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药没食子血清药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维药没食子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方法 建立维药没食子及口服没食子后大鼠血清指纹图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比较没食子水提取物、没食子常规的粉末含药血清、超微粉含药血清、提取物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推断口服没食子后,大鼠血清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结果 口服没食子后,在大鼠血清中发现了4个入血成分,其中3个为没食子中的原型成分,1个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 入血成分及移行成分可能成为没食子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离、鉴定,能更好地阐明没食子的作用物质.  相似文献   

2.
猴耳环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猴耳环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猴耳环的叶和嫩枝中分离鉴定出一对黄烷异构体7,3′-二-O-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Ⅰ)和7,4′-二-O-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Ⅱ),及一个儿茶酚类化合物7-O-没食子酰基表没食子儿茶素(Ⅲ).结论:化合物Ⅰ为新结构,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Ⅲ的碳谱数据由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白蔹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百蔹(Ampelopsis japonica)多酚类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分离得到了7个多酚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它们为二聚没食子酸,1,4,6—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4,6—三氧—没食子酰基—D—吡喃葡萄糖,2,3,4,6—四氧—没食子酰基—D—吡喃葡萄糖,6—氧—二聚没食子酰基—1,2,3—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鼠李糖。以上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马尚智  秦惠玉  龙飞  于玮  陈海君  欧阳辉  陈文  韩博 《中草药》2017,48(22):4632-4638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分析没食子中多酚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并鉴定其结构。方法采用Waters Xevo TQD液质联用仪,0.2%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并通过Mass Lynx软件分析。结果鉴定出没食子中没食子酸鞣质、鞣花酸鞣质、酚酸类15个多酚类化合物,并发现没食子酸鞣质通过失去没食子酰基、C_2H_2O、CH_2O、CO_2和OH发生裂解,且各没食子酸鞣质间存在丢失没食子酰基(m/z 152)的规律。结论得到的质谱裂解规律可用于鉴定没食子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也为研究富含多酚类成分的植物药的化学组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2020,(16)
目的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原代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作用的活性筛选。结果从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层分离得到5个没食子酰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没食子酰蔗糖苷(1)、4′-O-没食子酰蔗糖苷(2)、6′-O-没食子酰蔗糖苷(3)、1′-O-没食子酰蔗糖苷(4)、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5)。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5均有抑制原代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作用。  相似文献   

6.
掌叶大黄鞣质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中鞣质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鞣质类成分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掌叶大黄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鞣质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2-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2)、2-O-桂皮酰基-1,6-O-二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3)、6-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掌叶大黄苷。  相似文献   

7.
白蔹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I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文胜  陈新民 《中药材》1995,18(6):297-301
对百蔹多酚类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分离得到了7个多酚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它们为二聚没食子酸,1,4,6-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4,6-三氧-没食子酰基-D-吡喃葡萄糖,2,3,4,6-四氧-没食子酰基-D-吡喃葡萄糖,6-氧-二聚没食子酰基-1,2,3-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  相似文献   

8.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从绿茶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多酚类单体化合物,是绿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研究发现,其在体内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血脂、防辐射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综述了近5年来对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9,(8)
目的:研究钩锥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新鲜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Toyopearl HW-40F和Toyoperal Butyl-650C等柱色谱对钩锥新鲜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3个化合物,经NMR、质谱等波谱学数据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比,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没食子酸乙酯(3)、间二聚没食子酰甲酯和对二聚没食子酰甲酯的混合物(4)、间二聚没食子酰乙酯和对二聚没食子酰乙酯的混合物(5)、5-O-没食子酰基-奎宁酸甲酯(6)、5-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7)、3-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8)、3,4-di-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9)、3,5-di-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10)、1,6-di-O-galloyl-β-D-glucose(11)、1,2,6-tri-O-galloyl-β-D-glucose(12)、5-O-galloylhamamelose(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没食子是一种传统维吾尔药,在临床应用已久。本文章从没食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等方面来阐述近年没食子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该维吾尔药提供进一步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没食子提取物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了解没食子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强弱及特点,测定急性毒性的相关参数。方法小鼠观察检疫3 d,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没食子提取物组:3.25,4.25,5.75,7.5,10.0 g/kg.bw剂量组,灌胃给予没食子提取物,观察其毒性表现。结果没食子提取物组随着剂量的增加,毒性反应表现越明显,小鼠死亡只数也随之增加;空白对照组动物均无异常。结论没食子提取物小鼠口服急毒LD50为4.41 g/kg;没食子提取物可能对胃肠系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谭菁菁  赵庆春  杨琳  尚振苹  杜占权  颜鸣 《中草药》2010,41(8):1245-1248
目的研究白芍Paeonialacti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并通过波谱方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从白芍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芍药苷(1)、白芍苷(2)、4-O-没食子酰白芍苷(3)、没食子酰芍药苷(4)、6′-O-没食子酰白芍苷(5)、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6)、邻苯三酚(7)、没食子酸(8)、没食子酸甲酯(9)、没食子酸乙酯(10)、儿茶素(11)、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2)、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3)、蔗糖(14)、β-谷甾醇(15)。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芍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半日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树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对鄂尔多斯半日花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运用波谱法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鄂尔多斯半日花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stigmast-4-en-3-one(2)、阿魏酸丁酯(3)、苯甲酸二丁酯(4)、苯甲酸(5)、咖啡酸(6)、阿魏酸(7)、表儿茶素(8)、儿茶素(9)、表没食子儿茶素(10)、没食子儿茶素(11)和没食子儿茶素-(4α,8)-表没食子儿茶素(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8~12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黄连木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漆树科植物黄连木叶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经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间双没食子酸、槲皮素、6-O-没食子酰熊果甙、槲皮甙和槲皮素-3-O-(6″-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和抗肥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MCI CHP20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抗炎活性和抑制3T3-L1脂肪细胞三酰甘油蓄积的抗肥胖活性评价。结果从沙棘叶中分离得到18个鞣质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1,3,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2)、1,4,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3)、1,3,4,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4)、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5)、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6)、1-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7)、1-O-没食子酰基-2,3-(S)-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8)、1,3-二-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9)、1,6-二-O-没食子酰基-2,3-(S)-六羟基联苯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0)、木麻黄鞣亭(11)、1,2,3-三-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2)、1,4,6-三-O-没食子酰基-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13)、hippophaenin B(14)、pedunculagin(15)、木麻黄鞣宁(16)、鞣花酸(17)和松醇(18)。结论化合物2、3、5、6、8、10、12和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沙棘叶中的鞣质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和抗肥胖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了不同批次的没食子药材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25批没食子进行了研究,为没食子药材鉴别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批次没食子药材红外光谱,利用OMNIC软件对25批没食子药材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基线校正、平滑等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2016进行正态分布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影响没食子药材成分质量的标志性波数。结果:对25批没食子药材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932 7~0.995 6。二阶导数图谱可以分离出原光谱中的一些相互重叠的吸收峰。正态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广西来源与安徽来源没食子药材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广西、广东与伊朗哈吉阿巴德来源没食子药材样品质量相近。聚类分析表明,25批没食子药材在10~15个组间的间距下可以聚成4类。主成分分析发现,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565%;广西来源没食子药材的综合得分最高,安徽来源没食子药材的综合得分最低。正交偏最小...  相似文献   

17.
杨梅叶蚊母树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报彬  王邠  梁鸿  赵玉英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8):2331-2333
目的:研究杨梅叶蚊母树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等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1),4-羟基-3-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2),3,4,5-三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3),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4),没食子酸甲酯(5),没食子酸乙酯(6),3,4-二羟基苯甲酸(7),没食子酸(8).结论: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正确归属了化合物1的~(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香椿果抗补体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溶血法进行抗补体活性筛选,然后利用溶剂萃取和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以1H-NMR,13C-NMR波谱方法,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香椿果提取物具有显著抗补体活性,经溶剂萃取,其中乙酸乙酯部位为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3),1,2,3-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4),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5),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6),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8),芦丁(9),异鼠李素-3-O-β-半乳糖苷(10),槲皮素-3-O-β-半乳糖苷(1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槲皮素(14)。其中化合物3~14为首次从香椿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11为首次从香椿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有显著抗补体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88.3,76.2,13.9,9.6μmol·L~(-1)。结论:香椿果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活性成分为其中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衍生物和黄酮苷,前者抗补体活性显著强于后者,并且其抗补体活性随着与葡萄糖羟基相连接的没食子酰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没食子不同制备部位没食子酸和总鞣质的含量。方法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分别采用HPLC法、干酪素比色法测定没食子药材、没食子不同制备部位没食子酸和总鞣质的含量。结果 没食子药材样品中没食子酸和总鞣质含量分别为5.76 %和42.85 %,各不同制备部位没食子酸和总鞣质含量分别为2.23 %~54.60 %和17.68 %~63.53 %。结论 没食子不同制备部位中没食子酸和总鞣质的含量差异明显,该研究为没食子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体外非酶糖基化反应模型——牛血清白蛋白/丙酮醛反应体系(BSA/MGO reaction system),评价牡丹皮体外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生成的活性,同时借助HPLC和LC-ESI-MS/MS检测辨识牡丹皮中抑制AGEs生成的活性成分。采用荧光光度法考察不同浓度的牡丹皮提取物(生药浓度50,100,150,200,250 g·L-1)体外抑制AGEs生成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牡丹皮提取物都有一定的体外抑制AGEs生成的活性,各组于反应24 h后AGEs的生成速度趋于平缓,反应6 d后测得抑制率分别为(36.2±5.3)%,(43.5±6.2)%,(55.4±7.8)%,(68.6±6.7)%,(70.4±8.2)%,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利用HPLC分析牡丹皮与丙酮醛孵育前后的色谱图,结果发现反应后有5个色谱峰发生变化,并出现色谱峰减少或增加的现象。经LC-ESI-MS/MS分析鉴定表明,这5个成分分别为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四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酰芍药苷、六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因此得出,牡丹皮具有显著的体外抑制AGEs生成的活性,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四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酰芍药苷、六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5个成分可能是牡丹皮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活性物质,丰富了牡丹皮的基础研究,为其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思路启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