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经腹腔注射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念珠菌感染模型。方法 BALB/c小鼠用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后,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白色念珠菌SC5314,观察小鼠不同时间血液常规、肾脏真菌载量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白色念珠菌SC5314孢子浓度在2×106~5×107个/ml间的5种0.1ml菌液均造成小鼠系统感染白色念珠菌,病理表现以注射2×107个/ml孢子组小鼠最为典型,在心、肺、肾、脑、横膈、肠系膜等组织内均可见真菌孢子和菌丝。结论经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SC5314可成功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念珠菌感染模型,最适感染剂量为每鼠0.1ml的1×107~2×107个孢子/ml菌液。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单纯庚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组织中糖复合物表达的特点,探讨单纯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机理。正常肝组织标本10例为对照组,单纯庚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组织22例为观察组。以九种植物凝集素做为I抗,利用印法对两组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统计两组阳性率,x^2检验差异显著性。对照组肝细胞膜上DSL、PHA—E、DBA、STL等四种凝集素受体呈弱阳性,观察组DBA受体表达增强且出现了PHA—L、UEA—I、ECL三种新的凝集素受体。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组织尤其肝细胞表面糖复合物的表达在数量及结构上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为探讨其感染机理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观察干扰素α对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影响。16例肝组织病理诊断符合S3-S4期患者,干扰素治疗期前后三次行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查肝组织TGF-β1蛋白、Fas及HBcAg抗原,TUNEL方法检查肝细胞凋亡。干扰素连续6个月治疗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逐渐改善;在S1-S4期,Fas、 TGF-β1显著表达;干扰素α治疗3个月后Fas抗原、TGF-β1表达程度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程度减轻P< 0.05;肝组织HBcAg表达程度无显著改变。干扰素α有显著改善S3-S4期患者肝组织肝细胞凋亡和肝纤维化程度,但需要持续的疗程。  相似文献   
4.
贺占国  张文  陈静  郭宏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1):74-74,i019
石蜡切片技术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等医学科学研究观察细胞、组织生理、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种主要方法.常规石蜡切片比较小,一般控制在2.5 cm×1.5 cm×0.3 cm以内[1],给镜下观察组织结构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大切片可以更好地观察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病变组织演变的相关性等,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大切片的制作过程周期长、难度大,不易制出高质量的切片.据报道将组织包埋成蜡块就需6~7天[2],对此我们进行了实验性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方法,既保证了大切片的高质量,又把时间缩短在25h以内,我们的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制备和纯化兔抗小鼠β-catenin抗体,分析其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重组小鼠β-catenin蛋白,常规免疫雄性新西兰兔制备抗β-catenin抗体,并用盐析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技术进行纯化,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β-catenin抗体的纯度和特异性以及结肠癌细胞系SW48和HCT116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β-catenin在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结果,用重组小鼠β-catenin蛋白免疫新西兰兔7周后,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静脉血中β-catenin抗体效价为1∶204800(A450=1.01)。将β-catenin经SDS-PAGE分离,可见1条相对分子质量(Mr)为92000的蛋白条带。与文献报道相符。用抗β-catenin血清做Westernblot分析显示,在Mr为92000处有1条明显的区带,证明是抗β-catenin特异性抗体。从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和HCT116提取全细胞蛋白,经用所制备的β-catenin抗体反应,均可观察到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人结肠组织切片经抗β-catenin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在正常结肠组织细胞膜中可见棕黄色颗粒,而在结肠癌组织的细胞浆中可见棕黄色颗粒。制备了高效价、特异性的兔抗β-catenin抗体。用该抗体检测证实,正常结肠组织β-catenin表达在细胞膜中,而结肠癌组织β-catenin则在细胞浆中表达。提示结肠癌发  相似文献   
6.
抗原修复液的种类、温度及作用时间对抗原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常用手段 ,但使用哪种修复液却有不同看法〔1~ 4〕。为此本实验对抗原修复液中的离子种类、离子浓度、pH值、温度及作用时间分别做了实验 ,旨在探讨这些因素对抗原修复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选择每种已知抗体阳性的标本 5例 ,抗体ER、PR、Bax、cyclinD1、Ki 6 7、c myc及SP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修复液所用试剂为秦皇岛化学试剂厂及石家庄化工厂生产 ,均为分析纯。MPIAS 5 0 0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仪由同济医科大学清平影像工程公司提供。用PHS …  相似文献   
7.
颌面部毛细血管瘤中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瘤自行消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正常皮肤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4例毛细血管瘤组织中Ki-67、C-fos及Bcl-23种凋相关癌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毛细血管瘤组织中Ki-67及C-Fo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未见Bcl-2的阳性表达。结论:提示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对毛细血管瘤的消退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病,占子宫恶性肿瘤的90%以上,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本文通过抑癌基因蛋白(p16)和肺耐药蛋白(LRP)检测子宫内膜癌,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耐药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滑膜组织VEGF、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Wistar大鼠造模,成模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青蒿琥酯组、甲氨喋呤(MTX)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排水法测定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的足爪容积,HE染色、光镜下观察踝关节病理变化并计算病理积分,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VEGF、bFGF水平,RT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结果给药后,青蒿琥酯组与MTX组均能降低大鼠的足爪肿胀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组、MTX组光镜下踝关节病理改变,包括炎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软骨破坏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青蒿琥酯组、MTX组的滑膜病理积分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而青蒿琥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VEGF、bFGF、IL-1β、TNF-α水平和滑膜组织VEGF、bF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用药后血清VEGF、bFGF、IL-1β、TNF-α水平和滑膜组织VEGF、bFGF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青蒿琥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bFGF、IL-1β、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材料和方法1收集我院1979年11月至1984年12月52例胸中段食管癌,行术前放疗并根治性切除术,男3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5岁(范围31~79岁)。放疗前活检标本47块和放疗后手术标本43块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38例放疗前、后的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