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微量元素、营养状况与营养性疾病的关系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对49 例脑瘫患儿及60 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体格测量,微量元素、血红蛋白、骨密度等测定,并进行摄食行为调查。对对于需要营养干预的患儿,由营养师确定目标体重后给予肠内营养剂干预。结果脑瘫患儿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8.97%,其中26.53%为低体重;其血清铁、锌均低于对照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34.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密度低下率30.6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4.9%存在摄食方面的问题。干预随访4 个月后,约50%患儿营养不良得到改善,以体重改善较为明显;88.2%贫血患儿得到治愈;50%患儿的骨密度提高至正常范围。结论脑瘫患儿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综合营养干预是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436例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的脑电图与脑瘫型别、瘫痪类型、脑瘫程度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 10 / 2 0导系统电极放置法 ,为 436例脑瘫患儿做脑电图检查和分析。结果 :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 72 .7%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脑电图异常率较低 ,偏瘫组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 ,重度脑瘫组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 ,伴有癫痫发作、智力障碍、小头畸形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结论 :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与大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残疾康复机构住院脑瘫患儿医院感染率,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残疾康复机构医院感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15例住院脑瘫患儿出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脑瘫患儿院感率和院感发生的部位,对院感与性别、脑瘫分型、季节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15例出院脑瘫患儿中发生院感105例(33.3%).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感染(P<0.05),不同季节院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2型(P<0.05),男性患儿院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P<0.05),伴有营养不良患儿院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残疾机构脑瘫患儿院感率高,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不随意运动型、混合型脑瘫和伴随营养不良是院感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152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分类及脑电图与脑瘫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为152例脑瘫患儿做脑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152例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为40.13%;脑瘫分型中不随意运动型的脑电图异常率较低,为8.33%,痉挛型偏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为71.43%。结论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与其脑损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视频脑电图(VEEG)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84例脑瘫患儿清醒、睡眠及活动等状态下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正常15例(占18%),异常69例(占82%),合并癫痫及智力低下患儿脑电图异常率较高。结论:脑瘫临床类型不同、合并症不同,脑电图异常率不同,视频脑电图对脑瘫合并症诊断及康复预后判断有益。  相似文献   

6.
340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脑电图与脑瘫型别、合并损伤及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10/20导系统电极放置法对340例脑瘫患儿行脑电图检查和分析。结果:340例患儿中脑电图异常率为81.5%,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发作患儿脑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2.4%(P〈0.05)和96.6%(P〈0.05);高危因素中颅内出血、早产、出生低体重、颅内感染与脑电图异常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各高危因素对脑电图异常发生的影响均没达到显著差异。结论: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且脑功能障碍越明显,脑电图异常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合并小头畸形的脑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珂娟  王铁梅  刘秀梅  吴军 《现代康复》1999,3(12):1494-1494
目的:探讨脑瘫合并小头畸形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A-74型十二导脑电图机接Cibbs法单极及双极描记脑电图,结果;本组脑瘫患儿脑电异常率为92%。结论:纺锤波改变可以反映脑损伤及其程度,脑瘫合并小头畸形患儿的脑电异常率较高,脑损伤程度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瘫合并小头畸形患儿的脑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A_74 型十二导脑电图机按Gibbs 法单极及双极描记脑电图。结果:本组脑瘫患儿脑电异常率为92% 。结论: 纺锤波改变可以反映脑损伤及其程度, 脑瘫合并小头畸形患儿的脑电异常率较高,脑损伤程度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方法 对118例脑瘫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脑瘫的诊断年龄、头颅CT及MRI进行分析。结果 118例脑瘫患儿中96例存在围生期高危因素。常见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围生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76.4%脑瘫患儿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围生期高危因素。其中52.5%的脑瘫患儿在6月龄前确诊,15.3%在3月龄前确诊。77.1%的脑瘫患儿头颅CT和/或MRI异常。常见的改变包括脑发育不良(37.3%)、脑积水(18.6%)、脑萎缩(13.6%)。结论 脑性瘫痪的发生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多数脑瘫可在6月前确诊,脑瘫患儿头颅CT或MRI异常率较高,对脑瘫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人体测量指标(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围)及实验室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总淋巴细胞计数),对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和营养状况评估,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儿的营养不良率分别为体质指数(BMI)21.4%,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15.4%,上臂肌围(AMC)13.3%,总淋巴细胞计数(TLC)28.0%、前白蛋白(PA)27.0%、白蛋白(ALB)9.0%,总蛋白(TP)6.0%。年龄、患儿父母文化程度、患儿家庭年收入是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营养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儿营养不良率较高,应开展针对性的营养宣教和干预,定期进行营养评价。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5例临床疑小儿肠套叠的患儿利用低频加高频探头进行详细的超声检查。大部分病例还进行肠壁的血流观察,并对所有的诊断结果进行临床追踪分析。结果:65例中经手术及空气灌肠证实为肠套叠的有58例,超声明确诊断为肠套叠的有57例,超声漏诊1例,另7例最终临床排除肠套叠,与超声诊断相吻合。结论:低频加高频探头进行小儿肠套叠诊断,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本组病例诊断准确率高达98.2%,且能给临床提供有无肠坏死的相关征象,便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应用结肠镜诊治小儿便血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庆胜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156-1157
目的:探讨结肠镜对小儿便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清洁肠道后采用结肠镜对52例便血小儿进行检查和治疗。结果:49例(94.2%)患儿在镜下得以明确诊断,其中大肠息肉31例(63.3%),大肠炎9例(18.4%),溃疡性结肠炎1例(2.0%)肛周疾病8例(16.3%),31例经结肠镜电切31颗息肉,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大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主要原因;结肠镜在小儿便血的诊断和治疗中是较为有效和安全的,可达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5.
儿童杀鼠剂中毒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桴  高岩  李颖杰  叶红  邓颖敏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1416-1419
目的:了解儿童杀鼠剂中毒的原因,探讨有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36例儿童杀鼠剂中毒的临床资料,总结多种因素对儿童杀鼠剂中毒的影响。结果:中毒高发年龄为2~4岁,全年以3~4月及12月多发,因误服鼠饵中毒占66.9%,地点多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84.6%),中毒者大部分是来自农民、城市外来暂住人口家庭的散居儿童。治疗上血液净化组较非血液净化组恢复快、预后好。结论:儿童杀鼠剂中毒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冬季,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和文化素质较低的家庭。强调加强儿童监管,加强杀鼠剂和环境卫生管理,早期诊治,提倡血液净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2008年我院收治的24例高危NHL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疾病进展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2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1例行血缘相关PBSCT。除2例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予BFM2002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外,余予德国B-NHL-BFM-90方案。结果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U0)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误诊为Ⅳ期淋巴瘤合并HLH。3例患儿均移植成功。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除1例采用BFM2002高危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效果尚满意外,余未达CR或复发。余14例中7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3例进展。结论结合细胞形态、病理免疫组化、流式细胞学检查,必要时多次活检对诊断高危NHL至为重要。高危NHL患儿仅部分对德国B-NHL-BFM-90方案反应良好,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需进一步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方案的优越性。应用PBSCT是治疗儿童高危NHL的有效方法之一,合适的移植时机和预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岁,腹泻5天,腹痛2天,入院.入院前外院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入院后第3天腹痛加重,查体:剑突下压痛明显,腹平软.  相似文献   

18.
儿童是发生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意外死亡是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1]。意外伤害不但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还会给许多儿童留下永久性疾病,终生丧失某种能力,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直接或间接损失[2],因伤害所造成的永久性残疾还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3]。因此,意外伤害是一  相似文献   

19.
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108例(178眼)弱视儿童进行验光配镜、遮盖治疗及精细目力训练等综合治疗。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愈率为77.69%,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愈率为76.46%,斜视性弱视的治愈率为69.57%,结论: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弱视的类型、程度、年龄有密切关系。弱视程度越轻,开始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各类型的弱视以屈光不正性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腹泻与病原菌感染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 ̄1997年从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中共分离培养出230株病原菌,其中志贺菌属15株(6.5%),沙门菌属20株(8.7%),产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10株(4.3%),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115株(50%),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20株(8.7%),耶尔森菌属15株(6.5%)和念珠菌35株(15.3%),这些菌株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除腹泻外,有发热(9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