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保肾冲剂对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兔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兔按随机原则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保肾冲剂治疗组。采用灌胃法给予实验兔保肾冲剂,分别观察实验期间模型兔血脂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保肾冲剂能明显改善制模所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并使血清NO,血浆CGRP的下降明显恢复,同时血浆ET水平有明显下降,其肾脏病理损害亦相对较轻。结论:保肾冲剂对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兔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对NO,ET和CGRP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肾炎康治疗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M sPGN)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慢性血清病性M sPGN模型。于制模第6周起,肾炎康组每日灌服肾炎康口服液3 m l,模型组每日灌服等量自来水;给药42 d后,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尿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 1)及肾功能,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24 h尿蛋白、尿中TNFα、ET 1及尿素氮(BUN)、血肌酐(SC 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均<0.01);光镜下肾小球增大,弥漫性系膜增生,节段性加重,肾小球内有较多细胞浸润,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浊肿及脱落,间质亦有一定程度的炎性改变。肾炎康组24 h尿蛋白、尿中TNFα、ET 1及BUN、SC r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较轻,系膜细胞轻度增生或呈节段性增生,肾小管病变轻微。结论:肾炎康通过抑制肾内TNFα及ET 1的合成,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伤,从而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61例难治性肾病儿童IgM沉积与肾脏病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肾脏IgM沉积强度与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61例RNS住院患儿的肾活检病理资料,评估IgM沉积强度,同时对肾脏IgM阴性(-)、阳性( )、强阳性()三组间进行肾小球病变积分、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肾脏总的病理损害积分,并探讨3组间各积分的关系。【结果】①小儿RNS临床表现肾炎型肾病23例,单纯型肾病38例。病理类型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28例,占45.9%;IgM肾病(IgMN)15例占24.6%;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8例,占13.1%;IgA肾病5例占8.2%;膜增殖性肾炎(MPGN)3例,占4.9%,微小病变(MCD)2例,占3.3%。②随着肾脏IgM沉积强度增加,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肾脏总的病理损害积分逐渐增加。【结论】肾脏IgM沉积在绝大多数RNS患儿中存在,且随着IgM沉积增加,肾小管间质病变、肾脏总的病理损害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肾间质病变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有肾间质病变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n=22)与无间质病变患者(n=29)分别进行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IgG、尿白蛋白、尿微球蛋白统计分析.结果有间质病变组的肾功能比无间质病变组的肾功能明显下降(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IgG、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间质病变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及尿蛋白有重大影响,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向莉  高小夏  潘家荣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2):269-270,272
目的:探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在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3例4组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非培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痛、膜性肾痛、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12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厦20例正常人血清IFN-γ、IL-10的含量,并检测血清肌酐浓度、尿蛋白定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与IgA肾病患者血IFN-γ增高,膜性肾病患者血IFN-γ降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的血IFN-γ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IL-10降低,肾功能衰竭患者血IL-10水平与血肌酐浓度呈负相关。结论:IFN-γ具有促进系膜增生性肾炎免疫损伤的作用并与蛋白尿的生成有关,IL-10的减少与肾小球肾炎的发展、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密切相关,血清中这两种Th细胞代表性因子平衡改变与临床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肾间质病变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有肾间质病变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n=22)与无间质病变患者(n=29)分别进行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IgG`尿白蛋白、尿微球蛋白统计分析。结果:有间质病变组的肾功能比无间质病变组的肾功能明显下降(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IgG、尿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间质病变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及尿蛋白有重大影响,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黎伟  赵铖  薛超  廖蕴华  杨桢华 《新医学》2007,38(12):789-790
目的:总结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类型分布特点.方法:总结121例的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资料,分析不同临床表现[包括尿常规检查异常(有蛋白尿、血尿或管型细胞,但达不到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亦无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病理类型.结果:121例的肾脏疾病病理分布以原发性肾小球病为主,其中前3位分别是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狼疮肾炎,其次是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淀粉样变.尿常规异常21例,肾病综合征61例,肾功能不全53例.尿常规检查异常患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占76%,病理类型前3位分别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老年肾病综合征以原发性为主,占84%,病理类型前3位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为主(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前3位依次为硬化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结论:老年患者的肾小球疾病以原发性多见,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则以狼疮肾炎为主,显微镜下血管炎次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73例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各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血脂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联合应用阿魏酸钠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失血性休克孕兔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孕兔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对比研究各组各时间点血清肌酐(Cr)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孕兔处死后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孕兔失血性休克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休克时各组的Cr均增高,模型第90 min、180min4、h PLH组血清Cr明显低于PNL组(P〈0.05)。P0组肾脏的病理损害最严重,PLH组肾脏病理损害较PNL组明显减轻。但较P组严重。【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显著提高肾血液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清Cr含量,改善肾功能,是抢救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理想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咪唑立宾对急性Thyl肾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的影响。方法5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hyl肾炎模型组和咪唑立宾组各18只。模型组与咪唑立宾组尾静脉注射OX-7细胞上清浓缩液制备急性Thyl肾炎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6h灌胃给药,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咪唑立宾组给予咪唑立宾20mg/kg,连续给药7d后,检测3组24h尿蛋白定量,采用PAS染色评估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应用RT—PCR法检测CyclinD1基因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内细胞数、CyclinD1mRNA及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咪唑立宾组(P〈0.05)。结论咪唑立宾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D1抑制急性Thyl肾炎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排尿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分析临床PD合并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共62名,其中55例出现急、慢性尿潴留者,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根据病情及部分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留置尿管患者24例,其中拔除尿管后经口服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可逐渐恢复自行排尿者17例,7例不能自行排尿患者采取清洁间歇性自家导尿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15例,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13例;采用外部集尿器方法10例。【结论】排尿功能紊乱是PD患者常见并发症,其治疗措施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老年男性帕金森病患者排尿障碍症状须警惕前列腺增生合并的出口梗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鼠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模型(EB模型)与哮喘模型的蛋白组学差异表达。【方法】EB模型小鼠(实验组)、哮喘模型小鼠(哮喘组)及对照组小鼠各4只,取肺组织提取总蛋白质,采用基质辅助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对蛋白质进行序列分析,并比较三组肺组织蛋白差异。【结果】双向电泳图像显示三组肺组织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质谱检测肽质量指纹谱与标准分子量、等电点对照分析鉴定出20个蛋白,分别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 M1(GSTM1)、热休克蛋白 B1(HSPB1)等,其中 GSTM1在哮喘组表达下调、HSPB1在哮喘组表达上调。【结论】GSTM1、HSPB1等可能参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甘平  朱世彦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707-1709
[目的]观察不同组织亲和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尿蛋白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选择治疗药物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对34例CGN患者在常规使用黄葵及昆明山海棠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贝那普利与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常规,以及血肌酐,尿素氮,肝脏转氨酶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尿蛋白水平均有显著降低,而贝那普利治疗组尿蛋白减少水平明显高于依那普利治疗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常规及血生化等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高组织亲和力ACEI对CGN患者尿蛋白减少水平优于中低组织亲和力ACE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 )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根据其不同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 n =50,经剖宫产分娩)和对照组( n =50,经阴道分娩)。两组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均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 HBV DNA。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24 h、3个月以及7个月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以及HBV DNA阳性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24 h、3个月以及7个月 HBsAg阳性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24 h抗‐HBS阳性率及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在出生3个月及7个月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经剖宫产进行分娩的HBsAg阳性产妇导致新生儿 HB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明显小于经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且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的特异激动剂 Pam3CysSK4对糖尿病小鼠肾功能及肾小管上皮细胞 Toll 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 C57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模型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8只,模型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干预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并给予股静脉注射 Pam3CysSK4,每周给予100μg ,正常组小鼠给予与其他两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注射。三组喂养8周后,收集24 h 尿液,检测24 h 尿蛋白;称小鼠体重、肾重,计算肾重/体重;检测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糖及白细胞介素‐1(IL‐1)评估肾小球硬化指数,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 TLR2、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组和模型组血糖均高于正常组;干预组小鼠体重和24 h 尿量低于模型组,而模型组低于正常组;干预组小鼠肾重和肾重/体重高于模型组,而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和模型组 Cr 、BUN 、IL‐1 和24尿蛋白含量、肾小球硬化指数及 TLR2、NF‐κB 、MyD88和 MCP‐1均高于正常组,而干预组高于模型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糖能够上调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 TLR2水平,激活 TLR 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对肾脏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模型大鼠针刺穴位后其血清对脑源性神经干细胞膜相关蛋白Num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针刺血清组,制备针刺血清培养神经干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干细胞膜相关蛋白Numb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模型针刺血清组神经干细胞都可见到Numb蛋白的表达.模型对照组Numb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模型针刺血清组Num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血清能上调脑源性神经干细胞膜相关蛋白Numb的表达,加速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促进脑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孢硫脒在腰-硬联合麻醉状态下行子宫全切术患者体内的排泄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3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ASA分级为Ⅰ~Ⅲ级,在腰-硬联合麻醉后静脉滴注头孢硫脒,1h给药结束;给药完成后分别收集患者0~1 h、1~2 h、2~3 h、3~4 h、4~5 h时间段给药过程的尿样,采用HPLC-UV法测定尿样中头孢硫脒含量.利用Win Nonlin6.1软件计算头孢硫脒的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13例患者麻醉状态头孢硫脒的t1/2β为(1.953士0.9732)h显著高于非麻醉状态下的(1.126±0.449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受试者麻醉、非麻醉状态下0~6 h头孢硫脒在尿液中的平均排泄率于给药1.5 h后达到峰值,非麻醉状态下的头孢硫脒在尿液中平均排泄速率大于麻醉状态下的平均排泄速率.非麻醉状态下的头孢硫脒在尿液中的平均累积排泄率显著快于麻醉状态下的累积排泄率.[结论]头孢硫脒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的t1/2β明显长于非麻醉状态下,提示麻醉药物或围麻醉期用药、手术创伤等带来的机体应激反应可能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清除,进而延长药物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患者泌尿系统症状发生情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本院并行妇科超声检查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共90例(即子宫腺肌病组)。对照组为超声检查示子宫肌层结构均正常的健康查体者,共90例。所有受试者均行盆腔检查,填写泌尿生殖尿失禁困扰量表(UDI-6)和尿失禁影响问卷(IIQ-7)两项调查问卷,并记录其泌尿系统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腺肌病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尿急,日间尿频,急迫性尿失禁和性交痛等泌尿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显著较高,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子宫腺肌病组的 UDI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子宫腺肌病组的与社会关系相关问题的 IIQ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尿路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且泌尿系统症状可能会影响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86例N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另给予他克莫司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IL-1、IL-6、TNF-α、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试验组TG、TC、LDL-C、IL-1、IL-6、TNF-a、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降低明显,HDL-C升高明显,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NS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显著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继而达到提高其肾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慢性肾脏病患者78例,均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疗程,合并糖尿病患者每100 ml中加入2U胰岛素.分别测定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前、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血BUN、Cr、FIB、24h尿蛋白定量、Hb、HCT下降[(15.70±3.62)、(6.74±1.56) mmol/L,(564±65)、(189±43) μnol/L,(0.08±0.01)、(0.04±0.01 )g/L,(7.96±3.45)、(3.60±1.92)g,(83.6±10.5)、(79.5±8.7) g/L,(0.43±0.07)、(0.39±0.06)];ALB明显升高[(28.7±8.6)、(36.8±6.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1、2.98、3.04、2.82、2.02、2.23,P均<0.05).TC、TG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改善上述患者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排出,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