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10%氯化钠湿敷浅部软组织伤口以缩短愈合时间及减少换药次数。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162例浅部软组织伤口换药作为对照组,2005年4月至12月157例作为实验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实验组用10%氯化钠湿敷伤口与对照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t=5.267,P〈0.001)及平均换药次数(t=5.20,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0%氯化钠湿敷浅部软组织伤口能促进伤口愈合及减少换药次数,未发现有伤口愈合迟缓及不愈合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锡类散联合银离子敷料在糖尿病足部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溃疡部位给予锡类散外敷,观察组给予锡类散联合银离子敷料外敷,比较两组患者15 d后的溃疡治愈率和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6.56%,高于对照组的62.51%,换药次数为(3.64±0.86)次,少于对照组的(6.31±1.6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分别为2.128,3.224;P<0.05)。结论将锡类散联合银离子敷料外敷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3.
许瑞华  曾翠芳 《华西医学》2010,(11):1986-1987
目的总结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延迟愈合切口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9月将45例肝胆胰系统肿瘤患者按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和方法行切口换药,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行切口换药。结果实验组切口换药次数6~11次,平均(8.78±2.39)次后愈合;对照组切口换药次数8~17次,平均(13.55±2.39)次后愈合,两组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愈合时间实验组7~13d,平均(10.30±1.77)d;对照组9~18d,平均(15.00±2.60)d,两组比较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是新伤口愈合理论,能促进切口愈合,缩短换药次数和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力碘联合新型敷料换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活力碘常规换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活力碘联合新型敷料换药方法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1%和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和46.67%,且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力碘联合新型敷料换药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四肢难愈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四肢难愈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患者创面清创后采用悬灸法将艾条距离患处皮肤3cm左右施灸20min,再使用藻酸盐敷料、水凝胶敷料等填塞并用水胶体敷料覆盖。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措施,创面清创后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并加盖无菌纱布。比较2组换药次数、4周后创面愈合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渗液酸碱度等。结果实验组换药次数为(14.88±4.02)次,对照组(24.5±4.926)次;实验组换药4周后显效为100%,对照组为90.9%;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9.5±8.56)d,对照组为(39.32±8.17)d,2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湿性愈合疗法可促进四肢难愈合性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换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握手抚慰联合呼吸指导对烧伤患者创面换药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换药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握手抚慰联合呼吸指导的方式.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医师使用相同的换药方法,并由同一名护士对换药前后进行疼痛评分,换药时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3次换药前后疼痛评分.结果 换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为(3.79±2.27),(3.85 ±2.46)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7,P>0.05).换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分别为(2.17±1.53),(4.30±2.98)分,换药后实验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6,P<0.01).结论 握手抚慰联合呼吸指导可缓解患者换药时所产生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湿性敷料+金因肽在泌尿外科术后腰、腹部伤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泌尿外科手术后腰、腹部伤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根据渗液情况更换敷料的频率,实验组用湿性敷料(银离子敷料、藻酸盐敷料)+金因肽换药,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纱条换药,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为6—20d,平均(11.45±1.660)d,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8~37d,平均(15.77±2.012)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7,P〈0.05)。结论采用湿性敷料+金因肽在泌尿外科术后腰、腹部伤口感染换药,可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伤口包扎的舒适度,解决会阴部敷料易脱落问题。方法将60例直肠癌行Miles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使用新型固定带,对照组使用传统绷带“丁”字法包扎,对两组患者之间舒适度,包扎时间、换药次数、敷料脱落次数、引流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优舒适度18例占60%,对照组6例占20%,实验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1,P〈0.01)。实验组包扎时间,敷料脱落次数,换药次数分别为(76.67±16.45)s、(2.33±0.52)次、(1.67±1.03)次,对照组别为(290.67±41.05)S、(6.83±1.17)次、(6.33±1.13)次,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852,8.625,7.826;P〈0.01)。结论会阴部敷料固定带安全、实用,能妥善固定伤口敷料,减少换药次数,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湿性愈合理论指导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换药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89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干性换药法和湿性愈合理论指导换药法进行换药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换药间隔时间、平均每个伤口换药时间、住院天数及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理论指导下的糖尿病足溃疡换药方法能节省患者的换药费用,延长换药间隔时间,愈合率高,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省了护士换药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湿性愈合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普外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20)采用湿性愈合治疗,对照组(n=20)采用常规碘仿纱治疗.结果 干预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换药频率、换药次数、换药过程中疼痛强度均较对照组减少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湿性愈合比碘仿纱更能有效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溃疡应用湿性愈合护理加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换药的下肢静脉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湿性愈合敷料护理下肢静脉溃疡,观察组患者采用湿性愈合护理加高压氧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总疗效、显效及治愈时间和所需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5,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和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所需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敷料换药加高压氧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湿性愈合敷料换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将58例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综合护理组(综护组)30例采用外科清创+红外线照射创面+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水胶敷料“安普贴”敷贴的综合护理治疗措施;对照组28例采用0.5%多聚维酮碘液或0.5%呋哺西林液湿敷。临床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进展情况、平均愈合时间以及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综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9.6±9.4)d,较对照组(39.2±13.5)d显著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和第14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例数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订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和一般护理措施基础上,外科清创+红外线照射+生长因子+水胶敷料敷贴的综合护理措施对小面积糖尿病足部溃疡具有较好的促进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在老年糖尿病足溃疡创面非手术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128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根据创面使用药物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复方多黏菌素B组)及对照组(磺胺嘧啶银组),每组64例。分别在开始治疗后1、2、3、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组织细菌定量、创面愈合率及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1)在开始治疗后3周时试验组患者创面组织细菌定量均值小于对照组(P<0.05),第4周后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2)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在治疗1、2、3周后无统计学差异,4周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创面的表皮生长因子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周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适用于全身感染已被控制但局部感染较重、高龄、基础病变多、难以承受多次麻醉手术清创后植皮封闭创面的老年患者,对治疗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简易的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生物节律模式进行时间管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2013年收治于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生物节律中的昼夜节律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实行时间管理。结果两组患者前后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两组患者足部创面情况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时间管理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指标,促进其足部创面的愈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伤口护理室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1)。观察组患者采用SVF技术治疗后常规换药,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总显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3.4±8.6)d和(41.8±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显效率为85.72%,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SVF技术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促进了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重度糖尿病足坏疽(DFG)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随机选取60例符合Wagner分级3~5级的DFG患者,使用VSD技术治疗创面,即VSD治疗组,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年前采用创面常规引流方法治疗DFG的患者62例进行对照分析,即常规治疗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转归(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等.结果 VSD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30.5±6.8)d与(53.8±5.5)d,t=2.636]、换药次数[(15.0±4.7)次与(29.5±6.1)次,t=2.374]、治愈率[96.7% (58/60)与87.1% (54/62),x2=9.93]、平均住院时间[(20.1±3.5)d与(36.5±4.6)d,t=2.564]、总住院费用[(20 155.6±153.8)元与(41465.5±146.6)元,t=2.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SD治疗重度DFG疗效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是治疗DFG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浅Ⅱ度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采用同体对照法,将同一创面不同区域或同体对称部位的创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加医用硅酮凝胶膏混合后湿敷创面;对照组采用医用硅酮凝胶膏湿敷创面。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状况及渗液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8.6±1.6)d较对照组(11.8±1.7)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4,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4.5±0.9)次较对照组(6.1-I-0.9)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6,P〈0.05)。两组患者的换药疼痛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2,P〉0.05)。两组在第2次换药时的渗液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5,P〉0.05);而在第3和4次换药时,观察组渗液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988,5.316;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减少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渗液量,减少换药次数,可明显促进表皮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郭春兰  邓红艳 《华西医学》2014,(9):1611-1614
目的观察评价含银敷料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有效性。方法2012年5月一2014年4月对人选的105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患者在整体干预的基础上,A组使用进口的银离子藻酸盐敷料,B组使用国产纳米银敷料,在设定治疗时间内,通过观察创面细菌转阴率和伤口愈合计分评价含银敷料处理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结果两组创面细菌转阴率基本一致(P〉0.05),伤口愈合计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但A组伤口愈合计分下降较B组明显(P〈0.01)。结论两种含银敷料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感染均有效,但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的促愈效果更佳;细菌转阴率和伤口愈合计分评价含银敷料的治疗效果是客观可行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邓洁  罗羽 《山西护理杂志》2014,(9):3093-3095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4%硼酸溶液、0.5%碘伏+3%过氧化氢3种临床常用护理换药方式对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以期探索最适合糖尿病难愈性创面的护理换药方式。[方法]取雄性8周龄C57BL/6J小鼠30只,设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小鼠各15只,糖尿病小鼠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在背部制作3个同等大小的全层皮肤创面后,每日1次分别以生理盐水(A处理)、4%硼酸溶液(B处理)和0.5%碘伏+3%过氧化氢溶液(C处理)对创面换药,记录创面结痂及感染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在同一时相点、A处理换药方式下,糖尿病组小鼠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对照组小鼠在3种不同换药处理方式下,其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小鼠应用B处理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应用A和C处理法(P〈0.05)。[结论]正常小鼠创面应用3种换药方式对创面的愈合率无显著影响;糖尿病小鼠创面使用硼酸溶液换药较其他换药方式更有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李巍  张兵  高兵 《华西医学》2011,(6):845-847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锌凝胶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60例创面面积≤6cm2的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9~80岁,平均58岁。糖尿病病程4~20年,糖尿病足病程2~12周。按照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为Ⅰ、Ⅱ、Ⅲ级(每级各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每级各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创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血糖,并同时给予抗炎、改善微循环及营养支持治疗。处理上治疗组加用透明质酸锌凝胶,对照组仅常规换药,治疗后4、8周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8周时治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于Ⅱ、Ⅲ级创面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25±8.52)d,对照组为(29.16±9.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细菌培养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透明质酸锌凝胶制剂应用于糖尿病足的创面治疗,能起到保护创面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为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