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对妇科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舒适度进行比较。方法选取78例妇科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全麻组组(29例)和硬膜外麻醉(49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后不同时期留置尿管的舒适度。结果对全麻组患者和硬膜外麻醉组的前后不同时期施行留置导尿管手术的舒适度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麻醉后插管的舒适度效果反应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麻组患者和硬膜外麻醉组前后不同时期施行留置导尿管12h后患者的舒适度比较,麻醉前插管的反应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后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留置导尿术,有利于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取2010-01~2012-01间本院收治的麻醉前后留置尿管的妇科手术患者147例,将其随机分为全麻前插管组、全麻后插管组、硬膜外麻醉前插管组、硬膜外麻醉后插管组共4组.麻醉前插管组:均在麻醉前5 min对患者留置导尿管,麻醉后插管.麻醉后插管组:全麻患者在气管插管后留置导尿管,硬膜外麻醉患者在置入硬膜外导管并注药后3~10 min留置导尿管.结果 麻醉前插管病人术后舒适度较好,麻醉后插管患者对留置导尿的记忆效果较差,舒适度降低.结论在妇科手术病人麻醉前5 min留置尿管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插管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盆腔手术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探讨盆腔手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对147例盆腔手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时间进行了对比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硬膜外麻醉前插管组、硬膜外麻醉后插管组、全麻前插管组、全麻后插管组。麻醉前插管组均在麻醉前3~5分钟留置尿管。麻醉后插管组:硬膜外麻醉在置入硬膜外导管并注药后3~10分钟后留置尿管、全麻在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结果:麻醉前插管病人术后舒适度较好,麻醉后插管病人术后舒适度较差。讨论:盆腔手术病人留置尿管最佳时机是麻醉前3~5分钟。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7):981-982
目的:探讨不同尿管留置时机对全身麻醉男性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拟实行全麻手术男性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术前病房尿管留置组(A组,n=100)、麻醉前手术室尿管留置组(B组,n=100)和麻醉后尿管留置组(C组,n=100)三组。A组患者在清醒状况下于病房完成尿管留置操作,B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经尿道注入5ml 2%利多卡因后完成尿管留置操作,C组患者在手术室中,完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进行尿管留置操作。分析比较三组患者一次性尿管置入成功率、尿液中红细胞检出率、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三组患者一次性尿管留置成功率分别为88%、94%和95%,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尿液中红细胞检出率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尿管留置时MAP、HR显著升高或加快(P<0.05),B组仅HR显著增快(P<0.05),C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三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A、B两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前给予局部麻醉镇痛药物利多卡因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尿道损伤风险,减轻应激反应,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状态下与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患病人舒适度有无差异。方法将65例全身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麻醉前病人清醒时行导尿术,B组在麻醉后导尿。导尿时记录两组心率、血压;观察两组病人导尿时和导尿后12小时内的舒适度。结果 A组和B组比较,两组病人插管前及插管时血压、心率有轻微波动,但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前后留置尿管时舒适度比较,结果为A组好(P值﹤0.001),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后12h内舒适度比较,结果为A组较好(P值﹤0.001)。结论麻醉前后留置尿管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虽然各有利弊,但权衡利弊,如果病人均为成人,无特殊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且术后不是立即拔除尿管者,手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应在麻醉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的舒适度情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接受腹部手术并留置导尿管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于麻醉前留置导尿管,对照组患者于麻醉前留置导尿管,比较患者留置导尿管的舒适度,并观察插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结果:插管后,观察组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中:对照组患者SBP/DBP(mm Hg)与插管前比较,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SBP/DBP(1 mm Hg=0.1333 k Pa)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5 min留置尿管,患者的舒适度更高,且应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进一步减轻患者留置导尿管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7.
杜丽萍  何霞  陆琪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44-2645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对择期腹部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间进行了对比研究,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前导尿组,全身麻醉后导尿组.麻醉前导尿组均在麻醉前5 min留置尿管,麻醉后导尿组均在气管插管后留置尿管.结果:麻醉前导尿患者术后舒适度较好,麻醉后导尿患者可能对留置尿管过程缺乏记忆,舒适度较差.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最佳时机应该在手术前5 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留置尿管时机全麻患者的麻醉复苏期反应.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并术前需导尿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A组患者术前在病房导尿并留置尿管,B组患者在全身麻醉插管后导尿并留置尿管,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进行导尿并留置尿管.比较三组患者导尿前及导尿时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患者复苏期的躁动情况,术后观察了解患者对尿管的耐受情况和对舒适度的评定.结果 A组患者导尿时血压[SBP=(127.88±14.55)mmHg,DBP=(76.08±9.63)mmHg,1 mmHg=0.133 kPa]与导尿前[SBP=(118.20±14.25)mmHg,DBP=(69.65±7.82)mmHg]比较明显升高,C组患者导尿时血压[SBP=(124.95±12.92)mmHg,DBP=(76.76±10.28)mmHg]与导尿前[SBP=(117.83±14.96)mmHg,DBP=(68.96±11.11)mmHg]比较也有所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血压导尿前和导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导尿前SBP=(121.05±18.10)mmHg,DBP=(71.45±10.91)mmHg;导尿时SBP=(122.93±18.21)mmHg,DBP=(72.30±11.72)mmHg].C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发生躁动12例(20.00%),明显低于A组的29例(48.33%)和B组的36例(6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中舒适0级者49例(81.66%),明显高于A组的34例(56.67%)和B组的23例(3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期留置尿管既可减少患者复苏期躁动的发生,又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推荐为全麻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术前不同时机进行尿管留置对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内(PACU)苏醒时对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前1h行导尿术,置尿管前以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导尿术,同A组一样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常规导尿术.术后送PACU,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情况.结果 与B组和C组相比A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良好,与B组和C组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手术前留置尿管可以提高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喉罩通气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妇科手术麻醉中的优势.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12月子宫全切除术患者92例,手术前合并I~II期高血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A组)、硬膜外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组(AE组)、喉罩全麻组(C组)、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E组),每组23例.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率(heart rate,HR)、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记录术后清醒时间,导管或喉罩拔出时间、麻醉剂的用量及患者感觉程度.结果 插入导管或喉罩,A组和AE组BP、HR值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CE组改变不明显;入腹部深入探查时,A组和C组BP、HR值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AE组与CE组无明显改变;拔出导管或喉罩时,A组和AE组收缩压及舒张压高于麻醉前(P<0.05),A组和C组HR高于麻醉前(P<0.05),CE组的BP、HR值无明显改变;术后导管或喉罩的拔出时间,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喉罩通气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妇科手术麻醉中,手术过程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剂的用量较少,有效的维持术中通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清醒恢复较快,可以广泛用于妇科的手术麻醉中.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3.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我院病案利用情况观病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医院病案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病案资料使用情况和复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总结出病案在五大方面的作用,医院管理决策者和领导可利用病案信息对医院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制定发展目标。结论病案资料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病人诊疗情况,为医院保险机构、执法部门、医学科研、教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原始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缝匠肌前移治疗因髌韧带外侧紧张、内侧松弛、Q角大于正常所引起的髌软骨软化症、髌骨半脱位及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 游离缝匠肌下1/3段,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建立髌骨向内的可变拉应力,使Q角变小。结果 治疗髌软骨软化症8例10膝,随访7例8膝,髌股关节痛消失;髌骨半脱位7例9膝,随访6例7膝,髌骨无再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18膝,随访12例13膝,髌骨无再脱位。结论 本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应髌骨向外侧移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让人民满意是病案管理数码化必须遵循的准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要解决医疗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实施“三变”。由“救治”转变为“预防”,由“院内”转变为“社区”,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即由历来的指导思想“抢救治疗”转变为预防在前,使原来的“让部分人恢复健康”转变为全民健康;将医院内救治转变为社区病后、病前的增强抗病能力;将被动的、静止的、孤立的治疗转变为主动的、动态的、关联的病案信息网络互动治疗,它是医疗改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病案管理的信息基础建设,让病案管理信息复盖社区,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病案信息建设中,必须建立“病案数码化患者信息响应系统”,建好医疗服务信息数据库,建立信息联系的高速通道,使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必须的病患群体上。  相似文献   

19.
20.
刘晋才  刘阳 《中国病案》2008,9(9):19-20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病历质量管理的方法。方法(1)首先网上快速检查每份病历书写的质量情况;(2)针对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病历的管理。结果有效提高了地震伤员病历的内涵质量。结论地震伤员的病历管理以军字一号工程电子病历实时监控管理的方式最好,传统终末病历管理的方法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