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调控法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将52例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穴位刺激调控法合并氟伏沙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纯氟伏沙明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后第2、4、8、12周末采用强迫症状评定量表(Y—BOC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I)评定疗效,以临床记录评价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8、12周末,研究组Y—BOCS的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及O.01);治疗第4、8、12周末,研究组CGI—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及O.01)。结论穴位刺激调控法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氟伏沙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合并药物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青少年患者的效 果。方法 纳入68 例13~22 岁GAD 青少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T联合药物组(联合组)和 药物组,进行8周药物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每周一次的CBT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和 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于基线和治疗第4 周、第8 周测评,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 联合组32 例、药 物组24 例完成研究。基线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独生子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组内比较,联合组和药物组患者HAMA-14 和SLSI得分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HAMA-14:F=74.961,P< 0.05;F=37.614,P< 0.05;SLSI:F=28.818,P< 0.05;F=30.137,P< 0.05)。 而且联合组得分降低更明显,4 周末时两组间HAMA-14 和SLS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 P=0.023;t=-3.104,P=0.003),8 周末时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597,P=0.012;t=-3.639,P=0.001)。 结论 CBT联合组和药物组均能有效缓解GAD 青少年患者的焦虑症状以及改善学生生活应激症状, CBT 联合药物干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国产奥氮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奥氮平合并氯丙咪嗪,对照组单用奥氮平,治疗周期均为8周。用PANSS、Y—BOCS评定疗效,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治疗2、4、8周末PANSS总分及其因子分的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Y—BOCS总分和其因子分减分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分裂症症状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强迫症状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治疗后TESS总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奥氮平合并氯丙咪嗪治疗伴强迫症状的分裂症疗效肯定,副反应能够耐受,可作为治疗伴强迫症状分裂症的一个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验证操作程式指导下的短程认知行为治疗(brie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v,BCBT)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社区患者64例,利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常规治疗组(n=32)和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n=32)。采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和自知力评定量表(schedule for Assessing Insight,SAI)于基线和第12、38、64周末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有效率和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率的差异。结果(1)与基线比较,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38、64周末PANSS总分(均P=0.000)、阳性症状分(均P=0.000)、阴性症状分(P=0.049、0.045、0.024)、精神病理分(均P=0.000)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的PANSS总分(P=0.001、0.004)和精神病理分(P=0.003、0.001)以及第38周末的阳性症状分(P=0.00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38、64周末的PANSS总分[(53.9±10.9)、(51.0±11.1)、(48.1±11.9)分】和阴性症状分[(12.1±4.3)、(12.1±4.3)、(11.2±4.4)分]低于常规治疗组[(59.4±13.2)、(57.3±11.9)、(57.6±12.9)分,(14.3±5.2)、(14.4±5.1)、(14.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5、4.747、9.943,P=0.042、0.033、0.002;F=7.989、8.814、14.355,P=0.006、0.004、0.000)。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64周末阳性症状分和精神病理分低于常规治疗组[(10.8±3.8)分与(12.8±4.3)分,(25.6±5.3)分与(28.7±6.8)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23,P=0.040;F=4.229,P=0.044)。(2)治疗后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的SAI总分持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0);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1.000),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12、64周末SAI总分f9.4:E3.0、10.4±3.6)高于常规治疗组(7.0±3.7、7.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39、8.936,P=0.006、0.004)。(3)治疗后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的PSP总分持续升高(均P〈0.01),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的PSP总分高于基线(P=0.000、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第38、64周末PSP总分[(69.1±13.0)、(75.6±12.6)分】高于常规治疗组[(63.4±11.6)、(61.9±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48、21.419,P=0.042、0.000)。(4)随访结束时,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有效率59.4%(19/32),常规治疗组有效率28.1%(9/321,2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P〈0.05);2组的复发率均为9.4%(3/32);BCBT联合常规治疗组无再住院患者,常规治疗组再住院2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6,P〉0.05)。结论常规治疗或BCBT联合常规治疗均可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病情、阳性症状和精神病理症状,增强社会功能,但后者可能起效更早,长期疗效可能更优于前者,并且还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自知力。  相似文献   

5.
Yale—Brown强迫表(Y—BOCS)分下降25%-35%定义为有效,下降≥40%为显效,临床大体印象评定量表(CGI-I)≤2加上Y—BOCS分≤11分定义为缓解。强迫症(OCD)经药物治疗后,最终有90%的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症状缓解和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纳入符合DSM-IV-TR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48例,按1:1的比率分入药物治疗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4)和药物治疗组(n=24)。联合治疗组进行8周药物治疗及8次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组患者进行8周药物治疗。采用Y—BOCS评估治疗前后强迫症状,采用神经心理测试(包括连线测验、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语义流畅性测验)评估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联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Y—BOCS总分及神经心理测试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治疗组Y—BOCS评分[(18.7±3.1)分与(20.7±1.8)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t=2.75,P<0.05);联合治疗组在连线测验中的B时间,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测验中的顺背、倒背以及语义流畅性测验中的正确数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3.47,2.06,2.54,7.22,均P<0.05或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缓解强迫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改善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联合极化液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9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单用药组(单用SSRIs治疗)35例和合用药组(SSRIs+极化液治疗)34例。疗程均为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评估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周,以合用药组HAMA总分、HAMD总分显著下降低于单用药组(F=17.28,F=10.24;P均〈0.05)。合用药组CGI严重程度评分平均(1.5±O.4)分、TESS总分平均(9.4±1.2)分均显著低于单用药组(2.3±0.1)分和(10.5±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SRIs联合极化液治疗老年抑郁症较单用SSRIs的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执行功 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2 月—2017 年12 月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精神科门诊 的105 例成人ADHD 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药物组和CBT组,每组收集35 例,药物组采 用药物治疗,CBT组采用CBT,联合组在药物基础上联合CBT,观察3 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ADHD 评分) 和执行功能(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自评问卷,BRIEF-A)。结果 3 组患者治疗后ADHD 评分和 BRIEF-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药物组和CBT组(P < 0.05),药物组和 CB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药物治疗联合CBT有助于改善成人ADHD 患者的自 我监控、抑制、情感控制等执行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药物与药物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具有幻听症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在药物(利培酮)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周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通过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末,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4周末,研究组PANSS阳性症状因子显效率(30%)高于对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因子分在第2周和4周末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MS可以缩短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起效时间,并可提高药物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住院治疗的抑郁障碍老年患者进行1年随访,分析睡眠紊乱与抑郁病情变化的关联,为临床实践中对老年患者的睡眠紊乱和抑郁症状进行合理处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自然状态的观察研究,患者为符合ICD.10中抑郁发作、单次或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年龄≥60岁,共69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状况,总分〉18分为存在睡眠紊乱,采用HAMD、HAMA评估病情,MMSE评估认知功能。末次评估增加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社会功能。在基线、治疗2周末、4周末及1年随访完成量表评估、记录药物治疗情况等,其中62例完成全部评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比较不同时点量表评分的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患者在基线、治疗2周末、4周末和1年随访的PSQI得分分别为(15.4±3.8)、(12.0±4.6)、(9.4±4.3)、(8.5±4.7)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2周末和4周末与基线相比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85、40.92,均P〈0.05),治疗4周末与1年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6,P=0.178)。有睡眠紊乱的患者2周末和4周末时联合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比例更高。2周末PSQI减分率与2周末和4周末HAMD减分率正相关(r=0.33、0.40,均P〈0.05),但与1年时HAMD减分率不相关(r=0.16,P〉0.05)。1年随访时仍存在的睡眠紊乱与HAMD评分正相关(OR=11.56,Waldχ2=4.26;P〈0.05),与HAMA、MMSE和GAF评分无关联。结论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紊乱在治疗早期改善可预示急性治疗期抗抑郁疗效较好,睡眠紊乱可随有效抗抑郁治疗而改善,治疗1年后仍存在睡眠紊乱更可能是抑郁障碍的残留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脑灌注特点,分析其与认知损害及临床特点间的关系。方法对39例首发且未经治疗的强迫症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显像、威斯康星(WCST)认知功能测查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临床特点。结果(1)强迫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强迫症组的双侧前额叶、前颞叶的RAR值分别为(94.4±6.1,99.8±6.4,91.6±6.1,92.8±6.6),高于正常对照组(88.3±7.1,86.9±7.9,84.0±4-7.2,84.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11.93,7.15,9.40;P值均〈0.05)。(2)脑灌注与威斯康星结果的相关分析:右前额叶血流灌注与正确数成负相关(r=0.783,P=0.014),右前颞叶血流灌注与错误数成正相关(r=0.384,P=0.047),右前额叶、左丘脑血流灌注与持续错误数成正相关(r=0.511,0.610;P=0.041,0.049)。(3)强迫症组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的血流灌注与强迫思维成正相关(r=0.617,0.309,-0.358;P值均〈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双侧前额叶、前颞叶的灌注存在明显增高现象。强迫症患者的右前额叶、左丘脑血流灌注异常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强迫症患者的双侧前额叶、右侧前颞叶灌注与强迫思维程度成正相关,提示前额叶、右前颞叶的功能异常可能是强迫思维产生的脑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苍附导痰丸对因服用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服用利培酮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脱落3例),治疗组用苍附导痰丸施治及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总疗程12周,研究周期8周。于第0,4,8,12周末检测血清催乳素含量,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第8,12周末催乳素水平明显低于第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催乳素下降率为(64土10)%,对照组下降率为(2.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5;P〈0.01);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催乳素正常率为70.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5,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ANSS评分总分及分量表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末,研究组TESS(5.1土4.2)分,对照组(4.8±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结论用苍附导痰丸治疗利培酮所致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鑫  夏晓 《精神医学杂志》2009,22(6):431-43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5例伴有强迫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接受共6个月的心理护理,并在基线、干预后3月末、干预后6月末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干预后6月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Y—BOCS评分以及HAMA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在干预后3月末、6月末,干预组的Y—BOCS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舒必利对更年期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帕罗西汀联合舒必利组和帕罗西汀组各45例.于治疗前和第1、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1周末及第8周末的HAMD-17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3±3.5/25.2±2.9,t= -2.367,P=0.042;7.3±3.7/9.9±2.4, t= -3.258,P=0.03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6,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舒必利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障碍起效时间较快,抗抑郁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5.
氟西汀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了60例强迫症患者,应用氯米帕明或氟西汀治疗,并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60例强迫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18分。随机分为两组,氯米帕明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0.1±10.4)岁;氟西汀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9—49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米舒必利对老年期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将60例诊断为老年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阿米舒必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纯西酞普兰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价量表中的疗效总评价项目(CGI-GI)评定疗效,同时采用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2、4、6、8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第2、4、6、8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第4、6、8周末,研究组CGI-GI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对照组CGI.GI总分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第4、6、8周末研究组CGI—G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显效率77%,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53%,总有效率77%。研究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12=56.00,χ22=103.15,P〈0.01)。结论小剂量阿米舒必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应用西肽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9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后第2、4、8、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ND)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疗效,Aaberg抗抑郁剂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根据HAMD评分,两组8周末减分率分别为(31.85±12.78),(19.00±11.88),两组12周末减分率分别为(48.46±20.75),(29.54±16.85),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CGI评分,两组8周末评分分别为(2.31±0.95)、(3.15±1.06),两组12周末评分分别为(2.00±1.00)、(2.92±1.19),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仅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仪治疗)和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评定疗效;Asberg氏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HAMA总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第2周末、第4周末,研究组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末开始研究组HAMA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期SE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仪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起效更快,疗效更为显著,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强迫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均给予足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及接受一般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仅对研究组辅以心理剧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生活质量测评工具SF-36量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效果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Y—BOCS总分和HAMD17HAMA总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SF-36量表各维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剧治疗可巩固患者的疗效,并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SRIs类药物联合暴露反应/仪式阻断治疗技术(ERP)对强迫症的效果,为强迫症的症状缓解、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和回归社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强迫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SSRIs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ERP,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周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定疗效,于治疗后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 00%vs. 54. 00%,χ~2=0. 455,P 0. 05)。治疗第2、4、8周后,研究组Y-BOC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112~7. 142,P均0. 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vs. 6%,P 0. 05)。结论 SSRIs类药物联合ERP对强迫症的效果可能优于单用药物治疗,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