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笔者医院2009年6月~2014年12月就诊的PE患者107例,分为轻度PE组(n=60)及重度PE组(n=47),纳入健康孕妇(n=40)作为对照。采集病史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FN及sFlt-1。分析FN及sFlt-1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度PE组FN及sFlt-1水平分别为1225.63±203.89ng/L、863.44±194.90ng/L,显著高于轻度PE组(655.85±200.22ng/L、604.72±132.55ng/L)及健康对照组(110.97±44.98ng/L、252.68±83.03ng/L)。轻度及重度PE组FN与sFlt-1呈显著正相关(r=0.561,P=0.001;r=0.571,P=0.000)。FN(或sFlt-1)与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Cr、纤维蛋白原、脐动脉S/D值及RI值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PT、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高FN或sFlt-1水平的PE患者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更高。结论 PE及sFlt-1水平升高反映PE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加重,且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2.
程凤霞 《安徽医学》2016,37(12):1555-1557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各40例,设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糖尿病组,同期体检的40名老年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受检人员的Hcy水平,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动脉斑块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Hcy水平为(6.45±2.48)μmol/L,高血压组为(14.26±3.43)μmol/L,糖尿病组为(17.33±3.35)μmol/L,高血压+糖尿病组为(23.85±4.45)μmol/L;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37.50%,高血压组为75.00%,糖尿病组为77.50%,高血压+糖尿病组为95.00%。对照组Hcy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显著低于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的Hcy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低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r=0.561,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较老年高血压、老年糖尿病及老年健康人员明显增高,且与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阮丹燕  夏训和  程运涛 《安徽医学》2017,38(10):1290-1292
目的 研究并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女性(PIH患者72例,正常妊娠女性625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非妊娠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通过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水平,同时测定并比较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以及血肌酐(Cr)水平,并分析血清CysC水平与血清BUN、UA及Cr水平相关性。结果 PIH患者以及正常妊娠女性血清CysC水平为(1.36±0.24)mg/L、(0.86±0.31)mg/L,相对于非妊娠健康女性均升高,PIH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H患者的BUN、UA及Cr水平为(7.64±1.33)mmol/L、(352.82±80.27)μmol/L、(96.89±31.06)μmol/L,均高于非妊娠健康女性和正常妊娠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与血清BUN、UA及Cr水平均呈正相关(r=0.512、0.427、0.375,P<0.05)。结论 血清CysC能够有效反映PIH孕妇的肾功能损害情况,且与血清BUN、UA及Cr水平均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妊高征孕妇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使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术后肾功能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患者345例,按照接受他汀类药物的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71例)和阿托伐他汀组(174例),然后再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70岁和≥ 70岁亚组。所有患者均继续原有常规用药并于每晚睡前服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分别于术前、术后72 h内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并分析各组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清肌酐水平为(99.2±28.9)μmol/L,高于术前水平[(92.2±29.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4,P<0.01);阿托伐他汀组术前、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70岁亚组还是≥ 70岁亚组的患者,瑞舒伐他汀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均较术前升高[(88.0±15.6)μmol/L vs(82.3±13.5)μmol/L,(104.8±32.2)μmol/L vs(97.2±33.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8、3.657,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70岁亚组的患者术后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术前水平[(128.3±44.4)μmol/L vs(122.4±43.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4,P=0.006),而≥ 70岁亚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21.1%(36/171)vs 6.9%(1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0,P<0.01),并且瑞舒伐他汀组≥ 70岁亚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高于<70岁亚组的患者[28.9%(33/114)vs 5.3%(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5,P<0.01),但阿托伐他汀组≥ 70岁和<70岁亚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瑞舒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肾功能更具保护作用,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更低,且这种保护作用在≥ 70岁亚组的高龄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152例患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将患者分为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和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84例,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68例。结果 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发现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患者与非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患者的年龄(75.23±7.49岁vs 71.42±8.21岁)、甘油三酯(1.59±0.41mmol/L vs 1.41±0.63mmol/L)、血肌酐(82.42±39.27μmol/L vs 70.39±25.76μmol/L)、血尿素氮(7.85±4.31mmol/L vs 6.12±2.49mmol/L)、IL-2(567.32pg/dl±191.53pg/dl vs 501.26±217.74)、IL-6(3.95±2.92pg/dl vs 3.04±2.61pg/dl)和CRP (1.75±1.84mg/dl vs 1.04±2.01mg/dl)相比较高,而FEV1%(83.42%±24.57% vs 92.15%±19.38%)和FEV1/FVC (62.91±13.65 vs 70.24±9.42)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FEV1%(P=0.005)、FEV1/FVC (P=0.003)、IL-2(P=0.012)和CRP (P=0.009)差异更明显,为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IL-2、CRP与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炎性因子IL-2与肺功能指标FEV1%(r=-0.391,P=0.000)和FEV1/FVC (r=-0.571,P=0.000)呈负相关,CRP也与肺功能指标FEV1%(r=-0.437,P=0.000)和FEV1/FVC (r=-0.559,P=0.000)呈负相关。结论 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性别鹌鹑血清尿酸值生理值范围。方法收集本实验室前期11批不同品系、性别鹌鹑的血清尿酸值,动态观察其血清尿酸的含量变化,利用医学参考值的方法对收集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雄性迪法克鹌鹑血清尿酸的平均值为(221.06±79.59)μmol/L,血清尿酸水平参考值范围为(87.32~382.34)μmol/L;雌性迪法克鹌鹑血清尿酸的平均值为(189.85±68.58)μmol/L,血清尿酸水平参考值范围为(72.72~369.73)μmol/L;雄性龙城鹌鹑血清尿酸的平均值为(217.22±72.91)μmol/L,血清尿酸水平参考值范围为(82.92~360.24)μmol/L,雌性龙城鹌鹑血清尿酸的平均值为(197.27±66.84)μmol/L,血清尿酸水平参考值范围为(95.36~348.73)μmol/L。通过对不同品系雄雌鹌鹑血清尿酸值的比较,发现雌性鹌鹑的血清尿酸值均低于雄性鹌鹑,差异有显著性(P<0.01);通过对不同品系雌雄鹌鹑各日龄组的比较,发现不同品系雌雄鹌鹑各日龄组间的血清尿酸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明确了不同品系、性别鹌鹑血清尿酸水平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程度分级与血脂、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78例,按高血压危险程度分级分为中度危险组70例,高度危险组73例,极高度危险组35组,对照组选取健康体检人群80例,记录身高、体重、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存在异常心电图,测量4组的血压。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4组的SUA、空腹血糖及血脂全套指标,比较4组各项指标的差别。结果 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及体重指数(BMI)4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为4.85±0.89mmol/L,明显高于中危组(4.45±0.94mmol/L)、高危组(4.49±1.18mmol/L)及极高危组(4.40±1.14mmol/L,P<0.05);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HDL-C分别为1.09±0.32mmol/L、1.11±0.30mmol/L、0.96±0.2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33mmol/L,P<0.05);极高危组SUA为439±115μmol/L,高于对照组(319±78μmol/L)、中危组(325±101μmol/L)及高危组(337±1108μmol/L,P<0.05),中危组、高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LU为6.01±1.60mmol/L,明显低于高危组(7.18±2.93mmol/L)及极高危组(8.38±3.01mmol/L,P<0.05);HDL-C与高血压的危险程度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均与高血压的危险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高血压危险程度的升高,血脂及血尿酸水平逐步升高,可作为判断高血压危险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肺功能发育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除外肺部感染、需吸氧及机械通气等影响肺功能疾病的早产儿。依据临床表现及头颅MRI结果,分为脑损伤组及非脑损伤组,矫正胎龄40周时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早产儿肺功能的特点及差异。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共55例,其中脑损伤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非脑损伤者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脑损伤组早产儿呼吸频率[(51.4±6.3)次/min比(42.8±5.8) 次/min,t=5.19]、每分钟通气量[(431.0±84.4)mL/min比(344.3±64.5) mL/min,t=4.31,P<0.05]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达峰时间比[(28.1±4.3)%比(35.4±7.2)%,t=-4.27]、达峰容积比[(32.8±2.3)%比(39.9±3.8)%,t=-9.42]、呼气峰流速[(58.7±11.7)mL/s比(67.7±13.7) mL/s,t=-2.54]及75%、50%、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51.7±8.4)mL/s比(61.6±12.8) mL/s,t=-3.19;(34.4±4.9)mL/s比(47.4±7.4) mL/s,t=-7.23;(31.5±4.0)mL/s比(40.7±7.3) mL/s,t=-6.24,P均<0.05]均明显低于非脑损伤组。结论 脑损伤组早产儿肺功能发育较非脑损伤组早产儿更为不成熟。  相似文献   

9.
胡丽  白燕  唐韫  黄杰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1):125-128
目的 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崇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8例原发性ITP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给予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完全反应2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完全反应10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试验组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有效率64.71%,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20)。此外,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水平(134.87±66.69)×109/L高于对照组(76.30±70.93)×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P=0.002)。试验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计数≥ 50×109/L时间(5.05±1.26,8.79±2.21d)均早于对照组(8.31±2.01,13.68±2.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1,P=0.000;t=8.68,P=0.000)。在安全性方面,治疗前后两组在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肝功能(ALT、TBil)、肾功能(Cr、BUN)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53)。结论 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部分代谢指标的水平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120例确诊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57例、认知功能障碍组63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健康对象作为健康组,分别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Hcy及部分代谢指标的差异,并分析Hcy及部分代谢指标与认知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 认知功能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的Hcy分别为14.15±2.88、23.44±4.09μmol/L,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0.57±2.16μmol/L(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的高密度脂蛋白(LDL-C)分别为0.99±0.12、0.95±0.14mmol/L,显著低于健康组的1.24±0.21mmol/L(P<0.05)。3组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空腹血糖值(FBG)、尿素氮(BU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的MoCA总评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抽象能力评分与Hcy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MoCA总评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评分与HDL-C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 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Hcy、HDL-C水平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监测Hcy、HDL-C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Mandal NG 《JAMA》2002,288(15):1847-1848
  相似文献   

12.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期特发、可累及多脏器、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的疾病,一旦确诊,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母儿妊娠结局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是对PE诊治的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孕产妇血清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与子病前期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子痫前期合并SAHS孕妇27例、子痫前期无SAHS孕妇43例和同期人院产检的正常孕妇25例,所有人选者均已进行整晚的多导睡眠监测(PSG),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并同时记录年龄、孕龄、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动脉压(MAP)和24 h尿蛋白定量值.结果 3组问年龄、孕龄无显著差异,正常组与其余两组比较BMI有显著差异,但子痫前期无SAHS组与子痫前期并SAHS组无显著差异,正常组与子痫前期无SAHS组AHI和LSaO2\无显著差异,3组间MAP、24 h尿蛋白定量值、IL-6和TNF-α均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提示MAP和24 h尿蛋白定量值及炎症因子指标与AHI呈明显正相关,与LSaO2负相关,其中各指标与BMI也呈明显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弱.结论 SAHS可能是子痫前期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其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在中间起重要的桥梁作用.另外对于肥胖的孕妇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但肥胖不是主要因素,及时诊断是否存在SAILS并给予相关的治疗以避免因SAHS可能导致的子痫前期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系统性疾病,是母体、胎盘、胎儿等众多因素参与的综合结果。子痫前期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生早,对母婴危害大,但至今病因不明,本文对该病发病及死亡情况、病因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简述,旨在与同道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5.
Recent investigations have suggested that women who use barrier methods of contraception may be at increased risk for preeclampsia. We used data from two prospective pregnancy studie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aceptive use before conception and preeclampsia. The preeclampsia rates among women using barrier contraceptiv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ates in women using nonbarrier contraceptives or the rates in women using no contraceptives in either study. The odds ratios for preeclampsia in barrier contraceptive users in the two studies were 0.8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l], 0.71 to 1.12) and 0.85 (95% Cl, 0.49 to 1.45) compared with nonbarrier contraceptive users and 0.91 (95% Cl, 0.71 to 1.16) and 0.81 (95% Cl, 0.48 to 1.35) compared with women using no contraceptives. After adjusting for other risk factors, we found no association between preeclampsia and barrier contraceptive use. Additio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resolve this issue; however, we would recommend that women not be advised to avoid barrier contraceptives unless more data linking their use to preeclampsia appea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外周血中血管生长抑素(A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取58例孕妇外周血,其中正常妊娠组2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17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1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AS、VEGF的浓度。结果:①子痫前期组A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②子痫前期组VEGF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③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之间AS、VEGF水平差别均没有显著性(P>0.05)。④在子痫前期患者中AS与VEGF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呈显著负相关(r=-0.560,P<0.05;r=-0.572,P<0.05)。结论:AS和VEGF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有显著变化,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LDA)在子痫前期(PE)高危孕妇中的预防作用,阐明LDA预防PE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孕16~22周且有PE高危因素的孕妇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75 mg·d-1LDA治疗,睡前服药直至分娩。观察2组患者PE发生率、发病孕周、分娩孕周、胎儿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结局。根据是否发生PE,将2组患者又分别分为PE(+)组(发生PE)和PE(-)组(未发生PE)。检测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计数,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患者胎盘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酶2(COX-2)、血栓素A2(TXA2)和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E发生率和早产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分娩孕周延长(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P<0.01),足月产率增加(P<0.01)。分别与对照组PE(+)和PE(-)患者比较,观察组中PE(-)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P<0.01),PE(+)患者PT升高(P<0.01),观察组PE(+)和PE(-)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胎盘组织中IL-6、TNF-α、COX-2,TXA2和P-selectin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孕16~22周应用LDA可有效预防高危孕妇发生PE,其机制与LDA改善PE高危孕妇的凝血功能和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 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5年中115例早发型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及母婴并发症.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占子痫前期的13.4%,以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损害为主要并发症.围产儿病死率13.3%.入院孕期、分娩孕期与围产儿预后显著相关(P<0.001).随访发现,经规范治疗的病例大多预后良好.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有较高的母婴病死率,是子痫前期的一种特殊类型,值得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