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A、B两地大病医疗救助情况,为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和保障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选取湖北省A地和贵州省B地,2013年通过现场调查获取问卷872份,分析大病医疗救助受益患者的概况,计算救助前后年度自付费用以及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相对差距。结果:大病医疗救助对患者经济负担缓解作用有限;目前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救助比偏低,救助范围较窄,非五保、低保大病患者救助起付线高且年救助封顶线低,导致实际救助比远低于政策救助比。结论:逐步拓宽大病患者合规费用救助范围并提高救助比;做好大病医疗救助与大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将大病门诊自付费用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按病种和按费用进行医疗救助的方法所需资金量分别进行测算.方法:应用反事实分析法分别构建了现行政策下按病种和按费用进行医疗救助的测算方法.结果:(1)按现有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按病种人均救助资金(平均到全部人群)为3.45元; (2)假设基本医疗保险对试点病种医药费用的实际补偿比例达到70%,按病种人均救助资金为1.82元; (3)假设补充大病医疗保险补偿比例为50%,按费用人均救助资金为6.08元.结论:重大疾病年人均住院救助筹资水平低于6元的地区建议开展以病种为主的救助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梳理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救助政策的制度,救助对象的实际医疗费用负担以及救助实施效果。方法:利用上海市民政局救助数据分析救助对象医疗费用负担、医疗救助效果和救助前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情况。结果:2015年,上海市医疗救助对象的人均医疗费用17344元,自负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27.4%。救助对象人均救助金额为2276元,救助占自负费用比例为48.0%,救助后自负费用占比14.3%,救助后自负费用降低了13.1个百分点。救助前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为27.1%,救助后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人数比例降为17.2%。结论:上海市医疗救助对降低自负费用作用、减少灾难性卫生支出较为明显,不同人群的救助水平有所差异。建议要实现救助对象的基本医保全覆盖,完善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  相似文献   

4.
名词解释     
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是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以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公务员医疗补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以及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对重特大疾病的实际保障效果.方法:分地区、总费用水平和病种计算延安市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对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效果.结果:延安市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个层次的报销后,平均保障水平为77.14%;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随总费用上升而下降;总费用超过20万...  相似文献   

6.
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控制医保患者医疗费用是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且人口众多,决定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只能是低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是以收定支、量人为出、略有结余,国家各级财政补贴有限.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支付给医疗机构的医保统筹基金不能完全满足医保患者实际的医疗需求,表现在医保管理机构制定的费用定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有缺口.现阶段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医保医疗费用结算普遍采取普通病种按定额结算,肿瘤等病种按单病种结算的方式[1].医疗技术发展及各项成本的上涨使医疗费用总体上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给医疗机构的各种医保费用定额不能随之同步增长.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费用使用管理越来越严格.这样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管理运作模式由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医疗机构不得不承担提供医疗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双重责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仍然较高、卫生费用分担缺乏公平性的背景下,指出大病医疗救助的重要意义,分析其与大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的区别,并提出增加政府投入、简化医疗救助程序、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大病医疗救助支付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医保患者医疗费用控制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我国医疗保险病人的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现象,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医院成本核算及绩效管理等角度,探索适合我国的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合理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是实现费用控制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点。在医疗保险基金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是确保参保人员医疗保障权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基金收支平衡的必要手段。1 我国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的发展历程1.1 1998年前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时期,居主导地位的支付方式是按服务项目付费。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曾对医疗费用结算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医疗保险费用增长过快、患者负担加重和医疗保险机构压力增大的现状展开研究,为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服务。分析了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研究了发达国家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经验借鉴,从医疗服务需求方、医疗服务供给方、医疗保险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等4个参与主体方面提出了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创新机制。作为一种组合策略,应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以便使医疗保险费用得到更合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规范定点医院医保管理 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就如何规范定点医院医保管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进行了探讨。重点从加强对医务人员医保政策培训、搭建医院医保信息化管理系统、采取临床路径和分科指标管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完善医保工作考评机制等几方面阐述了定点医院规范医保管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控制医疗费用的主体与方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按照财权决定事权的原则,医疗费用的司控主体取决于医疗费用的支付主体。国家、医疗保险和个人作为医疗费用的三大支付主体,其中具有代表性、集合性、专业性的医疗保险无疑是司控医疗费用的最佳主体。但是,在委托代理框架内的契约约束机制,并无法有效控制知识经济背景下医疗技术、知识、信息资本的相对垄断对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和医疗费用的增长。基于纵向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合并,可以有效规制外生的交易成本,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降低医疗保险的风险成本并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社会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关系到医疗服务体系绩效。通过改变付费方式来规范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新医改面临的重要问题。医院应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成本控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防范费用结算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重大疾病带来的沉重负担,国际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不同模式的大病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有商业医疗保险主导,国家医疗保险主导,社会医疗保险主导三种基本模式。考虑国际上典型国家的大病保障均以本国医疗保障制度为基础,本研究通过介绍三种模式下典型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历史背景、制度框架等内容,分析其对重大疾病的保障模式与特点,总结各国在降低患者自付费用、控制医保付费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相关经验,进而建议我国在制定大病保障政策时,注意采用综合控费措施,降低患者自付费用;转变医保支付方式,控制医保付费水平;加强运行监管,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江苏省医药医保关键改革政策前后,13城市医疗费用及医保基金运行情况,探讨改革对医保基金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复习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建立医保基金运行绩效体系。基于评价体系,对改革前后江苏省13城市医保基金运行绩效评价。医疗费用及医保基金运行数据分别来源于卫生、医保部门统计数据。结果:在改革中,江苏各地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保支付方式、医疗保障水平、分级诊疗推进程度等不同,医保基金运行绩效有所差异。结论:通过加大医疗成本控制、探索科学医保支付,推进分级诊疗、发挥临床药师作用等方式,巩固医药医保相关改革成效、提升医保基金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支付方式下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构成及变动趋势,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从支付方式的使用情况及费用构成方面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住院患者支付方式以社保和自费居多,商业保险较少;人均医疗支出费用中公费医疗最高,大病统筹和社会保险次之,最后是自费医疗。7年中社保患者比例逐年增加,但人均医疗费用增长缓和。各种支付方式下药品费用均占较大比重。结论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正逐步步入正轨,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仍有待发挥,药品费用是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构成。今后要加快公费医疗改革,并进一步完善医药卫生体制配套措施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广泛实施,老百姓"病有所医"得到了基础性保障。但医保定点医院不规范的医疗行为造成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医保基金的流失和浪费现象严重。根据医院使用医保基金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医院医保基金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将内部控制的触角延伸到医院医保管理业务的每个细微环节之中,有效防止滥用医保基金的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的原因,为实现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几何均数、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贡献率等指标对某医院2005—2012年医保患者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医保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高于本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8年间医院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为18.68%,年均结构变动度为2.67%;8年间西药费、化验费、检查费是导致住院费用结构变动上升的主要费用项目,三者的累积贡献率为42.67%;反映医护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费用如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变动不明显或呈负向变动。结论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和医疗机构市场监督机制,确定合理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改变医院的收入结构,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云南省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现行的总额预付和DRGs-PPS两种医保支付方式进行数据分析,比较运行效果,为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该科室2018年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 20.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DRGs-PPS能较好控制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平稳地控制出院人数,较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总费用与耗材费的相关度较高,省医保患者的平均自付费用较高。结论在总额预付制基础上实行以DRGs-PPS为主的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未来云南省DRGs-PPS支付应加强对自付费用和耗材费用的控制,DRGs-PPS操作较为复杂,医疗保险机构应加强培训与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0.
医疗服务支付方式的比较和运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整个医疗保险体系中,作为医疗保险费用管理和控制的关键环节,如何选择适当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一个重要内容。文章首先介绍了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式,并对各种支付方式优劣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各国卫生服务系统支付方式发展和运用进行了探讨,从而为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