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冠脉造影经皮冠脉成形及支架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如何更好地在我地区开展推广此项技术。方法:选择住院的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有适应证者行经皮冠脉成形及支架术。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45例患者中,7例未见狭窄,38例患者47支血管发生病变。②PTCA及支架术的成功率:33例患者行PTCA术全部成功,同时33例患者置入40枚支架全部成功。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及亚急性血栓各1例。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冠脉造影经皮冠脉成形及支架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合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史斌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197-19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应用小C臂X线机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方法48例冠心病患者造影显示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V300型小C臂X线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48例冠心病患者共发现52支冠状动脉病变,共置入支架59只,其中1例因多支病变置入5只支架,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段血管通畅良好,无残余狭窄。除3例患者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全部患者心绞痛等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应用小C臂X线机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122例进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成功实施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21例,成功率99.18%;冠脉正常31例(25.41%);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8例(31.15%),其中37例经桡动脉完成;11例为门诊患者,当日离院回家,占9.02%.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术及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无穿刺点血肿、动脉瘤、栓塞及桡动脉搏动消失病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只要方法 得当,安全可行;经桡动脉途径是行冠脉造影检查尤其是门诊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翠娟  刘展强 《中原医刊》2003,30(12):10-11
目的 :观察老年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 ,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拟诊冠心病患者 2 0 5例分老年组 10 4例 ,非老年组 10 1例 ,按Judkins法行CAG检查。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分别为64 4% ( 67/10 4)和 49 5 % ( 5 0 /10 1)。老年组、非老年组病变血管三、二、一支例数分别为 17、19、31和 3、9、2 8例 ,三支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两组平均病变血管支数为 1 86支和 1 12支。结论 :老年组CAG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血管病变支数和多支血管病变均高于非老年组 ,老年拟诊冠心病CAG阳性率不高 ,基层医院开展CAG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成功经验。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33例患,男24例,女9例,年龄38-77岁,平均62.3岁,全部病例术前均有心肌缺血及不同程度心绞痛。术前3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单支病变20例,多支病变13例(其中3支病变3例)。病变长度1.2cm-3.8cm,狭窄形态多表现为不规则、偏心性、部分有索条状钙化、血栓及溃疡形成。狭窄程度为85%-10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急诊做冠状动脉造影都显示左前降支闭塞。植入支架前1-2d患口服抵克力得和阿司匹林联合抗凝,术中肝素化,胺PTCA和支架手术程序进行操作。结果:33例37支冠状动脉病变植入49只支架,其中植入左前降支21只,右冠状动脉4只,左回旋支12只。33例全部一次植入成功,支架植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效果良好,其中3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植入支架后,病情转危为安。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在基层医院也能安全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发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21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对其中两例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21例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发现冠状动脉管壁钙化59例,软斑块形成27例,其中64例冠状动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造影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8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EBCT造影检测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晰显影的332个节段中,EBCT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占264段(79.5%),68段(20.5%)显影不清.左主干和前降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P<0.05或0.01),同一支血管中近段可评价的比例显著高于远段(P<0.05或0.01).②EBCT造影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95.9%、93.6%、79.1%和96.4%;EBCT造影对诊断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检测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价值高于远段.[结论]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病变检测受解剖部位和血管大小的影响,检测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远段.  相似文献   

8.
血尿酸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河北医学》2011,17(5):614-6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66 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79)和冠心病组(n=187),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血清尿酸与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并分析血UA与冠心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247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进行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外周血管疾病和冠心病多支病变为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多支病变、高龄、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模拟定位X线机及数字减影工作站 (DSA)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提高冠心病诊断水平 ,为冠状动脉搭桥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择有临床症状、心电图有“T”波改变、运动试验阳性者 ,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脉造影 17例 ,观察并记录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结果 :17例冠脉造影有病理性改变者 15例 (88.2 % ) ,其中单支病变者 7例 (4 6.7% ) ,双支病变者 5例 (3 3 .3 % ) ,三支病变者 3例 (2 0 .0 % )。共累及 2 6支血管 ,分别为前降支 14支 (5 3 .8% ) ,右冠 8支 (3 0 .8% ) ,回旋支 4支 (15 .4% )。结论 :应用模拟定位X线机及数字减影工作站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是可行的 ,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可靠性和其他无创性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1985年起以杂种犬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下简称搭桥术)实验,取得了初步经验。1986年底引进了冠状动脉造影设备之后,即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于1987年9月在国外专家的协助下开展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同年11月间依靠自己的力量又成功地开展1例,共6例。手术结果除1例因多支病变,病变广泛合并室壁瘤附壁血栓,左室功能不全,手术死亡外,其余心绞痛消失,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人冠状动脉病变对节段室壁运动的影响。方法:对34例心绞痛患者、30例心梗患者与36例正常对照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冠状动脉病变结合电影影像和数字减影影像进行专家目 测和自动测量对照分析,节段室壁运动研究采用室壁运动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按一支或一支以上血管有50%以上狭窄确定诊断。结果: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直接影响局部室壁运动。结论:室壁运动异常部位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5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其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其中66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56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有249例成功地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另外7例由于扫描过程出现心率过快(>90次)或出现严重心律不齐,重建图像质量欠佳或出现锯齿状伪影,部分冠状动脉显影欠佳。138例64-MSCT诊断201支冠状动脉有斑块形成并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66例患者的64-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诊断 62例的78支冠状动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3.94%。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1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对其中两例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21例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发现冠状动脉管壁钙化59例,软斑块形成27例,其中64例冠状动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沈盛晖  朱建华  严卉 《浙江医学》2010,32(10):1435-1437,1442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水平和心率变异(HR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析17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35例诊断为冠心病,其中单支病变54例,双支病变41例,三支病变4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37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入选患者的CGRP、SP水平和动态心电图检测HRV.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CGRP含量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比较,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CGRP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血浆SP含量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在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中均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双支病变组的患者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每5mm的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在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中均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在双支病变的患者中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GRP水平降低,CGRP、SP、HRV有关参数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密切关系,CGRP、SP与HRV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初期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PTCA 支架术,部分病例用血管自动缝合器缝合穿刺血管。结果 36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22例(61.1%);手术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室速、室颤、小脑梗塞各1例,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 基层医院初期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通过上级医院指导,安全可行;提高了冠心病人的诊治水平,方便了患者,减少了病人的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因胸部不适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无病变50例(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150例(冠脉病变组),其中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各50例.各组患者均进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测,测定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AI).结果 冠脉病变组A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AAI呈下降趋势.三支病变组AAI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36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患者,其中冠脉1支病变10例,2支病变6例,3支病变8例,正常冠脉12例进行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测定,结果表明血液高粘度是促使冠脉内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冠状动脉造影的这一辅助检查的认识 ,促进临床应用水平的提高。方法 回顾 16 9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比较目测法和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密度法对冠状动脉评价的差异。结果 目测法和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密度法分别对 4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 6 8处病变分析 ,目测法显示 :狭窄程度 71± 16 % ,病变长度 12 .4± 3.7mm ;图像密度法显示 :狭窄程度 82± 13% ,病变长度 16 .8± 4.6mm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所有 16 9例冠状动脉造影中 ,144例确诊为冠心病 ,共 34 6处病变。其中单支病变者 38例 ,二支病变者 5 6例 ,三支病变者 5 0例。所有病变中A型病变 6 9处 ,B型病变 12 1处 ,C型病变 15 6处 ;轻度狭窄 10 8处 ,中度狭窄 142处 ,重度病变 70处 ,闭塞 2 6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为 98.8%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5 .9%。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是一项很好的辅助检查 ,但其有创伤、代价高 ,故要准确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20.
对13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76例造影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了心肌梗塞部位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心肌梗塞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的再通状况以及原因不明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根据ACC/AHA标准对本文130支病变冠状动脉的形态学进行了分型描述,并由此指出国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