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草药引起肾损伤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肇荣  赵轶雯 《中医杂志》1999,40(8):487-489
应用β2-MG、α1-MG、尿溶菌酶、尿渗透压、IgG、IgA、ALB有盘状电泳放射免疫法技术检测,对54例因使用有毒性中草药引起肾损伤患者进行停药前、停药后4~6周、停药3个月后跟踪检查,表明某些中草药确对肾脏有一定损伤,尤其损伤肾小管,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使肾功能发生逆转。此方法简单,患者易接受,对肾功能早期微观变化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孢素A结合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单用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率高 ,并易有慢性肾毒性。我们在临床上结合中医药协同治疗 6例 ,设对照 3例共 9例 ,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材料与方法1.9例均频繁复发 ,6个月内复发 2次以上 ,12个月以内复发 3次以上 ,曾应用强的松 1mg·kg-1·d-1及环磷酰胺(CTX)总量 6~ 8克以上仍无效或激素减量又复发。2 .6例中西医结合组 ,男 3例 ,女 3例 ,平均 36岁。 3例CsA加激素作对照组 ,男 1例 ,女 2例 ,平均 38岁。 9例均服CsA 5mg·kg-1·d-1。 6例辨证论治为基础 ,加防己 10克 ,黄芪 40克 ,人参 10克 ,…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83例与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关的肾病肾衰,并应用阴阳平衡理论结合肾小管-肾小球反馈理论及其他理论指导治疗上述疾病。中医治法有滋阴生津、活血、益气、清热、健脾等法,西药仅用抗高血压药物及输液补充电解质。结果83例治愈者占10.8%,总有效率为80.7%。  相似文献   
4.
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分型和实验室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肇荣 《江苏中医》1992,13(11):14-15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50例慢性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人,经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加小剂量肝素,以及常规纠正酸中毒、应用利尿合剂、输液等治疗。结果:显效7例占14%,其中随访一年以上3例,存活者2例;有效7例占14%;总有效率为28%(14例)。有效加显效的14例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治疗后明显下降。有效的7例治疗后红细胞电泳时间和血浆粘度明显下降。提示本疗法对疏通部分肾毛细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医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机制及其对SLE器官损害的远期疗效.方法:1999~2003年住院及门诊的SLE患者51例,随机分为以中药养阴清热煎剂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黏附分子3(ICAM-3)、P-选择素以及SLE损伤指数(SLICC/ACRDI)的研究.结果:SLE患者的ICAM-1、ICAM-3、P-选择素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治疗组治疗后ICAM-1、P-选择素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而SLE损伤指数积分显示,治疗组比较稳定,对照组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结论:提示以中药养阴清热煎剂为主的治疗组对SLE患者的血清黏附分子高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SLE的器官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中西医药优缺点,提出中西医五辨优化疗法,临床通过100例危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其中治疗组70例,以五辨优化理论指导用中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以西药加中医辨证施治相加治疗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占40%,好转32例,占45.7%,无变化或无效者8例,占11.4%,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无一例显效,好转22例,占73%,无变化或无效2例,占6.6%,总有效率为73.3%,两组对比P值<0.01有非常显著差异。死亡率治疗组2例占2.9%。对照组6例占20%,两组对比亦有显著差异。说明中西医结合五辨优化疗法优于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亚败血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长期间歇性发热、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增多。1943年国外首先报告5例,继之欧洲各国陆续有报道。在我国,1964年王泰昌和吴修范等首先报道儿童变应性亚败血症各1例。1965年徐立人等报告成人1例。此后全国各地相继报告。1 病因学  相似文献   
9.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首要病因,约占高血压的5%,终末期肾衰高血压的发生率在95%以上。是加速肾功能损害进展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肾实质性高血压与肾脏病理类型有关,故结合肾脏病理来判断高血压的预后,指导降压治疗,更具积极意义。我们观察了49例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33例腹膜透析患者的退出和住院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退出和住院的原因。方法对33例腹透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其退出状况和原因,以及住院状况和原因,同时测定其营养状况和心血管系统状况等指标。结果33例患者中,至调查终点维持腹透治疗者18例,退出者15例。退出腹透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为心力衰竭(33.3%)和肺部感染(28.6%)。只有1例患者因腹腔感染退出腹透(4.8%)。住院的首位和次位原因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38.7%)和肺部感染(25.8%),腹透相关性感染为第3位住院原因(16.1%)。营养不良与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互为因果,影响腹透患者的预后。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腹透患者退出和住院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炎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一起导致腹透患者预后不良。腹透相关性感染不再是腹透患者退出和住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