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国全科医学科研的发展沿革及现阶段发展状况,总结我国全科科研发展瓶颈,为中国全科医学科研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方法 系统回顾我国全科医学科研的发展历史和现阶段全科科研发展状况。以“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团队”“社区卫生”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及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近30年的文献加以荟萃分析,归纳我国全科医学科研的主要领域和方向。 结果 全科科研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1986—1996年为萌芽阶段,1997—2009年为初期成长阶段,2010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全科科研的六大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科医学教育与全科医师培训、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人群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与临床疗效、社区康复延续性管理、全科医生绩效评价与岗位胜任力。全科科研发展核心瓶颈:研究对象存在局限性,研究方法与研究能力滞后于专科,研究领域存在空白地带。全科科研应为围绕社区人群健康展开的涵盖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公共卫生、人文社会学科及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结论 我国全科医学的科研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其核心内涵,打造以临床实践为导向的全科团队,开辟一条具有全科医学特色的科研道路,以促进全科医学科研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花  付强强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4):4241-4251
背景 在日益增长的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改革需求下,全科医学及其服务模式被引入中国内地,并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推进下快速发展。然而在全科医学的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其学科发展和服务模式尚不成熟,研究内容、实践路径与方法有待进一步明确。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全科医学中文期刊刊发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学科发展规律,发现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发展需求间的差异,为我国全科医学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2月,在中国知网系统检索2001—2020年《中国全科医学》《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全科医学》《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刊发的学术论文,提取关键词;同时检索国务院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官方网站,以获取1997—2020年发布的全科医学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文件。将2001—2020年按每5年划分为4个时间段,总结各阶段政策文件的主题。对2001—2020年及划分出的4个时间段的期刊文献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和共现分析,找出突现词,将其与各时间段的政策文件主题进行匹配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54 726篇,提取出关键词1 398个,检索到相关政策文件62份。2001—2020年词频排在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疗效"(2 998次)、"社区卫生服务"(2 235次)、"糖尿病"(2 004次)、"影响因素"(1 586次)、"老年人"(1 368次)、"诊断"(1 359次)、"高血压"(1 313次)、"全科医师"(1 303次)、"儿童"(1 302次)、"护理"(1 107次)。通过对2001—2020年期刊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归纳为临床诊疗相关研究、疾病管理相关研究、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研究3大类。其中,临床诊疗相关研究涵盖疗效、护理、多种肿瘤疾病及多种实验室检查方法;疾病管理相关研究包含多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慢性病研究为主,主要涉及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抑郁、妊娠期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等;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还包括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社区卫生管理举措。突现词分析提示,2001—2005年的研究热点为疾病的临床分析/临床观察、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等;2015年后,疾病的影响因素、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生存质量等成为研究热点,这与国家医疗卫生发展需求基本匹配。 结论 2001—2020年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的研究体现了全科医学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职能,具有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特点,在关注躯体疾病的同时也关注心理健康,研究热点逐渐体现出"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模式和"以人为中心"的特点,研究基本围绕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需求开展。今后应进一步关注全科医学教育及医学模式创新,以期促进全科医学学科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付强强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4):4252-4258
背景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动力,然而目前缺乏对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研究能力、研究质量的系统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01—2020年中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的研究能力发展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的研究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2月,在中国知网检索2001—2020年《中国全科医学》《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全科医学》《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刊发的学术论文。将2001—2020年按每5年划分为4个时间段,采用VOSviewer 1.6.17软件,对纳入文献第一作者所在机构的区域分布、机构类型分布、研究者合作网络、研究类型分布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54 726篇。华东地区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最多(24 015篇,43.88%),其次为华北地区(11 288篇,20.63%)、华南地区(5 437篇,9.9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5篇(占当年总发文量的1.31%)上升至2020年的203篇(占当年总发文量的9.38%)。对研究者的共现分析共出现8个合作网络,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国全科医学》杂志、首都医科大学等研究团队。关于研究类型,理论类研究的占比从2001年的28.68%(329/1 147)下降至2020年的17.93%(388/2 164);干预类研究的占比从2001年的10.11%(116/1 147)逐渐增多至2020年的17.28%(374/2 164),但其在整体研究中的占比仍较低;观察类研究的占比最高,2020年达64.79%(1 402/2 164)。 结论 2001—2020年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研究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存在研究能力发展不均衡、研究团队合作与交流不足、研究方法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建议加强国内科学研究合作网络建设,注重提升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的概念引入我国大陆地区。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目前关于全科医学论文成果的系统性研究也相对较少。目的 本研究以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作为切入点,对中青年作者发表论文的影响力及高影响力论文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产出及影响力情况,以期为今后全科医学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依照研究数据检索与采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综合评价等程序进行。于2018年7月,使用Web of Science平台的SC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全科医学领域的论文。检索策略主要依据全科医学领域的常见关键词构建检索式获得该领域主要论文,并将国内外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初级卫生保健领域及相关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纳入作为补充,同时纳入作者单位为全科医学/疗科、全科医学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康中心、全科医学教研室/研究所等全科医学机构的论文。检索时间窗口限定为2013—2017年;论文类型限定为学术性论文(article)和综述评论性论文(review)。在查阅参考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影响力水平、创新水平2项一级指标及附加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按照发表年遴选年度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被引频次居前30%的外文论文、被引频次居前2%的中文论文)进行定量、定性及综合评价。结果 2013—2017年,SCI收录国内外全科医学领域论文20 046篇,以发表文献的第一作者第一机构统计,我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共发表文献323篇(1.6%);万方数据库收录国内全科医学领域论文15 553篇。根据论文的综合评价得分,共获得2013—2017年全科医学领域中青年作者高影响力论文90篇。90篇高影响力论文中,关键词以“高血压”出现频次最高(16次);其余出现频次≥10次的关键词包括初级卫生保健、糖尿病、老年人等;第一作者的第一机构主要是高校非全科医学系〔34篇(37.8%)〕,其次是综合医院非全科医学/疗科〔16篇(17.8%)〕;大陆地区中,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地域以东部地区为主〔49篇(70.0%)〕;大部分论文有基金项目资助支持〔64篇(71.1%)〕,以市区级基金项目居多〔24篇(26.7%)〕。结论 我国全科医学领域中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方向契合学科研究热点;高校非全科医学系、综合医院非全科医学/疗科的学者积极参与全科医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全科医学学科的发展。目前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研究规模相对较小,我国香港地区全科医学研究开展较早,应加强我国大陆地区与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合作。为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建议优化学术资源结构,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重点是高校全科医学系、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疗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群体;增加对全科医学研究的基金项目投入;培育学科精品期刊,以提升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的整体科研水平,深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全科医学》是以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全人健康、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出发点,以全科医学和社区健康领域的行业发展及科学研究为重心,致力于推动中国全科医学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全科医学研究,成为研究者交流学术、分享有效经验和证据的桥梁和平台,为政府科学决策、改进卫生绩效和促进学科发展提供重要学术支撑。《中国全科医学》关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临床实践能力、质量改进、医疗决策等,报道我国全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研究领域前沿进展与学术研究成果。发表原创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临床反思及评论性综述等,鼓励基于实践的研究和临床多学科合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背景全科团队长不仅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践行者,还是全科团队的管理者、指挥者和协调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机制选拔能够胜任全科团队长岗位的全科医生,是全科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的构建并验证全科团队长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全科团队长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基层全科团队人才选拔提供参考与标准。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化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全科团队长岗位胜任力要素,初步构建全科团队长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目的抽样法,分层抽取上海市熟悉岗位胜任力和全科团队长岗位特征的专家(来自全科医学、医学教育、公共卫生管理、行政管理领域)20例作为咨询对象,于2020年7—10月运用专家函询法对其进行3轮咨询,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各级指标权重、检验各级指标逻辑一致性,最终确立全科团队长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8个中心城区的16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16例全科团队长,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匿名调查,邀请其对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分。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研究者通过微信向调查对象推送问卷。调查对象于2020年11月1—30日采用手机/电脑"问卷星"在线填写的方法完成调研。调研数据收集完成后,建立数据库,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全科团队长对重要性排名前15位的三级指标的重视程度差异。结果3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95.0%和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2、0.933和0.940;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183(χ2=42.516,P<0.001)、0.359(χ2=68.937,P<0.001)、0.516(χ2=87.329,P<0.001)。构建的全科团队长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及43个三级指标构成。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44、0.222、0.192、0.137和0.105。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均<0.100。对于指标体系中重要性排名前15位的三级指标,除"提供转诊服务的能力""具备协助处置和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与全科团队长针对指标重要程度所给出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构建的全科团队长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针对性强、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拔和培养全科团队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内容来源于2022年7月22日由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主办的"第二届海上全科医师论坛",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在整合医疗中的作用》《创建全科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基层卫生发展趋势》《拥抱变化,更好更强》四部分。其中,《基层医疗在整合医疗中的作用》从整合程度、整合层面、整合方向3个维度阐释了"整合医疗"的概念与内涵,并就整合医疗在制度、管理、支付、服务模式、技术应用5个层面的实现路径做了详细介绍;在分析基层医疗和整合医疗共性特征的基础上,阐释基层医疗在上述5个层面对整合医疗的助推作用。《创建全科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从全科医学科在卫生保健改革、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中的重要作用出发,阐述了创建全科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必要性,认为创建临床重点专科需做到:提高全科医学科学术地位,推进全科医学人才建设,提升全科医学科区域协同能力,形成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照护专科特色,加快全科医学科研创新发展。《上海市基层卫生发展趋势》肯定了基层卫生对城市健康发展的贡献,提出在"大健康"的背景下进一步的重点工作为推进健康老龄化和实现出生人口提升计划;上海基层卫生的发展趋势在于创新,而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创新需要由全科医生作为推动者和牵头者,创造出新的健康服务模式。《拥抱变化,更好更强》,认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薄弱"之处,并非发展之初的硬件或人员配置不足,而是体现在全科学科建设方面。全科医学领域工作者应主动面对和接纳当前国家健康战略的变化、健康需求的变化、医学模式的变化、自身发展/管理的变化,开展主动健康,应对多病共存,加强全-专结合,关注需方角度的服务评价,以助力全科医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周伟  刘晓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31-4034
目的统计《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的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近10年来收录《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的文献进行分析,为了解中国全科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方法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2002—2011年收录的《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文献,分析文献的出版时间及文献数量、学科分类、基金资助项目、文献作者、研究机构、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结果 CNKI数据库2002—2011年收录《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文献的数量共12 212篇,文献数量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学科分类的文献数量最多,为1 840篇。共有39个基金资助项目;其中有11个国家级基金项目,28个省级基金项目;546篇文献有1个基金资助项目,46篇文献有2个基金资助项目,3篇文献有3个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献最多,有197篇。从文献关键词可见,《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以发表社区卫生服务、疾病治疗和诊断为主。内容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文献被引和下载频次较高,单篇被引最多为126次。结论《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在中国全科医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可为中国全科医生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核心期刊发表的“全科医学”相关科技论文进行研究,分析该学科的科研现状,为全科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将1993~2012年发表“全科医学”学科相关科研论文数量最多的10种核心期刊的1741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对论文的发表时间、第一作者的单位、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期刊发表的文献总数呈上升趋势,第一作者58.0%来自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卫生服务管理相关研究内容收录最多(23.2%),其次是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疾病研究(21.7%)和心理、社会行为方式(19.7%)等方面。各期刊收录现况研究的数量最多,总量为1461篇,其次为实验性研究185篇,综述性研究79篇,分析性研究24篇。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共有720篇得到了各类基金支持,占41.4%。结论全科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亟待通过加强投入,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基层的研究积极性,使科研水平迅速的提高,才能符合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欧洲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和基本医疗保健科研纲要》的中文译稿进行了重点摘登。该文件由欧洲全科医学科研网络制订,包括7部分内容:序言、导言、方法、结果、独立章节,讨论和启示。作为在欧洲发展全科医学科研的核心指南,该文件对欧洲的全科医学学科和科研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的全科医学体系和以此为基础而构建的学科理论共识与我国全科医学当前的实际情况可能更为接近。因篇幅所限,本文刊登了其中最重要,对中国研究者也最实用的5部分内容,包括:(1)导言——全科医学的核心能力/特征以及全科医学科研的意义;(2)结果——全科医学的6个核心领域(基本保健管理、"以人为本"的照护、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综合的方法、以社区为导向、整体的方法)的科研范畴,研究需求和适用方法;(3)独立章节——如何发展基本的科研能力和避免常见的科研失误;(4)讨论——未来的全科医学科研重点;(5)启示——科学协会、研究机构、患者参与、科研工作、期刊、科研政策在发展学科方面应注重的问题。因欧洲的全科医学体制和我国较为相似,且存在一定的科研发展代差,该文件在当前阶段也可为我国全科医学研究者所用,基于全科医学学科的视角,从概念、分类学、范围和科研方法等方面,为我国全科医学科研的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发展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研究对于发展这一学科至关重要。回顾历史,基层医疗健康科研网络体系(PBRNs)对于欧美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目的 归纳1977-1994年北美地区PBRNs的规模、组织形式和目标、研究问题和方法设计、数据收集、资金来源及其他发展经验的历史信息。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历史视角的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北美地区PBRNs文献数据库、PubMed Central、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 6个文献数据库进行了4个阶段的迭代检索。纳入的非原创性研究需要涉及与本研究目的相关的经验性信息;纳入的原创性研究则需要由PBRNs实施,且基于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数据共享和跨机构合作完成。结果 最终纳入27篇介绍PBRNs发展经验的非原创性研究、74篇由PBRNs产出的原创性研究、2篇提供了总结性经验的灰色文献。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PBRNs在发展初期得到了基层卫生、全科医学或相关学科学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PBRNs的成员包括管理者、研究者、联络员、实践者等,规模一般在50~300人。PBRNs的共同目标为发展基层卫生和全科医学知识、培养科研型全科医生和改进基层卫生实践;其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横断面调查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患者及医生特点,并从多个诊所临时或稳定地收集数据。PBRNs的资金需求包括研究基金(来自政府、私人基金会、商业公司)、维护资金(来自学会、学术机构)、数据收集资金(来自全科医生)。北美PBRNs构筑的核心经验包括:争取充足的初始资金,由首席科学家和全科医生共同进行严谨的设计,发展平等、团结和沟通的文化,以及减少临床医生的科研工作负担等。结论 在基层卫生系统中建设早期PBRNs的成功要素包括:争取学会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建设足以凝聚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组织体系,确立发展基层卫生学科、科研及实践的共同目标,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确定科研问题和对象,对研究进行严谨的共同设计,创建可靠且使基层医生负担较低的数据收集方法,以及获得充足的初期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专业学会的学术期刊所刊载的文章,反映出该学科领域的发展程度和方向。不同于通常的科研文章的“海选”式的系统评估,从学科期刊的角度评价,可以对学科、期刊和行业发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信息。目的 通过对国际上全科医学学科同行期刊的分析,了解全科医学科研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为中国全科医学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管理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方法 有目的地选择和检索国际有代表性的全科医学/家庭医学专业组织的学术期刊,并提取其中2019年9月-2020年9月的期刊文章、研究主题、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关键信息。结果 (1)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发表101篇文章,其中9篇为研究类文章,反映出全科学术期刊具有一定的响应性。(2)近一年10本期刊共发表文章1 524篇,发文量排在前4位的分别为《英国全科医学杂志》(BJGP)、《加拿大家庭医师》(CFP)、《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杂志》(AJGP)、美国《家庭医学年报》(AFM)。(3)科研文章的发文量为463篇,占总发文量的30.4%。科研文章发文量以BJGP和AFM居多,其次是《斯堪的纳维亚初级卫生保健杂志》(SJPHC)、AJGP、新西兰《初级卫生保健杂志》(JPHC)、CFP。(4)10本期刊科研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25个国家/地区,排在前列的为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瑞典、挪威、马来西亚、荷兰、丹麦、芬兰。(5)106篇科研文章有明确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服务对象,排序分别为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妇女、弱势群体和族群。有107篇研究关注全科医学服务现在和未来的人力资源及所做工作,涉及全科医生/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者、全科团队成员、其他工作者、医学生和全科学员。有156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疾病和问题人群,按照基层医疗国际分类第2版(ICPC-2),第1类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或问题,第2类为内分泌/代谢和营养疾病或问题,第3类为心理和精神疾病或问题,第4类为呼吸系统疾病或问题。(6)科研文章的研究问题多样化,涉及广泛。(7)科研文章涉及的干预或措施包括全科临床诊治、服务系统管理、评判思维、全科教育和领导、药物合理使用、多科学整合服务、电子化服务、质量与安全等。(8)科研文章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定量方法,占全部科研文章的61.3%(284/463)。在定量研究中,试验性研究有47篇,包括随机对照试验23篇、非随机对照试验24篇;余237篇(83.5%)定量研究为观察性研究,且161篇为未设立对照组的描述性研究。108篇(23.3%)科研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知情人个别深入访谈是采用最多的质性研究方法(72篇),其次为焦点小组访谈方法(11篇)。多种研究方法混合使用的科研文章为24篇(5.2%)。结论 全科医学学会期刊对社区需要具有一定的响应性,研究对象与社区健康需要相一致,并关注全科人力资源发展,研究问题和干预措施多样化。研究方法以定量观察研究为主,且质性研究文章超过文章总数的1/5。建议通过对国际学科文献的评价,进一步提高国内学科期刊的学科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投入,在设备、人员及临床水平提升的同时,其科研水平亦得到较大提升,本文拟通过分析2017-2018年我国社区卫生中心与社康中心发表文献情况,了解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在全科医学领域科学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的论文为数据源,检索国内基层医疗机构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发表的科学文献,对其数量、期刊分布、地区分布及获得基金支持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结果 研究发现,2017年1月-2018年1月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表文章共5 499篇,所有文章中被核心期刊收录的共有697篇,占12.7%;其余4 802篇文章所发表期刊均未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占87.3%。发表科研文献排名前5位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文章类型方面,各期刊收录现况研究的数量最多,描述性研究有3 338篇(60.7%),分析性研究2 033篇(36.9%),实验性研究717篇(13.0%),这其中,有536篇(9.7%)文章涉及2种或者2种以上研究方法。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共有1 134篇文献获得基金支持。 结论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科研水平参差不齐,文献质量有待提高,应注重提高全科领域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基层的研究积极性,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加快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学术论文和Orbit数据库的专利文献为数据源,通过全面检索“智能医疗”主题相关文献,对获取的3 956篇学术论文和923件专利家族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文献计量、聚类分析、词频统计、专利分析、专利地图等多种方法总结归纳了智能医疗的研究历程、研究国家、研究机构及其竞争力和研究热点,从理论、应用、实践、疾病、研究地区、研究机构等方面对智能医疗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探讨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有效培养方式。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年中在读研究生发表医学论文的数量、年度分布、类别、SCI收录隋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读研究生共发表论文182篇,前5年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0.0篇,后5年26.4篇,数量上呈增长趋势;前5年共发表SCI论文3篇,后5年发表48篇,在质量上有明显提升;博士生发表SCI论文数量远高于硕士生;基础文章多于临床文章,且以优势学科为主。结论科研院所的科研方向、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和科教管理部门的合理激励措施是研究生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我国有关健康管理的论文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健康管理的研究概况。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1990-2019年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以"健康管理"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文作者、机构、期刊、基金等角度分别对论文总量、合作团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0年,我国在中文核心期刊共发表健康管理相关的研究论文1999篇,发文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0、1991年发文量为0,2014-2019年,年发文量均超过160篇;发文机构排名前3位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发文量≥10篇的作者有9位,第一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共发表论文22篇;论文发表在273种中文核心期刊上,《中国全科医学》以发文量413篇排名第一;共涉及基金项目556项,国家和地区的基金支持力度较大。作者和机构存在广泛的合作关系,合作团队初步形成,主要以老年病、慢性病为中心开展研究。结论随着我国健康管理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未来本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将向更广泛的地区扩展,健康管理研究将会在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和Melbourne大学的全科医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共同推出"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学术专栏,该专栏由澳大利亚的几位专家轮流撰写,以介绍社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主要内容。这个新专栏的诞生将推动我国社区心理学服务的能力建设,并带动社区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此同时,由几位澳大利亚教授合作撰写的著作《全科医学中的精神病学》正在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与国内外专家合作进行翻译,期望不久在中国出版。我们共同希望通过本学术专栏和翻译名著等努力,让中国的全科医学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在此衷心感谢担任本栏目翻译点评工作的我刊编委、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杨辉教授对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和Melbourne大学的全科医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共同推出"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学术专栏,该专栏由澳大利亚的几位专家轮流撰写,以介绍社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主要内容。这个新专栏的诞生将推动我国社区心理学服务的能力建设,并带动社区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此同时,由几位澳大利亚教授合作撰写的著作《全科医学中的精神病学》正在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与国内外专家合作进行翻译,期望不久在中国出版。我们共同希望通过本学术专栏和翻译名著等努力,让中国的全科医学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在此衷心感谢担任本栏目翻译点评工作的我刊编委、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杨辉教授对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