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制定向弧形骨钻在体外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中的手术效果,从而探讨其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浸泡法制备小牛体外骨质疏松椎体,将40个骨质疏松椎体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20个椎体行椎体成形术,A组行常规直钻穿刺,B组采用自制定向弧形骨钻穿刺,弧形方向朝向穿刺对侧,深度达到椎体中前三分之一终止,对两组穿刺骨钻及骨水泥是否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直钻穿刺组钻头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有7个椎体,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11个;定向弧形骨钻组穿刺钻头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有18个椎体,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19个,两组骨钻穿刺效果及骨水泥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B组4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两组间在骨水泥渗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定向弧形骨钻通过一侧椎弓根穿刺,可以建立一个达到或越过椎体矢状中线的骨性通道,引导骨水泥向穿刺对侧分布,避免了双侧椎弓根穿刺的弊端,其实验效果优于直骨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骨水泥注入量对椎体成形术(PVP、PKP、囊袋)治疗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影响。方法作者将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穿刺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169例(253椎),其中男31例,女138例,年龄:50-97岁,平均:71.44岁,收集患者术前受伤原因(有无外伤),体重指数(BMI),骨折椎体,骨密度(腰椎T值),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前、术中、术后1天影像学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术后骨水泥渗漏、病椎或相邻椎体再骨折进行对比分析。结论低剂量和高剂量的骨水泥注入均可以明显缓解病人的疼痛感,在椎体压缩率、后凸角的恢复、骨水泥渗漏及术后再骨折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但注入低剂量骨水泥可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几率,术后再骨折与病人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03年4月-2008年1月应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渗漏原因,防治骨水泥滲漏.方法:本组43例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65~92岁,平均67.7岁;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共66个椎体,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最多一次穿刺四个椎体.根据X线片对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疼痛完全解除或者有明显缓解,66个椎体共5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7.6%,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无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但一般无不良后果发生,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手术操作规范,骨水泥渗漏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2008年至2011年对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38例(158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的情况。结果: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共39个椎体,发生率24.7%。15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其中9例因椎体内骨水泥含量不足,治疗效果术后不佳,5例椎体后壁存在轻度破损患者骨水泥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出现单侧神经根刺激性症状,后行地塞米松以及神经营养治疗,症状缓解。1例出现针眼处疼痛,平卧后加重。结论:骨水泥渗漏与术前的病椎情况评估、术中的穿刺、注射和影像学监视等有关,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准确的手术操作、完善的影像学监测,均可有效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Kümmell病患者,均行单侧或双侧椎体成形术,术前CT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椎体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椎体"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椎体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椎体无再骨折,骨水泥与椎体界面无透亮区。其中行单侧穿刺73.2%(41/56),双侧穿刺26.8%(15/56)。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双侧穿刺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骨水泥注入量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各随访阶段VAS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Kümmell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经过术前详细的CT定位单侧穿刺可以获得很好的骨水泥分布,手术时间要明显短于双侧穿刺,但是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导致骨水泥渗漏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2月在我科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105例(146个椎体)患者,术后行X线及CT检查,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并分析渗漏原因.结果 本组中47例(63个椎体)发生了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43.15%.其中椎管内渗漏4例,神经孔渗漏4例,椎间盘渗漏8例,椎体周围渗漏10例,椎体前缘静脉渗漏7例,针道通路渗漏14例.15例因进针方向不准确引起,13例因反复穿刺致使椎弓根骨皮质破损引起,9例因骨水泥注入时机不恰当引起,7例因骨水泥注入量过多引起,3例因影像设备显影不清晰引起.结论 骨水泥渗漏是PVP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表明,进针方向不准确、反复穿刺、骨水泥注入时机不恰当、骨水泥注入量过多、影像设备显影不清为引起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边穿刺与双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单侧组35例和双侧组32例。单侧组采用单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组采用双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前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责任椎体高度。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均少于双侧组(均P 0. 05),而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两组Cobb角度均小于治疗前,责任椎体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均P 0. 05),但两组治疗后Cobb角、责任椎体高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取得与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相近的临床效果,且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照射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60个椎体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过程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创造低温环境,充分延长骨水泥的牙膏期,从手术方法上预防骨水泥渗漏,术前及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统计骨水泥的渗出率.结果 60例60个椎体手术全部成功,骨水泥注射量3-5ml/椎体,VAS术前(8.5士0.9),术后3d(2.3士1.1)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有6个椎体出现不同程度及方位的渗漏,骨水泥渗出率为10%.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冰冻生理盐水可显著延长骨水泥牙膏期,有效减低骨水泥的渗出率.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102例骨水泥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章涛  历强  王润辉  吴静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213-12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措施。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02例131个椎体,并观察手术疗效及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疼痛明显缓解。骨水泥渗漏22例,渗漏至椎管1例,改行开放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渗漏至神经根管3例,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渗漏至椎间隙内10例,椎旁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良好,但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PVP治疗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转移瘤及血管瘤共128例、196个椎体。操作于C形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经皮穿刺并经过椎弓根进入病椎,灌注骨水泥。结果128例术后疼痛均消失或缓解,不再需要应用镇痛剂治疗,按照WHO的评价标准,有效率为91.4%。本组发生骨水泥渗漏9例,发生率7.0%,未发生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方法简单、效果可靠。骨水泥渗漏是常见并发症,椎体骨皮质破裂、椎体后壁及椎弓遭肿瘤破坏、骨水泥过稀或注射时机掌握不当、影像质量差等是引起外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国内迅速开展,骨水泥的渗漏引发的并发症逐渐增多,影响了该项技术的推广.2005~2007年我院共行PVP及PKP 68例74个椎体,发生渗漏32例,渗漏率为43.2%,其中硬膜外渗漏12例.本文就我院骨水泥渗漏原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操作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压缩程度超过50%的椎体骨折在俯卧位下实施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结果 45例单侧穿刺成功,3例严重骨水泥渗漏,行对侧穿刺。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VAS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狭窄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可透视引导下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虽然渗漏率高,但均未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疗效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s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行椎体成形术的Kummell's病患者,对比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及后凸矫正度数.结果 单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P<0.05),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渗漏率、术后椎体前缘压缩改善程度、椎体中央压缩改善程度及后凸矫正度数、随访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及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在治疗Kummell's病时均可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两者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在PVP治疗Kummell's病时采用单侧穿刺即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的常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患者50个椎体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在C臂X光机监测下,穿刺针进入椎体,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安全可行.适用于外伤或(和)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及椎体转移瘤;有强化椎体镇痛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德利 《四川医学》2019,40(7):743-74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类C臂椎体束CT成像技术在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55节锥体)和对照组(42例50节椎体),两组均行椎体成形术,其中观察组给予DSA类C臂椎体束CT成像技术引导,对照组给予普通DSA引导,观察两组一次性成功穿刺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等,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穿刺率和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94. 55%和(5. 42±0. 97) m 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骨水泥渗漏率为18. 1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DSA类C臂椎体束CT成像技术在椎体成形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椎体骨折中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的脊柱不稳及疼痛。方法 在C-臂X光监视下定位,采取空芯穿刺针导入管注入调配好比例的骨水泥强化椎体。结果 20例28个椎体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7例注射后疼痛即刻缓解,1~6个月后复查无疼痛。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目前是治疗椎体肿瘤、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引起脊柱不稳疼痛,缓解症状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骨水泥向椎管内外渗漏是其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6例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23个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手术,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3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每个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5ml,有6个椎体发生轻度渗漏,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明显,均恢复日常生活.结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止痛效果满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防范.方法:通过33例46个椎体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均予以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结果:46个椎体经球囊扩张后注入骨水泥,骨折复位满意,经7-24个月随访无重大并发症出现.其中并发症:骨水泥渗漏4例,一过性双下肢麻木1例,腰部穿刺部位疼痛1例.结论: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满意,通过正确操作,SEP监护等手段,能减少并发症出现,是一种疗效良好安全的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马庆涛  赵峰  赵晓阳 《当代医学》2021,27(21):29-31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评估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手术效果及预测骨水泥渗漏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骨科确诊骨质疏松性单个椎体压缩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的65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CT和MRI影像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与手术效果、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PVP术对患者VAS评分、椎体Cobb角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且两组VAS评分改善程度、Cobb角纠正程度及椎体矫正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体前/后缘骨折是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因素之一.结论 CT和MRI能良好评估PVP术手术效果及预测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常规手术方法和对不同胸腰椎椎体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共76个椎体的胸、腰椎椎体病变患者进行71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和5次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X线下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椎体行骨髓腔造影并向椎体内加压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结果: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00%,骨水泥均匀充填椎体者45例次,部分充填椎体者31例,成形术后椎体前部高度部分恢复者37例,74例患者手术后局部疼痛不同程度缓解,缓解起效时间在注射骨水泥后15min至3d.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和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大、机体状况差和不能接受大型手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