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独HIV感染及HIV合并HCV感染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及肝纤维化结果变化。方法:采集2017年1-6月门诊单纯性HIV感染患者(40例),HIV,HCV共感染患者(15例)的标本,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并采用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V/HCV共感染组ALT,ASTGGT,CG水平高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而CD4+计数及CD4+/CD8+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HIV/HCV共感染组HA高于HIV单独感染组(P0.05)而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Ⅲ)虽均增高但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CV合并HIV感染加重HIV病程,加重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CV/HIV合并感染者的肝功能变化、机体免疫等情况,探讨其合并感染及单独感染的机制。方法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流式细胞术测定CD4~+和CD8~+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ELISA检测HCV抗体。结果 HCV/HIV合并感染者的ALT、AST与HCV感染患者相比明显更高;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CD4~+、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HCV感染者的比例;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HCV-RNA载量比单独感染者的高;36.7%的HCV/HIV合并感染者出现抗HCV阴性,13.3%单独感染HCV者出现阴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ALB、TBIL及血清球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HIV合并感染的病毒载量增多,抗体阴性率升高,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免疫抑制加重,免疫功能更加低下,肝脏的损伤严重,肝病的发展进程也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与HBV、HCV共感染对外周血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PCR法对115例HIV单独感染者、HIV/HBV、HIV/HCV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外周血的CD4+T细胞、CD8+T细胞表达水平、CD4+T/CD8+T细胞比值、HIV RNA、HBV DNA及HCV RNA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IV与HBV、HCV共感染者的肝功能异常、肝衰竭及死亡发生率均随着CD4+T细胞表达水平下降而增加,其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 4组间CD4+T细胞计数与CD8+T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单独感染者的CD8+T细胞数与不同类型的HIV/HBV、HIV/HCV、HIV/HBV/HCV共感染组间比较,除HIV/HBV共感染组与HIV/HCV共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共感染组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载量比较呈负相关系(P<0.05)。结论:HIV合并HBV、HCV感染会影响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生物学功能,降低对病毒的清除作用,促进HIV-RNA复制,加速HIV/AIDS的免疫损伤,从而加速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共感染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进展有影响,其机制尚不清楚。CD38分子是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之一[4,5],在HCV/HIV共感染者中T细胞的活化是否发生变化尚无定论。我们于2012-2013年通过对比分析单独HCV感染组和HCV/HIV共感染组患者T细胞表面CD38分子的表达水平,了解HCV/HIV共感染者的T细胞活化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HIV感染者合并HBV及HC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HCV)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60例HIV感染者的HBV和(或)HCV合并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HIV单独感染者、HIV/HBV合并感染者、HIV/HCV合并感染者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T细胞数、CD4+/CD8+细胞比值及HIV-RNA载量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60例HIV感染者中,60例(23.1%)为HIV/HCV合并感染,29例(11.2%)为HIV/HBV合并感染,8例(3.1%)为HIV/HBV/HCV合并感染;男性的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HIV/HBV和HI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HI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细胞数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3组合并感染者的HIV-RNA载量与HIV单独感染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IV/HCV合并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CD25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一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含量和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水平.结果CD4+T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在HCV感染组轻度升高,而在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2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中国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5和CXCR3分子表达水平和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受到HIV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血红蛋白与肝功能、CD4+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运用观察血红蛋白判断HIV/AIDS合并HCV的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抗病毒治疗前的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分别分为A、B、C组,进行肝功能、血红蛋白、CD4+T细胞计数的观察,予组间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患者A、B、C组各组间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HIV/AIDS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增高,HIV/AIDS合并HCV组中随CD4+T细胞计数下降贫血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HIV/AIDS及HIV/AIDS合并HCV各组间肝功能与CD4+T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V/AIDS合并HCV发生贫血亦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260例HIV感染者的HBV或/和HCV合并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HIV单独感染者、HIV/HBV合并感染者、HIV/HCV合并感染者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的CD4+T细胞数、CD4+/CD8+细胞比值及HIV-RNA载量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260例HIV感染者中,60例为HIV/HCV合并感染(23.1%),29例为HIV/HBV合并感染(11.2%),8例为HIV /HBV/HCV合并感染(3.1%);男性的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 (P<0.01); HIV-1/HBV和HIV-1/HCV合并感染者的CD4+/CD8+ 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HIV-1/HCV合并感染者的CD4+细胞数显著低于HIV单独感染者(P<0.05);三组合并感染者的HIV-RNA载量与HIV单独感染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HIV/HCV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HIV/HBV合并感染率;HIV感染者合并HBV、HCV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HIV/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以HIV/HCV合并感染尤甚。  相似文献   

9.
梁德敏  韦筱斌 《广西医学》2008,30(10):1511-1512
目的 分析HCV/HIV双重感染及单纯HCV感粢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纤雏化指标,了解病程发展趋势.方法 检测36例HCV/HIV双重感染者和40例单纯HC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和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IVC).结果 HCV/HIV感染组和HCV感染组CD3 、CD4 、CD8 均低正常参考范围,HCV组CD4 /CD8 结果在正常范围,HCV/HIV组CD3 、CD4 、CD8 、CD4 /CD8 与HC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纤雏化指标结果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研究组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I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HIV双重感染较单纯HCV感染CD4 细胞水平下降明显,双重感染可能加快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程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及三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33例RA患者,其中RA活动期患者22例,RA非活动期患者11例.另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RA患者及健康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血清IL-17、TGF-β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结果 RA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1.46±0.72)%]显著低于对照组[(2.72±2.07)%],血清IL-17[(384±106)pg/ml]、TGF-β[(23.8±10.0)pg/ml]水平显著高于RA非活动期患者[(245±110)pg/ml与(14.7±7.5)pg/ml]和对照组[(174±50)pg/ml与(9.8±4.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水平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375,P<0.05),与血清TGF-β水平呈正相关(r=0.650,P<0.01).结论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IL-17、TGF-β表达水平与RA疾病活动有关,且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参与R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V、HCV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180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用PCR和RT-PCR体外扩增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HBV、HCV重叠感染LC和HCC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单纯HBV或HCV感染,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中HBV-DNA和HBs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者。结论:HBV重叠感染HCV后,对肝细胞的损害加重,重叠感染患者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可能主要与HCV有关,是HBV、HCV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剪切HCV RNA的HDV核酶的设计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核酶用于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以HDV基因组核酶的假结样结构为基础,优化其茎IV区,改建基底物结合区,获得3种针对HCV RNA的HDV核酶RzC1、RzC2和RzC3。体外转录获取含HCV RNA5‘-非编码区(5‘-noncoding region,5‘-NCR)及部分C区在内的底物RNA(HCV RNA 5‘-NCR-C),并进行5‘端放射性标记。在pH7.5、37℃、Mg^2 20mmol/L和去离子甲酰胺2.5mol/L等条件下,将核酶和底物按摩尔比100:1混合,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剪切百分率。结论:RzC1、RzC2对底物的剪切百分率随时间延长而递增,90min分别达24.9%、20.3%;未观察到RzC3有剪切活性。结论:经过结构构优化的HDV基因组核酶在合适的位点能够剪切异源性RNA分子HCV RNA。  相似文献   

13.
孙亚臣  岳希全  云庆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25-1826,1872
目的检测HCV感染者血浆和PBMCs中HCV基因型的相关性,同时研究不同型的HCV与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特异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FLP)一酶切分型法。结果在82例血浆HCVRNA阳性的病例中Ⅱ型为37例,Ⅲ型为34例,Ⅱ/Ⅲ型为11例。在PBMCs中HCVRNA为阳性的为54例,其中Ⅱ型为38例,Ⅲ型为12例,Ⅱ/Ⅲ型为4例。结论HCV感染人体后,不但在血浆中可以检测到HCVRNA,而且也可以在PBMCs中检测到HCVRNA。同时HCVⅡ型比Ⅲ型更易感染PBMCs,并且HCVⅡ型感染者易出现慢性持续性感染,以至于发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14.
HCVIRES调控外分泌性碱性磷酸酶基因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HCVIRES调控外分泌性碱性磷酸酶 (SEAP)基因表达的细胞模型。方法 :用PCR技术扩增HCV 5′NCR片段 ,定向克隆至表达质粒 pSEAP2 Control的SEAP基因上游 ,构建HCV 5′NCR调控SEAP表达的重组质粒 pdNCRSEAP。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 ,将pdNCRSEAP转染至肝细胞株QSG770 1。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EAP的表达 ,并观察不同浓度反义寡聚核苷酸 (ASODN)对SEAP表达的影响。结果 :重组质粒 pdNCRSEAP表达的发光强度为pSEAP2 Control的 76 %,5 μmol和 10 μmolASODN对pdNCRSEAP发光强度的抑制率分别为2 9.2 %和 44 .6 %,而对 pSEAP2 Control的SEAP表达无显著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重组质粒 pdNCRSEAP的SEAP表达受HCV 5′NCR调控 ,为以HCV 5′NCR为靶位点的药物评价建立了检测方便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5.
新疆静脉吸毒者中TTV、HBV和 HC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疆静脉吸毒者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特点 ,为防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套式 PCR技术检测 10 2例静脉吸毒者 (IVDUs)血清中 TTV-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HCV抗体 (抗 HCV)及 HBV血清学标志物 ,根据 TTV- DNA检测结果分为 TTV -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 ,比较两组人群的 HBV、HCV及 HBV/HCV感染情况。结果:静脉吸毒者 TT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在民族、年龄、性别、吸毒时间、吸毒剂量、有无多性伴侣、HCV和 HBV病毒混合感染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而在是否共用注射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3例 TTV- DNA阳性静脉吸毒者中 ,7例为单纯 TTV感染 ,2 6例重叠 HCV或 HBV感染 ,其中 TTV、HCV、HBV三重感染 8例。结论 :TTV、HCV在新疆静脉吸毒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 ,静脉吸毒人群是 TTV、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TTV可以单独感染 ,但与 HBV、HCV的重叠感染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Ortho抗HCV ELISA C100-3试剂对武汉地区不同人群进行了抗HCV筛选。部分阳性标本作了RIBA证实实验及HCV RNA分析。并分析了5例HCV或HBV/HCV感染者的HCV基因型。结果表明:①在献血人群中,经RIBA证实抗HCV检出率为1.20%,HCV病毒血症者为0.80%;②多次受血治疗组抗HCV检出率为13.64%;③肝病组,重症肝炎为32.00%,HCC为22.86%,CPH和轻型CAH为4.05%,婴儿肝炎综合征中为5.00%;④亚基因探针杂交结果显示:武汉地区肝病患者感染的HCV主要为HCV-K2型(60.00%)。表明:经HBsAg和ALT筛选的合格献血员血清中HCV感染率仍较高,除接受血治疗外,重症肝炎和HCC患者对HCV易感性也较高,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约5%为HCV感染引起;初步结果提示武汉地区HCV的基因型主要为HCV-K2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并与常规抗-HCV ELISA法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法进行比较。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的5 985例献血者血清标本,先应用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两种抗-HCV ELISA试剂进行常规初检、复检检测。对HCV-CLIA法和试剂①、试剂②检出的阳性标本,再进行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在被检测的5 985份标本中,HCV-CLIA法HCV阳性14份;抗-HCV ELISA法初检阳性15份和复检阳性为16份(其中初检、复检均阳性的14份);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阳性的13份。结论本组HCV-CLIA法与HCV ELISA法初检、复检结果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3.33%和87.50%;与HCV RNA-RT-PCR荧光定量检测比较符合率为92.86%。HCV-CLIA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合献血者抗-HCV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IgG/IgM-TCIC在HCV感染者体内的意义。方法采用捕捉法ELISA,以抗人IgG的羊IgG为包被抗体,HRP-抗人IgM的羊IgG为指示抗体,检测80例HCV感染者及30例健康人体内IgG/IgM-TCIC的水平。结果HCV感染组IgG/IgM-TCIC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进一步比较与ALT及BT的关系,发现IgG/IgM-TCIC与两者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IgG/IgM-TCIC并不直接参与肝脏损伤的病理过程,而可能是丙肝患者体液免疫紊乱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功能区抗体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献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ALT筛查中ALT不合格的血清样本,采用融合F4HVR1抗原检测样本中的第1高变区(HVR1)抗体,并与现有的C、NS3、NS4、NS5区抗体进行比较。结果在2035份ALT不合格样本中,共检测出34份阳性样本,其中HVR1区单独阳性2份,C区3份,NS3区4份,NS5区1份。结论丙型肝炎病毒各区段抗体筛查对提高输血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丽  杨绍敏 《医学综述》2009,15(19):2912-291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在静脉注射毒品、性混乱者及输注血制品的人群中更易引起混合感染,并可导致病毒生物学行为改变,使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化,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本文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学、二者的相互影响及其特点、混合感染的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