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金莎 《医学综述》2005,11(7):664-666
阿司匹林(ASA)于1897年问世,最初主要用于疼痛或炎症的治疗,20世纪70年代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大量循证医学的资料证明.心、脑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应用ASA可减少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事件约23%。但是ASA的抗血小板作用在人群中的反应并不一致,部分患者对ASA的抗血小板作用发生抵抗,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学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可以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化酶-1(cyclooxygenase-1,COX-1)的活性,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临床试验表明ASA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二级预防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可将各类栓塞和血栓形成发生率降低25%[1]。但是临床35%动脉栓塞史患者即使接受ASA治疗,经过长期随访仍有血管事件复发[2]。于是提出了ASA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钟远  唐燕 《医学教育探索》2004,(9):1037-1038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础。预防糖尿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除严格控制血糖外,保护血管内皮和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抗凝剂选择方面,阿司匹林(ASA)具有效果肯定、价格低廉的优越性,国外多推荐阿司匹林作  相似文献   

4.
浅谈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艳霞  曾国艳  莫莉  刘剑梅 《广西医学》2004,26(12):1882-1882
药物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两重性,既可产生有益的治疗作用,也可产生有害的不良反应,即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但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的监测,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或损害程度。我科于2000年开始开展ADR监测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对多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董瑞剑  赵仁亮 《医学综述》2005,11(7):650-652
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A)应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最初主要用于疼痛或炎症的治疗.自20世纪70年代因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其临床疗效近年来得到了循证医学的强力支持,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脑及外周血管等血栓和栓塞事件的25%。然而,近年许多实验研究发现.有的患者尽管服用常规剂量甚至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CAL)复发与阿斯匹林(ASA)疗程。方法:对8例确诊KD住院患者经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3例合并有CAL,服用ASA2个月停药。结果:3例有冠状动脉扩张(CAD)并均在恢复后期发生,2例在服用ASA2个月停药后0.5-1个月复发,后经再生续用药8-15个月未再复发,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预防ASA副作用。结论:延长ASA疗程可预防CAL发生,有利于CAL修复,并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7.
王妍  张力  刘青志 《重庆医学》2015,(22):3164-3165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上三大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1]。急性脑梗死即使经过积极药物治疗,但是仍然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2-3],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4]。因此,寻找促进斑块稳定的药物对临床预防急性脑梗死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5]。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延缓、阻止,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6]。越来越多的证据都支持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外的多重保护作用,可有效通过抑制炎性因子,逆转、延缓斑块进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和治疗卒中的发生[7]。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ASA)治疗反应的异质性或“阿司匹林耐药性”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的ASA反应降低可能由环氧合酶-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剂对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作用。方法对住院即开始应用抗生素的婴幼儿312人,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62例,治疗组预防性应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口服。结果治疗组发生AAD11例,发生率7.33%;对照组发生AAD38例,发生率2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剂可显著降低AAD的发生率,对于预防婴幼儿AAD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s,CVD)一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CNKI、VIP建库至2014年4月间的有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有关ASA预防DM患者CV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的文献资料,评价随访期内ASA组和安慰剂/空白对照DM患者CVD发生的情况及ASA严重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情况。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文献,包括6296例DM患者,其中ASA组3164例,对照组31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ASA可减少CVD的发生(RR=0.78,95%,95%CI为0.62~0.99),尤其可减少卒中事件的发生(RR=0.71,95%,95%CI为0.55~0.93);并且ASA并未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RR=1.98,95%CI为0.77~5.10)。但是ASA组与对照组在心肌梗死数(RR=1.04,95%CI为0.80~1.34)、心血管所致死亡数(RR=0.84,95%CI为0.36~1.94)、全死因死亡数(RR=0.87,95%CI为0.47~1.61)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ASA可减少DM患者CVD的风险,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晶状体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刚劲  李平华 《医学综述》2005,11(4):320-322
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首要的致盲性眼病,探求其病因和防治手段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热点。流行病学调查偶然发现绝经后运用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s replace theropy,HRT)的女性可降低晶状体混浊危险性,于是推测雌激素(estrogen)对女性晶状体有一定保护作用。此后,较多关于雌激素与晶状体关系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雌激素可预防晶状体的混浊,抑制白内障的发生,对晶状体有保护作用。同时,各种类型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雌激素对晶状体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398例有高粘滞综合征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给予蝮蛇抗栓酶(SVATE)及丹参注射液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SVATE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粘滞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认为SVATE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之临床过程有预防、延缓,缓解和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的抗氧化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组始终喂以基础饲料,糖尿病和治疗组均喂饲高糖-高脂肪饲料。实验开始及结束时进行糖耐量实验,于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TC)、高密度脂蛋白(HDL—TC)含量,并测血清丙二醛(MDA)及超大型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银杏叶提取物能降低餐后血糖,降低血中TC、TG、LDL—TC的含量,HDL—TC升高趋势不明显,可降低血中MDA含量,提高血中SOD活力,减轻胰岛损害。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降糖、降脂、减轻脂质过氧化作用。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对牙龈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gingiva,G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初步探索乙酰水杨酸对干细胞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疗效的提高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ASA对GMSCs干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146、CD105、CD90、CD34 和 CD45的影响,通过BrdU掺入法以及MTT细胞实验检测GMSCs增殖率。建立 GMSCs与T细胞体外共培养系统,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相关炎症因子。进一步建立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性小鼠肠炎模型,通过追踪小鼠体重等临床表现以及结肠病理组织切片,研究GMSCs注射对DSS诱导肠炎的治疗作用,以研究ASA对G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探索其分子机制。结果 ASA促进GMSCs增殖并调高CD146及CD105等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在GMSCs的表达。GMSCs与T细胞共培养中,GMSCs诱导T细胞凋亡,ASA可以增强GMSCs诱导T细胞凋亡,同时抑制T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GMSCs注射对DSS诱导性小鼠肠炎具有治疗作用,表现为小鼠体重下降减缓、肠炎临床指数降低、结肠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及病理指数降低,ASA可以促进GMSCs注射治疗小鼠肠炎疗效。分子机制上,ASA通过调高Fas/FasL信号通路FasL的表达促进GMSCs诱导T细胞凋亡。结论 ASA增强GMSCs免疫调节功能,促进GMSCs对小鼠诱导性肠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斯匹林(ASA)问世一个世纪以来经久不衰,治疗用途愈加广泛,成为目前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它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疗效肯定,服用ASA预防甚至治疗上述疾病的倾向亦日趋普遍[1].但ASA的副作用发生率高,如老年人服用ASA可以引起胃粘膜损伤并继发上消化道出血,若手术还能增加出血量[2].对上述副作用迄今为止并未引起临床医生广泛的重视.至少我们科医生是如此.现回顾性分析300例老年前列腺手术及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ASA对手术出血量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旨在提高对此并发症的预防和警惕.  相似文献   

16.
4-(2′-乙酰氧基苯甲酰基)-阿魏酸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斯匹林(ASA)是环氧酶抑制剂。阿魏酸(Ferulic acid.FA)是当归中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和阻抑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等作用,其机理与ASA的不同。文献报道ASA和FA联用可增强大鼠  相似文献   

17.
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工作中工作人员实施标准防护措施,加强自身防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降低咬合对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6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根管治疗后不降低咬合处理;观察组于根管治疗后行降低咬合处理。比较两组疼痛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卡(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管治疗后发生疼痛者第1、3、5及7 d 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咬合对于根管治疗后发生疼痛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疼痛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ASA)对体外诱导人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ASA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通过光镜、流式细胞仪(FCM)、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测ASA诱导HL-60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基因表达.结果:浓度为2.5~10mmol/L的ASA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ASA与阿糖胞苷(Ara-c)抗肿瘤作用具有相加效应;ASA可下调HL-60细胞c-myc mRNA水平表达.结论:一定浓度ASA在体外有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myc基因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国产吉非罗齐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30例,结果显示该药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其降脂作用快,疗效确切,短期治疗即可使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周。该药在降低总胆固醇(T_c)及甘油三脂(T_G)的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认为该药为目前较理想的新型降脂药物,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将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