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12月实施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62份,采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提供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表》进行调查,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62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40%(127/162),预防用药品种以三代头孢菌素为主,术后单用抗菌药物占54.33%,联合用药占45.67%,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病例占46.91%,不合理病例占53.09%。结论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欠合理,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的196例清洁手术(分别为甲状腺肿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复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18.9%,其中甲状腺肿手术预防使用率16%,乳腺肿手术预防使用率18%,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预防使用率21%。品种选择不合理占32%,预防用药无适应证占26%,给药时机不合理占12%,用药时间过长占14%,联合用药占10%,用法用量不合理占6%。结论清洁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该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某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77例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7例清洁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绝大部分(165例,93.22%)于术前0.5~2 h给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2例, 91.53%)。在56例手术时间>3 h的患者中,仅3例(5.36%)于术中追加了一次抗菌药物。仅手术前单用一次抗菌药物者25例(14.12%);手术后用药3~7 d者67例(37.85%),>7 d者42例(23.73%),>48 h~3 d者20例(11.30%)。预防用药共7类20种,头孢菌素类占52.71%(主要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其次是青霉素类28.08%;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该院在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外科医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教育和临床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4.
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及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评价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地调查50份骨科清洁手术患者的病历,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时间、剂量、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其中94.0%为适应征用药;平均用药时间16.0 d,主要药物种类有二代及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喹诺酮类,不合理用药费用占总抗菌药物总费用的75.4%。结论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腹外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FREE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回顾性调查某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323例出院的腹外疝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323例腹外疝手术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无正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病例。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4.46±2.98) d;单一用药占93.81%,二联用药占5.57%,三联用药占0.62%;使用抗菌药物八大类13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最多(主要为第三代)。调查结果显示,该院腹外疝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 了解与分析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药物选择、用法用量、首剂给药、疗程、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率为评价指标,评价某院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术前30 min给药占4.1%,而术前未给药占73.2%;术后用药≤3 d占8.1%;三代头孢菌素占全部用药的49.0%,喹诺酮类药物占全部用药的25.0%.结论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性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某院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抗菌药物的选择、用法与用量、术前用药时机、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该院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选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类为多,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比率为25.95%(34/131),用药疗程平均(4.08±1.15)d。结论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起点偏高、用药间隔时间不规范、联合用药不合理、围手术期用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相似文献   

8.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前瞻性调查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23  
目的了解和分析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某三级教学医院2005年6-12月手术病例共2055例次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2055例次中,抗菌药物使用率99.95%,其中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9.92%、100.00%、100.00%;一、二、三联抗菌药物使用分别占72.47%、25.84%、1.1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平均为8.16d,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手术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分别为8.1、8.2、8.2d;术前0.5~2h使用抗菌药物占29.65%,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占68.00%;清洁手术和清洁-污染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48h者仅占3.45%;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依次为头孢三代、头孢二代、青霉素等;手术切口感染率0.75%,其中清洁、清洁-污染、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9%、1.33%、3.42%。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用药时机、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时间持续过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亟待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106例骨科医院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调查和评价医院骨科Ⅰ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骨科2002~2007年Ⅰ类手术切口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0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85.72%的病例预防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68.87%的病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60.38%用药剂量过大;54.71%术后预防用药时间48 h。结论骨科Ⅰ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剂量大、疗程长、首次使用时间欠佳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监测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13年3月为干预前组,2014年3月为干预后组。2013年8月底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清洁切口手术患者367、324例,干预后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低于干预前(46.60% vs 77.38%)(P<0.00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干预前后联合用药比率分别为18.66%和4.64%,联合用药率下降,干预后已多采用单一用药。术前0.5~2 h或麻醉诱导开始时给药:干预前占43.66%,干预后占54.30%,术前用药比率上有所增高(P<0.05);用药持续时间≤48 h:干预前后分别占9.15%和29.14%,用药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01)。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干预前组使用的主要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头孢米诺;干预后组主要为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和头孢米诺。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提高了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应进一步加强干预措施的实施力度,使得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更加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支原体鉴定与药敏试剂盒,对1200例疑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炎(NGU)的门诊患者进行检测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0例患者中支原体感染阳性者677例,感染率为56.4%;其中,单一解脲支原体(UU)感染者505例,占74.6%;单一人型支原体(MH)感染者42例,占6.2%;UU+MH混合感染者130例,占19.2%。药敏结果,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比较敏感,对红霉素耐药率高。结论支原体感染UU感染率最高,临床首选药物应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州市海珠区出生缺陷的流行状况、危险因素、畸形分布及缺陷的主要诊断方法,为减少出生缺陷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广州市的统一监测方案,对2008年统计年度广州市海珠区13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内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07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9.95/万(197/14076)。缺陷儿死亡所占比例为22.34%,占围产儿死亡数的38.94%。产妇分娩年龄≥35岁、双胎是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病的危险因素。男婴和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是157.10/万和120.6/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缺陷顺位前5位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内外翻足、总唇腭裂、小耳及外耳其他畸形。缺陷诊断中临床诊断占68.53%、B超诊断占29.95%。结论出生缺陷是导致海珠区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该区出生缺陷诊断仍以临床诊断为主,B超诊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因胸部外伤到我院急诊并住院的100例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骨折的总体检出率。结果 88名骨折患者中,通过X线平片检查仅有56例能发现骨折情况,有32名患者漏诊,检出率为63.64%。对于肋软骨骨折、线性骨折的检出率很低,分别只有0%和22.2%;对于凹陷性骨折和错位性骨折的检出率偏低,分别为65.6%和83.8%;常规CT对于各型骨折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对于粉碎性骨折,由于其特殊性,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临床上对于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大大地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及时发现病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为终生疾病,老年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老年糖尿病护理,将基于科学证据的循证护理应用到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中,对患者进行情况评定,与患者共同建立护理目标,实施健康指导,环境、用药、饮食和心理等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促进了护理技能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土源性线虫感染儿童的营养状况与认知能力,为儿童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西、海南两省农村地区3个乡15所学校的1031名9~12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填写问卷、病原学检测、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并对其中116名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评估认知能力。结果①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者378例,感染率为36.7%;其中中重度以上感染者173例,感染率为16.7%。②生长发育迟缓(HAZ-2)264例,占25.6%。中重度感染儿童HAZ及BMI低于轻度感染和未感染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贫血(HB120g/L)135例,患病率为13.1%。④土源性线虫感染儿童除知觉推理指数外,其总智商分数及言语理解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和加工速度指数得分都在正常范围或边缘水平,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钩虫感染损害儿童的工作记忆,鞭虫感染损害儿童的加工速度。结论土源性线虫感染严重威胁正在生长发育关键期儿童的身心健康,应采取药物驱虫治疗、健康教育和改水改厕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消除传染源降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与颈椎病变的临床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心绞痛病例212例,按胸痛特点及心电图改变,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包括变异型心绞痛)组及变异型心绞痛组,均常规行颈椎正侧双斜位片观察各类型心绞痛与颈椎病变的关系。将伴有颈椎强直反弓的21例变异型心绞痛中的20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及常规药物+颈椎理疗组,观察1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合并颈椎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69.23%、77.68%、76.67%,三组数据中颈椎病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601,p=0.272),但变异型心绞痛组中伴有颈椎反弓改变的发生率为65.56%(21/3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常规药物+颈椎理疗治疗比常规药物治疗更能有效的控制变异型心绞痛的胸痛发作频率。结论变异型心绞痛与颈椎强直反弓改变可能关系密切,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的变异型心绞痛,加予颈椎理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7.
姚碧琦 《现代医院》2012,(Z2):86-87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护理措施。方法将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心率(H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5~10 d后,两组患者的PH、PaO2、PaCO2、SaO2、RR、HR的变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能明显提高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易操作,易被患者接受,避免了气管插管,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而治疗前的准备、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及并发症的预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小学生的忽视现状,为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中国城市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全国12个省中抽取2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共调查4057名小学生,其中男、女构成比为51.3%和48.7%;少数民族占8.3%。所得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忽视类型的忽视分值、忽视率及忽视度等进行统计描述、卡方检验、方差分析(ANOVA),以判断其差别。结果 6~8岁组学生平均忽视度和忽视率分别为42.8和28.8%,各年龄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9~11岁组学生平均忽视度和忽视率分别为42.1和27.2%,各年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6~8岁组男、女学生忽视度分别为43.3和42.3(P0.05),忽视率分别为31.5%和26.2%(P0.05);9~11岁组男、女学生忽视度分别为43.6和40.5(P0.01),忽视率分别为34.8%和22.7%(P0.01)。在儿童忽视的6个类型上,6~8岁忽视率为2.0%~12.7%,除情感忽视外,其他5个忽视类型的发生率性别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9~11岁忽视率为10.1%~15.1%,各个忽视类型的发生率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小学生均以受到单项忽视为主(6~8岁发生率平均为12.4%,构成比占总忽视学生的51.2%;9~11岁发生率平均为17.9%,构成比为55.2%)。在不同家庭类型中,6~8岁组以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受忽视率最高(33.3%);而9~11岁组以再婚家庭中的学生受忽视率最高(47.1%);6~8岁组和9~11岁组均以3代同堂家庭中儿童受忽视率最低(分别为22.3%和22.7%)。结论中国城市小学生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较大,其中刚上小学一年级和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小学生受到的忽视率和忽视度相对较低,而其他年龄(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忽视;各个年龄组男生的忽视度和忽视率均高于女生,提示男生均比女生受到更多和更严重的忽视;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受忽视为主;在不同的家庭类型中,6~8岁组以单亲家庭、而9~11岁组则以再婚家庭中的学生受忽视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