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α-干扰素(α-1bIN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设GM-CSF联合α-INF实验组和单用α-INF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活性(PBMCⅡ2);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隶2受体表达(PBMCⅡ2R),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实验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加用GM-CSF治疗后患者上述各项指标较单用α-干扰素组显著升高。联合治疗组HBV清除率优于单用α-干扰素,联合治疗后显著升高患者血液中吞噬细胞数量,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访α-干扰素、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防治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的中期疗效。方法在多中心选择亚急性或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A组)110例,分别接受α-干扰素、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6个月;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B组)110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6个月。随访18个月。结果在随访18个月时,A组患者全部生存,其中25.6%(10/39)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患者,改用拉米夫定治疗,21.1%(15/71)接受拉米夫定或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的患者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死亡5例(9.4%),接受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的患者死亡6例(10.5%),18.2%(18/99)生存者改用阿德福韦继续治疗。拉米夫定治疗使超过80%患者血清HBVDNA转阴,α-干扰素或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患者HBeAg阴转和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不比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者高。结论乙型肝炎肝衰竭生存者长期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对阻断肝纤维化的发展有明显的疗效。由于本组α-干扰素和苦参碱的治疗时间相对较短,其中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苦参碱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转氨酶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并从细胞免疫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选择CHB轻度患者60例,苦参碱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各30例,观察治疗1个月ALT、AST及治疗3个月HBeAg定量、HBV DNA载量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数量。结果治疗3个月HBV DNA载量、HBeAg定量显著降低,CD3+T、CD4+T和CD8+T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于CHB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为联合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联合组应用α-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肌注,连用6个月;苦参碱150mg静滴,1次/d,3个月。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1次/d,3个月后改为复方丹参片口服,3片/次,3次/d。连用3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率(41.5%)高于对照组(2.1%),P〈0.001.肝功能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5例,按2: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α-1b与单用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α-1b组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86.66%,抗-HCV阴转率为66.67%,其降低ALT、TBil,提高白蛋白等均优于单用干扰素α-1b组(P<0.05或<0.01)。结论: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α 2b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东湖医院 1998- 0 8~ 2 0 0 4 - 0 2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 6 0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2 95例 ,给予 10 %葡萄糖 2 5 0mL 苦参碱 15 0mg每日 1次静滴 (3个月 ) ,给予α 2b干扰素 5 0 0万单位 ,每日 1次肌肉注射 (10d) ,以后为隔日 1次 (6个月 )。对照组 16 5例 ,单用α 2b干扰素治疗 ,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同时给予 10 %葡萄糖 15 0mL 强力宁 10 0mL每日 1次静脉滴注 3个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 ,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ALT及AST在治疗过程的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beAg阴转率分别是 5 7 0 %和 38 8% (P <0 0 1) ,HBVDNA阴转率是 5 9 3%和 4 2 4 % (P <0 0 1) ,抗Hbe阳转率是5 0 8%和 33 9% (P <0 0 1)。结论 α 2b干扰素联合苦参碱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治疗不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在120例经干扰素α-1b治疗6个月不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76例接受干扰素α-1b和胸腺肽α1联合治疗24周,44例继续单用干扰素α1b治疗24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患者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为39.5%,HBV DNA阴转率为47.4%,而单用药物组分别为9.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治疗不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e抗原阴性的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2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48周;观察组先给予拉米夫定100mg/d,20周后加用α-干扰素500万U、3次/周,4周后改为单用α-干扰索,治疗24周。完成上述治疗后,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观察组给予α-干扰素继续巩固治疗24周。观察两组的病毒学和生化应答以及拉米夫定抗性突变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对照组ALT水平复常和HBV DNA降至1000copies/ml以下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5.1%和55.1%,观察组分别为59.36%和56.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24周时发生YIDD突变2例,治疗结束时消失;对照组发生YMDD突变22例。结论采用拉米夫定与仅.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与单用拉米夫定同样有效,序贯治疗更能抑制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α联合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联合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干扰素-α与叶下珠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为单用干扰索-α。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ALT复常率分别为89.3%和96.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67.9%和78.6%;治疗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7.1%和67.9%,而对照组则分别为28.6%和39.3%;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4.3%和71.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5.7%和42.9%(P〈0.05)。结论干扰素-α联合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增强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胸腺素α1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组55例,联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α-干扰素3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一次,胸腺素α1 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观察肝功能、HBV DNA及血清病毒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单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转率为41.8%,而联合胸腺素-α1者为50%;HBV DNA阴转32.9%,而联合用药组为78%;HBeAb阳转为18%,后者为25%。结论胸腺素α1联合干扰素治疗疗效好于单用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HBV DNA和HBeAg均阳性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1的比例进入三个不同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用IFN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及口服LAM 100mg/d,共6个月,随后单用口服LAM 100mg/d6个月;LAM组:口服LAM 100mg/d共12月:IFN组:IFN 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共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IFN组为4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0%,IFN组为5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治疗组为46.7%,LAM组为13.3%,IFN组为33.3%。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无一例检测到YMDD变异。结论 联合治疗组对HBV DNA抑制作用及ALT复常率高于单用干扰素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接近。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相近。初步显示联合治疗组发生YMDD变异较少。  相似文献   

12.
超过50%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儿童使用α-干扰素治疗是无效的。本项研究的目的是在对慢性乙型肝炎儿童先使用拉夫米定诱导治疗3个月后,再联合使用拉夫米定和α干扰素,观察疗效。方法:对20例儿童患者给予拉夫米定(4mg/kg/d,最大剂量100mg)治疗3个月,随后加用α-干扰素(IOMU/m^2.每周两次)联合治疗6个月。停用α-干扰素后继续使用拉夫米定6个月。HBeAg血清转换6个月后停止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干扰素应用指征并兼有湿热中阻证候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α-干扰素、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和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中医症候量化评分、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组ALT复常率为52.5%,明显高于中药组的25.6%,而中药组症状改善优于干扰素组;联合用药组6个月时HBeAg转阴率较单用干扰素和乙肝清热解毒颗粒组明显增高,联合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虽高于其他两组,但尚无显著性差异。结论α-干扰素联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6个月时HBeAg转阴率,其安全性好,有必要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B)组88名患者;单用拉米夫定(C)组89名患者。对照分析各组治疗12、24、36、48周时以及随访第72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用干扰素α-2b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血清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分别为30.29%和29.27%,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6.74%和5.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DNA检测下限率,伴随治疗时间越长,单用拉米夫定的患者48周耐药率12.21%,而联合用药组仅为3.23%;(5)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不良事件,入组患者均完成疗程。结论三组不同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抗HBV疗效。但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或拉米夫定的疗效高。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患者能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还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达芬)联合拉米夫定(LAM)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LAM治疗 单用组给予LAM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 治疗1年后,联合组血清HBV-DNA转阴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均高于单用组(P均<0.05),单用组YMDD变异率高于联合组(P均<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达芬)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的1年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6.
泛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讨泛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选择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应用泛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B组24例单用α-干扰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乙肝六项和HBV-DNA,治疗结束时,A组ALT复常率为83.3%,HBeAg阴转率为76.4%,HBV-DNA阴转率为77.8%;而B组分别为75.0%,38.1%和41.7%。两组间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有显著差异。泛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赵海东  郑瑞丹  陈碧芬  陈建能  卢燕辉 《肝脏》2012,17(12):858-859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用α-2b干扰素,B组采用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6及12个月ALT水平、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的应答效果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1、3、6及12个月时,HBV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该治疗策略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3例患者接受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另43例单用α干扰素,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2个月时ALT复常率为93.02%,对照组为74.42%,6个月HBeAg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5.12%和74.42%,对照组分别为51.16%和58.14%,两组白细胞减少率分别为23.26%和60.47%(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同时,苦参素能对干扰素的降白细胞副作用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杜以真  王磊等 《肝脏》2002,7(1):22-24
目的 观察和对比单用拉米夫定与拉米夫定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拉米夫定组64例,单服拉米夫定,100mg或150mg,每日1次,其中54例(84.4%)用药超过12个月。联合组49例,拉米夫定用药2周后加用干扰素(甘乐能或罗尧愫),3MU-5MU肌肉或皮下注射,每周2次,24周后停干扰素,继续服拉米夫定,其中38例(77.6%)治疗超过12个月。两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分别进行疗效评价,并继续随访4-26个月。结果 拉米夫定组和联合组6个月时ATL/AST复常经分别为90.6%/92.2%和89.8%/93.9%(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6.9%和98.0%(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20.3%和28.6%(P>0.05)。12个月时两组ALT/AST 复常率分别为90.7%/90.7和89.5%/92.1%(P>0.05);HBVDNA阴转率为88.0%和89.5%(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则分别为31.5%(17/54)和55.3%(21/38),P<0.05。HBeAg的血清转换率似乎与治疗前的转氨酶水平较高、HBeAg和HBVDNA水平较低有关。治疗9-24个月期间拉米夫定组9例(14.1%)、聚合组6例(12.2%)发生HBV多聚酶MDD变异。结论 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和耐受性,1上后HBeAg的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20.
鞠金昌  陈立冬  孙岚 《山东医药》2010,50(31):89-9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愿分为三组,联合组26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肌注干扰素α-2b500万U/d,连用30d后改为隔日肌注1次。阿德福韦酯组25例,单服阿德福韦酯,干扰素组25例单用干扰素α-2b,剂量及方法同联合组,连用30d后改为隔日肌注1次。三组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PCR法检测HBV-DNA、HBeAg的阴转情况。结果联合组HBV-DNA、HBeAg阴转率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和干扰素组(P均〈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