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经配伍"为湖湘针推学术流派的特色学术思想之一,指的是通过针、灸等手段结合脏腑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刺激相应腧穴调节内在脏腑的虚实与阴阳平衡。中风后抑郁总的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内生痰、瘀、湿等病理产物,后期致体内气机郁滞而发为郁证。结合五脏之间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选经取穴,补虚泻实、调畅气机,对拓展临证选穴思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亚健康状态概念的宏观化及形成原因的复杂化,使中医的证候表现呈现多样化,但亚健康状态归根结底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失调,所以把握其证候的规律应从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及五脏病机入手。  相似文献   

3.
亚健康状态的证候规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建梅  郭蕾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27-1228
亚健康状态概念的宏观化及形成原因的复杂化,使中医的证候表现呈现多样化,但亚健康状态归根结底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失调,所以把握其证候的规律应从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及五脏病机入手。  相似文献   

4.
钱乙总结其一生之儿科经验,提出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观点,并发展了五脏病机理论,五脏各有所主,临证中详辨五脏虚实;运用五脏生克制化分析脏腑关系,以此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转归;注重五脏与四时阴阳结合,以判断五脏气之盛衰,注重天地自然对人体的影响在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儿五脏有余及不足的生理特点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小儿某一脏腑的轻微变化,很容易引起有关脏腑、甚至五脏关系的破坏,导致疾病发生。小儿药膳根据儿童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施用具体不同的药膳配方,不仅满足小儿的生长需求,而且借药物之性矫正机体脏腑阴阳之偏,机体的阴阳得以相对的平衡、协调,从而增强小儿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未病先防""上工治未病"的目的。另外,考虑到小儿惧怕苦味,小儿药膳可以少用药物,甚至不用药物,应多选用药食两用的中药,如山药、茯苓、枸杞、百合等。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脏腑病机理论,涉及到五脏病机、六腑病机、奇恒之腑病机等病机理论.其脏腑病机理论具有以“四时五脏阴阳”藏象模型为论证基础;脏腑病变不离精气阴阳,尤重脏腑气之虚实;五脏之间相通,相互影响等特点.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局部病变联系全身,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肥胖病机多属脏腑同病,由外感、饮食和正虚因素引起,气滞、痰湿、血瘀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致脏腑阴阳失调。中医辨证施治从五脏论治,以益气健脾、化痰除湿、通腑泻热、疏肝理气、消肿利湿等治法及采用针灸、推拿等外治疗法进行治疗。中医药通过调节脏腑阴阳,调节机体水液代谢,使得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血浊的病因病机及其对五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污染、情志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皆可损伤人体正气,引起机体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气血失调,阴阳平衡破坏而产生血浊。血浊一旦形成,浊邪内阻,又扰乱脏腑气机,导致五脏功能受损,百病丛生。  相似文献   

9.
1侧重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生理层,奠定脏腑辨证的基础《灵枢·本藏》云:"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可见脏腑生理层未及经络,然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及精神魂魄不在其外。上古至春秋战国为脏腑辨证的哲学阶段,表现为五行阴阳辨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可见当时二(阴阳)五(五行)哲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脏腑辨证乃至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到了六朝《中藏经》则以脉证为中心,分析五脏六腑寒热虚实病证。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视野下的女性生理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视野下的女性生理与病理除了在经、带、胎、产四个方面明显异于男子外,还在阴阳属性、气血功用和脏腑功能等方面与男子不同。在女性生理上,中医学强调阴阳平衡下的主阴主静、气血协调下的以血为用、五脏生理———重视肾肝脾。在病理上女性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五脏之中,易损肝肾。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对于脏腑配属的关系存在多种不同学说,根据脏腑配属不同学说的特点,将其划分为脏腑配属的常规模式与特殊模式,五脏配五腑、五脏配六腑、六脏配六腑等为常规模式,常规模式是按照脏与腑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划分。特殊模式是结合四时阴阳按照脏腑功能特性进行配属。通过对脏腑常规模式与特殊模式的详细论述,为脏腑理论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五脏是组成人体的核心, 五脏的生理功能发挥是否正常,与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如<伤寒杂病论>序云:"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在中医学诸多辨证体系中,脏腑辨证是较为重要的辨证方法.五脏各有其特性, 在辨治过程中, 抓住各脏的特性,在"顺其性而治"原则的指导下选方用药,方可纠正病理的偏性,恢复生理特性,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脑与五脏生理、病理及经络相关理论,探讨针刺五脏俞治疗中风病的机理和方法。认为中风病的病位在脑,病性为五脏亏虚。五脏俞为五脏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针刺五脏俞可调节气血阴阳平衡,脑病与脏腑病可相互论治。针刺五脏俞为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失眠注重调理脏腑阴阳平衡,拥有方药、针刺、艾灸、刮痧等多种治疗方法,并重视生活调摄及精神情志等的全方位调理。本文从五脏辨证、中药治疗、针刺等常用疗法及生活调摄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对失眠的概括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认为,阴阳互为消长,百病关联内脏。阴阳平衡、五脏六腑旺盛则身体健康。否则,百病俱生。因此,如何调和阴阳和加强脏腑功能是防治疾病的根本。生物全息按摩功为此提供了一条捷径。中医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信息联络,使各脏腑器官,及脏腑与体表的联  相似文献   

16.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发展的始终,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美容学的临床诊疗体系。损美性疾病的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的失衡,通过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美容思想渊源及其在损美性疾病和治未病中应用的探讨,将"法于阴阳、求于五行、应于四时"的观点运用于损美性疾病的诊疗和预防,为中医药治疗损美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志刚 《新中医》2015,47(4):5-7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病,最终导致多脏器损害及终末期肾衰等慢性并发症,因此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意义重大。提出未病先防,合理饮食,养生为要;有病早治,调理脾胃,首当其冲;已病防复,安五脏调阴阳,化瘀为纲的宗旨,调节阴阳和脏腑的平衡而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治并发症,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变特征对临床各种症状及体征进行辨证论治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五脏病证其病机关键,一方面在于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太过或不及以及各生理功能之间的失调;另一方面在于脏腑本身的阴阳、气血失调.因此,临床五脏辨证用药,不仅要考虑各脏生理特性不同,也要考虑纠其偏,同时还要分析五脏之间的疾病传变.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出发,分别总结归纳了五脏各自病证的方剂配伍规律,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19.
五脏调节睡眠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是人体适应自然昼夜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与精神情志正常的重要生理活动。节律性表现为昼精而夜寐,其维持与营卫循行、气血调和、阴阳互藏、脏腑功能正常及相互协调等有关。从五脏阴阳气血及其功能活动对人体睡眠调节机理方面进行探讨,以明确失眠的病机,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张露露  张其慧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86-1087
国家级名老中医许彭龄教授基于老年人生理和病理上的特殊性,运用"和化"法论治老年冠心病。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尤重肾脾,首崇推化,组方求和,用药平和等心法,全面调理脏腑功能,使气血阴阳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