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原位缝合针头内固定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了我们处理过的手指末节离断原位缝合针头内固定患者中,较为典型的17例17指,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手指末节离断的各种非再植术式中,手指末节离断原位缝合针头内固定在尽可能保全患指长度方面是其他术式无法比拟的,虽然有一定的失败可能,但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术式。结论 我们认为,对于手指末节离断仍然应以吻合血管的手指末节断指再植为主导方向。但是对于因为经济困难等原因放弃再植的患者,手指素节离断原位缝合针头内固定具有相当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末节离断伤拔甲后原位缝合15指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原位缝合术治疗末节离断伤。方法:对15 指离断末节进行拔甲后直接缝合。未行血管吻合术。结果:成活13 指,成活率为86 .7 % 。术后随访6 ~30 个月,除4 指指甲卷曲肥厚畸形,2 指缝合处呈戒指样凹陷,3 指指腹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外,6 指外形良好,末节手指耐摩擦性及痛温觉正常,两点分辨率6 ~8 m m 。结论:拔甲后直接原位缝合可作为基层医院或无再植经济条件下治疗末节离断伤的一种尝试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手指末节离断伤24例原位缝合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手指末节离断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手指末节离断病人24例26指,完全离断15指,不完全离断11指,手指末节离断改良原位缝合治疗采取清创,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原位缝合治疗。结果:本组15指完全离断成活率73%,不完全离断11指成活率91%。24例患者均获得随防,最短2个月,最长3年,平均6个月。结论:手指末节离断原位缝合治疗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对不愿接受血吻合治疗、难找到可吻合血管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挽救手指长度与外形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蔡元晖  杨敏 《河北医学》1999,5(10):17-19
目的;介绍原位缝合术治疗末节离断伤。方法;对15例离断末节进行拔甲后直接缝合。未行血管吻合术。结果:成活13指,成活率为86.7%。术后随访6-30个月,除4指指卷曲肥厚畸形,2指缝合处呈戒指样凹陷,3指指腹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外,6指外形良好,末节手指耐摩擦性及痛温觉寅  相似文献   

5.
挤压伤断指是由于手指被挤压后所致的离断伤,是损伤性质最为严重的断指之一。由于组织损伤、血管碾挫严重而无法吻合,临床上常将其列为再植禁忌证。2001年8月-2004年4月我们对7例7指挤压伤末节断指原位缝合+放血疗法治疗,全部成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艳 《中国医学杂志》2006,4(3):141-142
再植是指肢体在外伤或手术切除肿瘤段以后,通过缝合相应的血管、神经和其它组织把其离断部分,于原位或在另外合适的位置上重新连拉到身体近端的手术过程。本院自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为42例47指进行再植术,经临床观察疗效良好,现就我们的护理治疗结果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7.
拇指指间关节处旋转逆行撕脱伤离断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拇指指间关节处旋转逆行撕脱伤离断再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血管及肌腱移植术,进行撕脱组织原位缝合修复.结果:临床修复12例,全部成活,术后2例术后发生动脉痉挛,术后1例静脉皮瓣出现血泡.结论:应用移植血管肌腱术对拇指指间关节处旋转逆行撕脱伤离断再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光否 《华夏医学》2006,19(4):747-748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增加,手外伤尤其是手指离断的患者正逐年增加,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完成断指再植38例51指,成活44指,成活率86.3%,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8例51指,其中男30例36指,女8例15指;年龄5~52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切割伤37指,电锯伤6指,炸伤3指,绞压伤5指;离断指体:拇指7指,食指21指,中指13指,环指6指,小指4指;离断平面:近节段19指,中节段26指,远节段6指;断指缺血时间最短1.5h,最长9h,平均4.5h;吻合动、静脉比例:1:1者7指,1:2者24指,2:2者19指,原位缝合再植1指。1.2手术方法臂丛或全身麻醉下,所有断指…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 1998年 4月~ 1999年 4月 ,再植断指 6 2例 142指 ,成功 130指 ,成功率 94 .3%。本文就断指再植中 ,断指血管再植条件不佳时处理的选择 ;断指再植后 ,引起血管危象的原因、血管危象的判断及其处理作出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6 2例 142指 ,男性 57例 12 7指 ,女性 5例 15指。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6 3岁。致伤原因 :切纸机轧伤 2 1例、刀砍伤 18例、压砸伤 13例 ,电锯伤 10例。离断平面 :近节离断 82指 ,中节离断 51指 ,远节离断 9指。再植时 ,因断指的动脉或静脉条件不佳而采取 :邻指动脉转移 3指 ,小血管移植重建指动脉 2指。单纯吻合…  相似文献   

10.
左手拇指末节斜形完全离断伤,目前多数采用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治疗,经原位缝合临床治愈者较少。现将我院缝合成功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8岁。1989年3月2日因菜刀致左手拇指术节完全离断。伤后,立即将断指安放原位,用右手捏住伤口,约20分钟急来门诊。检查一般情况好,左手拇指末节于甲根向关节处斜形完全离断。断段长约0.8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末节不同区域断指再植的最佳方法。方法再植完全性末节断指16例(20指)溧用去表皮皮袋包埋法再植I区离断的6指。吻合动脉联合小切口放血疗法再植I区离断3指和Ⅲ区离断2指,吻合动静脉112再植法再植I区离断1指、Ⅱ区离断7指、Ⅲ区离断1指。结果采用离断末节去表皮皮袋包埋法再植的6指。成活5指,1指部分坏死经换药痊愈;采用吻合动脉联合小切口放血疗法再植5指,成活2指;吻合动静脉1:2再植法再植9指全部成活。在成活的断指中属优8指、良5指、差3指。结论末节离断尽可能采用动静脉1:2吻合法。成活率高;当I区离断无血管可利用时.皮袋包埋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束节I区断指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邻指动脉在复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1996年5月~2002年5月,应用邻指固有动脉顺行和逆行转位方法对32例35指复杂断指进行再植,其中26例29指行邻指动脉近端与断指远端动脉吻合(顺行转位),6例6指行邻指动脉远端与断指远端动脉吻合(逆行转位)。结果:成活26例28指,部分成活2例2指。所有全部成活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随访10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4.6%。结论:邻指动脉转位是复杂断指进行再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传统单式静脉动脉化再植的比较,探讨双动脉式静脉动脉化再植断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40指)断指患者纳入研究,均在正常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静脉动脉化。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20):采用双动脉式静脉动脉化再植,将非优势侧指动脉近端端侧吻合于优势侧指动脉上,然后再将优势侧动脉的近端与远端静脉吻合(近、中节断指选指掌侧静脉,末节断指选指侧方静脉);对照组(n=20):采用单式静脉动脉化再植,直接将优势侧指动脉近端与远端静脉吻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程、损伤指别、指分型、动脉吻合失败次数及骨折、神经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试验组病例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对照组5例坏死。3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试验组19例指外形佳、指腹饱满,指体无明显萎缩;指甲生长平整,长度(15.4±2.2)mm,长于对照组(P〈0.05);两点分辨觉(4.8±0.3)mm,小于对照组(P〈0.01);指关节活动度(86±5)°,大于对照组(P〈0.05);感觉测定为S2-S4,平均为S3+,高于对照组(P〈0.05);参照Tamai评分标准:优15例,良4例,优良率100%,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0,P〈0.05)。对照组14例(坏死指除外)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长度(11.5±2.0)mm;两点分辨觉(7.6±0.4)mm;指关节活动度(65±3)°;感觉测定为S2+S3+,平均为S2;参照Tamai评分标准:优7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78.6%。结论双动脉式静脉动脉化放大了单式静脉动脉化作用,迅速使瓣膜无创伤性失效,有效灌注多,明显提高再植指成活率,促进指甲生长及感觉恢复,增强指关节活动度,为正常方法失败后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单纯吻合指动脉行末节断指再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吻合指动脉末节断指再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吻合指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34例(39指),按照常规方法行指动脉端端吻合,所有病例均行甲床放血,部分病例行再植指侧方切开放血,维持3~5d即可建立有效循环。结果 39指成活36指,失败3指,成活率92.3%。术后随访3~6个月,再植指体指腹饱满,皮色及皮温正常,再植指体远端痛温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两点辨别觉为3~6mm。结论单纯吻合指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成活率,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邹正荣  张普成 《农垦医学》1999,21(4):245-248
探讨特殊类型断肢(指)再植的手术及可行性。方法:对21例27肢(指)特殊类型断肢病人采用大幅度缩短再植法,血管错位吻合再植法,移植血管再植法,关节面离断保留关节再植法,水下 吻合血管法。结果成功17例21例,失败4例4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锁骨下方毗邻重要解剖结构以及这些结构于锁骨平面(水平面)的投影,帮助锁骨中段骨折是否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明确诊断、选择治疗方法以及应用钢板固定治疗时的安全性提供解剖学资料,并指导固定钢板所用螺钉的安全长度。方法解剖经过甲醛浸泡固定的相对新鲜成人尸体标本7具14侧,尸体年龄不详,颈肩部结构完整。分别观察锁骨、喙突同锁骨下神经血管束的相应毗邻关系,确定锁骨下神经血管束于锁骨表面(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并测量相应数据。结果锁骨下神经血管束由内上后方向外下前方走行。左右锁骨下神经血管束与锁骨长轴的夹角(冠状面)分别为(46.3±1.5)。和(45.6±1.3)°。锁骨下神经血管柬走行至锁骨内侧份下面时,位于锁骨下肌、前斜角肌和第一肋骨之间,紧贴锁骨下肌与锁骨相邻,于相应锁骨表面(水平面)的投影范围大约在该锁骨由内而外的第二个1/4段。左右神经血管束在相应锁骨投影区内与该段锁骨上缘最短距离分别为(1.685±0.019)cm和(1.673±0.235)cm。结论于锁骨中、内段拧入螺钉时应注意入钉方向,于锁骨由内向外的第二个1/4段入钉时螺钉长度应严格控制,术前结合影像学资料描绘神经血管束走行可辅助诊断是否合并其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指离断指再植的技术问题及总结临床经验。方法198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416例915指多断指离断患者。男性313例687指,女性103例228指。年龄最大51岁,最小9岁。断指缺血时间最短4h,最长32h。完全离断787指,不完全离断128指。再植方法:清创-骨固定-修复肌腱-吻合血管-吻接神经。结果成功855指,失败60指,成功率为93.44%。其中断指移位再植38例45指,成功42指,成功率为93.33%。随访(1~4年)79例176指,优95指(53.97%),良68指(38.63%),可11指(6.25%),差2指(1.13%),优良率为92.91%。结论多指离断对手功能的影响较大,只要条件许可,均应再植。彻底清创是断指再植成功的前提,精细吻合血管是断指再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离断指(肢)体的正确保存方法及液体浸泡后的再植适应证,提高再植成活率。方法通过液体浸泡的60个断指(肢)与未经液体浸泡722个断指(肢)和经干性冷藏保存125个断指(肢)再植成活率比较分折,总结出离断指(肢)体的正确保存方法,提出了液体浸泡后断指(肢)再植的适应证。结果本组液体浸泡60个指(肢),再植成活41指(肢),成活率为68.3%。离断指(肢)体干性冷藏125个指(肢),再植成活109个指(肢)成活率为87.2%。结论离断指(肢)体的正确保存方法最好是干性冷藏,液体浸泡后的断指(肢)再植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才能提高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作断指再植手术34例,成活率为84.78%,其中末节指再植成活率为94.11%。认为细致的显微镜下清创,熟练掌握直径为0.3~0.4mm 的血管吻合技术,及时处理血管危象,为断指再植成功的关键。并对适应症的选择,清创及手术步骤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在手指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远端无可供吻合动脉的末节和指尖40例(46指)采用静脉动脉化行断指再植。术后随访6个月-3年,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的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39例成活,1例坏死;术后随访,功能恢复:优20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达90.0%。结论静脉动脉化是一种远端无可供吻合动脉的手指末节进行再植可行的治疗方法,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术后积极的系统锻炼能改善再植手指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促进神经等方面的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