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蛋白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0%(33/50),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组(均为阴性表达;P<0.001),阳性表达与肝癌的肝内转移和肝癌的多发性有关(P=0.019,P=0.030);Survivin的过表达与病人术后<3年生存期相关(P=0.018).结论 Survivin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检测Survivin对判定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VEGF,p53,p21WAF/CIP1和C-myc蛋白表达的情况及其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Max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HCC组织及其中52例癌旁组织VEGF,突变型p53,p21WAF/CIP1和C-myc蛋白的表达,观察相应的临床病理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例肝癌标本中,VEGF,p53,p21WAF/CIP1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37/61),39.3%(24/61),21.3%(13/61)和39.3%(24/61);52例癌旁组织中上述4种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为:38.5%(20/52),0%(0/52),5.8%(3/52)和59.6%(31/52)。两种组织中4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癌组织中VEGF,p53蛋白表达与肿瘤门静脉癌栓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VEGF,p5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肿瘤术后复发时间明显早于阴性表达者;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分化、癌栓形成、VEGF及p53蛋白表达是HCC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结论:肝癌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BP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对新鲜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KBP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HCC患者石蜡标本中FKBP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新鲜HCC标本中,26例(86.7%)HCC组织FKBP5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HCC组织中FKBP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分析显示,FKBP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3.6%vs.28.0%,P0.001);FKBP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9)、肿瘤个数(P=0.018)、微血管侵犯(P=0.020)、TNM分期(P=0.009)和BCLC分期(P=0.024)有关,且FKBP5高表达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01);FKBP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HR=1.992,95%CI=1.127~3.522,P=0.018)和无瘤生存(HR=1.787,95%CI=1.067~2.992,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KBP5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是一个潜在的HCC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存活素(Survivin)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HCC、20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Survivin蛋白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0%(33/50),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组(均为阴性表达)(P<0.001),阳性表达与HCC的肝内转移和HCC的多发性有关(P=0.019,P=0.030);Survivin的过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期<3年有关(P=0.018).结论 Survivin在HC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检测Survivin对判定HCC预后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细胞癌Survivin,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和CyclinD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和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蛋白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0%(33/50),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组(均为阳性表达)(P<0.001),阳性表达与肝癌的肝内转移和肝癌的多发性有关(P=0.019,P=0.030).CyclinD1蛋白在肝癌中的阳性率为44.0%(22/50),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组(均为阴性表达)(P<0.001),阳性表达与肝癌的肝内转移和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35,P=0.036).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CyclinD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66,P<0.001).Survivin和CyclinD1的过表达均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期相关(P=0.018,P=0.013).结论:Survivin与CyclinD1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与CyclinD1对判定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VEGF,p53,p21WAF/CIP1和C-myc蛋白表达的情况及其与肝癌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Max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HCC组织及其中52例癌旁组织VEGF,突变型p53,p21WAF/CIP1和C-myc蛋白的表达,观察相应的临床病理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61例肝癌标本中,VEGF,p53,p21WAF/CIP1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37/61),39.3%(24/61),21.3%(13/61)和39.3%(24/61);52例癌旁组织中上述4种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为:38.5%(20/52),0%(0/52),5.8%(3/52)和59.6%(31/52)。两种组织中4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癌组织中VEGF,p53蛋白表达与肿瘤门静脉癌栓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VEGF,p5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肿瘤术后复发时间明显早于阴性表达者;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分化、癌栓形成、VEGF及p53蛋白表达是HCC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
结论:肝癌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P53蛋白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CC组织中P53蛋白表达,CD34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统计分析两者及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两者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P53蛋白表达、MVD、肿瘤TNM分期及肿瘤脉管浸润对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后,仅P53和MVD为独立的影响因素;P53蛋白表达和MVD与肿瘤脉管浸润显著正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的肝癌组织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 P53蛋白表达和MVD对预测HCC肝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有重要价值;P53蛋白表达阳性和高MVD者易出现肿瘤脉管浸润;P53蛋白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出蛋白5(XPO5)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XPO5蛋白在92例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XPO5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XPO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PO5蛋白表达与HCC患者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及肝硬化有关(均P0.05)。XPO5高表达患者1、5年无瘤生存率以及1、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XPO5低表达者(46.8%vs. 78.5%、20.3%vs. 37.4%;75.9%vs.91.2%、36.1%vs. 58.8%,均P0.05)。XPO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子(P=0.036;P=0.013)。结论:XPO5基因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HCC的恶性病理特征及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肝癌术后复发及预后与Survivin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Ki-67增殖指数、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肝癌组织中Survivin、Ki-67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2.7%,有门脉癌栓或卫星结节的肝癌Survivin表达率明显高于无门脉癌栓或卫星结节者(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的肝癌切除术后1、3年复发率(55.17%、96.55%)明显高于Survivin阴性表达的1、3年复发率(26.91%、73.08%)(P<0.05),肝癌切除术后Survivin阳性表达的1、3年生存率(58.62%、10.34%)显著低于Survivin阴性表达的1、3年生存率(76.92%、30.71%,P<0.05)。此外,Survivin阳性表达的肝癌组织Ki-67增殖指数(33.83±18.90)%明显高于Survivin阴性表达的肝癌组织增殖指数(19.60±19.35)%(P<0.05)。结论Survivin可能通过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参与肝癌的发展,其表达与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风险高和预后不良相关,可作为肝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CD44分子和Snail蛋白在HCC中的表达,探究CD44和Snail蛋白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52名肝癌术后患者癌及癌旁组织CD44和Snail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阳性表达125例,见于细胞膜和细胞浆,Snail蛋白阳性表达121例见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二者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D44和Snail蛋白共阳性表达89例,其1-,3-,5年生存率为49.4%,31.5%,24.7%,1-,3-,5年复发率为59.9%,76.6%,81.6%。COX多因素分析中,CD44和Snail共阳性表达是生存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44和Snail共阳性表达与肝癌的复发和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域含蛋白7A(THSD7A)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新鲜HCC及癌旁组织标本中THSD7A m RNA表达及75例HCC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THSD7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在HCC组织中THSD7A m RNA表达下调(P0.05);THSD7A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4.0%vs.87.0%,P0.05)。THSD7A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结节数目(P=0.011)、Edmondson-Steiner分级(P=0.013)、BCLC分期(P=0.048)有关。THSD7A蛋白低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P=0.016)与无瘤生存率(P=0.013)均明显低于THSD7A高表达患者。结论:THSD7A在HCC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THSD7A表达降低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span8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肝癌细胞系及80例肝癌患者手术标本中Tspan8的m RNA与蛋白表达;应用组织芯片检测352例肝癌组织样本中Tspan8的表达,分析Tspan8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复发与预后的关系。结果:Tspan8的m RNA与蛋白表达在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系(MHCC97-H、MHCC97-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系(PLC/PRF/5、SMMC7721、Hep G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与正常肝组织,且在有肝内转移或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肝内转移及血管侵犯患者的癌组织(均P0.05)。Tspan8高表达是肝癌术后复发转移(HR=1.64,95%CI=1.21~2.23,P=0.002)和术后生存(HR=1.66,95%CI=1.23~2.2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Tspan8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Tspan8低表达组,术后复发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Tspan8促进肝癌侵袭转移,Tspan8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 (HCC)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5 6例HCC中Survivin与VEGF的表达。结果 HCC中 3 4例Survivin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60 .7%。 3 5例VEGF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62 .5 %。HCC组织Survivin与VEGF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 (P <0 .0 5 )。Survivin的表达与HCC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 (P <0 .0 5 )。VEGF的表达与HCC肿瘤大小、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以及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相关性检验示Survivin与VEGF之间有相关性 (χ2 =4.491,P <0 .0 5 )。结论 HCC中Survivin、VEGF蛋白表达均上调 ,共同参与HCC发生和发展 ,VEGF与Survivin有协同表达关系。  相似文献   

14.
Wu LQ  Lu Y  Lu HJ  Zhang B  Yang JY  Ma X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774-777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血管内皮因子CD34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之间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及其对HCC患者预后的评价.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检测41例HCC组织标本中E-cadherin和CD34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术后生存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1例HCC组织中E-cadherin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8%和100%.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在大肝癌、侵袭性高危组和癌组织Edmondson分级Ⅲ、Ⅳ级的HCC患者中明显降低(x^2=4.1881、4.8118、6.2695;P均<0.05).E-cadherin表达阴性的患者肝切除术后2年复发率较阳性表达组明显增加,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CD34的表达与HCC患者年龄、侵袭性呈显著负相关(t=1.9371、1.9010;P<0.05),CD34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MVD)≤40]组的2年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与MVD>4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adherin与CD34的表达不相关.结论HCC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阴性的患者预示着较差的预后,CD3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率无相关关系,HCC组织中E-cadherin和CD34的共同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因子4(ING4)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实施肝癌肝移植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织标本取自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相应癌旁1 cm外的癌旁肝组织(PCL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癌组织和PCLT中ING4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检测,比较两者ING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的差异。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两组织ING4蛋白的表达水平。根据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计算肝癌组织和PCLT的ING4蛋白表达量之比,以比值0.48为界,将30例患者分为ING4低表达组(15例)和ING4高表达组(15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ING4阳性表达率为63%(19/30),PCLT为93%(2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的ING4强阳性表达率为27%(8/30),PCLT为63%(1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ING4蛋白阳性率为70%(21/30),PCLT为97%(2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LT的ING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肝癌组织(197±31比109±24,P0.05)。30对标本中有25对ING4表达水平在肝癌组织中下调,下调率为83%。在临床病理学特征方面,ING4低表达组和ING4高表达组在肿瘤结节数目(P=0.025)、静脉浸润(P=0.035)、肝外转移(P=0.017)和分化程度(P=0.02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NG4高表达组的累计术后复发转移率低于ING4低表达组,生存率高于ING4低表达组(均为P0.05),ING4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ING4低表达组(720 d比540 d P0.05)。结论 ING4蛋白水平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 X抗原 (sialylLewis X ,SLeX)和P16基因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 (HCC)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分析 110例HCC组织中SLeX及P16蛋白表达 ,结合随访资料分析。结果 :在HCC中 ,SLeX和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 9.1%和 3 4.5 %。SLeX阳性表达的HCC转移率高 (P <0 .0 5 )、分化程度和患者 >5年生存率低 (P <0 .0 5 ) ;P16阳性表达的HCC转移率低 (P <0 .0 5 )、分化程度和患者 >5年生存率高 (P <0 .0 5 )。表达SLeX与P16表达呈负相关 (r =- 0 .5 6,P <0 .0 0 1)。结论 :SLeX和P16表达与HCC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 ,检测SLeX和P1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H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0~1991年6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前胃镜活检标本做VEGF、p53蛋白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癌复发组的VEGF阳性率(5/5)显著高于无复发组(14/63),P<0.01;VEGF阳性胃癌患者的8年生存率(14/19)显著低于VEGF阴性胃癌患者的生存率(49/49),P<0.01;p53蛋白和PCNA表达在2组中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组织中VEGF的表达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是重要的预后因素,可指导术前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突变型p53在膀胱移形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BTCC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p5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BTCC的肿瘤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38/50),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预后显著相关(二者均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0.05);p53在13TCC肿瘤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4/50),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30%(3/1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与BTCC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BTCC肿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317,P〈0.05)。结论:Survivin在BTCC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BTCC的分化程度及复发密切相关;p53蛋白在BTCC中的表达与分级、分期及复发相关,联合评估Survivin和p53蛋白对于判断BTCC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B3(EIF2B3)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30例新鲜HCC标本中EIF2B3 mRNA相对表达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SP)法检测76例石蜡HCC标本EIF2B3表达, 探讨其与HCC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 在肝癌组织EIF2B3 mRNA表达下调。76例HCC中, EIF2B3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和82.0%(t=6.530, P<0.05)。EIF2B3蛋白与肿瘤结节数目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EIF2B3蛋白低表达组的HCC患者总体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EIF2B3高表达组的患者(Log-rankχ2=10.325, P<0.001)。结论 EIF2B3在HCC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且对抑制HCC的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原发性胆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53蛋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胆管癌连同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胆管组织中Maspi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aspin蛋白与p53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而p53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但胆管癌中Maspin蛋白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329,P=0.144)。Maspin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长于阴性表达患者(χ~2=4.440,P=0.035),而p53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短于阴性表达患者(χ~2=8.231,P=0.004)。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aspin蛋白是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HR=0.094,95%CI=0.015~0.593,P=0.012)。结论:Maspin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但其减少或缺失可能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53蛋白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