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学生社交网络使用现状,分析医学生社交网络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方法 选取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7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生普遍使用社交网络工具,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和了解信息的渠道,但是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性使用社交网络工具,如使用时间过长而导致依赖、不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安全等,从而对个人成长与自身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结论 应该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法制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伦理思辨能力;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的资源建设,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和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医学生社交焦虑情况与影响因素,以针对性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技能.方法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自尊量表,对309名医学生进行统一测试.结果 医学生总体人际交往较好.15.21%医学生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社交焦虑,女生在社交焦虑和社交回避因子上明显高于男生(P<0.05).20~25岁年龄段医学生社交焦虑明显高于≤20岁医学生(P<0.01,P<0.05).不同专业医学生在社交焦虑和社交苦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社交焦虑的医学生在自尊、EPQ-E维度和EPQ-N维度、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EPQ-N维度、年龄和文化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308、0.404、0.205、0.189,P<0.01),与EPQ-E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515,P<0.01).回归方程显示:社交苦恼、EPQ-E维度、EPQ-N维度及自尊是社交焦虑重要的预测因素,可以联合解释45.3%的变异性.结论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从认知水平上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在行为方面要加强人际沟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探讨医学生社交焦虑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为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探讨情绪智力角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以安徽省某市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采用随机原则,抽样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48份.结果:情绪智力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预测作用(P<0.01),其中情绪感知和他人情绪管理两个维度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P<0.01),情绪利用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医学生社交焦虑水平较低,情绪智力与医学生社交焦虑密切相关,改善情绪智力可能是减少社交焦虑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网络认知行为疗法(ICBT)干预对医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干预效果,为今后社交焦虑干预治疗提供经验和理论基础.方法 45名社交焦虑的医学生,采用自愿分组方式分成3组,即对照组、一对一网络干预组、一对五网络干预组.其中对照组未干预,一对一网络干预组和一对五网络干预组分别是采取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单人和团体治疗干预方法的实验组.于干预前后利用社交焦虑问卷和社交焦虑状态访谈问卷分别对各组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和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一对一网络干预组、一对五网络干预组社交焦虑总分和各因子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社交焦虑总分:一对一组(15.60±7.87)分,一对五组( 14.87±8.83)分,对照组(20.20±11.46)分,3组之间方差分析显示,除生理反应因子外,SPIN总分、害怕和回避因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F=0.641,P=0.806;F=3.764,P=0.018;F=3.606,P=0.021;F=5.444,P=0.005).参与者社交焦虑状态分析中,一对一ICBT组的2名临床状态参与者1名转为亚临床状态,1名转为正常,3名亚临床状态全部转为正常,参与人员社交焦虑状态均有明显改善;一对五ICBT组中,1名社交焦虑临床状态参与者转为亚临床状态,1名亚临床状态参与者维持原状态不变,2名亚健康状态参与者全部转为正常;对照组无变化.结论 两种网络干预方法对降低社交焦虑水平均有一定疗效,一对一网络干预疗法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和社交焦虑量表(IAS)对1600名医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社交焦虑的发生率为24.0%;女生社交焦虑发生率高于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女性、家住农村和矿区、年级是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子,联合解释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变异的13.8%。结论: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等干预措施,对医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医学生社交焦虑的状况,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编问卷和社交焦虑量表(IAS)对16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评。结果: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发生率为24.O%,男生发生率为18.9%,女生发生率为26.9%;性别、家庭住址、家庭氛围等是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结论:应根据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性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及需求调查。方法 以3所高等院校708名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72.46%医学生了解移动学习,81.92%医学生对移动学习有一定的需求,66.25%医学生认为目前的移动学习资源能够满足他们的医学知识学习需求;40.96%医学生每周进行1~2次移动学习,32.77%医学生每周进行3~4次移动学习;42.65%医学生每次进行移动学习时间在半小时以内,42.80%医学生每次移动学习时间为31~60 min;35.31%医学生利用移动学习方式进行英语学习,43.64%进行医学专业课学习。结论 目前开展医学生移动学习的环境条件已具备,教师应该加强医学生移动学习资源选择与利用指导,进一步完善和开发移动学习资源,促进移动学习在医学教育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医科大学学生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情况,探讨该人群网络成瘾的综合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医科大学就读本科四年制及五年制的三、四年级医学生506例,实际有效调查496例.采用网络成瘾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孤独量表和自编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生认知偏差类型与孤独感水平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220名医科大学二年级学生,采用认知偏差问卷、情绪-社交孤独问卷进行统一调查。医学生认知偏差类型与情绪-社交孤立状况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双尾检验;以情绪-社交孤独总分为因变量,以抑郁-歪曲、非抑郁-歪曲、抑郁-非歪曲、非抑郁-非歪曲四种认知偏差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城乡来源学生的认知偏差与情绪-社交孤独水平的差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抑郁-歪曲的负性认知偏差与医学生情绪孤立(r=0.161,P=0.021)、社交孤立(r=0.266,P=0.000)、情绪孤独(r=0.340,P=0.000)、社交孤独(r=0.385,P=0.000)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情绪社交孤独总分=27.165+1.908(抑郁-歪曲)+0.836(抑郁-非歪曲)。非独生子女在“抑郁-歪曲”(P=0.017)、社交孤立(P=0.001)、情绪孤独(P=0.016)、社交孤独(P=0.000)4个维度上均高于独生子女;农村来源学生情绪-社交孤独4个因子均高于城市来源学生(P〈0.05)。结论医学生的负性认知偏差水平同其情绪与社交孤立状况及孤独感体验存在正相关,回归分析提示不良认知倾向及负性情绪有可能是导致医学生人际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非独生子女和农村来源学生社交孤独体验较深,且非独生子女存在较明显的负性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创造适应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自主学习评价量表和国际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DREEM量表对2000名医学生进行调研.结果: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育环境呈正相关(r =0.699,P<0.01).其中,学生对学术、环境和社交的知觉及教育环境总体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医学教育环境较好,学术、环境和社交的知觉显著影响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阐述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价值,分析医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医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阐述信息化时代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必要性,分析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问题,提出信息素养培养策略,包括加强医学院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提升医学生信息化综合素养,推进移动图书馆、智慧型图书馆建设,探索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查阅文献、项目实践、教师指导的基础上介绍信息素养与医学生信息素养,阐述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五力"意义,探索并构建了创赛结合的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包括"创赛结合"培养、"四员协同"培养和"五维发展"培养。实践表明,模式的应用能丰富医学院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提升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从而达到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五力"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信息化时代加强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分析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教育水平偏低、教育方式单一和信息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即完善教育内容,构建分层次信息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方法,借助新媒体开展医学信息素养的“微教育”;融入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医学生信息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志愿服务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高度耦合,参与志愿服务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医学生志愿服务在社会、学校、个人层面上存在不足。强化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志愿服务顶层设计,搭建特色鲜明、常态开展、多方受益的志愿服务平台,创建“校地共建”志愿服务品牌,评选医学生志愿服务先进模范,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运行、激励、保障等长效机制,对医学生提升自身志愿服务意识、保障服务过程合法权益、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增强志愿服务有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叙事医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从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激发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丰富当前医学生职业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叙事医学对促进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从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社会实践阶段、临床实习阶段三个阶段将叙事医学贯穿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期改善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完善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以文献检索课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信息素养教育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育理念都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PBL教学中,分别从嵌入前期课程准备、中期实施、后期评估研究嵌入PBL教学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实现PBL教学与信息素养教育正向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针对医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云图书馆、医学院校特色书库、医学院校共享电子资源、创办医学生信息素养大赛等多种途径培养医学生信息素养。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前后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及信息素养总分均有很大提升[(11.56±1.37) vs.(15.64±1.88)、(10.28±1.33) vs. (16.50±1.64)、(9.50±1.29) vs. (15.22±1.90)、(10.04±1.23) vs.(14.81±1.57)、(41.92±3.20) vs. (61.59±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说明基于图书馆多元化信息源体系建设可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德国高等医学教育则历史悠久,实行精英教育。德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注重社会学、医学健康保障学、人文社会科学、器官系统分类等内容;在学位授予方面较单一,只有博士学位,但培养质量较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也将走上精英教育之路,可借鉴德国医学教育发展经验;需注重补充医学社会学、医学保障学方面课程设置的不足,增加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师的自主性,强化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以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