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移动社交网络特征,对移动社交网络中医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现状、原因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策略进行研究,包括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提高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为医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医科大学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情况,探讨该人群网络成瘾的综合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医科大学就读本科四年制及五年制的三、四年级医学生506例,实际有效调查496例.采用网络成瘾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孤独量表和自编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和社交焦虑量表(IAS)对1600名医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社交焦虑的发生率为24.0%;女生社交焦虑发生率高于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女性、家住农村和矿区、年级是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子,联合解释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变异的13.8%。结论: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等干预措施,对医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和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医学生社交焦虑情况与影响因素,以针对性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技能.方法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自尊量表,对309名医学生进行统一测试.结果 医学生总体人际交往较好.15.21%医学生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社交焦虑,女生在社交焦虑和社交回避因子上明显高于男生(P<0.05).20~25岁年龄段医学生社交焦虑明显高于≤20岁医学生(P<0.01,P<0.05).不同专业医学生在社交焦虑和社交苦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社交焦虑的医学生在自尊、EPQ-E维度和EPQ-N维度、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EPQ-N维度、年龄和文化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308、0.404、0.205、0.189,P<0.01),与EPQ-E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515,P<0.01).回归方程显示:社交苦恼、EPQ-E维度、EPQ-N维度及自尊是社交焦虑重要的预测因素,可以联合解释45.3%的变异性.结论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从认知水平上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在行为方面要加强人际沟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孤独感与自尊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某医学院16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情感和社交孤独问卷以及自尊量表。结果: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孤独感与自尊显著相关,人际交往能力与孤独感对自尊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是增强医学生自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医学生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中存在的有害因素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指导、教育学生对自我防护知识的掌握,旨在提高学生对实验室潜在有害因素的认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防护技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就业压力感知及就业意向,分析医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应对就业压力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拟定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某医学院在校本科生5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1.1%的被调查学生有就业压力感知,76%的学生喜欢有一定竞争性的工作;80%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在20—30分之间,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薪酬之间有一定关联性;与就业压力感知之间存在相关性;以上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较大,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越容易感知就业压力,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建议医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校职业教育,提高其就业压力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8.
提高医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在医学生中以理论讲授、专题讲座、参观实践、网络教学、自学等多种形式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使医学生掌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掌握实验室操作的正确规程,了解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提高医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创造适应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自主学习评价量表和国际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量表对2000名医学生进行调研.结果: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育环境呈正相关(r =0.699,P<0.01).其中,学生对学术、环境和社交的知觉及教育环境总体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医学教育环境较好,学术、环境和社交的知觉显著影响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医学生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及其教育现状。方法 2016年11月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某医学院学生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及其教育现状。使用SPSS 20.0对问卷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与秩和检验。于2017年4至5月分层随机抽取30名学生进行访谈,深入探究医学生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现状。结果 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6份。接受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教育的学生(30.15%,246人)自评总分高于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的学生;两者在社会工作环境认知水平、参加课外活动、考虑毕业后去向与阶段性目标设定方面的自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医学生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且职业目标模糊,未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氛围。结论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教育可促进医学生对社会工作环境认知水平发展和自我认知,促使医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考虑毕业后去向、设定阶段性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提高;最终有利于综合提升医学生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儿科学专业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和社会行业需求情况,着重探讨构建基于儿童发展的系统综合化课程知识体系与培养方案,制订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儿科医学生具体目标和培养体系,明确儿科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教育路径,强化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要求,完善人才培养的过程性管理与政策落实,提升儿科学专业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儿科医学生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与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网络伦理现状,为培养高校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观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观调查问卷”,对某高校1200名大学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在渴望信任与信任危机、工具性增强与责任感下降、网络安全与网络开放、虚拟与现实之间存在冲突。结论政府应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信用制度建设、发展网络安全技术和构建网络伦理规范,高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信息利用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网络教育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在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关于信息组织培养的内容普遍较少。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组织与利用能力对新一代医学人才的培养及医学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院校应加强对医学生的信息组织教育,发挥信息组织在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德国高等医学教育则历史悠久,实行精英教育。德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注重社会学、医学健康保障学、人文社会科学、器官系统分类等内容;在学位授予方面较单一,只有博士学位,但培养质量较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也将走上精英教育之路,可借鉴德国医学教育发展经验;需注重补充医学社会学、医学保障学方面课程设置的不足,增加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师的自主性,强化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加强医学生网络引导的思考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1级、2002级、2003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78名学生有关网络认知的调查,认识到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的管理及加强医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在正确的引导下,医学生利用网络这个有力的工具,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毕业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浙江省90个县区1 078名医学毕业生进行调研,探讨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结果发现,后疫情时期医学生返乡就业的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就业意愿岗位相对集中,就业意愿地区多为经济发达地区;男性、生源地为浙江东部地区、独生子女、有社会实践和创业经历的学生返乡就业意愿较高;政策导向、子女教育、福利待遇、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人乡情感是医学生返乡就业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笔者提出构建返乡医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的对策,即:加强各级政府调控力度;加强返乡就业毕业生的子女教育和福利待遇水平;转变医学生就业观念,重构医学生“人乡情感”,提高医学生的乡村服务、乡村奉献、乡村治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塑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其理论支撑,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常规课程教育与即时活动教育相结合、自我激励与榜样激励相结合是其基本路径,塑造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略是:通过新生教育激发"期待学习"的心理动机,开启塑造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过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筛选和确定观察榜样、引导医学生进入注意过程;通过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保持注意过程;通过社团活动与毕业实习强化动机、实现榜样动作的再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抑郁的影响.方法:遵循分层抽样原则,采用SCL-90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学高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应对方式中对抑郁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解决问题能力,自责次之;间接作用中,自责对抑郁的影响最大,退避次之.结论:当医学生面临社会生活事件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和自责的个体易产生抑郁,故培养学生能力,倡导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防止或降低抑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开展医疗纠纷防范教育,是将医疗纠纷防范关口前移的重要手段,而志愿服务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加强两者的协同有利于提升医学生医疗纠纷防范能力,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医疗纠纷防范教育强调医方良好的医德与医风,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加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以及对患方在情感上的理解与关爱;医疗纠纷防范教育强调医方必须知法、守法以及合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参与志愿服务有益于提升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医疗纠纷防范教育强调与患方的沟通,参加志愿服务有益于加强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