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构建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客观科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监测、评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框架,在研究证据及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拟订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确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7项三级指标在内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布最高的为过程指标(0.491),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布最高的为计划及实施指标(0.327)。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0.00%与100%,权威系数为0.821与0.840,协调系数为0.312~0.361。结论 构建的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可供临床护理人员使用参考,以不断改进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旨在推进和完善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 方法 通过系统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及优序图法确立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020年9月—11月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8和0.262。最终确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6项(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响应性、移情性、易用性)、二级指标l8项和三级指标66项。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内容全面,可为我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及服务指南的制订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适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提供标准化的专科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借鉴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拟定敏感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0.80,各指标变异系数<0.30。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包含5项结构指标,10项过程指标及5项结果指标的麻醉恢复室专科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敏感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对提高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安全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访谈法、2轮德尔菲(Delphi)法专家函询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0.900,协调系数分别为0.205、0.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结论 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用于显微外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5.
石海宁  陈玲  周丽静  王黎 《护理学报》2022,29(15):14-18
目的 构建一套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科学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7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02、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13项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规范、实用,符合乳腺专科特色,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安全、规范其护理质量管理、促进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邵珂  荆进  傅兰 《护理学报》2021,28(22):30-35
目的 构建适用于老年口腔专科门诊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加强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保障老年患者安全提供规范、可量化的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指导,在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老年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本研究共有21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3,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45、0.407、0.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老年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临床实用性,符合口腔专科特色,对老年口腔门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为静脉血栓栓塞的护理质量评价提供敏感实用的工具。方法 借鉴 Donabedian 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初步构建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修改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35个三级指标;函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以及意见的协调性均较高,指标可靠性较强。结论 本研究采用质量性相结合的方法所构建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较强,同时也为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指明了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朱红  刘争  王垭  张蒙  宋锦平 《护理学报》2022,29(1):7-12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8%,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21、0.807,协调系数分别为0.278、0.3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构建的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及31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医院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较强,可为非计划拔管的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血液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为血液科护理质量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管理模式为理论依据,采用德尔菲法选择来自全国11个省或直辖市的22所三级甲等医院和护理学院的24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确定血液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1和0.91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99和0.393;最终形成血液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38个,各指标变异系数均<0.25。结论 血液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过程科学,结果可靠,指标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血液专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旨在为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为框架,检索国内外文献,整合临床实践和患者个体需求,设定指标条目池,结合半结构访谈法确定咨询内容,最终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2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6.67%和100%,权威系数为0.897和0.900,判断系数为0.956和0.962,熟悉系数为0.838和0.837,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9和0.226。最终构建的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即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17项二级指标和104项三级指标。结论 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全面、实用,可作为客观和量化的质量评价工具,有效指导护士的临床实践,促进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社区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方法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由研究小组初步拟定函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形成“社区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和评价形式、标准、主体,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为100%,判断系数、熟悉系数和权威系数分别为0.872、0.846和0.820。变异系数为0~0.183,协调系数W为0.257和0.436。最终确立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11个评价形式,35个评价标准和3个评价主体。结论 “社区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可靠,能够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骨科康复护理评价指标,旨在为临床评价骨科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6月—8月,课题组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制订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全国10个省市的23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结果 共开展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2.60%、92.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9和0.91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72和0.318。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65~5.00,变异系数为0~0.22,最终构建的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9个二级指标(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制度、设施设备、护理评估、护理实践、健康教育、随访管理、护士结局、患者结局)和56个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科学、合理、全面且具有针对性,对评价骨科康复护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盆底康复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盆底康复管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立盆底康复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5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8、0.124(均P<0.05)。最终形成的盆底康复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42项。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盆底康复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为盆底康复管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提供系统、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模式,在规范和指南指引下,应用文献回顾初步拟订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稿,编制指标条目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的方法对15名临床专家进行2轮咨询,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的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2轮次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3、0.865,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396、0.405,P<0.01。构建了制度建设、急救管理和效果评价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三级指标权重系数,经过了一致性检验(CR<0.1),各级指标变异系数都<0.10。结论 构建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中,各级层指标条目客观、权重分配合理、易操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对规范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订指标体系初稿,并编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全国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94.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0、0.93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51、0.409,P<0.01。最终形成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信息的延续性、管理的延续性、关系的延续性、患者的结局)、15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内容全面,对规范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云玲  李兰花 《护理学报》2019,26(13):26-29
目的 建立一套客观、科学、实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质性访谈,在“三维质量结构”的理论基础上,进行问卷指标初步拟定。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初拟指标进行初筛筛选;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本研究最终拟定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各级指标专家选择意见逐步趋同。结论 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为规范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程序,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专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在“日升模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并选取来自上海市的1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以确立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 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4%和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10,协调系数分别为0.573和0.461。经过2轮德尔菲初步构建了一套由7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的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的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跨文化照护能力培训基地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可信度高,可用于跨文化护理培训基地的遴选和认证。  相似文献   

18.
王潇 《护理学报》2020,27(1):12-15
目的 构建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作为基础模型框架,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专家访谈,采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计算各指标权重并预测其内部一致性及结构稳定性。结果 2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6.667%和86.667%;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0和0.825;专家协调性W值第1轮分别为0.602、0.398、0.226,第2轮分别为0.564、0.283、0.247(P<0.05);最终形成以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且经过预调查其其内部一致性及结构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蛇串疮中医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较为可靠,具有较强适用性和科学性,可为皮肤科单病种中医药护理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监测提供标准化、量化的专科依据。方法 在综合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指南和标准及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的临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以Donabedian护理要素、环节和终末质量模式为框架,采用Delphi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专家函询。结果 本研究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88%;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4、0.815;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64、0.341,经卡方检验,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的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信,可用于婴幼儿经鼻气管插管护理质量的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综合医院急诊查对制度执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综合医院急诊查对制度执行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结果 确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 、10个二级指标及46个三级指标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两轮咨询调查表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1%、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24、0.935,协调系数分别为0.321、0.328 (P均<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急诊查对制度执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为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系统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