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索基于岗位需求导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对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岗位胜任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康华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68名新入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将2019年新入职的34人作为对照组, 2020年新入职34人作为观察组, 组织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岗前培训及试用期培训, 观察组护士则在此基础上同时并行基于岗位需求导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模式进行培训, 对比两组护士的综合能力、岗位胜任力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士综合能力评价量表评分为(618.07±29.62)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士核心胜任力评价表评分为(178.50±19.12)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评分为(420.53±27.05)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P<0.05)。结论应用基于岗位需求导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针对管理新入职护士, 能够对其综合能力、岗位胜任力及护理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护理操作视频在新入职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常用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鼻饲、心肺复苏等一系列临床护理基本操作制成视频,作为模板应用于新入职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选取2012年新入职护士42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老师示范后自己操作训练的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反复观看护理操作视频后再进行自己操作训练的培训方法。比较两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及护士长、医生、患者对护士综合能力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无菌技术成绩为(92.5±2.5)分、口腔护理(91.0±2.0)分、鼻饲(92.7±5.2)分、静脉输液(93.0±2.6)分、导尿(90.2±3.4)分、吸痰(91.9±5.0)分、心肺复苏(94.1±2.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1,3.31,2.63,2.46,3.46,2.81,2.01;P<0.05);两组护士、患者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看自制护理操作视频,有助于提高护士岗前培训质量,优化医院的操作培训流程,使受培训人员有效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初级职称护士对规范化培训需求情况,探讨初级职称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为制定初级职称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初级职称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问卷,对北京市1183名初级职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级职称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中,人文素质排在前三位的是护士自身情绪管理及心理减压、人际关系与交流沟通和护理心理学,分别为(4.66±0.55),(4.58±0.57),(4.39±0.64)分;理论知识排在前三位的是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和整体护理理论知识,分别为(4.60±0.57),(4.55±0.61),(4.50±0.63)分;临床实践排在前三位的是危急重症护理、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处理流程,分别为(4.62±0.57),(4.60±0.59),(4.58±0.61)分。教学能力方面以健康教育为主,为(4.37±0.64)分。培训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医护合作、集中培训和护理查房,分别为(4.28±0.64),(4.24±0.71),(4.23±0.67)分;授课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示范操作、案例讨论和经验交流,分别为(4.48±0.61),(4.35±0.65),(4.28±0.66)分。35.0%的护士认为初级职称护士培训3个月后可独立上岗,30.6%的护士认为培训半年可独立上岗。结论护理管理者应结合初级职称护士需求,完善规范化培训方案,为初级职称护士职业发展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新进岗护士(简称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8月进入神经外Ⅰ科的新护士6人、神经外Ⅱ科的新护士7人,共13人为实施临床路径培训前组;以2013年8月进入神经外Ⅰ科的新护士8人、神经外Ⅱ科的新护士7人,共15人为实施临床路径培训后组。比较实施前后新护士的工作能力、培训质量及新护士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培训后新护士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分别为(90.72±3.47),(92.34±3.27),(88.78±4.48)分,高于实施前的(84.15±3.70),(86.93±2.61),(83.96±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24,6.240,3.530;P<0.05);实施后新护士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实施前的76.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培训新护士能提高临床培训质量,调动带教老师及新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提高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还能为临床一线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是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专业成长日志在临床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3月护理专科、本科生共18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分配科室将分到内科工作的9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分到外科工作的9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计划进行培训,观察组在此培训基础上采用专业成长日志书写计划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理论、操作成绩及综合能力得分,新护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护士、带教老师对两种培训方法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每次考试操作成绩、理论成绩与综合能力分别为(88.34±3.27),(89.72±3.47),(85.78±4.4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2.48,8.55,5.97;P<0.01)。观察组科室发生不良事件42例,其中新护士占18例,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观察组护士、临床带教老师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分别为91.11%,94.44%,95.5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专业成长日记书写计划提高了临床护士专科质量,有效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培训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对一”导师制培养模式在麻醉监测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本院新成立的麻醉护理单元35人为研究对象,按入科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17人,观察组18人。对照组在基本培训结束后直接进入手术间进行麻醉监测工作,观察组则跟随麻醉导师进行为期1个月的“一对一”培训。2019年9月底分别对两组进行理论操作考核、麻醉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自我评价以及麻醉医生对麻醉监测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评。结果对照组理论成绩总分为(83.41±3.78)分,操作成绩总分为(88.82±3.47)分,岗位胜任力的自评得分为(135.47±12.34)分,麻醉医生对对照组工作满意度均分为(4.05±0.38)分;观察组理论成绩得分为(86.22±3.72)分,操作成绩总分为(91.33±2.81)分,岗位胜任力的自评得分为(147.50±10.53)分,麻醉医生对观察组工作满意度均分为(4.42±0.1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一对一”导师制培养模式应用于麻醉监测护士的岗位培训中,能够更好地提高麻醉监测护士的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提升麻醉监测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促使其更好地配合麻醉医生的工作,提高麻醉医生对麻醉监测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李静 《天津护理》2021,29(1):109
目的:了解新入职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为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岗前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新入职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分析87名新入职护士对岗前规范化培训的需求。结果:87名新入职护士总的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程度平均得分是(4.57±0.28)分;新入职护士的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等级、入职时间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存在差异(P<0.05或P<0.01);新入职护士总的培训时长需求最高4~5周,得分(4.77±0.34)分;基本理论知识需求最高是沟通技巧,得分(4.73±0.39)分;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需求最高是心肺复苏,得分(4.79±0.35)分,培训方式需求最高是线上学习,得分(4.78±0.37)分;考核方式理论考核需求最高是线上答题,得分(4.75±0.33)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需求最高是情景模拟,得分(4.74±0.32)分。结论:新入职护士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需求程度较高,希望接受岗前规范化培训总时长、培训内容、培训及考核方式上偏重于短期、信息化、多元化的培训需求,护理管理者应针对不同新入职护士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培训,完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骨科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以期规范新护士培训方法和理念,为新护士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胜任力”为理论框架,针对目前国内对新护士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符合新护士的持续培训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新护士培训方法,干预组采取新护士持续培训模式.观察两组分阶段培训效果(包括基础理论成绩、基本技能成绩、临床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危重病人查房评价),两组护士心理压力评价,护理管理者对新护士的综合评价.[结果]1年后两组心理压力评价、护理管理者对新护士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胜任力的新护士持续培训模式能够增强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减轻新护士的心理压力、规范新护士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专业技术小组在提高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疼痛护理专业技术小组随机选取314名护士进行疼痛知识培训需求调查,并采取分层次的疼痛知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疼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疼痛的护理质量。结果64.01%的护士认为对疼痛知识培训非常有必要;98.72%的护士赞成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培训后护士疼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考核得分分别为(83.4±3.1),(85.4±2.7)分,均优于培训前的(63.8±3.8),(66.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821,19.200;P<0.01);培训后疼痛护理质量总分从(58.4±3.4)分提高至(87.1±2.9)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608,P<0.01)。结论疼痛护理专业技术小组广泛开展疼痛知识培训,可显著提高护士的疼痛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和疼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评价其在“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效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无锡市二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新招聘的202名新毕业护士为培训对象,根据培训目标制定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方案,通过设立多个培训基地,采取阶段量化培训、全程“夜自习”管理、一对一导师带教以及实境培训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年轻护士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敏锐的临床观察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对规培计划完成情况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结果通过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促进了202名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自我效能感培训后(2.69±0.40)分显著高于培训前(1.7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1);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后的护士总得分(137.21±25.42)分较培训前(118.53±19.28)分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P<0.01);理论与技能成绩分别从培训前的(81.18±6.12),(81.58±3.22)分上升到培训后的(89.36±4.34),(87.98±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3.37,2.86;P<0.01);护理综合满意度从2011年的院87.6%显著上升至2012年的9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1);通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普遍提升了年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结论“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实施体系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实施,科学评价,能够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行为转变理论(TTM)对5年内规范化培训年轻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93名5年内规范化培训年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及技巧的现状.应用TTM对年轻护士进行沟通能力及技巧的培训,对培训前后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75.65%的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用TTM对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和技巧进行培训后,85.49%的年轻护士处于优、良水平;年轻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由(25.84±5.35)分提升到(29.46±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4,P<0.01).培训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37,4.594,4.234,5.339;P< 0.05).结论 将TTM用于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培训有助于提升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不同学历护生对汞危害认知与防护现状的差异。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本科、大专和中专3个学历层次共139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大专和中专护生对汞危害的认知评分分别是(12.60±2.25)分、(10.96±2.80)分和(9.25±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7,P<0.05);对汞危害的行为评分分别是(4.20±1.57)分、(4.91±1.87)分和(5.66±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9,P<0.05)。结论:医院管理部门及相关教育机构应根据不同学历的临床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普及其对汞的认知,强化正确处理汞的行为,降低乃至消除临床汞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综合强化训练对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方法以整群抽样法抽取2007级护理本科生94名,于强化训练前后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护理职业价值观量表以及强化训练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强化训练前后护生职业价值观总均分为(83.72±4.46)分和(85.76±5.47)分;照顾提供得分分别为(3.12±0.17)分和(3.32±0.0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护生对医院环境的熟悉、总体安排以及带教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技能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组织良好的实习前综合强化训练和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护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都医学院护理本专科层次的学生对临床见习带教老师的评价,为提高临床见习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相同时间段学习护理专业课程的2008级本科和2009级专科的护生对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见习带教老师的评价。结果: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整体满意度有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本科护生的满意度相对偏低,专科护生的满意度相对偏高。对带教能力评价中,带教老师分析问题透彻及详细讲解相关内容两项均存在差异(P<0.05),表现为本科护生满意率相对较低。带教老师在衣着规范、带教态度端正满意度的评价无显著性差异,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带教方法中,培养护生独立思考能力满意程度都相对偏低。结论:见习带教老师的态度端正、带教认真负责,受到护生认可,而带教能力有待提高、带教方法有待改进,临床见习带教老师还需加强对本科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再造对心血管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心血管科20名护理人员,通过设立护理流程再造管理小组及制定工作计划对本院心血管科1个病区实行护理流程改造.分别选取实施护理流程再造前后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质量控制标准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0%)略低于对照组(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病房管理及健康知识知晓率等方面的质量控制标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3.60±0.72)/(83.18 ±0.47),(93.12 ±0.21)/(83.61±0.26),(94.48±0.31)/(82.58±0.68),(92.36±1.46)/(83.40±0.72),95.5%/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171.385,402.410,225.191,77.840,10.751;P<0.01).观察组电话回访表扬人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6,P<0.05).结论 实施护理流程再造能显著提高质量控制标准评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积极心理健康在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幸福进取者调查问卷、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及护士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对300名临床护士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程度为57.30%,工作满意度不同程度的临床护士的幸福进取感及职业认同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幸福进取感不满意得分为(2.31±0.26),低满意得分为(3.68±0.42),高满意得分为(4.59±0.38),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8,P<0.01);护士职业认同问卷不满意得分为(55.24 ±6.37),低满意得分为(63.35 ±5.46),高满意得分为(82.49 ±7.62),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4,P<0.01),幸福进取感各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及职业认同感存在正相关性(r =0.226 ~0.337,P<0.01).结论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不高,工作满意度及职业认同受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不同择业动机的妇产科护士其专业自我概念的差异。方法应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择业动机问卷对97名妇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44人根据个人因素主动选择护理行业,其专业自我概念总均分得分为(3.04±0.36)分,满意度(2.91±0.53)分,53人受外在因素影响而被动择业,其专业自我概念总均分得分为(2.89±0.29)分,满意度(2.49±0.5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95,3.868;P〈0.05);护士专业自我概念评分以2.5分为界,除外在因素组的“满意度”维度得分低于此分外,两组护士专业自我概念总均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界值。结论不同择业动机的妇产科护士其工作后的专业自我概念明显不同。护理教育者应关注到这一情况,采取措施促进护理专业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和科学择业观的树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社区护士留职意愿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留职意愿调查表了解杭州市区1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0名在职护士留职意愿情况。结果社区护士留职意愿总分1.00~4.17(3.06±0.46)分,护士选择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为:工作稳定、有专业特长、喜欢护理专业;年龄、工龄、职称、编制和月收入是影响社区护士留职意愿的主要因素(P0.01或P0.05)。结论社区护士整体留职意愿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措施,以提高社区护士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专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某医科大学215名本科护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为94.4%.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总分为(84.50±8.56)分,处于一般水平;专业期望维度均分最高,为(3.89±0.53)分,专业情感维度均分最低,为(2.75±0.57)分.护生自我效能总分为(25.79 ±4.86)分,与专业认同成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 =0.199,P<0.01).结论 了解本科护生专业认同与自我效能的关系,有助于护理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其专业认同,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护理队伍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目前实习护生对护士执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262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对护士执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护士执业注册的有效期、护士吊销执业证书后再申请时间、医疗事故等级评定3个项目本科生掌握正确率分别为26.46%,24.43%,27.23%,大专生掌握正确率分别为18.18%,30.36%,24.24%,本科生与大专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09 5,1.1459,0.297 3;P >0.05).大部分实习护生对在实习过程中接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的认知态度积极,204名(77.90%)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并且掌握与护士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结论 学校和临床实习单位均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对护士执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护生的法律意识.实习护生也应自觉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