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姜黄素能够降低阿尔茨海默病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生成,也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性,但是具体的机制不清。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后BACE1、PPARγ 及Aβ40和Aβ42的变化,探讨其抑制β样淀粉蛋白作用的可能机制,为治疗AD提供新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设计、时间等:本实验采用平行对照设计,并于2008年9月-2009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质粒由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宋伟宏教授惠赠。药物姜黄素和GW9662购自Sigma公司。脂质体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逆转录酶购自日本Takara。抗体 PPARγ (sc-7196) 和 BACE1(sc-10748)购自Santa Cruz公司。二抗来自北京中山金桥生物技术公司。PVDF膜和ECL发光试剂盒购自美国伯乐公司。 方法:通过LipofectaminTM 2000将质粒APPswe与BACE1-mychis瞬时共转染入SHSY5Y细胞。然后用姜黄素和GW9662分浓度组与时间组处理细胞 主要的测量方法:通过RT-PCR测定BACE1及PPARγ的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BACE1及PPARγ的蛋白表达。通过ELISA检测γ-分泌酶的主要水解产物Aβ40和Aβ42的水平变化。 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细胞经姜黄素处理后BACE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P<0.05);而经姜黄素处理后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也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ELISA结果显示Aβ40和Aβ42的产生随处理浓度及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上述的作用均可以被GW9662抑制。 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神经元中Aβ40和Aβ42的产生,且该作用与其激活PPARγ和抑制BACE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姜黄素能够降低阿尔茨海默病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生成,也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性,但是具体的机制不清。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后BACE1、PPARγ 及Aβ40和Aβ42的变化,探讨其抑制β样淀粉蛋白作用的可能机制,为治疗AD提供新的方法的理论依据。 设计、时间等:本实验采用平行对照设计,并于2008年9月-2009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质粒由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宋伟宏教授惠赠。药物姜黄素和GW9662购自Sigma公司。脂质体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逆转录酶购自日本Takara。抗体 PPARγ (sc-7196) 和 BACE1(sc-10748)购自Santa Cruz公司。二抗来自北京中山金桥生物技术公司。PVDF膜和ECL发光试剂盒购自美国伯乐公司。 方法:通过LipofectaminTM 2000将质粒APPswe与BACE1-mychis瞬时共转染入SHSY5Y细胞。然后用姜黄素和GW9662分浓度组与时间组处理细胞 主要的测量方法:通过RT-PCR测定BACE1及PPARγ的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BACE1及PPARγ的蛋白表达。通过ELISA检测γ-分泌酶的主要水解产物Aβ40和Aβ42的水平变化。 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细胞经姜黄素处理后BACE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P<0.05);而经姜黄素处理后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也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ELISA结果显示Aβ40和Aβ42的产生随处理浓度及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上述的作用均可以被GW9662抑制。 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神经元中Aβ40和Aβ42的产生,且该作用与其激活PPARγ和抑制BACE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有无自身抗Aβ抗体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对照者(aNC)血浆Aβ水平之间差异,研究自身抗Aβ抗体对血浆Aβ水平的影响。方法113例AD患者和155例aNC的血浆对Tg2576小鼠大脑组织连续切片进行免疫染色,并进行组织淀粉样蛋白免疫反应(TAPIR)测定。随后,TAPIR阳性和阴性血浆分别与人工合成的Aβ40、Aβ42进行免疫沉降,免疫沉降物经过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其免疫特性。最后通过一种双抗体夹心的ELISA精确定量所有血浆的Aβ水平。结果(1)自身抗Aβ抗体无差异地频繁出现于AD患者(45.1%)和aNC中(41.3%)(P>0.05),并在免疫沉降过程中表现出与Aβ40更强的亲和力。(2)两组TAPIR 和TAPIR-血浆的Aβ40和Aβ4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身抗Aβ抗体不足以影响血浆Aβ水平,人类抗Aβ抗体产生和作用机制可能有别于转基因A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大鼠(IR)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β-淀粉样(Aβ42)、P-Tau(ser396)、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1)及早老素(PS1)的表达,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25只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以普通标准饲料+自来水喂养;余15只为模型组以普通标准饲料+10%果糖水连续喂养12周后筛选出IR大鼠13只;12周末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各组大鼠认知功能行为学改变,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葡萄糖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ChAT的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APP、Aβ42,蛋白印迹法检测BACE1,PS1及P-Tau(ser39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R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NC组明显延长(P0.01);IR组血浆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运用HOMA-IR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NC组(P0.01);IR组ChAT的活性较NC组明显降低(P0.01);与NC组相比,IR组APP、Aβ42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大鼠脑组织中BACE1,PS1及P-tau(ser396)蛋白表达水平较NC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认知功能受损,其程度与ChAT的活性相关;胰岛素抵抗通过上调BACE1,PS1的活性,使Aβ生成增加,同时P-Tau蛋白表达增加,从而可能参与类AD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小板中α、β-分泌酶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入28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以28例老年性痴呆(AD)及21例正常老人为对照,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小板中的ADAM10、BACE1基因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Aβ42含量。结果 3组中β-分泌酶(BACE1)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AD组、MCI组的表达水平是正常老人的4.51倍、2.22倍。α分泌酶基因表达水平及Aβ4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Aβ42含量与α、β-分泌酶基因表达水平无关(r=-0.1442,r=0.1611,P均>0.05)。结论 MCI患者血小板中的BACE1的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与MCI的转向(向AD转化)有关。MCI患者应尽早接受相关的酶学检测并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对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BACE1)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予洛伐他汀对SH-SY5Y细胞系进行处理;通过噻唑蓝比色(MTT)法观察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酶法测定胆固醇含量,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BACE1活性,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BACE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洛伐他汀组作用24h后细胞胆固醇水平下降33.0%(胆固醇与总蛋白含量的比值:3.33vs.4.97;F=5.13,P=0.020),同时BACE1活性下降13.8%(343.14vs.398.22;F=3.773,P=0.035);5μmol/L洛伐他汀组作用48h后细胞胆固醇水平下降49.2%(胆固醇与总蛋白含量的比值:2.65vs.5.22;F=12.239,P=0.001),同时BACE1活性下降38.0%(274.75vs.443.14;F=13.610,P0.01);洛伐他汀组BACE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洛伐他汀不影响BACE1蛋白的表达,但可以抑制BACE1蛋白的活性,同时伴细胞胆固醇水平降低,这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肽(Aβ)对人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突触素(Syn)、发动蛋白Ⅰ (Dyn Ⅰ)及衔接蛋白180(AP180)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应用0.01、0.1、1、2及5μmol/LAβ1-42处理SH-SY5Y细胞,对照组细胞不加任何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 检测0.5、1μmol/L Aβ1-42处理组及对照组细胞Syn、DynⅠ和AP180蛋白表达,RT-PCR检测1 μmol/L Aβ1-42处理组及对照组细胞Syn、DynⅠ和AP180 mRNA表达。 结果 0.1 μmol/L Aβ1-42处理细胞即可出现细胞增殖率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负性相关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0.5 μmol/L Aβ1-42处理细胞可见DynⅠ蛋白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μmol/L Aβ1-42处理细胞可见Syn、DynⅠ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见AP180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结论 Aβ1-42可引起人SH-SY5Y细胞Syn和DynⅠ表达降低,该改变可能与AD发病中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Aβ)1-42、Aβ1-40及过度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p-tau(181P)对老年性痴呆(AD)的诊断意义. 方法采用分层法选择早期AD患者23例(19≤MMSE≤26, CDR=1),中后期AD患者35例(MMSE<19, CDR≥2)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30例.所采集血标本置EDTA抗凝管中,低温离心取上清,加酸置低温冰箱保存.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Aβ1-42、Aβ1-40及p-tau(181P)蛋白水平.结果早期AD患者血浆Aβ1-42浓度较HC组显著升高,随着病情加重AD患者血浆Aβ1-42浓度明显下降,至中后期其水平与HC组差异无显著性.而AD各组患者血浆Aβ1-40浓度与H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D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p-tau(181P)蛋白且特异性较高,中后期AD患者血浆p-tau(181P)蛋白浓度较HC组显著升高.结论根据病程将AD患者进行分层并对血标本进行特殊处理,检测血浆中Aβ1-42、Aβ1-40及p-tau(181P)蛋白浓度可能成为临床辅助诊断AD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氧糖剥夺(OGD)细胞模型中,初步探讨丁基苯酞(NBP)调节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中关键酶淀粉样蛋白前体β位剪切酶1(BACE1)水平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Neuro-2a/APP695细胞,建立脑缺血体外OGD细胞模型,观察NBP对自噬抑制剂(3-MA)和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的作用。以NBP 10μmol·L-1为后续实验干预浓度分组:1对照组,不做处理;2 OGD组,OGD 1 h;3 OGD+NBP组;4 OGD+NBP+Rapa组,200 ng·L-1 Rapa预处理1 h;5 OGD+NBP+3-MA组,5 mmol·L-1 3-MA预处理1 h。采用单丹染色、Western blot及电镜等方法检测BACE1、LC3蛋白、抗凋亡蛋白(Bcl-2)和Beclin1蛋白水平以观察NBP调节自噬。结果 OGD处理后,细胞中BACE1蛋白表达降低(P0.05)。3-MA可增加BACE1蛋白表达(P0.01)。上调自噬及NBP可降低BACE1蛋白表达(P0.05)。此外,NBP增加Bcl-2表达而减弱应激损伤(P0.05)。结论 NBP可下调BACE1表达,其可能通过抑制自噬过度激活和(或)抗凋亡作用而保护细胞应对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AD转基因鼠空间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24只6月龄AD转基因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小檗碱小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和小檗碱大剂量组,后三组小鼠分别每天灌胃给予小檗碱10 mg/(kg·d)、50 mg/(kg·d)和200 mg/(kg·d)至10月龄.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和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小檗碱对AD转基因鼠空间记忆力和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40、42(Aβ40、Aβ42)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小檗碱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在测试第6天时均明显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均明显增加,脑组织Aβ40、Aβ42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檗碱可能抑制小鼠脑组织Aβ40、Aβ42的产生从而改善AD转基因鼠的空间记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自身抗Aβ抗体亲和力情况.方法 选择AD患者、正常中年人和正常老年人各20例,通过间接ELISA法结合硫氰酸盐洗脱检测各组血清抗Aβ抗体相对亲和力.结果 AD组血清抗Aβ抗体亲和力值为1.6(四分位数范围1.15~2.05),明显低于正常老年组[2.45(四分位数范围1.75~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正常中年组[2.35(四分位数范围1.35~3.05)]和正常老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根据对硫氰酸盐洗脱耐受情况将抗Aβ多克隆抗体组成分为低、中、高亲和力亚群,AD组低亲和力抗体为13%(四分位数范围5%~18%),明显高于正常老年组[5%(四分位数范围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AD组高亲和力抗体为15%(四分位数范围5%~24%),明显低于正常老年组[35%(四分位数范围2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AD患者血清自身抗Aβ抗体亲和力低于正常,抗Aβ多克隆抗体组成成份发生变化,低亲和力抗体亚群比例明显升高,推测可能是B细胞不完全免疫耐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兰他敏(Gal)对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通路的影响,探讨Gal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5μMAβ_(1-40)作用于SH-SY5Y细胞制备体外细胞损伤模型,0.3μM加兰他敏对Aβ_(1-40)处理的细胞进行干预并与正常细胞进行对照研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技术定量检测各组APP,sAPPα,β-淀粉样前体蛋白剪切酶-1(BACE1)表达水平。结果 Aβ_(1-40)孵育细胞24h之后,细胞损伤明显,存活率从95.78.±2.5%降到62.93±2.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Western-blot显示细胞内BACE1表达增加,APP表达无明显改变,细胞分泌sAPPα降低;在Aβ_(1-40)孵育之前给予加兰他敏作用24h,细胞损伤程度减轻,细胞的存活率上升(85.26±5.3%)(P0.01),细胞内BACE1表达较Aβ组下降,APP表达无明显改变,细胞分泌sAPPα升高。结论加兰他敏通过抑制Aβ_(1-40)诱导的APP的异常代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β(β-淀粉样肽)诱AD大鼠模型中海马HSP27和IL-1的表达, 研究信号转导及炎性机制在AD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下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AD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等方法, 观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及HSP27和IL-1 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变性、缺失,胶质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HSP27和IL-1 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多见(P<0.05);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海马组织HSP条带增宽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P27在AD的炎症反应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Aβ寡聚体(Amyloid-beta oligomers,Aβoligomers,AβOs)在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用不同聚集形式的Aβ处理拟老年痴呆细胞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js factor-α,TNF-α)、炎性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CCL-2),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CCL-3)及神经型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euronal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的表达.探讨炎性因子及nAChRs与Aβ寡聚体在阿尔茨海默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D患者(海马结构、颞叶及额叶皮质)Aβ寡聚体的表达.Elisa检测拟老年痴呆细胞模型中各组细胞TNF-α、MCP-1、MIP-lα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拟老年痴呆细胞模型中各组细胞α3、α7nAChRs的表达.结果 AβOs主要在神经细胞内表达,齿状回颗粒细胞、海马CA1-CA4锥体细胞及内嗅区皮质各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内均见棕黄色粒状阳性表达,此外,小血管壁也见AβOs阳性表达.与老龄对照者相比,AD患者海马各区锥体细胞及内嗅区皮质各层神经元AβOs表达明显增强,半定量分析显示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采用1mol/L浓度的Aβ1-42单体、纤丝体及寡聚体处理SH-SY5Y细胞48h后与对照组相比,Aβ寡聚体处理组α3、α7nAChR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炎性因子明显升高(P<0.05).结论 Aβ寡聚体能升高TNF-α、MCP-I、MIP-Iα,加速Aβ沉积,形成恶性循环的慢性炎症过程,降低神经型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α3、α7nAChRs的表达,说明AD发病机制中可溶性、呈寡聚状态的AβOs可能是引起AD神经元功能失调的主要神经毒性形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β3-10重复片段质粒免疫接种3月龄APPswe/PSEN1双转基因(AD)鼠脑内BACE1的影响。方法应用Aβ3-10重复片段质粒免疫3月龄APPswe/PSEN1双转基因鼠,同等剂量的PBS免疫对照组及C57BL/6J组小鼠,各组小鼠均在免疫后2、4、6次后通过RT-PCR法检测BACE1 m 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CE1/GFAP/NF-κB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Aβ1-42脑内分布情况。水迷宫检测其行为学改变。结果在免疫2次后BACE1 m RNA表达水平C57BL/6J组Aβ3-10组对照组(F=4.649,P=0.021);免疫4次Aβ3-10组C57BL/6J组对照组(F=115.683,P=0.001);免疫6次C57BL/6J组Aβ3-10组对照组(F=86.600,P0.001)。BACE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免疫2、4、6次后C57BL/6J组Aβ3-10组对照组(F=432.843,P0.001;F=57.673,P0.001;F=26.550,P=0.001),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免疫2次后C57BL/6J组Aβ3-10组对照组(F=109.127,P0.001);免疫4,6次后Aβ3-10组C57BL/6J组对照组(F=30.301,P0.001;F=129.967,P0.001)。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免疫2、4、6次后C57BL/6J组Aβ3-10组对照组(F=27.782,P=0.001;F=26.132,P=0.001;F=26.450,P=0.001);Aβ1-42在脑内的分布C57BL/6J组Aβ3-10组对照组(皮质:F=5.395,P=0.021;F=47.135,P=0.000;F=25.306,P=0.000,海马:F=11.023,P=0.002;F=14.936,P=0.001;F=50.132,P=0.000)。总潜伏期C57BL/6J组Aβ3-10组对照组(F=8.938,P=0.016;F=5.745,P=0.04;F=7.073,P=0.017)。结论 Aβ3-10重复片段质粒可以影响脑内BACE1的表达,影响Aβ产生,改善空间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二十烷酸对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β-分泌酶(BACE1)表达的影响,探讨饱和脂肪酸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2组:对照组、二十烷酸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元APP、BACE1蛋白表达,RT-PCR法分析APP及BACE1 mRNA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二十烷酸组神经元APP751+770mRNA表达和AP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CE1蛋白表达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饱和脂肪酸增加APP及BACE1表达,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缺血对阿尔茨海默病(AD)病程进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海马注射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Aβ)1-40建立AD模型,再于海马内注射ET-1建立脑缺血条件,观察脑缺血后AD样大鼠认知功能以及海马内Aβ沉积、神经元丢失和异常磷酸化tau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RT-PCR法检测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IL-1、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后AD样大鼠的认知功能明显下降,海马内Aβ沉积增加,神经元丢失增加,异常磷酸化tau表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以及IL-1和TNF-α的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 脑缺血加重了AD样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病理损伤,显著增加的星形胶质细胞及IL-1和TNF-α的表达参与了这一过程.防治脑缺血和抗炎治疗可能成为减缓AD进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AD与其部分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1975年至2009年收治的849例痴呆患者(确诊AD 549例,非AD 300例)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AD与血管性因素的相关性.Tg+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anⅡA低剂量组、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ⅡA高剂量组)或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TanⅡA 10 mg/(kg.d)组],分别建立AD合并慢性脑缺血小鼠模型并给予TanⅡA干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RT-PCR检测脑组织Aβ前体蛋白(APP)、VEGF、VEGFR-1 mRN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APP、Aβ、VEGF、VEGFR-1蛋白表达.另在细胞水平观察TanⅡ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成管的影响及VEGF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D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等血管性危险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非血管性因素肺炎则无相关关系.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nⅡA中剂量组、模型+Tan ⅡA高剂量组的寻台时间及游泳距离明显缩短,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减少,血浆VEGF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n ⅡA 10 mg/(kg.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约24d,APP、VEGF mRNA表达明显下调,VEGFR-1 mRNA表达明显上调,APP、Aβ、VE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VEGFR-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TanⅡ A 5μg/mL组HUVEC细胞毛细管形态完整且密度升高,VEGFR-1 mRNA和蛋白表达较低氧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发病与其血管性因素密切相关.TanⅡA可能通过上调VEGFR-1表达促进毛细管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改善模型小鼠痴呆症状,提示干预血管性因素可能防治A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磷酸化Tau(P-tau)、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以及Tau蛋白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主诉健忘组(SMC)30例,MCI患者30例,阿尔茨海默病组(AD)68例(轻度AD 24例,中度AD 22例,重度AD 22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5例血清中P-tau、Aβ1-42、Tau蛋白水平,并分析三种标记物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及MCI组相比,MCI组、AD组MMSE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AD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轻度、中度AD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CI组、AD组P-tau、Tau蛋白水平显著上升,且AD组高于MCI组,而Aβ1-42水平显著下降,且AD组下降幅度大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AD组P-tau、Tau蛋白水平高于轻度、中度AD组,而Aβ1-42水平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C 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标记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Tau蛋白、Aβ1-42、P-tau诊断相比,Tau蛋白、Aβ1-42、P-tau联合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病情发生及发展过程可能与血清P-tau、Aβ1-42、Tau蛋白水平异常有关,通过测定这三种标记物可有效预测MCI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检测11名健康对照者、11例MCI患者及11例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P-2A的活性,并用Western bolt检测PP-2A蛋白的表达.结果 MCI组外周血淋巴细胞PP-2A活性(0.71±0.12)及蛋白表达(0.80±0.05)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1±0.09)和(0.96±0.07)]相比明显降低(均P<0.01);AD组PP-2A活性(0.64±0.11)及蛋白表达(0.76±0.06)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D组PP-2A活性及蛋白表达比MCI组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CI及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P-2A的活性及表达降低,在MCI的诊断中可能有参考价值,同时亦可能对AD的诊断有一定的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