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急性胸痛的蒙医证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对证型诊断有意义的指标,制定急性胸痛蒙医证型的诊断标准,为今后制订蒙西医急诊疾病诊疗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8年3月—2019年12月就诊的586例非外伤性急性胸痛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并填写病例观察表,对每份观察表信息进行蒙医辨证并做出证型诊断;根据证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对证型诊断有意义的指标。结果:经过对586例急性胸痛患者的资料进行辨证分析,证型分布为赫依盛型172例、琪素盛型286例、粘邪盛型58例、胡杨盛型70例。通过对各证型症状及辅助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急性胸痛蒙医证型间客观临床指标的差异。结论:通过对急性胸痛的蒙医证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对证型诊断有意义的指标,制定急性胸痛蒙医证型的诊断标准,为今后制订蒙西医急诊疾病诊疗规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82例急性腹泻患者进行蒙医证型分析,寻求其共性及规律,制订急性腹泻的蒙医证型诊断标准。方法2006年10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急诊、门诊共382例急性腹泻患者进行蒙医证型分析,根据证型分组筛选对证型诊断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初筛出来的指标,结合上述分析结果,经专家组讨论,制订出各个证型的主证、兼证指标。结论:急性腹泻蒙医证型的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证型诊断。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文献分析及专家咨询进行冠心病痰湿证宏观指标筛选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痰湿证宏观指标进行权重比较,通过核心工作组多轮专家讨论,制定冠心病痰湿证宏观诊断标准。结合陈可冀院士团队制定的冠心病血瘀证辨证标准,探讨建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前期文献分析及专家咨询进行冠心病痰湿证宏观指标筛选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痰湿证宏观指标进行权重比较,通过核心工作组多轮专家讨论,制定冠心病痰湿证宏观诊断标准。结合陈可冀院士团队制定的冠心病血瘀证辨证标准,探讨建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与蒙医各证型的关系。方法:对4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蒙医辨证分型,分别统计蒙医证型中的分布频率。结果:冠心病心绞痛蒙医各证型分布频率依次为楚斯型心刺痛(87.32%)、黏邪型心刺痛(5.61%)、胃痧证(7.07%)。结论:楚斯型心刺痛在冠心病心绞痛中有普遍性,关系最为密切;冠心病心绞痛中的不稳定心绞痛在蒙医学范畴多表现为黏邪型心刺痛;本组资料未见赫依型心刺痛;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的冠心病与胃痧证有部分相关性是一项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蒙医证型与血脂紊乱的相关性,以期探索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诊断的客观化指标。方法:收集410例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准确填写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蒙医分型。对不同证型之间血脂进行比较。结果:在各证型的比较中,黏邪型TC和TG较楚斯型和胃痧证明显升高,LDL—C和HDL—C各组间无差别。结论:TC、TG升高可作为粘邪型与楚斯型和胃痧证相区别的客观化指标;楚斯型和胃痧证在血脂紊乱方面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分布在性别上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性别上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寻求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4月~2007年11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87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根据证型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由有经验的心内科介入医生及放射科医生共同完成诊断报告。中医证型的诊断由有经验的中医心内科医生完成,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1990年10月修订《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作为诊断标准,证型可以叠加。结果:男性虚证18例,女性35例,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实证53例,女性43例,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女性以虚证居多,男性以实证居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因与蒙医各证型的关系。方法:对4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蒙医辨证分型,分别统计蒙医证型与发病原因的分布特点。结果: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分布最高为楚斯型心刺痛(87.32%),其次为胃痧证(7.07%);发病原因分布中最高为嗜烟饮酒(48.05%),其次为饮食起居(29.51%);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与发病原因的分布最高为因饮食起居引起的楚斯型心刺痛(93.38%),其次为因嗜烟饮酒引起的楚斯型心刺痛(86.29%)。结论:楚斯型心刺痛在冠心病心绞痛中有普遍性、关系最为密切,提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饮食的合理搭配、戒除烟酒是预防本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史小青 《陕西中医》2006,27(11):1408-1408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者颇多,笔者临床中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属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本院2002年4月~2005年10月住院和门诊病人,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符合2002年  相似文献   

10.
[主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一次检索;以"证"、"辨证"、"证候"、"证型"、"临床研究"二次检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公开发表相关文献。初检992篇中文文献,阅读文献题名摘要及全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排除843篇,确定纳入149篇,各证型有具体病例数据文献50篇,共记录病例11542例。[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制定"冠心病心绞痛文献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编号、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出版时间、期刊来源、诊断标准、样本量、中医辨证分型等字段,采用双录入方法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证型例数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各证型发病率由高到低前六位分别为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心阳亏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证型发病与地域差异有关。[未来展望]未来有必要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开展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规范化及其流行病学的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进行了系统综述。本研究主要从传统医学文献研究、现代医学文献研究、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中医证候的多方位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为量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建立冠心病心绞痛计量诊断表,探讨常见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和量化研究方法提供依据,为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常见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实现冠心病心绞痛定量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祛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诊断标准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祛瘀通络法,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后比较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在疾病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心电图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祛瘀通络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疗效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基于多中心的48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并结合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确定了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疗效评价量表的条目。采用M指数非线性量化等多种方法对量表条目进行了综合量化,最终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疗效评价量表。本标准(量表)供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生临床使用,适合于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山东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差异。方法 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来源于沿海地区1007例和内陆地区1022例,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在入院48h内进行信息采集,结合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候要素及其组合形式进行判定,同时对与痰浊偏热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年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方面两个区域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瘀、气虚是心绞痛证候最主要的证素,但两个证素在区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痰浊偏热、寒凝证候两地区的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高嘌呤饮食、高脂血症与痰浊偏热相关性最高,肥胖、高盐饮食、胆固醇也与痰浊偏热密切相关。结论山东沿海地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痰浊,尤其痰浊偏热证候高于内陆地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与区域特点、气候特点、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6月,选择山东省7家省、市级中医医院2 0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填写临床信息采集表,运用聚类分析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症状指标描述分类:第1类以气虚症状为主,第2类以血瘀症状为主,第3类以实热症状为主。聚类结果:第1类为气阴两亏、肾虚血瘀型,第2类为心脾气虚、痰热扰心型,第3类为肝气郁滞、痰瘀互阻型,第4类为心肾阳虚、气虚血瘀型,第5类为气虚血瘀、郁久化热型,第6类为肝气郁滞、气郁化火型。结论气虚、血瘀、痰热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6.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均给予西药治疗基础上,中药治疗组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ST-T变化情况。[结果]在心绞痛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变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明显改善病人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特点和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因病机证候规律调查表》,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三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71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选取频数>10%的条目,应用描述性分析及系统聚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7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为胸闷、气短、心悸、失眠、胸痛、头晕、乏力、神疲、心烦,出现频率在60%以上;患者舌质多见淡白舌,其次是紫暗舌;舌面多有瘀点和舌下络脉瘀滞;从苔质上看,以薄苔多见,其次是厚、腻,苔色多见白苔。脉象频次依次是脉细、脉沉、脉弦、脉滑、脉涩、脉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可大致分为热毒蕴结证、肝郁阴虚证、痰湿阻滞证、瘀血阻络证、阳气虚证、心肾气虚证6类。结论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不仅可为冠心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的规范及心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方法。方法:本研究搜集了冠心病心绞痛相关20年的论文,3 090例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运用频率、排序、logistic逐步回归法最大似然法模型等统计方法,初步确定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证型:心气亏虚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心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寒滞心脉证、心阴亏虚证,而心阴亏虚证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证型中较少见。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定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1-2]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并对建立的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亏虚证的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相关因素为胸闷、心胸隐痛、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倦怠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赋分为2~13分;心气亏虚证的诊断阈值为28分;经进行回顾性检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25%、87.14%、83.37%、63.32%、90.68%。结论:以症状出现频次为基础,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量化标准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朵 《河北中医》2000,22(9):688-689
目的 为了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对33例冠心病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4周,并对心绞痛、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通心络能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日耗量,总有效率为85.71%;对改善中医症候和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57.14%;且能明显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比积。结论 通心络胶囊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基于多中心的80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并结合两轮专家咨询的意见,确定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量表的条目。并采用M指数非线性量化等多方法对量表条目进行综合量化,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量表。本标准(量表)供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生临床使用,适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