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前期文献分析及专家咨询进行冠心病痰湿证宏观指标筛选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痰湿证宏观指标进行权重比较,通过核心工作组多轮专家讨论,制定冠心病痰湿证宏观诊断标准。结合陈可冀院士团队制定的冠心病血瘀证辨证标准,探讨建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回顾既往冠心病痰证相关诊断标准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专家群决策,结合多轮研讨与论证,确定了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指标及其权重赋分。历时三年余,逾百名临床与方法学专家参与制定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于2017年8月24日正式发布。该标准包括3项主要指标(3分/项),即舌胖边有齿痕、苔腻、苔滑,2项次要指标(2分/项),即胸闷、脉濡或滑,8项其他指标(1分/项),即肢体困重、口黏、体胖、大便黏滞、脘腹痞满、面色晦浊、嗜睡、纳呆,符合现代医学冠心病诊断标准,临床见上述指标累计赋分≥6分者可诊断为冠心病痰湿证。本标准可以与冠心病其他证诊断标准合并使用,并推荐用于冠心病痰湿证诊断,是否可以用于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评价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湿证与一些理化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诊断冠心病痰湿证的重要程度。方法:构建冠心病痰湿证的理化指标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根据专家打分结果,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综合构建评价函数,确定冠心病痰湿证理化指标权重。结果:冠心病痰湿证的相关理化指标权重顺序:超声心动图(0.188)冠脉造影(0.161)血糖(0.142)炎性反应因子(0.118)C反应蛋白(0.108)血脂(0.103)同型半胱氨酸(0.090)脂蛋白(0.076)血尿酸(0.015)。结论: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血糖、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血脂占冠心病痰湿证诊断理化指标中80%的权重,对冠心病痰湿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血瘀证诊断标准[1]的建立是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血瘀证在不同疾病中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的最佳模式[2],血瘀证为冠心病临床常见证候,目前尚缺乏基于病证结合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在系统整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评价方法制定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指标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完成专家咨询,按照横断面研究设计进行临床观察,最终制定出包含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综合评定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诊断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蒙医证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对证型诊断有意义的指标,制定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的诊断标准。方法按照西医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选入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并填写病例观察表,对每份观察表信息进行辨证并做出相应的证型诊断;根据证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对证型诊断有意义的指标。结果经对410例患者资料进行辨证分析,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分布为楚斯型358例,粘邪型23例,胃痧型29例。通过对各证型之间的症状及辅助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出了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的诊断标准。结论本研究通过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模式总结了冠心病心绞痛的蒙医证型诊断标准,为蒙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龙  洪芳  何建成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19-312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借助于现代科技发展的中医微观辨证与中医传统宏观辨证相结合是传统中医"四诊"手段的拓展和延伸。文章从冠心病中医微观诊断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性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微观指标(如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等)的关系,为今后制定统一的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主要临床表征诊断权重。方法:邀请全国各地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现场填写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是判定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的临床表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的权重。结果:①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权重(wi值)为:舌象0.529>临床症状0.295>脉象0.176。②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舌象权重顺序为:苔腻0.497>苔白滑0.269>舌胖边有齿痕0.233;③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症状权重顺序为:胸闷胸痛0.222>肢体困重0.120>口粘0.112>体胖0.108>脘腹痞满0.091>面色晦浊0.082>大便粘滞0.076>嗜睡0.075>纳呆0.072>呕恶0.055);④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脉象权重顺序为:脉滑0.517>脉濡0.303>脉缓0.179。结论: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所有要素排序权重的结果中,苔腻、苔白滑、舌胖边有齿痕、脉滑、胸闷胸痛、脉濡、肢体困重、口粘占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总权重的80%,在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胃火炽盛证各证候指标在证候诊断指标与评价指标中的权重,为制定中医胃火炽盛证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德尔菲(Delphi)法的方法与步骤,对胃火炽盛证的证候指标进行筛选,编制成胃火炽盛证的专家咨询问卷,以无记名的形式向全国20位专家征求意见,并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与回收两轮专家问卷。每轮回收有效问卷2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9,两轮的诊断指标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98与0.422;评价指标的专家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42与0.446,确定了胃火炽盛证诊断指标与评价指标中证候指标的组成及权重。结论:通过德尔菲法确定的胃火炽盛证的证候诊断与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的,可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医胃火炽盛证的证候诊断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080-1082
目的:为建立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筛选、优化相关指标。方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制定"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指标专家咨询问卷",通过预调查完善问卷,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80名专家进行调查。结果:专家积极系数为100%。舌质紫黯,舌体瘀斑、瘀点,全血黏度异常,合并脑卒中,血小板聚集率异常5个指标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在97%以上;疼痛位置固定、口唇或齿龈色暗、面色黎黑、鄂粘膜色暗、肌肤甲错、四肢末端紫绀、冠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50%但病变弥漫等59个指标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在80%~97%之间。结论:舌质紫黯,舌体瘀斑、瘀点,全血黏度异常,合并脑卒中,血小板聚集率异常5个指标可以考虑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首选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之一。在长期中医治疗中,为了弥补宏观诊断的不足之处,很多医家、学者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方面进行探析研究,尤其在中医证型微观辨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冠心病的中医诊断更加客观化和规范化。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型中尤以心血瘀阻证与微观指标相结合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中医微观辨证在临床实践中证实了冠心病心血瘀阻证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微观指标相关性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脾虚痰湿证量化诊断标准。方法纳入PCOS患者500例,随机分为训练样本组285例(脾虚痰湿证121例,非脾虚痰湿证164例)和验证样本组215例(脾虚痰湿证77例,非脾虚痰湿证138例)。参考中医四诊信息并结合文献,将脾虚痰湿证辨证标准及临床常见症状作为候选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法选定标准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对标准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分析绘制ROC曲线,选择最佳诊断阈值。分别对训练样本组及验证样本组患者建立的脾虚痰湿证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Youden指数。结果从39项候选因素中选出15项相关因素,并建立PCOS脾虚痰湿证量化诊断赋分表,确定量化诊断阈值为80。训练样本组回顾性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90.1%、82.3%、85.6%、72.4%,验证样本组前瞻性检验分别为84.4%、89.9%、87.9%、74.2%。结论 PCOS脾虚痰湿证量化诊断标准相关因素赋分合理,量化诊断阈值为80,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有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存在缺乏专家意见的系统分析、缺少临床验证过程等不足,提出实现冠心病辨证规范化应以病证结合、以病统证为基础,在冠心病辨证要素规范化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广泛的临床调查,获得冠心病整体证候特点的全面认识,最后基于多维数据分析形成适应临床需要的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痰湿证是冠心病临床常见类型,其研究在东汉张仲景时代达到了巅峰,历代以降,均有发挥.近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冠心病痰湿证的本质亦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就冠心病痰湿证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临床收集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病例60例,填写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表,采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统计各证候在总体样本中的总构成比,由此得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证候.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痰湿化热证、瘀血阻滞证最为常见,其中肾阳虚证居多.结论: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为进一步明确本病病因病机及制定临床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浦斌红  何建成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60-2061
冠心病痰湿证是冠心病临床常见类型,其研究在东汉张仲景时代达到了巅峰,历代以降,均有发挥。近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对冠心病痰湿证的本质亦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就冠心病痰湿证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各大症状进行重要程度评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3轮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计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各诊断要素的权重系数。[结果] 3轮咨询共回收有效问卷81份,第一轮回收3份问卷,第二轮回收19份问卷,第三轮回收59份问卷,回收率为100%。经统计,一级指标的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二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胸闷胸痛、舌质紫暗、苔腻、舌有瘀斑瘀点、脉弦滑、舌下络脉青紫、脉弦涩、体胖、唇青紫、面色晦暗、口黏、肢体困重。[结论]以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为范例,探索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证候辨证依据的权重,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研究献进行评价。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中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对研究“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的献,从设计方案、筛检、样本含量的估算、对照方法、随机化方法、评价指标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各研究献所得结论同其所采用的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不完全相符,采用同一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的研究献,其所得结论也不完全相同。结论:目前所使用的“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可能存在某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各研究献所得结论的差异,亦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症状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2000年3月—2002年10月住院的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620例,根据四诊信息、体检指标、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初步分析,之后对阳性指标进行下一阶段的多因素分析,通过聚类、对应、因子及结构方程等分析方法,探索各个指标与本病中医证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得到五大主证即心血瘀阻证、心气虚弱证、痰浊内阻证、心气阴虚证、心肾阴虚证,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四诊信息及心肾阴虚证和心气阴虚证之间存在着演变关系。结论中医诊断冠心病的辨证分型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症状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得出正确、合理的中医胸痹的辨证分型,使得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化。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病机属于本虚(心肾阳虚、心肾阴虚、气阴两虚)标实(气滞、寒凝、痰浊、瘀血),而痰湿证又是冠心病标实中之常发者。探讨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的关系对于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关于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关系研究的报告不多。从饮食结构与冠心病危险因素、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形成、冠心病痰湿证的现代研究及预防等几个方面,探讨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的关系以及在预防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等,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机转化相关证候诊断指标的权重,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转化相关证候的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邀请全国各地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冠心病痰瘀互结病机转化3个证候(阻络、化火、生毒)诊断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综合评价函数确定其权重。结果 (1)阻络证候诊断指标权重顺序:心悸、脉涩、胸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斑块不稳定、炎性活动增强、肢体麻木、烦躁、胸闷、脉弦、斑块形成;(2)化火证候诊断指标权重顺序:斑块形成、斑块不稳定、炎性活动增强、心痛如灼、烦躁、脉数、口苦、苔黄、舌红、咽干、溲赤、便秘;(3)生毒证候诊断指标权重顺序:咽痛甚、口疮、重度口苦、病情凶险、舌下络脉紫红或绛紫、老舌、剥苔(不含类剥苔)、中重度心绞痛、脉涩、斑块形成、斑块不稳定、舌青或青紫、炎性活动增强、脉结代。结论冠心病痰瘀互结转化证候的宏观诊断指标:阻络证候以心悸、脉涩、胸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肢体麻木、烦躁为重要参考指标;化火证候以心痛如灼、烦躁、脉数、口苦、苔黄、舌红;为重要参考指标,生毒证候以咽痛甚、口疮、重度口苦、病情凶险、舌下络脉紫红或绛紫、老舌为重要参考指标。斑块和炎症活动在转化证候中占较大权重,在临床辨证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