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炎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炎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脑炎性假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抽搐发作等,头部MRI显示右侧额叶大片长T1、长T2信号,中线移位。病理检查可见脑组织肿胀,正常神经元轮廓消失,血管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经手术、脱水、抗感染等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脑炎性假瘤病例少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本病手术治疗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2.
脑内脱髓鞘假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内脱髓鞘假瘤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脑内脱髓鞘假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脱髓鞘假瘤以急性起病为主,病程呈单时相;影像学多表现为皮质下单一病灶、其强化呈非闭合性或与脑室垂直:病理学发现病灶呈炎性脱髓鞘样改变。结论脱髓鞘假瘤临床表现各异,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脱髓鞘假瘤不宜手术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此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的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病理学特征以及MRI诊断价值,以期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并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对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进行MRI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显示2例病变均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临近未见伴有多发病灶。术前均被误诊为胶质瘤,经手术切除病变,病理证实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假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常将本病误诊为肿瘤,此时可以先使用激素试验治疗,以避免手术或放射治疗造成的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4.
<正>脱髓鞘假瘤在临床和影像学上易与颅内占位性病变混淆,导致误诊误治。然而脱髓鞘假瘤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有益于该病的诊断。本文报道1例初次临床及病理诊断为脑炎,6 y后确诊为脱髓鞘假瘤的病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第1次入院:74岁,因"反复头痛2 y,左侧肢体乏力4 d"于2001年7月12日入院。2 y前无明显诱因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面神经鞘瘤和纤维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程序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面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面瘫4例,听力下降3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位于面神经的内听道至腮腺区。术后病理诊断为:3例面神经鞘瘤,1例面神经纤维瘤。结论原发性面神经瘤须依靠病理确定诊断,术中彻底切除肿瘤同时尽可能保留面神经或部分神经纤维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瘤的临床特点,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结果11例结核瘤均通过手术全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瘤,术前误诊为脑脓肿2例,脑胶质瘤1例。术后均予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余10例治愈出院。10例随访2年,遗有偏瘫3例,癫痫发作1例,其他病例可正常生活。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瘤临床上常缺乏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一般能完整切除瘤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31例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类型有密切的关系,依病变的范围及其严重程度,可分三型:(1)弥漫型,(2)脑干型,(3)假瘤型。分别叙述各型的病理变化,并指出本病病理方面的基本特点;(1)病变范围广泛,可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2)脑内病变的程度,一般白质重于灰质;(3)病灶特点为大片、边界不清的水肿、脱髓鞘、软化、坏死和弥漫性的小胶质增生,可形成局限性的假瘤性肿块,但不形成脓肿;(4)血管套明显,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浆细胞;(5)大部分病例可治愈,部分病例的病变广泛严重,可在急性期死亡或发展成脑萎缩。此外扼要讨论病理诊断和病因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头颅MRI显示左侧顶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结果 行开颅手术切除病变,术后效果良好,病理同报浆细胞肉芽肿;术后3个月MRI检查显示病变消失,脑组织水肿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病例少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尢特异性,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全切除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眼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病理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对56例眼部神经鞘瘤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病理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6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眼部神经鞘瘤,30-50岁多见,占55.4%,多发于肌锥内及眼眶上方,56例手术全切除,其中经前路开眶肿瘤摘除术38例,侧壁开眶肿瘤摘除术14例,眼球摘除术3例,睫状体肿瘤摘除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2年,2例复发。结论 眼部神经鞘瘤诊断要结合临床及CT、彩超等影像学检查,手术全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11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门诊及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1例患者中,术前误诊为胶质瘤7例、转移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影像学Zee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1例。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者5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术后行伽玛刀放疗者5例。病理检查结果:8例患者为血管瘤型脑膜瘤WHOⅠ级,3例患者为非典型脑膜瘤WHOⅡ级。术后症状改善者9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随访6个月~3年,11例患者均存活,1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囊性脑膜瘤临床少见,术前容易误诊,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类型有助于确诊及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Kojewnikow综合征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Kojenikow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脑电图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对12例Kojenikow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观察。结果 Kojenikow综合征有局限性持续性肌肉抽搐和单纯部分运动性癫痫持续发作2个基本特征,病因以病毒性脑炎最多见,其他为脑膜脑炎、脑质瘤、脑囊虫病、脑梗死、糖尿病及隐源性癫痫。并发现其病灶分布以分水岭区为多见。结论 Kojenikow综合征分2型,综合分析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并发现病因。大部分患者抗癫痫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干脑炎疾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1例病毒性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通过一般检查、生物电学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给予退热、镇静、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抗病毒、抗生素治疗以及神经细胞活化剂治疗等。结果患儿行脑电图和MRI检查多可发现相应病变,经治疗11例患儿中痊愈4例,明显好转1例,留有症状性癫1例,肢体轻瘫1例,死亡1例。结论小儿病毒性脑干脑炎属于危重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强调综合诊断与治疗,早期、足量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我科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1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假瘤型病毒性脑炎。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临 床 资 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3~46岁,平均26.7岁。病程1~20月,平均5月。病灶位于额顶叶5例,顶叶4例,枕叶1例,桥脑1例。 二、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一侧肢体或四肢抽搐7例,单肢或一侧肢体活动障碍3例,行走不稳1例,复视1例。 三、影像学检查:10例作了头颅CT扫描,7例作了增强扫描。CT呈均匀低密度影8例,均匀…  相似文献   

14.
散发性脑瘤型病毒性脑炎易与颅内肿瘤、血肿、脓肿、肉芽肿等颅内占位性病变相混淆。本文对上海三间医院近年来的脑瘤型病毒性脑炎29例作一临床分析,介绍了本型的临床特征、诊断有关治疗方法及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5例误诊为其他病的ADE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ADEM患者分别被误诊为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病毒性脑炎、急性脑梗死、脑囊虫、颅内多发转移瘤,经对其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后明确ADEM的诊断,予以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ADEM临床表现多样,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炎性假瘤的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颅内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病人经活检明确诊断后行激素治疗;2例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病变全切后恢复良好1例,行大部分切除后出现重度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1例,经治疗后好转。平均随访18个月,1例活检病例未行影像学复查,2年后死于冠心病;2例手术病人均恢复良好,随访期间内无复发。结论颅内炎性假瘤的治疗应根据病变位置及病人自身特点来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28例原发性胸腺癌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原发性胸腺癌患者进行分析,提高对胸腺癌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和外科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5年入住我院经手术治疗的28例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X线、CT和经皮纵隔肿瘤穿刺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结论 胸腺癌远比胸腺瘤的恶性程度高,常发生胸外转移,预后差,应早期诊断,彻底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以提高胸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单纯疱疹性脑炎(附1例临床病理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疱疹性脑炎是散发性脑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我国报导了众多的散发性脑炎,但尚未从中分出单纯疱疹性脑炎来。本文报告1例经病理证实的单纯疱疹性脑炎,对其临床与病理特点做了详细的描述,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在生前做出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结核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17例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依据结核病史或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灶,颅内压增高、癫痫和/或伴有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呈现"靶征"样表现者,结合脑脊液等检查,12得以明确诊断,5例术前误诊为其他病变术后病理证实为结核瘤。17例患者中手术切除病灶11例,其中6例术前得以明确诊断;另6例采用药物治疗,病灶多可在1~3个月内缩小,3~12个月内消失。所有患者行规律抗结核治疗,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1.5年未见复发。结论脑结核瘤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抗结核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手术结合抗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开颅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初诊为脑梗塞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本例以精神异常起病,渐意识障碍,误诊为脑梗塞、重症肺炎并予相应治疗;因脑疝,行颅内压监测术及开颅减压术,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术后发生恶性颅高压,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临床接诊类似患者,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并发散诊断思维,以防止误诊误治。对重症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应早期给予足量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出现脑疝,行开颅减压,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