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辨证研究——附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据国外流行病学统计,MCI患者进展为AD的年发生率为10%~15%,有2/3的阿尔滋海默病(M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是由MCI转变而来。由此可见,MCI是AD的高危人群。因此,正确认识MCI对预防和早期治疗AD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运用中医药对MCI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有关MCI的中医辨证问题尚未统一,本文通过对142例MCI的中医脏腑归属、虚实辨证作一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与血脂、叶酸、维生素B12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MCI 115例、阿尔茨海默病(AD)105例和正常老年人(对照组)80例的血清血脂、叶酸、维生素B12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 MCI组和AD组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MCI组和AD组血清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MCI组和AD组之间血清血脂水平、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MCI组和AD组的T3和FT3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5),AD组较MCI组降低均更明显(P均〈0.05)。而MCI组、AD组和对照组间的T4和FT4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TSH水平方面,MCI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D组较MCI组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血清TC、LDL-C水平升高,叶酸和维生素B12及血清T3、FT3水平降低与MCI和AD的发病有关,TSH在MCI向AD的转变过程中可能有临床参考价值。降脂、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维持甲状腺功能的正常可能对防治MCI和AD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静息态BOLD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功能改变差异,早期干预MCI 和AD 的发展,并为其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2012 年9 月-2014 年3月,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临床确诊为MCI、AD 患者、正常健康体检者30 例,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进行头颅常规MRI 扫描及静息态BOLD-fMRI 扫描,对图像分析,观察正常组和MCI 组及AD 组脑功能改变的差异.结果 正常组与后扣带回(PCC)有连通性的默认网络,其脑区分布较为对称,连通性较为完整;MCI 组与PCC 有连通性的默认网络,其包含的激活脑区范围(体素)较正常组减少;AD 组中此默认网络所包含脑区的部位及各脑区激活范围(体素)较前两组显著减少,且双侧海马未激活.结论 静息态BOLD 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可以早期诊断轻度认知障碍MCI,并为早期干预其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正常老化过程与老年性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其向阿尔茨海默病(AD)转化的风险很高,是公认的高危人群。对MCI患者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可延缓病程进展,目前MCI已成为痴呆研究的焦点。本文拟对近期有关MCI的定义、诊断标准及流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中医证候规律,为中医药早期干预痴呆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将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114例与认知正常者(NCS)63例、AD患者17例的中医证候进行对比研究。采用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等评价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并用于痴呆的筛选。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CMS)甲套用于评估记忆功能。参照《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拟订"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辨证量表(草案)",对观察对象进行中医证候诊断。结果:肾气虚证、痰浊证、血瘀证在三组中均是最常见的证候。与NCS组相比,三个常见证候出现比率在MCI组、AD组中呈现增加趋势;MCI和AD组单个证候出现比率呈下降趋势,而复合证候出现比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这三个常见证候中,痰浊证积分在MCI和AD组显著高于NCS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而肾气虚证、血瘀证积分在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认知尚未受损的中老年人中就已出现与MCI和AD相似的中医证候表现,此时,证候表现相对单一或程度较轻,一旦出现认知损害(MCI或AD),中医证候表现更为复杂,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6.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on impairment, MCI)是尚未达到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诊断标准且可逆转为正常脑老化状态的最佳窗口期。情志异常、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日久致肝郁)已被证实为MCI的重要情志病机,且“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致衰加速脑老化”的科学假说已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得到初步证实,疏肝法干预肝郁型MCI患者疗效显著,但以上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述。因此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医学对MCI的认识,长期情绪不调肝失疏泄对MC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疏肝解郁方药及其成分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并提出使用无束缚性设计的眼动技术以探索疏肝法改善肝郁型MCI的可行性,为MCI的中医药干预及其神经机制探讨提供新思路,为中医情志衰老学说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7.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简称MCI)指有记忆障碍和(或)轻度的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个体的社会职业或日常生活功能未受影响,亦不能由已知的医学或神经精神疾病解释,是介于正常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有研究表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向阿尔茨海默病(AD)的转化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支持MCI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痴呆的临床前或早期阶段的观点,因此,及早重视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对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患者一般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保持完好,尚未达到AD的诊断标准。由于MCI被认为是AD的前期状态,而AD中晚期疗效不佳,故对MCI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MCI在治疗上大多是沿用对AD治疗的药物,疗效尚不确定,因此研究中医对MCI的认识和治疗更能体现中医特色。本文主要从中医对MCI的认识、辨证分型标准及中医药治疗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进一步掌握MCI的动态,为提高中医药疗效、降低AD的发病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情况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组)、阿尔茨海默病组(AD组)和认知正常者(NC组)3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情况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测评。结果A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与MCI组、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MCI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AD组和McI组之间血清T3、FT3、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与AD组血清T3、FT3、FT4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D患者和MCI患者存在着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并且与认知障碍严奄程度存在相美性.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为AD和MCI患者的临康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AD的早期阶段,其是介于正常衰老和老年痴呆(阿尔茨默海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临床状态,向AD的转化率是正常人的10倍,及时、准确的筛查和诊断MCI对防治AD有重要意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在MCI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MoCA量表的应用状况、内容特点、考评分析及优缺点等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促进该量表在国内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一种处在正常的老化和轻度痴呆间的过渡状态,能够进一步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被认为是AD痴呆的前期。不少研究显示,针灸对改善MCI患者认知功能,尤其是提高记忆力,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已经成为治疗MCI的重要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主要是指记忆力下降和/或其他认知域出现的轻微受损,多见于老年人群,亦可视之为正常老年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过渡阶段,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诊治,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可引发AD,继而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早期识别MCI并进行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刺疗法已广泛应用于MCI的治疗中,然而针刺治疗MCI的具体机制尚未彻底阐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无辐射性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有效反映患者的早期脑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神经中枢反应,已被用于MCI的早期诊断及针刺治疗机制的相关研究中。该文就针刺治疗MCI的静息态f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间的过渡状态.通过前瞻性研究发现,MCI患者转化为AD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群.因此,预防和延缓AD的发生,关键在于控制MCI.笔者2005-06~2007-05用复方海蛇胶囊治疗MCI8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正常老化和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中间状态,是AD的前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MC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MCI的定义、分型及流行病学,并从中医角度分析了MCI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最新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从"治未病"理论出发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提出利用中医护理对MCI进行干预,可防治、防止或减缓老年痴呆(AD)的发生,进一步发挥中医促进身心健康和干预MCI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老年健忘是一种由增龄所引起的记忆减退,"增龄相关性记忆减退"(AAMI)可进一步发展为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itive impairment,MCI)甚至发生阿尔海默氏病(AD).有研究表明,MCI患者发生AD的危险性明显增高[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探讨老年健忘症对于预防阿尔海默氏病(AD)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试就老年健忘的病机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参银口服液治疗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参银口服液治疗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疗效及降低阿尔茨海默病(AD)转化率的可能。方法117例MCI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2例)、维生素E组(38例)和安慰剂组(37例),疗程共12个月,随访至停药6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中药组MCI患者画钟测验、无意义图形再认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值均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中药组红细胞膜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低于安慰剂组及维生素E组(P〈0.05或P〈0.01)。停药6个月后安慰剂和维生素E组分别有2例和5例转化为AD,中药组未见转化病例。结论参银口服液具有类胆碱酯酶抑制剂作用,能改善MCI患者认知功能,对降低AD转化率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轻度认知损害(MCI)指非痴呆老年人出现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无关的记忆及其他认知损害(包括失认、失用、失语、抽象思维和判断力损害),是界于正常老年与早期痴呆之间的一种状态,有发展到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危险。研究表明患者的认知损害与睡眠障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和关联性负变CNV在发现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和离退休职工根据相关选择诊断标准及量表筛选出30例MCl患者(MCI组),30例正常对照者(NC组),及20例临床诊断很可能AD病人(AD组)。对各组受试对象检测事件相关电位中视觉P300的各项指标。结果:1.AD组、MCI组、NC组视觉ERP—P300的P3潜伏期三组比较显著性差别(p〈0.01)。2.视觉的P3潜伏期与MMSE分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O.569;P值小于O.01。结论:认知电位和视觉ERP—P300可以作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诊断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顺  安宁  白妍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343-344,F0003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具有轻度记忆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异常,介于正常老化与阿尔兹海默病(AD)之间的中间状态。目前,MCI的诊断主要参考Petersen[1]等提出的标准。研究显示,70岁以上的老年人14%~18%有认知功能缺损,而其中44%的MCI患者在约3年后转化为AD,转化率高于普通人群[2]。目前AD尚无根治措施,MCI是防治AD的重要阶段。近年来中医药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将其中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