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Aβ 25-35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DNF及聚集态A β 25-35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采用MTT法观察BDNF对A β 25-35致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影响及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BDNF对A β 25-35致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BDNF处理组比A β 25-35模型组细胞损伤小,细胞生长良好.MTT结果显示随着BDNF浓度增高,细胞存活率逐渐增高,在0.6nmol/L时最明显,与A β 25-35模型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显著增高(P<0.01).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随着BDNF浓度增大凋亡率减少,与A β 25-35组比较凋亡率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 BDNF对培养海马神经元有神经营养活性,对Aβ致培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Aβ42和Aβ42寡聚体的细胞毒性.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比较Aβ42和Aβ42寡聚体的聚集状态.方法 应用MTT检测Aβ42和Aβ42寡聚体的细胞毒性;TUNEL法测定Aβ42和Aβ42寡聚体的细胞凋亡作用.制备终浓度为50μmol/L的AB 42寡聚体和Aβ42溶液.在云母片上制作Aβ样品,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轻敲模式观察不同时间、温度条件下的Aβ42寡聚体状态,比较Aβ42寡聚体与Aβ42聚集形态的差异.结果 MTT、TUNEL结果 表明Aβ42和Aβ42寡聚体均可降低PCI2细胞的生存率,均有致细胞凋亡作用.10μmol/L Ap 42寡聚体较20μmol/L Aβ42能引起更多细胞凋亡,凋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48 h内经HFIP作用的Aβ42以单体、寡聚体形式存在;室温、72 h时未经六氟丙醇作用的Aβ42以纤维聚集态存在.结论 Aβ寡聚体是Alzheimer病神经细胞损伤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相同浓度Aβ42寡聚体较Aβ42细胞毒性大.Aβ 42寡聚体纤维随时间延长,室温条件下更利于纤维聚集;Aβ42寡聚体与Aβ42相同条件下聚集状态完全不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可观察不同Aβ的聚集情况,AFM是研究A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Liu X  Zhang YN  Teng ZY  Jiang L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897-2901
目的 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在Aβ1-42诱导下胰岛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在受体水平探讨中枢胰岛素信号紊乩及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经不同浓度Aβ1-42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原代培养的细胞在第7天时发育成熟,鉴定为海马神经细胞;经Aβ1-42(0~150μmol/L)处理后,30 μmol/L以上处理组的早期凋亡率(32.4%,36.1%,51.0%,53.6%)较对照组(13.4%)呈浓度依赖型增高.PCR结果显示,30 μmol/L(2.56±0.19)和60 μmol/L(3.44±0.23)处理组的胰岛素受体水平较对照组(设为1)明显增高(P<0.01),100 μmol/L组(0.74±0.15)则较对照组降低(P<0.01).Western结果与PCR结果趋势相同,30和60 μmol/L处理组的蛋白水平为1.27±0.13,1.82±0.10(P<0.01),100 μmol/L组为0.82±0.08(P<0.05).结论 Aβ1-42诱导大鼠海马细胞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发生改变,致使其出现功能缺陷,提示可能为中枢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Aβ1-42寡聚体诱导SD胎鼠海马神经元制备细胞损伤模型,观察海南益智仁提取物-原儿茶酸(PCA)对模型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RK蛋白,观察原儿茶酸对模型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Aβ1-42寡聚体干预SD胎鼠海马神经元后,神经元生存率下降,神经元凋亡率升高,ERK蛋白表达下调。添加原儿茶酸后,模型细胞存活率改善明显、凋亡率显著性降低,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并且ERK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原儿茶酸可拮抗Aβ1-42寡聚体所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细胞对淀粉样蛋白的内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对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内化,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方法:纯小鼠皮质神经细胞培养14d,分成对照组和Aβ组,各组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荧光素或荧光素标记的淀粉样蛋白1-42(Aβ1-42-fluo)与神经细胞共孵育24h,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或进行免疫荧光多重染色后镜下观察,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分析神经细胞内化Aβ情况及亚细胞结构定位;另取小鼠皮质神经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14d,分成对照组和Aβ组,各组分别与200nmol/L荧光素或200nmol/L Aβ1-42-fluo共孵育24h,采用上述方法分析比较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内化Aβ的影响。结果:荧光素各组细胞内均未见荧光颗粒。培养的纯神经细胞24h内能将浓度为100和200nmol/L Aβ1-42-fluo内化入细胞内,荧光颗粒在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突起均有分布。内化作用与Aβ浓度相关,经免疫荧光方法证明部分内化Aβ位于溶酶体内;在神经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组中,神经细胞内化Aβ较纯神经细胞培养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神经细胞能内化一定浓度的Aβ,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内化A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Alzheimer病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变化在Alzheimer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体外原代培养Wistar胎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并鉴定,以不同终浓度的纤维化Aβ1-40分别对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进行干预,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提取细胞总蛋白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元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2)用微量注射器在痴呆模型组大鼠侧脑室注射Aβ1-42寡聚体5μl,同样的方法于盐水(NS)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5μl,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通过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并取海马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以2μmol/L、5μmol/L和10μmol/L三个终浓度纤维化Aβ1-40进行干预的胆碱能神经元,细胞形态学观察及MTT实验均显示神经元活性有下降趋势,且下降程度与纤维化Aβ1-40浓度呈正相关。以μ5mol/L浓度的纤维化Aβ1-40对细胞进行不同时长(24h,48h,72h)干预后,细胞形态学观察及MTT实验均显示神经元活性的下降程度与纤维化Aβ1-40的干预时长呈正相关。2)以2μmol/L、5μmol/L和10μmol/L 3个终浓度纤维化Aβ1-40进行干预的胆碱能神经元,其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中,InsR(Insulin Receptor)、IRS-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1、Akt/PKB(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B)]及Bcl-2的表达减低,减低程度与纤维化Aβ1-40干预浓度呈正相关;以5mol/L终浓度的纤维化Aβ1-40对细胞进行不同时长(24h,48h,72h)干预后,InsR、IRS-1、Akt/PKB及Bcl-2表达的减低程度与纤维化Aβ1-40干预时长呈正相关。3)AD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InsR、IRS-1和Akt/PKB比对照组表达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β可引起神经元损害和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其主要机制可能是介导了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L-β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活性及合成和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采用SD新生鼠进行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培养7d的细胞以细胞免疫化学法枪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率.实验分IL-β为0ng/ml的正常组和IL-β为5 ng/ml、10ng/ml、20ng/ml 3个实验组,进行海马神经元无血清培养48 h.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试验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BDNF的含量.结果 NSE细胞免疫化学鉴定显示阳性细胞达到90%以上;IL-1β降低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活性,各剂量组按浓度在590nm波长处检测OD值为(0.5585±0.2407; 0.4295±0.1401; 0.4191±0.1050),与正常组(0.9462±0.2972)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P<0.01 ANOVA);IL-1β降低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合成和分泌BDNF水平,各剂量组显著BDNF含量分别是[(8.65±0.71)pg/ml,(8.90±0.35)pg/ml,(7.90±0.35)pg/ml],与正常组(12.40±1.77)pg/m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 ANOVA).结论 IL-1β可导致体外培养海马原代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元合成和分泌BDNF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浓度Aβ1-42单体/寡聚体对胆碱能SN5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CORM-2的作用.方法 将相同细胞浓度的SN56细胞培养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1-42组、Aβ1-42+CORM-2 50μM组及Aβ1-42+CORM-2 100μM组.Aβ1-42组三列细胞分别在10nM、100nM及1μM Aβ1-42单体/寡聚体的环境中培养.Aβ1-42+CORM-2 50μM组和Aβ1-42+CORM-2 100μM组细胞除每孔L分别含50μM及100μM CORM-2外,其余培养条件与Aβ1-42组相同.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培养3d后,用MTT法比较不同组别细胞存活率.结果 Aβ1-42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9.73±0.94)%、(67.99±0.79)%、(60.42 ±0.62)%,随Aβ1-42浓度增加而下降.Aβ1-42+CORM-2 50μM/100μM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5.15±0.096)%、(63.20±0.17)%、(55.33±0.19)%;(73.20±0.27)%、(64.34±0.11)%、(54.17 ±0.12)%,均低于单纯Aβ1-42组;并且不同CORM-2浓度之间,降低细胞存活率的作用存在差异.结论 低浓度Aβ1-42单体/寡聚体可降低SN56细胞的存活率,并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不同浓度CORM-2均可使SN56细胞的存活率下降,且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对海马神经细胞的活性和增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H19-7/IGF-IR神经细胞在无酚红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培养72h后,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染料木素、大豆黄素和雌二醇,用MTT和BrdU法分别检测细胞的活性和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周期,ELISA和RT-PCR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 处理细胞72h后,与对照组相比,20nM、200 Nm雌激素组H19-7细胞增殖分别提高了33%、36%;20 Nm、200 Nm染料木素组H19-7细胞增殖分别提高了15%、13%;200nM大豆黄素组H19-7细胞增殖分别提高了11%,差异有显著性(P<0.05).200nM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的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7.64±0.43)%,(19.48±1.01)%]显著高于对照组(14.21 ± 1.7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显著增加海马神经细胞成熟型BDNF水平及其Mrna的表达(P<0.05).酪氨酸激酶受体阻断剂K252a能阻断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的促海马神经细胞增殖作用.结论 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改善海马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活性能力,其作用与促进海马细胞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1940小胶质细胞与终浓度为125 nmol/L的Aβ1-42共孵育4h,取上清液.将培养7 d的大鼠神经细胞分为3组,A组加入炎性上清液,B组加入Aβ1-42,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培养12、24、48与72 h.运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比色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组培养不同时间PARP的表达情况.结果:终浓度125 nmol/L的 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上清液能够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培养48 h及72 h后,3组细胞Caspase-3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2.203,P=0.042,F时间=19.883,P=0.048),其中A组培养48 h及72 h后Caspase-3活性较B、C组升高(P均<0.05);A组可检测到PARP降解.结论: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液可以通过活化Caspase-3,降解其底物诱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海风藤提取物对不同聚集状态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制备寡聚体和纤丝状Aβ1-42,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海风藤提取物对BV2细胞活力的影响;BV2细胞分为4个实验组,分别采用寡聚体Aβ1-42、寡聚体Aβ1-42+海风藤提取物、纤丝状Aβ1-42、纤丝状Aβ1-42+海风藤提取物干预48 h,并设空白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海风藤提取物在10~ 80 g/L范围内对细胞活性无影响;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4个实验组的小胶质细胞表达IL-1β和TNF-α的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寡聚体Aβ1-42+海风藤提取物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低于寡聚体Aβ1-42组,纤丝状Aβ1-42+海风藤提取物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低于纤丝状Aβ1-42组.结论 炎性指标IL-1β和TNF-α的表达增高证明寡聚体和纤丝状Aβ1-42均能激活小胶质细胞;IL-1β和TNF-α的表达降低,表明海风藤提取物可以抑制寡聚体和纤丝状Aβ1-42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的轻度跑步机锻炼对阿尔茨海默病(AD) APP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6月龄App+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有规律锻炼组(RE组)、无规律不同时刻锻炼组(ITE组)和无规律不同持续时间锻炼组(IDDE组).锻炼结束后,比较各组小鼠的空间认知能力,小鼠海马组织中可溶性及不溶性淀粉样蛋白(Aβ)40、42水平,β分泌酶与γ分泌酶活性,小鼠海马组织中脑啡肽酶(NEP)、胰岛素降解酶(ID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水平;以及小鼠海马存活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及磷酸化TrkB(p-TrkB)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E组小鼠的空间认知能力明显提高(P<0.05),海马组织中可溶性与不溶性Aβ40、42水平及β分泌酶与γ分泌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4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EP、IDE及MMP-9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E组小鼠海马组织中存活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5),BDNF与p-TrkB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ITE组、IDDE组比较,RE组小鼠的空间认知能力、海马组织中Aβ40、42水平及存活神经元数量、BDNF和p-TrkB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有规律跑步机锻炼能有效提高AD鼠认知功能,可能与调节BD-NF/Trk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Aβ1-42所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脑室内一次性注射Aβ1-42制备AD动物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aspase-3蛋白在Aβ1-42模型组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吡格列酮组(20mg·kg-1,40mg·kg-1,80 mg·kg-1)的easpase-3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吡格列酮40 mg·kg-1治疗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量要少于20、80 mg·kg-1剂量组.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明显的抑制Aβ1-42引起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比较Aβ25-35、Aβ42和Aβ42寡聚体的聚集状态。方法制备终浓度为50μmol/L的Aβ42寡聚体、Aβ42和Aβ25-35溶液。在云母片上制作各种Aβ样品,用原子力显微镜的轻敲模式观察不同时间、温度条件下的Aβ42寡聚体状态。比较Aβ42寡聚体与Aβ25-35和Aβ42聚集形态的差异。结果4℃、48h内经HFIP作用的Aβ42以单体、寡聚体形式存在;室温、72h时未经HFIP作用的Aβ42以纤维聚集态存在。Aβ42寡聚体纤维随时间延长而延长,室温条件下更利于纤维聚集。Aβ25-35纤维较Aβ42短。结论Aβ寡聚体是Aβ存在的一种主要状态。Aβ25-35、Aβ42相同条件下聚集状态不完全相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可观察不同Aβ活性片段的聚集情况,AFM是研究A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β- 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 protein,Aβ) 的聚集是否会引起突触形态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与Aβ、胆碱能受体及突触功能密切相关的钙离子通路是否发生变化,进一步探讨这些改变之间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特异性激动原代海马神经元中的 α7nAChR 对突触形态及其相关蛋白、钙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a2+ 浓度以及 α7nAChR 对抗 Aβ 毒性作用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AD 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实验细胞分为A 组:对照组;B 组:α7nAChRs 特异性激动剂 PNU-282987 处理组;C 组:Aβ1-42 寡聚体处理组;D 组:PNU-282987+ Aβ1-42 寡聚体处理组;采用Real-time PCR 法和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 法分别测定各组细胞中突触相关蛋白Syn、PSD95、SNAP25、DYN1、AP180,钙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aM、CaMKⅡ、pCaMKⅡ、CREB、PCREB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钙离子水平。结果:Aβ1-42 寡聚体可引起神经元细胞内钙超载,Aβ1-42 寡聚体可减少各组细胞中突触相关蛋白Syn、PSD95、SNAP25、DYN1、AP180 和钙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aMKⅡ、pCaMKⅡ、CREB、pCREB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CaM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特异性激动海马神经元细胞α7nAChR 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相对减少,神经元细胞中的突触相关蛋白Syn、PSD95、SNAP25、DYN1、AP180 和钙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aMKⅡ、pCaMKⅡ、CREB、pCREB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能对抗Aβ对突触蛋白及钙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结论:Aβ1-42 寡聚体对细胞的神经毒性能够损伤突触功能以及钙信号通路;α7nAChR 可增加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可能通过激活钙信号通路来抵抗Aβ的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Aβ1-42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机制。方法应用Aβ1-42处理小鼠海马神经元后,采用MTT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形态学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特征,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给予Aβ1-42处理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雌二醇保护作用后,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海马神经元染色质浓缩、核碎裂,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上升,小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增强,提示雌二醇可明显改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各种变化。结论 Aβ1-42通过caspase-3途径引起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雌二醇可抑制Aβ1-42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来保护小鼠海马神经元避免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石菖蒲、远志对β-淀粉样蛋白(Aβ)(1 -42)所致老年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大鼠海马注射Aβ(1 -42)液造老年痴呆模型,造模后中药组大鼠给予中药2.5 g/kg体重灌胃,西药组大鼠盐酸多奈哌齐按0.33 mg/kg体重灌胃,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体重灌胃;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光镜观察大脑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延长(P<0.05);中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潜伏期缩短(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潜伏期无明显差异;模型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减少且变性.结论:中药石菖蒲、远志对β-淀粉样蛋白所致老年性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将水迷宫筛选反应迅速、活跃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即生理盐水对照组、Aβ组、D-gal组和联合模型组(Aβ+D-gal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连续6周,于第7周双侧海马内注射生理盐水1 μL。Aβ组第1~6周腹腔注射同生理盐水组,于第7周双侧海马内注射Aβ 1 μL。D-gal组第1~6周腹腔注射D-gal 50 mg•kg-1•d-1,于第7周双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1 μL。联合模型组腹腔注射D-gal 50 mg•kg-1•d-1,于第7周双侧海马内注射Aβ25-351 μL。检测造模前后各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成绩,并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①造模后1周Aβ组、D-gal组、D-gal+Aβ组逃避潜伏期较造模前均延长,以D-gal+Aβ组变化最明显(P<0.01),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显示,造模后Aβ组、D-gal组、D-gal+Aβ组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跟造模前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Aβ组和D-gal组与造模前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gal+Aβ组与造模前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结构基本正常,Aβ损伤组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嵴断裂,D-gal损伤组细胞质内可见较多脂褐素颗粒沉积,Aβ+D-gal组可见神经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可见嵴断裂,空泡形成,核染色质浓缩趋边凝聚、致密、深染,甚至出现空化,细胞质内有较多脂褐素颗粒沉积。 结论:D-gal与 Aβ联合使用可导致脑老化程度加重,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对海马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α-tubulin、F-actin 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 大鼠,雌性大鼠50只及雄性大鼠3只,体重200~250 g,进行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实验分为8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处理12 h;实验组:以0.01、0.1、1、10、20、50、100 ng/mL IL-1β处理12 h,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L-1β对海马神经元细胞骨架α-tubulin、F-actin表达的变化。结果在IL-1β处理浓度为0.01 ng/mL时α-tubulin 及F-actin 表达较对照组高,0.1 ng/mL 较0.01 ng/mL 的蛋白表达水平更高。IL-1β在0.1、1 ng/mL时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L-1β浓度的升高,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下降,20、50、100 ng/mL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浓度(0.01、0.1、1 ng/mL)的IL-1β使细胞骨架蛋白α-tubulin 及F-actin 的表达增加;高浓度(1、10、20、50、100 ng/mL) IL-1β使细胞骨架蛋白α-tubulin及F-actin 的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20.
Li W  Suo AQ  Zhang JW  Zhao JH  Ge JH  Qin DY  He XJ  Jiang XF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203-206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125 hmol/L的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上清干预神经元,检测Bcl-2、Caspase-3、PARP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 炎性上清液干预组Caspase-3(14.2±1.8)、Bcl-2阳性细胞数(10.6±0.8)明显高于Aβ1-42干预组(2.2±0.6,5.0±0.3)(P<0.01),吖啶橙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炎性上清液处理组与Aβ1-42直接干预组48 h和72 h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β1-42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性上清可以通过Caspase-3途径诱导神经元凋亡,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的慢性炎性过程是Aβ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条件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euronal apoptosis under the induction of β-amyloid inflammatory supernatant. Methods The neurons were intervened by β-amyloid-induced inflammatory supernatant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Aβ1-42 at 125 nmol/L. And the expressions of Bcl-2, caspase-3, PARP and neuronal apoptosi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caspase-3 ( 14. 2 ± 1.8 ), Bcl-2 ( 10. 6 ± 0. 8 ) positive cells of microglia inflammatory supernatant stimulat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han the control(2. 2 ± 0. 6,5. 0 ± 0. 3, P < 0. 01 ). Nuclear chromatin was uniform yellow-green fluorescent.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neuronal apoptosis between microglia inflammatory supernatant group and Aβ1-42directly stimulated group. Conclusion Neuronal apoptosis is induced by caspase-3 in β-amyloid inflammatory supernatant.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is chronic inflammatory process of activated microglia by A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