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药用植物党参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建清  苏雪  吴琼  丁松爽  孙坤 《中药材》2006,29(5):417-420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上分析甘肃党参主要栽培区的9个栽培居群和4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而探讨纹党参的来源。方法: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引物,对217个体进行RAPD扩增并计算多态性条带,再用NTSYS软件聚类分析。结果:14个引物共检测出125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党参及其变种素花党参的多态位点分别为109和106,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20%和84.80%。13个居群聚为两大类:8个党参栽培居群为一类,素花党参包括1个文县栽培居群与4个自然居群为第二类。结论:RAPD分析结果揭示了甘肃栽培的党参和素花党参在居群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8个栽培党参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甘肃各地的栽培党参中,仅文县栽培品为素花党参,即正品纹党。  相似文献   

2.
药用金荞麦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野生金荞麦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通过RAPD技术对7个野生金荞麦居群共87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85条清晰条带,其中75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8.2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10 3,Shannon多样性指数I=0.563 2,遗传分化指数G_(st)=0.192 4.结论:金荞麦种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RAPD可以作为研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3.
分析中药黄芩道地性与遗传多样性。方法:用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分析(RAPD)方法,对13个居群62个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和并头黄芩S.scordifolia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黄芩居群遗传变异测定。结果:用14个随机引物,共获得11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2条。黄芩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PB)值为95.5%,居群水平的平均PPB值为41.9%。黄芩样本RAPD聚类分析(UPGMA)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分支,但显示出与地理位置有关三个类群。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黄芩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83%,居群内变异占81.17%。结论: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黄芩道地性与遗传变异和地理环境有关系,并提出黄芩栽培选种的策略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苑鹤  林二培  朱波  俞巧仙  斯金平 《中草药》2011,42(3):566-569
目的了解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浙江义乌、天台、建德、武义,云南麻栗坡、勐海的14个居群的铁皮石斛和1个居群的紫皮石斛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225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对105个铁皮石斛和3个紫皮石斛样本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8条带,其中13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6.38%;14个铁皮石斛居群的多态位点(PPL)在10.79%~76.26%,平均为45.32%。结论全国主产区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遗传多样性丰富,铁皮石斛种质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其地理种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栽培地点无关。  相似文献   

5.
苍术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苍术遗传特性,探讨不同产地苍术遗传多样性。方法用RAPD方法,选择20个随机引物对47株苍术叶片DNA进行扩增,在种内多态性水平、个体间遗传关系及居群间遗传分化3个方面对苍术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①RAPD共检测到94条谱带,其中77个位点为多态位点。苍术种内多态性百分率为81.91%,Shannon′s信息指数0.413 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4 3;②来源于两个亚居群的11个苍术道地药材聚为一类,而其他居群或亚居群的非道地苍术个体均没有各自聚为一类;③苍术居群内、亚居群间和居群间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76.74%,11.58%和11.68%。结论本研究所用3个指标均表明苍术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苍术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居群内,但居群间已形成一定的遗传分化;茅山苍术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遗传背景较为相似,并且不论在居群水平还是个体水平,茅山苍术都能单独聚为一类,表明茅山苍术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已经发生遗传上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峨眉野连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通过RAPD技术对10个野牛峨眉野连居群共11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4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32条清晰条带,其中98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4.2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86 3,Shannon's多样性指数I=0.362 4,遗传分化指数G_(st)=0.230 5,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193 1~0.524 5,0.501 6~0.884 3.结论:峨眉野连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RAPD可以作为研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7.
野生与栽培管花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与栽培管花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管花肉苁蓉的4个野生居群和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12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POPGENE1.31版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用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谱带87条。野生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27.59,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19.54~25.29,其中安迪尔居群的最高为25.29。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仅为13.79和11.49。用UPGMA法聚类可知,4个野生居群聚为一类,2个人工栽培居群聚为一类,表明野生居群与人工居群间已发生了遗传分化。结论:栽培管花肉苁蓉遗传背景单一,再次强调野生管花肉苁蓉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ISSR的甘肃不同产区栽培当归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田田  晋玲  张裴斯  李应东  杜弢  何子清 《中草药》2015,46(23):3549-3557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产区栽培当归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41个居群的栽培当归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8条引物共检测到15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7.27%。栽培当归居群间的H为0.222 9,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37 4,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83 9,基因流(Nm)为0.2311,遗传距离变化范围0.042 9~0.327 8。结论甘肃栽培当归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较高;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大,且基本无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4种蒲公英属植物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和方法对不同居群蒲公英进行检测,通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建立其聚类分析图.结果 从150条随机引物筛选出10条有效引物,在河南4个品种24个野生蒲公英居群RAPD共扩增出1 11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1个位点,每个居群扩增出46.25个位点;在所获得的95条可重现谱带中,7条单态,88条多态,多态性程度达92.63%,遗传距离在0.008 7 ~0.792 2.结论 蒲公英不同种、同一种不同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种间差异大于种内,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居群间;RAPD技术可以作为蒲公英居群遗传多态性、亲缘关系及品种鉴别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黄芩种群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中药黄芩道地性与遗传多样性。方法:用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分析(RAPD)方法,对13个居群62个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和并头黄芩S.scordifolia样本,进行遗传多样必琢黄芩居群遗传变异测定。结果:用14个随机引物,共获得11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2条。黄芩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PB)值为95.5%,居群水平的平均PPB值为41.9%,黄芩样本RAPD聚类分析(UPGMA)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分支,但显示出与地理位置有关三个类群。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黄芩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83%,居群内变异占81.17%。结论: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黄芩地性与遗传变异和地理环境有关系,并提出黄芩栽培选种的策略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连翘的DNA指纹图谱构建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  魏珊  米丽华  李敏  张淑蓉 《中草药》2016,47(5):816-820
目的以不同产地的14批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为材料,运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构建DNA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APD技术,从45条RAPD随机引物中进行筛选,以14批连翘进行DNA指纹图谱的分析研究。结果从45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利用这11条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共获得80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6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8%,是连翘药材资源研究的一种有效分子标记。14批连翘药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在0.487 5~0.962 5,表明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聚类结果显示遗传多样性与连翘药材来源地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与其亲缘关系较近有关,符合植物种群分布的一般规律。结论以14批不同产地连翘药材资源的RAPD扩增谱带为基础,构建连翘药材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野生红景天的RAPD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进行野生红景天种间亲缘关系及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筛选得到的11个RAPD及11个ISSR引物对不同采集地的4种野生红景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11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96条条带,多态性百分比为90.62%;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02条条带,多态性百分比为100%。ISSR多态性的检测能力优于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法、RAPD和ISSR联用法均将17个样品聚为3大类;RAPD将样品聚为4大类。结论 2种标记均可用于红景天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与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4种红景天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种间基因流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黄芩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黄芩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黄芩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4个10碱基随机引物,利用SPSS 10.0软件中的Within-groups linkage方法,对34个黄芩不同种源进行RAPD分析。结果:从115个引物中筛选出14个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并且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实验和统计分析,14个引物共扩出165个DNA片段,多态性DNA片段132个,占总扩增数的80.0%。34个黄芩种源可明显聚为A,B,C,D等4大类。结论:不同种源黄芩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山东蒙阴3、山东蒙阴2、山东平邑种源间的遗传距离(0.315)较近,可考虑在黄芩系统选育中作为单一品种育种;黄芩种源间的遗传背景较为复杂,在遗传学上的分析结果与其外观形态大体上相似,但是与地理分布却没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在黄芩良种选育过程中必须加强优良种子的选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川藿香挥发油中分离出88种成分,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3.81%;广藿香中分离出92个成分,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85.80%。结论: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魏晓雨  田义新  赵智灵  孙福仁 《中草药》2014,45(21):3153-3158
目的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10个产地的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以人参及加拿大西洋参为对照,采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选取13个RAPD随机引物及12个ISSR引物对样品进行PCR扩增,根据条带数目,应用NTSYS-pc2.10e软件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3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9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81,多态性百分率为85.51%;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9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64,多态性百分率为64.65%;通过聚类分析,RAPD及RAPD+ISSR综合将样品聚为4大类;ISSR将样品聚为2大类。结论 RAPD和ISSR标记构建的样品聚类树状图在分类上稍有差异,但总体趋势一致。人参与西洋参被明显区分开来;在ISSR上,吉林兴参镇与北岗镇西洋参与人参聚为一大类;在生长环境及种植条件影响下,东北部分产地西洋参与加拿大西洋参相比在遗传多样性上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贝母类药材不同居群间遗传变异大小,为贝母的种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浙江象山、浙江磐安、吉林通化、新疆伊犁四个不同居群贝母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利用NTsys2.10e软件计算遗传相似性,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树状图。结果共筛选了70个随机引物,从中挑选出13条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引物,总共检测出15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96个,多态位点比率为63.2%,UPGMA聚类可以将不同来源的贝母很好地区分开来。结论不同居群间的贝母遗传差异与地域差异有明显关系,RAPD分子标记方法可以用来鉴定不同产地的贝母。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属3种植物遗传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雷公藤属植物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研究来自雷公藤属植物3个种4个类型24个居群的110个样本。结果和讨论: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得到128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123个,占96%。通过聚类分析可以看出,东北雷公藤明显与其他种有显著的遗传差异;中间类型和雷公藤的关系较与昆明山海棠的关系更密切,但中间类型和雷公藤之间也有明显的遗传分化,且中间类型呈现较雷公藤复杂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的中间类型居群与雷公藤的关系远近不同。大量的中间类型的存在,连接了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这2个种,从分类上建议将2个种合并。将除去东北雷公藤的其他居群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居群间分化明显,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因此应当收集不同来源的种质以保存尽可能多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王晓彤  罗点  陈高  王孝勋  吴思宇  杨丹丹 《中草药》2017,48(19):4051-4056
目的分析不同居群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对叶百部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OPGENE32进行亲缘关系分析,NTSYSpc-2.10E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 7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74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74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24 4,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14 6,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78 6,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950 2,平均值为0.416 3。结论从分子角度揭示了对叶百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居群间亲缘关系与地理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验结果将为后续对叶百部引种栽培及根用药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特异生物碱的筛选及其运用于化学分类,以及对叶百部道地药材产区的科学选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