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老年住院患者骨质疏松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否患有骨质疏松分组,将其中17例骨质疏松患者设为观察组,21例无骨质疏松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教育程度以及认知障碍对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与骨密度(BMD)的关联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认知障碍,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6.910,95%CI:1.358~35.166,P=0.020),MMSE评分与患者腰椎骨密度T值(r=0.497,P=0.002)及髋关节骨密度T值(r=0.367,P=0.024)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认知障碍可能,老年住院患者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之一,应当引起医务工作者及老年患者家属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多病共存现状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出挑战。老年共病患者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多合并衰弱、营养不良、失能等,需要多重用药。当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时,病情出现恶化,预后不佳。本文总结了老年共病现状、临床特点以及老年共病患者就诊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理念,对患者加强宣教,鼓励自我管理,为老年共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综合健康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共病是老年人群较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总结梳理老年人群共病领域研究现状,分析探讨相应策略对于老年共病人群的临床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从共病管理研究实践、共病诊疗模式、共病用药策略、共病医护团队及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现状,同时提出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共病管理研究方案、推广应用老年共病评估工具、开展共病共有病因及机制研究、制订共病管理规范性指南/共识、借鉴中医学"以证统病""整体观念"思想、融合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开展共病早期风险评估与管理等应对策略,综合展望共病领域后期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海红  王永利  闫巍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4):3026-3031
老年共病现象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老年衰弱共病患者多存在认知障碍、精神-心理问题且跌倒、失能及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共病与衰弱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会导致老年人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升高、医疗负担加重,为全科医学带来了新挑战。本文聚焦老年衰弱共病患者现状、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如下:在紧密医联体模式下由全科医生主导组建多学科团队并实行全人管理,涉及规范用药方案、改善认知功能、关注精神-心理问题、联合康复锻炼和营养治疗等,以期在治疗多种慢性病同时逆转衰弱或延缓衰弱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呈增高趋势,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而骨质疏松被认为是其慢性并发症之一,故应重视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产生与许多因素有关,有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低,IGF-1与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而这也是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液循环中的IGF-1水平在骨量的获得和维持上起关键作用。故对IGF-1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及骨质疏松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IGF-1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何斌  王玉环  张苇  陆宁  王永明 《重庆医学》2012,41(24):2513-2515
目的了解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健康行为现状,为下一步制定该人群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分别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住院的400例60岁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与骨质疏松相关健康行为平均得分为(29.35±4.70)分,得分率54.4%,得分33分及以上者110例,及格率为27.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性别及医疗保障是影响临床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重点加强老年男性患者及无医疗保障的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健康行为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成为我国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易再发骨折。再发骨折会造成老年人功能恢复困难、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率与死亡率增加,已成为阻滞健康老龄化进程的主要问题。本文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风险识别、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有效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制定再发骨折预防方案,减少再发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老年人共病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共病是老年人衰弱的关键危险因素,而衰弱使共病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健康结局的风险升高的同时,也会使其家庭医疗费用支出明显增加。尽早明确老年共病患者的衰弱患病情况,对于共病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共病患者衰弱的患病率。方法 于2021年12月,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获取关于老年共病患者衰弱现状的调查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12-04。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量表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项研究,老年共病患者总计16 062例。Meta分析结果 显示,老年共病患者衰弱及衰弱前期患病率分别为26.7%[95%CI(21.9%,31.5%)]、47.7%[95%CI(...  相似文献   

9.
背景 认知衰弱是介于正常脑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损伤状态。认知衰弱老年人负性临床事件的发生率较单纯衰弱或认知障碍老年人明显增高。认知衰弱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尽早识别认知衰弱高危人群并及时进行干预在减少不良预后、提高老年患者晚年生活质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调查住院共病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认知衰弱与住院共病老年人出院后2年死亡风险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老年共病患者临床管理模式及社区延续性医疗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一部分。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入住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科的年龄≥60岁的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慢性病患病信息,并对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根据衰弱量表(FRAIL)、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判断共病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共病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以患者出院为起点事件,于患者出院2年后,对其进行1次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认知衰弱与住院共病老年人出院后2年死亡风险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老年共病患者554例,其中15.9%(88/554)存在认知衰弱。与非认知衰弱组共病老年人相比,认知衰弱组共病老年人年龄更大,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占比、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得分更低,营养不良、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依赖、平衡功能障碍者占比更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营养不良、平衡功能障碍、APGAR得分低是住院共病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2年随访期内,456例(82.3%)患者存活,81例(14.6%)患者死亡,17例(3.1%)患者失访。Cox回归结果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认知衰弱组共病老年人出院后2年内死亡风险分别为非衰弱且认知功能正常组、单纯衰弱组共病老年人的2.039〔95%CI(1.060,3.922)〕、5.266〔95%CI(3.159,8.778)〕倍(P<0.05)。 结论 住院共病老年人存在认知衰弱的现象比较普遍,且认知衰弱可增加其出院后2年内的死亡风险。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尽早识别认知衰弱高危人群并及时给予其预防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及用药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33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因素。结果:33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发生骨折185例,未发生骨折145例。不良生活方式、跌倒、女性、骨密度低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的因素。结论:为了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需通过改善患者生活方式,适当日照和户外活动,防止跌倒及慎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措施来预防,另外,还需保证钙剂和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共患多种疾病,涉及内分泌、循环、呼吸、泌尿、免疫、骨骼肌肉、神经等多系统疾病,共病发生率较高,且这些共病可能会加重骨质疏松症,从而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使疾病管理更加复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共病的研究较为缺乏,现有的研究策略在共因、共防、共治方面难以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开展共病管理。鉴于此,建议引入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理念,加强骨质疏松症相关共病及其致病机制的认识,对于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需尽早筛查,一旦发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应积极进行防治以降低骨折风险,早筛、早诊、早治,实现骨质疏松症共病的共防、共治。  相似文献   

12.
赵晨阳  陆璐  周东 《西部医学》2023,(6):781-786 792
癫痫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仅次于卒中和痴呆。与其它成年癫痫患者相比,老年癫痫存在共患疾病众多、病因复杂、药物耐受性差的特点,在诊断与治疗中亟需加强对老年患者的长程精细化管理。202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和癫痫学组发表《中国老年癫痫患者管理专家共识》,该共识明确了老年癫痫患者的年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推荐。本文将结合该共识与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老年癫痫患者的定义、共病、药物治疗及长程管理等进行解读,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癫痫患者的规范化管理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FRAX风险评估的分层管理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疾病认知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上海市黄浦区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分为对照组(2017年6-12月)62例、观察组(2018年1-7月)64例.2组均给予病人相同的健...  相似文献   

14.
共病是指共存于同一患者体内的 2 种或 2 种以上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老年癌症共病发生率较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概述共病的概念、形式和分类,阐述老年癌症共病发生率及模式、介绍老年癌症共病测量工具、描述共病对老年癌症患者的影响,发现虽然老年癌症共病发生率高,且共病对老年癌症患者的诊断、治疗、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存在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共病模式尚未有统一共识,国际上没有统一的评估工具。建议后期将老年癌症共病患者纳入临床试验中,了解患者需求,解决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炎症机制。方法 纳入220例COPD稳定期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和采集血液样本。分析COPD合并症与临床指标及血浆炎症介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COPD主要合并症为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骨质疏松、支气管扩张、外周血管疾病。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评分较高(≥4)组血浆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高于CCI评分较低( P=0.011);CCI评分较高组COPD患者年龄趋高龄、病程更长、症状评分(mMRC评分与CAT评分)均更高,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更多、肺功能更差,与CCI评分较低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rPrP<0.05)。结论 CCI评分较高组具有更严重的症状、功能障碍、炎症因子水平及急性加重入院次数;COPD合并症可能通过全身慢性炎症反应发挥作用的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 579例,统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合并疾病、认知能力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3 579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67例,感染率为1.87%。2组年龄、精神分裂症病程、住院时间、电休克治疗、管理方式、认知障碍、自我照顾、合并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认知障碍、合并糖尿病、病程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高龄、病程长、认知障碍、合并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认知障碍与口腔健康不良常同时发生。许多学者提出认知障碍引起口腔健康不良,例如增高龋病发病率、加速牙周病进展以及增加牙缺失数,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忽视或者不能够进行日常口腔卫生护理造成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从不同方面证实口腔健康与认知障碍具有双向关系,即口腔问题可能不仅仅是认知损害的结果,也是认知损害的原因。其机制可能涉及感染、咀嚼功能、营养不良以及社会经济状况。也有认为口腔健康不良与认知下降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例如心血管疾病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本文就现阶段口腔问题与认知障碍相关的流行病学证据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贵阳城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及其共同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门诊接收的4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研究对象均通过问卷调查健康状况,测定使用美国GE公司的DPX-Bravo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骨密度值,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两组...  相似文献   

19.
老年共病患者较老年单一慢性病患者存在衰弱、肌少症、营养不良、跌倒等诸多问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当前老年人的医疗以患者为中心,以减少失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为目标。因此,本文特别关注了老年共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提出对老年共病患者实行分级诊疗,关注老年综合征,运用多学科团队制定综合诊疗方案,重视急性病恢复期的老年中期照护,实行连续性健康管理,预防并减少各种急性并发症发生,减少住院次数,延缓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