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春市居民正常高值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长春市抽取的2 996名年龄≥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计算居民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长春市居民高血压检出率为43.19%,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40.75%;不同特征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检出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吸烟情况、高血糖、高脂血症和腹型肥胖居民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30岁、在婚、BMI≥24.0 kg/m~2和高脂血症是长春市居民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春市居民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农村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方法,选取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农村20~70岁朝鲜族与汉族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其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5 903人,其中朝鲜族居民正常高值血压粗检出率为33.5%,汉族居民为39.0%,年龄调整后的标化检出率分别为40.9%和40.5%;其中朝鲜族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标化检出率高于汉族居民(u=6.9,P0.01);男性标化检出率高于女性(朝鲜族:u=93.8,P0.01;汉族:u=65.8,P0.01);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较低、超重或肥胖者、目前饮酒者、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者和朝鲜族等因素,与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相关性较大,其中年龄及体质指数(BMI)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均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患病在延边州农村居民中较普遍,性别、年龄、超重或肥胖、饮酒、代谢综合征和民族与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尿病者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温州市3个区县的8 591名18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和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出正常高值血压者2 910人,标化检出率为36.03%,男性标化检出率(41.62%)高于女性(3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合并糖尿病者占18.04%。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尿病在18~34、35~64和≥65岁年龄组检出率分别为1.66%、6.79%和6.27%,在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组的检出率分别为7.42%、6.88%、5.52%、4.09%和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中心性肥胖情况、体质指数(BMI)、血脂异常情况人群中的不同血压、血糖水平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OR=2.614,95%CI:2.092~3.266)、男性(OR=1.972,95%CI:1.583~2.456)、中心性肥胖(OR=1.543,95%CI:1.207~1.973)、BMI(OR=1.301,95%CI:1.076~1.572)和血脂异常(OR=1.279,95%CI:1.034~1.581)是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OR=0.665,95%CI:0.597~0.741)为保护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多伴随血脂异常、中心性肥胖和高BMI,低文化程度人群正常高值血压合并糖尿病检出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管理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高校研究生新生的体质量与血压情况,为高校研究生体质管理及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公共卫生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湖北省某高校研究生新生1 042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042名学生中,检出体质量(包括低体质量、超质量和肥胖)异常257人(24.66%);女生低体质量检出率(24.41%)明显高于男生(7.26%);男生超质量和肥胖检出率(15.48%)明显高于女生(3.08%);不同性别研究生新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 =83.464,P=0.000).女生低血压检出率(11.61%)明显高于男生(6.45%);男生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33.39%)明显高于女生(5.69%);不同性别研究生新生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370,P=0.000).研究生新生中,检出血压异常(包括低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337人(32.34%).正常体质量研究生新生血压分布情况为正常高值血压占25.22%,正常血压占65.73%,低血压占8.15%,高血压占0.90%;超质量和肥胖研究生新生血压分布情况为高血压占5.50%,正常血压占71.56%,正常高值血压占18.35%,低血压占4.59%.不同体质量研究生新生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37.95,P=0.001).结论 研究生新生中低体质量、超质量和肥胖、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检出率较高,应对研究生新生进行健康管理,开展体质量和血压监测,采用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正常高值血压飞行人员心脏及血管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军事飞行人员126名,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调查吸烟情况,测量并比较3组人员心脏结构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血脂及空腹血糖(FPG)。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BMI水平、血脂异常率、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WC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但低于高血压组(P0.05)。3组间吸烟者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CA-IMT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E/A比值)明显低于正常血压组(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左心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与正常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飞行人员较正常血压者存在更多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可能存在心脏和血管结构的异常变化,需要加强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宁夏银川市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银川市区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共计12所,抽取的学校按年级分层,在各年级中随机抽取班级,共计抽取7291人。采用EpiData3.02录入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91名研究对象中,男女性别比分别为50.1%和49.9%,超重检出率为12.1%,肥胖检出率为7.2%,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超重检出率、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年龄=129.09,χ2性别=70.125,P<0.001)。腹型肥胖检出率6.7%,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年龄=72.768,χ2性别=51.031,P<0.001)。高血压检出率为16.8%,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年龄=189.67,χ2性别=8.074,P<0.001)。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3.0%、27.2%、43.2%,腹型肥胖者中高血压检出率为43.5%。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在儿童青少年中BMI、腰围身高比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较体重正常者血压升高,尤其是腹型肥胖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2年吉林省西部人群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吉林省西部地区包括白城市和松原市等10个县/区的18~79岁常住居民共4 009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吉林省西部人群正常血压的检出率为22.9%,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42.2%和34.9%,男性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χ2=48.564,P<0.001);在所有正常高值血压分型中,(1)Ⅰ型占60.1%,Ⅱ型占5.3%,Ⅲ型占34.6 %。(2)A型占65.8%,B型占34.2%;在不同血压水平中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正常高值血压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城乡、饮酒、BMI、中心性肥胖、甘油三酯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吉林省西部人群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较高,应重视人们对生活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16-2017年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12~17岁青少年肥胖类型和血压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选取"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项目中我国东部地区12~17周岁的青少年共8279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体质指数、腰高比将研究对象划分为非肥胖、一般性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4种类型。依据"中国3~17岁儿童每岁、身高对应的血压标准"判定不同肥胖类型人群的正常高值血压、血压偏高的情况。利用χ2检验、方差分析与多水平线性模型、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的关系。结果中国东部地区12~17岁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13.66%(1069人),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8.79%(1782人)。其中非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12.85%(732人),血压偏高检出率13.79%(999人);一般性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20.45%(99人),血压偏高检出率23.62%(160人);中心型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6.95%(32人),血压偏高检出率14.64%(87人);复合型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16.68%(206人),血压偏高检出率42.42%(536人)。血压偏高检出率男女生间(χ2=8.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水平模型结果:中心性肥胖仅女生血压偏高风险显著高于非肥胖组(OR=1.50,95%CI 1.12~2.02);肥胖的男、女生正常高值血压(OR=2.05,95%CI 1.62~2.58;OR=1.83,95%CI 1.38~2.42)、血压偏高(OR=2.06,95%CI 1.59~2.67;OR=1.57,95%CI 1.15~2.14)的风险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复合型肥胖的男、女生正常高值血压(OR=3.80,95%CI 3.19~4.51;OR=2.79,95%CI 2.30~3.37)、血压偏高(OR=4.07,95%CI 3.39~4.88;OR=2.84,95%CI 2.32~3.46)的风险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结论中国东部地区12~17岁青少年群体中,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相关程度不同,复合型肥胖血压偏高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民航飞行人员体质指数(BMI)、腹围(WC)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民航飞行人员861名的体检资料,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均方差估计采用LSD法。[结果]本组民航飞行人员BMI正常者571名,占66.32%;超重者257名,占29.85%;肥胖者33名,占3.83%。WC正常者635名,占73.75%;腹型肥胖者226名,占26.25%。超重、肥胖及腹部肥胖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血压水平随着BMI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随WC增加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舒张压与WC无明显相关性(P﹥0.05)。高血压组的BMI及WC均明显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乏锻炼是导致飞行人员超重及腹部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影响飞行人员血压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超重、腹部肥胖及缺乏锻炼影响血压水平,对于BMI达到超重或肥胖标准及腹部肥胖者,尤其是腹型肥胖者,应加强锻炼,限制体重,以达到预防、延缓高血压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2018年店口镇成人肥胖流行现状,并探讨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2月应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店口镇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的18~69岁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并对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测量。结果 共调查店口镇18~69岁成年居民4 896人,其中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00%、16.20%和39.95%。男生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出高血压患者982例,患病率为20.06%。以高血压患病率为因变量,以研究对象的肥胖状况及人口学特征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家族史、BMI、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在校正年龄、受教育程度及高血压家族史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934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6.012倍,腹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体型者的4.089倍。结论 店口镇成人居民超重肥胖状况不容忽视,高血压处于较高流行水平。超重和肥胖是影响该地区成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肥胖流行特点进行高风险人群干预。  相似文献   

11.
探讨宁夏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调研宁夏地区资料,根据相关筛选标准,选取11 26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 宁夏儿童青少年肥胖总检出率为5.2%,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混合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5%,0.5%,4.7%,高血压总检出率为13.8%.总人群BMI、腰围与SBP和DB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9,0.515;0.372,0.384,P值均<0.01),SBP和DBP在不同肥胖类型间的增高趋势为混合型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正常体型(P值均<0.05).正常体型、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混合型肥胖高血压检出率依次为11.1%,24.2%,14.0%,41.9%.相对于正常体型学生,混合型肥胖者血压偏高的危险性最大,单纯腹型肥胖次之,外周型肥胖最低[OR值分别为5.8(4.8~7.0),4.4(2.1~9.5),2.3(1.8~2.8)].结论 肥胖是引起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一个危险因素,混合型肥胖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更为密切.预防儿童高血压应从预防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腰围(WC)、体质指数(BMI)综合评价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海区2个街道6个镇共17124户中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并进行相关人体测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的OR值。结果体质指数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4.6%、23.8%、34.1%和42.7%;女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3%,24.2%,33.8%和43.5%;除男性体型偏瘦组外,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群(P0.01);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等)后,与正常腰围人群比较,BMI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别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患病的OR值分别为1.485(1.319~1.672)、1.827(1.536~2.191)、2.849(1.659~4.893);中心性肥胖女性BMI偏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高血压患病OR值分别为1.642(1.112~2.425)、1.530(1.363~1.717)、1.644(1.299~2.080)、3.529(2.001~6.225)。结论 BMI与WC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高血压风险预测价值;应将腹型肥胖尤其是全身性肥胖合并腹型肥胖的人群作为社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对上海市虹口区18周岁及以上双生子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高比(WHtR)等体型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8年1—4月,以上海市虹口区自愿参加调查且能正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18岁及以上双生子为研究对象,在通过问卷调查、体型测量等方式了解他们的个人基本信息、饮酒情况、体力活动情况等状况,并将其按不同卵型进行分组,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卵型双生子的身高、体重、BMI、WC、WHt R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遗传度调查结果显示:虹口区18岁及以上双生子的身高、体重、BMI、WC和WHt R的平均遗传度分别为0.85、0.71、0.56、0.65和0.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的影响因素为职业情况及吸烟情况(P均0.05),其中离退休/家务/待业下岗人群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高于学生/在职人群(OR=3.266),不吸烟人群发生肥胖的危险性则低于吸烟人群(OR=0.357);WC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段以及蔬菜每日摄入与否(P均0.05),女性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低于男性(OR=0.309),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OR=2.455),未每日食用蔬菜者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高于每日食用者(OR=2.115);WHtR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段以及婚姻状态(P均0.05),女性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均低于男性(OR=0.455),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OR=2.176),离异/分居/丧偶/未婚人群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低于已婚人群(OR=0.611)。结论上海市虹口区18岁及以上双生子人群身高、体重、BMI均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而WHtR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18岁及以上双生子体型指标主要受年龄、性别、职业状况、吸烟状况、蔬菜摄入与否以及婚姻状况的影响,其中BMI主要受职业情况和吸烟情况影响,WC主要受年龄、性别、蔬菜摄入与否影响,而WHt R主要受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高校新生的肝功能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肝功异常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10%的比例抽取了2015年重庆市8所高校全日制本科新生共计4576名的体格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肝功检验值将其分为肝功异常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正常)。对比分析2组间的脉搏、血压、体重、腰围、身高、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功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出肝功异常420人(9.2%)。肝功异常组的超重(23.1%)、肥胖(16.9%)、腹型肥胖(18.6%)、正常高值血压(64.8%)的比例分别高于对照组的9.7%、2.6%、2.6%和47.1%, P0.05。肝功异常组脉搏、血压、体重、腰围、BMI、身高均高于B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165),腹型肥胖(OR=7.332),低体重(OR=0.496),超重(OR=2.967),肥胖(OR=8.103),正常高值血压(OR=2.099),高血压(OR=3.290)是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与重庆市高校新生肝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建议各高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以防范新生肝功能进一步恶化,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研究对象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情况,分析MS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JIS(2009)标准对广东省省直机关干部随机选取1200人,通过干部体检和健康风险问卷了解目标人群MS及其各相关组分(腹型肥胖、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的患病状况,分析相关因素对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MS总检出率达到30.00%,男性高于女性,且存在统计性差异(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睡眠不足、高脂饮食、静坐时间等均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锻炼习惯、地中海饮食属于保护因素(P0.05)。结论研究对象中MS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与生活习惯、饮食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成人腹型肥胖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成人腹型肥胖的干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四川省绵阳市共抽取300 662名18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以WHO规定的亚太地区标准作为划分成人腹型肥胖的标准。结果 调查对象中,共62 804名为腹型肥胖者,检出率为20.89%。其中男性腹型肥胖者有15 886名,检出率为12.36%,女性腹型肥胖者有46 918名,检出率为27.26%,女性高于男性(χ2=9 887.13,P<0.001);50~59岁年龄组的腹型肥胖检出率最高,为27.40%,腹型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χ2趋势=5 692.20,P<0.001);丧偶者腹型肥胖检出率最高(31.55%),未婚者最低(5.61%);无业者腹型肥胖检出率最高(26.42%),学生最低(4.26%);安州区腹型肥胖检出率最高(33.43%),江油市最低(1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四川省绵阳市18岁及以上人群总体腹型肥胖检出率较低,但50~59岁年龄组人群、丧偶者、无业者腹型肥胖检出率较高,应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正常体重儿童少年腹型肥胖的检出率及血压特征,为控制青少年肥胖和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中38 816名7。17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依据BMI和腰围指标判定体重状况和腹型肥胖。结果7-17岁中小学生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5.37%、72.47%、12.92%和9.24%。在正常体重的学生中,腹型肥胖检出率为5.86%(女生7.19%,男生4.33%),女生高于男生(P<0.01)。正常体重腹型肥胖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z值)高于正常腰围组(P<0.01)。结论正常体重腹型肥胖儿童少年的血压水平较高,应列为高风险人群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了解青少年肥胖类型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为有效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及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延边地区安图县汉族高中毕业生1 095名,全部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以人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不同类型肥胖指标,测定空腹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糖.结果 超重肥胖组的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及MS检出率高于正常组(P值均<0.01),腹型肥胖组的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G及MS检出率高于正常组(P值均<0.05).超重肥胖合并腹型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糖及MS患病危险性高于任何单一类型肥胖组,腹型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糖、高TG和MS患病危险性高于超重肥胖组.结论 超重肥胖合并腹型肥胖显著增加高血压、高血糖及MS的患病危险,腹型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糖、高TG和MS患病危险高于超重及肥胖.联合应用BMI与WHtR可提高对MS及其组分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利津县中青年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及血清同型半胱胺酸(HCY)水平,探讨中青年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及高HCY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利津县750例健康查体的中青年,计算BMI、监测血压及检测血清HCY(采用循环酶法)水平,根据分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750例中青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为43.20%,其中超重31.07%、肥胖12.13%;男性超重和/或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②750例中青年高血压及高HCY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17.07%、9.73%;超重和肥胖者分别为28.09%(91/324)和19.75%(64/324),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超重组、肥胖组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肥胖组也分别显著高于超重组(P<0.01)。③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HCY水平与BMI值呈显著正相关(r=0.639、0.515、0.497,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利津县中青年尤其是男性超半数存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及高HCY血症与BMI相关,超重和肥胖者高血压及高HCY血症的发生率高,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及高HCY血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描述分析辽宁省居民正常高值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针对重点人群加强正常高值血压防控工作。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本省18岁及以上32 126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比较不同人群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38.21%,标化率37.07%。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农村、男性、高年龄组、受教育程度低、高收入、吸烟、超重和肥胖是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辽宁省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防控工作,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