织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桂枝附子汤组、抑制剂组和桂枝附子汤+抑制剂组均能有效降低RA大鼠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化瘀通络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蒸馏水灌胃),模型组(蒸馏水灌胃),化瘀通络汤低、中、高剂量组(7.65、15.30、30.60 g/kg对应灌胃),脑心通组(步长脑心通溶液0.864 g/kg灌胃)。各组大鼠连续灌胃7 d后,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于造模后24 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处死大鼠后,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范围,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及受损情况,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法观察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 < 0.05),脑梗死体积增大(P < 0.05),大脑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率增加(P < 0.05),梗死区域 bFGF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5),血清中 IL-6 表达水平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化瘀通络汤各剂量组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效果与脑心通组相当。【结论】 化瘀通络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红芪醇提物对脓毒症所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芪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脓毒症模型。造模结束后,红芪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即刻给予灌胃红芪醇提物1.0、2.0、4.0 g·kg-1·d-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周。末次给药后,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测定肝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表达,蛋白免疫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TC、TG、IL-6、MCP-1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 TNF-α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Nrf2/Nrf2、HO-1、NQO-1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芪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AST、ALT、TC、TG、IL-6和MCP-1水平明显下降(P<0.05),HDL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Nrf2/Nrf2、HO-1、NQ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红芪醇提物可以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激活肝组织抗氧化通路Nrf2/HO-1的表达,修复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必净低、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构建睾丸扭转/复位模型。术后,血必净低、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分别对应腹腔注射0.5、2.0 mL·kg-1·d-1血必净注射液和0.5 mL·kg-1·d-1地塞米松,连续3 d。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oll样受体4(TLR4)的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睾丸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羟胺法测定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睾丸组织生殖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睾丸曲细精管排列紊乱,生殖细胞脱落,睾丸组织 MDA 含量、生殖细胞凋亡水平,血清 TNF-α、IL-1β 和 TLR4 水平均升高,睾丸组织 SOD 水平降低(均 P< 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组生精细胞排列逐渐清晰,脱落细胞减少,睾丸组织MDA含量、生殖细胞凋亡水平,血清TNF-α、IL-1β和TLR4水平均降低,睾丸组织SOD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 血必净可改善睾丸I/R病理损伤,降低生殖细胞的凋亡,减轻氧化应激,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I/R损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肾强骨丸对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势(切除大鼠卵巢)+注 射氢化可的松+番泻叶灌胃+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方法联合制备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 后给予温肾强骨丸连续灌胃8 周。给药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肛温的变化;检测大鼠脾、 肾、子宫等脏器指数;检测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检测血清中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P)、大鼠尿Ⅰ型 胶原交联N 末端肽(U-NTX)、骨碱性磷酸酶(BALP)、雌二醇(E2)、尿型胶原交联C 末端肽(U-CTX)、骨钙蛋 白(BGP)等骨转化指标;观察并分析椎体HE 染色结果。结果温肾强骨丸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一般状态,增 加饮食量,升高体质量、肛温,明显缓解畏寒、便溏等脾肾阳虚症状;增加模型组大鼠股骨、脊柱骨密度 (P<0.05),增强股骨骨生物力学(P<0.05);增高血清BALP、E2 水平(P<0.05),降低血清BGP、TRAP、 U-NTX、U-CTX 水平(P<0.05);增加皮质骨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面积、骨小梁体积(P< 0.05)。结论温肾强骨丸可明显改善大鼠脾肾阳虚症状,增加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升高血清BALP、E2 水平,降低血清BGP、TRAP、U-NTX、U-CTX 水平,增加皮质骨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面 积、骨小梁体积,从而治疗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气丸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方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7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各9只,另取正常大鼠10只为正常组。中药组给予肾气丸水煎剂11.55 g·kg-1·d-1灌胃,西药组给予氨基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157.5 g·kg-1·d-1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8周。8周后测量大鼠的膝关节宽度、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滑膜厚度、压痛阈值、热痛阈值,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关节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9(IL-9)、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Ⅱ型胶原、雌二醇(E2)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膝关节宽度和滑膜厚度增加,膝关节被动活动度、压痛阈值、热痛阈值减小,关节液中的TNF-α、IL-1β、IL-9、MMP-3、MMP-9含量升高,Ⅱ型胶原、E2含量降低(均P <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大鼠的膝关节宽度和滑膜厚度减小(P < 0.05),膝关节被动活动度、压痛阈值、热痛阈值增加,关节液中的TNF-α、IL-1β、IL-9、MMP-3、MMP-9含量降低,Ⅱ型胶原、E2含量升高(均P < 0.05),且2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肾气丸可以抑制膝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内炎症反应,抑制关节软骨降解,修复软骨损伤,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保护及炎症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设为正常组,其余建立肝硬化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组、激活剂组、小檗碱组、激活剂+小檗碱组,每组10只。激活剂组给予SRI-011381 30 mg/kg灌胃,小檗碱组给予小檗碱200 mg/kg灌胃,激活剂+小檗碱组给予SRI-011381(30 mg/kg)合小檗碱(20 mg/kg)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2周。末次给药后次日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肝纤维化程度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肝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Smad7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肝脏组织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密度(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升高,白蛋白(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降低(均 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激活剂组血清 AST、ALT、IL-6、TNF-α、Ⅳ-C、PCⅢ、HA 水平及 α-SMA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升高,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激活剂组比较,小檗碱组血清AST、ALT、IL-6、TNF-α、Ⅳ-C、PCⅢ、HA水平及α-SMA 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降低,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小檗碱组比较,激活剂+小檗碱组血清AST、ALT、IL-6、TNF-α、Ⅳ-C、PCⅢ、HA水平及α-SMA 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升高,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肝硬化组与激活剂组可见明显肝纤维化表现,小檗碱组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程度较肝硬化组、激活剂组明显改善,激活剂+小檗碱组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程度较肝硬化组、激活剂组有所改善,但不及小檗碱组。【结论】 小檗碱可抑制肝硬化大鼠炎性反应,促进肝脏胶原降解,降低肝纤维化程度,保护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造模成功后,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20、40 mg·kg-1·d-1大蒜素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Toll样受体(TLR)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MyD)88、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肾组织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 05),HE染色、Massion染色结果显示大鼠肾组织发生明显病理改变,肾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Cr、BUN、IL-1β、IL-6、TNF-α水平下降(均P<0.05),HE染色、Massion染色结果显示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肾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降(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蒜素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 信号通路,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进而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减少炎症和抑制Ras/Raf1表达保护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补骨脂素低剂量组(22 mg/kg补骨脂素处理)、补骨脂素中剂量组(44 mg/kg补骨脂素处理)、补骨脂素高剂量组(88 mg/kg补骨脂素处理)、补骨脂素高剂量+NC组(88 mg/kg补骨脂素+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处理)、补骨脂素高剂量+Ras组(88 mg/kg补骨脂素+Ra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Raf1)、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骨钙素(OC)、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表达;检测关节肿胀度,HE染色对关节组织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组织中Ras、Raf1、MMP-3、MMP-13蛋白表达以及关节肿胀度、关节组织病理评分和IL-2、TNF-α、IL-6水平均升高,Osx、COL1A1、OC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关节组织中除Osx、COL1A1、OC蛋白表达均升高外,其他指标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补骨脂素高剂量+NC组比较,补骨脂素高剂量+Ras组大鼠关节组织中Osx、COL1A1、OC蛋白表达均降低,而其他指标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补骨脂素通过减少炎症和抑制Ras/Raf1表达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损伤,促进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造模组(24只)。造模组通过切断右侧前交叉韧带构建骨关节炎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剪开皮肤和关节腔。将造模成功的2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甘草甜素低剂量组(5只)、甘草甜素高剂量组(5只)、来氟米特组(6只)。甘草甜素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甘草甜素25、50mg/kg,来氟米特组给予灌胃来氟米特混悬液1.87mg/kg,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3周。给药结束后,番红O-快绿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软骨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的Caspase-3、Caspase-9、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13、CollagenⅡ、Aggrecan、转化生长因子(TGF)-β、p-Smad1、Smad1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术检测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番红O染色重度或完全失染,软骨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的mRNA表达及蛋白活化水平均显著升高,MMP-1、MMP-13、TGF-β蛋白表达及Smad1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CollagenⅡ、Aggreca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Treg细胞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甜素低、高剂量组番红O失染情况得到一定的缓解,来氟米特组大鼠基本恢复至假手术组情况(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甜素低、高剂量组及来氟米特组大鼠Caspase-3、Caspase-9的mRNA表达与蛋白活化水平显著降低,MMP-1、MMP-13、TGF-β蛋白表达及Smad1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CollagenⅡ、Aggreca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Treg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甘草甜素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1信号途径,抑制软骨降解与细胞凋亡,纠正Th17/Treg细胞失衡,降低免疫炎症反应来修复OA大鼠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15.
张妍  王健英  陈晓云  张磊  袁颖 《中草药》2021,52(6):1645-1653
目的研究杜仲皮、叶醇提物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骨破坏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只雌性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于背部多点及尾根部sc 0.1 mL牛Ⅱ型胶原乳剂建立CIA模型,第14天将CI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杜仲皮醇提物低、高剂量(2、4 g/kg)组,杜仲叶醇提物低、高剂量(2、4 g/kg)组及甲氨蝶呤(1 mg/kg)组,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1次/d,连续4周。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脾脏中炎性因子如TNF-α、TNF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6,TRAF-6)、IL-1β、IL-17、IL-1βmRNA表达,膝关节组织中破骨细胞标志物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活化T细胞的核因子c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原癌基因c-Fos、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mRNA表达,膝关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mRNA表达及成骨细胞标志物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1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1)、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膝关节组织中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hosphorylated 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α/β,p-Iκκα/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hosphorylated inhibitorαof NF-κB,p-IκBα)、磷酸化p65(p-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杜仲皮、叶醇提物可显著降低CIA大鼠足肿胀度(P<0.05、0.01);改善踝关节组织病理;显著降低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P<0.01);显著降低CIA大鼠脾脏中TNF-α、TRAF-6、IL-1β、IL-17 mRNA表达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CIA大鼠膝关节组织中TRAP、NFATc1、CTSK、c-Fos、RANKL、VEGF、HIF-1 mRNA表达水平(P<0.01),显著升高CIA大鼠膝关节组织中TIMP1、OCN、OPG mRNA表达水平(P<0.05、0.01),显著降低CIA大鼠膝关节组织中p-Iκκα/β、p-IκBα、p-p65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杜仲皮、叶醇提物可以减轻CIA大鼠关节炎症,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延缓关节内软骨与骨的破坏,其机制与调控NF-κB通路相关的炎症性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头汤(WTD)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其与p38MAPK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RA模型组、甲氨蝶呤组、WTD组、WTD+甲氨蝶呤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通过足跖面皮下注射弗氏佐剂及牛Ⅱ型胶原建立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甲氨蝶呤组大鼠予甲氨蝶呤灌胃,WTD组予WTD灌胃,WTD+甲氨蝶呤组大鼠予WTD、甲氨蝶呤灌胃,空白组及RA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8 d后对大鼠踝关节结构和病理改变进行评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Ⅱ型胶原mRNA及p38MAPK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滑膜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AS)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RA模型组、甲氨蝶呤组、WTD组、WTD+甲氨蝶呤组大鼠Pelletier和Mankin评分均高于空白组(P<0.05);甲氨蝶呤组、WTD组、WTD+甲氨蝶呤组大鼠Pelletier和Mankin评分均低于RA模型组(P<0.05);WTD+甲氨蝶呤组大鼠Pe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加味人参四逆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中药组。除假手术组,其他3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假手术组完成穿刺但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造模后,培哚普利组、中药组大鼠分别对应给予培哚普利片混悬液、加味人参四逆汤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14 d。给药结束后,记录大鼠心脏频率(HR)、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血清中脑利钠肽(BNP)、肌钙蛋白T(cTnT)、血管紧张素Ⅰ(AngⅠ)、醛固酮(ALD)、心房钠尿肽(ANP)和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变化和纤维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R、+dp/dtmax、LVSP、LVEF和心肌组织SOD水平明显降低(P < 0.05),-dp/dtmax、LVEDP,血清BNP、cTnT、AngⅠ、ALD、ANP水平和心肌组织MDA、TNF-α、IL-1水平明显升高(P < 0.05),心肌结构排列紊乱,出现炎性浸润和心肌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HR、+dp/dtmax、LVSP、LVEF和心肌组织SOD水平明显升高(P < 0.05),-dp/dtmax、LVEDP,血清BNP、cTnT、AngⅠ、ALD、ANP水平和心肌组织MDA、TNF-α、IL-1水平明显降低(P < 0.05),心肌结构排列紊乱、炎性浸润和心肌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 加味人参四逆汤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神经体液因子分泌,减轻心肌氧化应激、炎性浸润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研究秦艽不同配伍对风湿热痹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病理学的影响,探讨药性-疾病-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组、病证模型组、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和秦艽防己组,共8组,每组10只。实验第39天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并进行踝关节取材,采用HE染色技术观察踝关节组织的破坏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踝关节VEGF的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VEGF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给药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毛细血管减少,绒毛变少,肉芽组织老化,纤维增多成为瘢痕,并且软骨破坏减轻。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的关节炎指数、VEGF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病症模型组高于Ⅱ型胶原组;各给药组关节炎指数、VEGF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秦防组降低最为显著(P<0.05)。结论 各秦艽配伍药对可能通过调节风湿热痹型RA模型大鼠VEGF的表达,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增生,发挥对RA治疗作用。其中平寒相配效果优于平温、平平相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复方逆转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α2(Ⅰ)型胶原、α2(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α2(Ⅰ)型胶原、α2(Ⅲ)型胶原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上升,卡托普利组和补肾复方大、小剂量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α2(Ⅰ)型胶原、α2(Ⅲ)型胶原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结论:补肾复方与卡托普利具有基本一致的逆转-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α2(Ⅰ)型胶原和α2(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TG)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CIA)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鸡Ⅱ型胶原诱导大鼠CIA,观察大鼠足爪容积,记录关节炎指数,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三者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免疫组化法观察关节病理变化及检测滑膜组织中MIF表达。结果:给药14d后,治疗组明显抑制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足爪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三者水平。大鼠踝关节病变积分与模型组比较皆明显下降。免疫组化定量分析,TG组MIF表达阳性密度降低最显著。结论:TG治疗大鼠CIA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清、滑膜组织内MIF、TNF-α和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