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辛正宏  梅林 《四川医学》2011,32(8):1271-1273
目的分析在家中进行CAPD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138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原因,同时测定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和心血管系统状况等指标。结果住院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其中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心功能衰竭是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因素。营养、炎症和心血管状态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腹膜炎和透析不充分仍然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住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正宏  梅林 《西部医学》2011,23(9):1735-1736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退出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月因慢性肾衰竭接受CAPD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时间和原因,并对死亡病例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中因各种原因退出腹膜透析共37例,退出率为26.4%(37/140);其中死亡21例,转血液透析7例,肾移植9例。结论死亡是CAPD患者短期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而心脑血管事件、腹膜炎是导致CA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积极加强透析前的系统治疗及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后的持续合理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设置专职腹透护士对患者实施规范化培训和随访,观察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腹膜炎、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结果设置专职腹透护士后,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营养不良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所以对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进行有规律的饮食指导,保证患者掌握合理的饮食原则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临床上31例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有规律的饮食指导3个月后,采用主观综合性评估(SGA)可见营养不良患者明显减少(P<0.05),无重度营养不良。结论通过护理上的饮食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善CAPD效果,保持CAPD患者的健康和身心愉快,加强腹膜透析的充分性,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霉菌性腹膜炎(Fungal Peritonitis,FP)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ial Dialysis,CAPD)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是终止CAPD的原因之一。发病率约占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总数的2~10。本文总结了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严重不宜行血液透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成为糖尿病ESRD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腹膜透析充分性直接影响CAPD的疗效,因此透析充分性的评估日益受到关注。我们运用尿素动力学参数对糖尿病ESRD患者腹膜透析充分性进行评估.并据此调整透析处方.以达到最佳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并发腹膜炎的护理对策,减少感染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对15例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患者行整体护理和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操作不规范为主要原因,另外呼吸道及肠道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也可并发腹膜炎。结论通过总结引起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在于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病人的透析疗效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敏 《中国当代医学》2007,6(6):111-112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术期肾功能不全的主要手段之一。腹膜透析通过向患者腹腔内输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使体内潴留的水、电解质和代谢废物经超滤和渗透作用进入腹腔,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质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以补充体内的需要,如此反复更换透析液,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的目的。腹膜透析方法有间歇性腹膜透析、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持续循环式腹膜透析等。我院应用美国百特双联系系统透析液实行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现将我院近2年腹膜透析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一种有效治疗尿毒症的方法。CAPD简单、不需要机器、能源,是合乎生理而且有效的肾替代疗法。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腹膜炎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易使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治疗。本文通过对临床CA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1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之疗效,笔者对1999年4月至2001年8月于我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行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治疗的17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33例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和住院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退出和住院的原因。方法对33例腹透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其退出状况和原因,以及住院状况和原因,同时测定其营养状况和心血管系统状况等指标。结果33例患者中,至调查终点维持腹透治疗者18例,退出者15例。退出腹透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为心力衰竭(33.3%)和肺部感染(28.6%)。只有1例患者因腹腔感染退出腹透(4.8%)。住院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38.7%)和肺部感染(25.8%),腹透相关性感染为第3位住院原因(16.1%)。营养不良与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互为因果,影响腹透患者的预后。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腹透患者退出和住院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炎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一起导致腹透患者预后不良。腹透相关性感染不再是腹透患者退出和住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及住院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及住院的原因。方法对159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其退出及住院的时间和原因。结果159例患者中有38例退出,退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159例患者的年住院次数为(0.93±1.02)次,住院率为9.6天/年。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感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及住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 方法 收集绍兴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5年8月—2018年3月因慢性肾衰行腹膜透析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患者的例数,并分析退出原因。 结果 共299例入组,其中156例仍在本院腹透,143例PD转出本院腹透随访系统,因地域或医保原因转院69例(48.3%),改血透30例(21.0%),行肾移植16例(11.2%),死亡28例(19.6%)。首位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12例(42.9%),营养不良6例(21.4%),感染和肿瘤各5例(17.9%)。与对照组比,移植组患者TC、LDL和DBP更高,总Kt/v更低;转血透组患者BUN、PTH更高,残肾Kt/v与总Kt/v更低;死亡组患者Alb、PTH、Scr、DBP、残肾Kt/v与总Kt/v更低,TC、TG与LDL更高(均P<0.05)。Logistic分析残肾Kt/v与是否转血透呈负相关,即Kt/v越小,越容易转血透(P<0.05)。COX生存分析发现,初次腹透年龄大、CRP、血钙和血磷水平高、Scr及残肾Kt/v水平低均是影响腹透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最常见原因是改血透,其次是死亡。而腹膜炎是改血透的最常见原因,死亡最常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其次是营养不良。置管时残肾Kt/v越小,越容易转血透。故适时透析、规范操作、改善营养、控制心血管高危因素等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例腹膜透析患者为观察组,25例腹膜透析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腹膜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对腹膜透析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腹透感染的机会,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钾的影响。方法对97例血液透析及45例腹膜透析均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血钾、血钠、血氯测定和比较,并调查当月患者的尿量及住院情况。结果腹膜透析组的低钾、低钠、低氯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0%、15.6%、37.8%,而血液透析组分别为2.1%、4.1%、1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为28.9%,而腹膜透析组为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的血钾、血氯分别为(5.076±1.093)、(99.660±3.889)mmol/L ,腹膜透析组分别为(4.435±0.99)、(96.910±3.646)mmol/L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量>500ml者腹膜透析组占55.6%,血液透析组占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组低钾血症发生率高,血液透析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需要对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饮食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不能忽视患者在使用一些药物时对血钾异常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临床依从性的必要性。方法选取60例腹膜透析患者为观察组,60例腹膜透析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工作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腹膜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多次复诊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必要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对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依从性,减少腹透并发症及多次复诊的机会,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别选取血液透析患者80例和腹膜透析患者80例,采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腹膜透析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维度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年龄、文化程度、透析年限、医疗费用、家庭支持、血浆白蛋白均为影响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论腹膜透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和精神方面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院开展腹膜透析以来两种首始透析方法的优劣作比较。方法:分别统计1990年以前及1990年以后我院行腹膜透析的患各160及200例.对他们行腹膜透析术后到开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时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及住院天数作出比较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旧首始透析方法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明显多于新的首始透析方法。结论:新的腹膜首始透析方法可以更好更快地缓解患的尿毒症症状.减少住院天数,患所需的费用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19.
协同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协同护理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协同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协同护理进行管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透析效果、回归社会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协同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