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清热化湿方对人胃腺癌细胞7901增殖、凋亡及CD14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照组予胎牛血清,治疗组分别予不同体积分数(5%,10%,15%,20%,30%)清热化湿方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胃腺癌细胞SGC-7901,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免疫组化、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D14,TNF-α,IL-1β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GC-790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且与药物质量浓度有剂量依赖性(P<0.05)。治疗组可明显下调CD14,TNF-α,IL-1β蛋白及mRNA表达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以中剂量更为明显。结论: 清热化湿方可能通过调控CD14,TNF-α,IL-1β表达,介导SGC-7901细胞S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防治胃癌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散结复方预防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单纯行放疗,治疗组在进行放疗的同时口服清热活血散结中药。观察放疗前后、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胸部CT、肺损伤(RTOG标准),并采用身体机能状态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进行评估,比较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及放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TGF-β1 水平。结果:两组均无脱落及剔除病例,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放疗后中药治疗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KPS评分,治疗组肺损伤等级评价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8.71% vs 72.58%,P<0.05);两组放疗前血清IL-6,TNF-α,TGF-β1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放疗结束、放疗后6月,治疗组血清IL-6,TNF-α,TGF-β1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L-6,TNF-α,TGF-β1 水平均在放疗结束时达到高峰。结论:清热活血散结复方安全有效,能够降低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并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患者的血清IL-6,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细胞水平观察黄芪-白花蛇舌草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6(IL-6),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设立空白组(完全培养基),黄芪-白花蛇舌草低、中、高质量浓度组(20,40,60 mg·L-1),顺铂低、中、高质量浓度组(5,10,20 mg·L-1),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黄芪-白花蛇舌草(0,20,40,60 mg·L-1)和顺铂(0,5,10,20 mg·L-1)干预A549细胞24,48,72 h后的细胞活性,计算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筛选出各药物组最佳浓度;分别用完全培养基,黄芪-白花蛇舌草(40 mg·L-1),顺铂(10 mg·L-1),联合药物(40 mg·L-1+10 mg·L-1)干预肺腺癌A549细胞,设置为空白组、黄芪-白花蛇舌草组、顺铂组、联合组,计算各组在24,48,72 h后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72 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HIF-1α,Cyclin D1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蛋白PI3K,Akt,p-Akt,mTOR,HIF-1α,Cyclin D1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作用细胞24 h后,各黄芪-白花蛇舌草组对细胞增殖未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48 h,与空白组比较,黄芪-白花蛇舌草组对肿瘤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P<0.05),表现出时间依赖性,在作用细胞72 h,黄芪-白花蛇舌草各浓度组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故选用40 mg·L-1为中药最佳浓度组,用于后续实验。与空白组比较,经过不同浓度顺铂干预后,细胞增殖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P<0.05),表现出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基于细胞存活率考虑,选用顺铂10 mg·L-1为最佳浓度。与空白组比较,黄芪-白花蛇舌草与顺铂联合应用明显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增殖抑制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依赖性(P<0.05),且药物作用72 h,联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更加显著(P<0.01);与空白组比较,各用药组细胞培养液IL-6分泌显著降低(P<0.01),以联合组下降更加突出。与空白组比较,黄芪-白花蛇舌草、顺铂均能降低HIF-1α,Cyclin D1 mRNA水平(P<0.05,P<0.01),且联合用药降低幅度更加明显;各用药组PI3K,p-Akt,mTOR,HIF-1α,Cyclin D1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联合组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顺铂组(P<0.01)。结论 黄芪-白花蛇舌草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潜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6/PI3K/Akt/mTOR-HIF-1α轴的表达与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莲花总黄酮(Flavonoids from Trollius ledebouri Reichb,FTLR)解热作用。方法:选取连续3天基础体温在38.5~39.0 ℃ 的家兔,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250 ng·kg-1发热模型,取药后1.5 h体温上升>1 ℃ 的家兔30只。按体温分层随机分为发热模型组、FTLR 200,100,50 mg·kg-1剂量组,阿司匹林组100 mg·kg-1组,灌胃给药,发热模型组ig等容积蒸馏水。药后1,2,3及4 h分别测体温1次。采用ELISAE法测定血清中TNF-α和IL-1β及脑脊液中PGE2表达水平。结果:FTLR 200及100 mg·kg-1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家兔各时间点的平均体温明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50 mg·kg-1组家兔药后2~4 h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各给药组血清中TNF-α和IL-1β及脑脊液中PGE2的含量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FTLR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其解热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菌内毒素引起的TNF-α,IL-1β和PGE2等致热因子的合成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氯化钴(CoCl2)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缺氧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CoCl2模型组(200 mmol·L-1)、鳖甲煎丸低(0.55 g·kg-1)、中(1.1 g·kg-1)、高(2.2 g·kg-1)和扶正祛瘀胶囊组(0.56 g·kg-1扶正祛瘀胶囊)。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与HIF-1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HIF-1α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CoCl2刺激24 h后,RAW264.7细胞增殖受抑制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相应含药血清处理24 h后,各用药组能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IL-1β、IL-6 mRNA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处理后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巨噬细胞中HIF-1α、IL-1β、IL-6 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及M1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HIF-1α、IL-6、TNF-α蛋白表达降低(P<0.05),CD163、IL-10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IKKα/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NF-κB p65、p-NF-κB p65、p-IKKα/β、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进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和扶正祛瘀胶囊组能抑制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结论 鳖甲煎丸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减轻缺氧环境下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损伤,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HIF-1α/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喘平方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 方法: 取白化豚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麻黄组(0.20 g·kg-1)、洋金花组(0.07 g·kg-1)、喘平方组(0.32 g·kg-1)、地塞米松组(7.5×10-4 mg·kg-1),通过对豚鼠ip卵蛋白致敏并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实验性哮喘豚鼠模型;治疗组自注射第14天起每天ig给药1次,连续7 d,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豚鼠的一般情况,豚鼠肺泡灌洗液中免疫球蛋白E(Ig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肺组织病理情况。 结果: 各组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分别为:正常组IgE(68.25±5.92) mg·L-1,TGF-β1(78.72±10.92)ng·L-1,TNF-α(388.02±55.61) ng·L-1;模型组IgE(137.28±14.38) mg·L-1,TGF-β1(172.39±14.04)ng·L-1,TNF-α(752.76±51.25)ng·L-1;喘平方组IgE(76.35±6.22) mg·L-1,TGF-β1(115.76±9.17)ng·L-1,TNF-α(569.32±39.7) ng·L-1;哮喘组及喘平方组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喘平方组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含量均低于哮喘组(P<0.05)。 结论: 喘平方能够通过下调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含量,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气道炎症症状、控制或延缓气道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赤雹果总有机酸解热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赤雹果总有机酸(TOATDF)的解热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ip 内毒素(LPS)100 μg·kg-1制备大鼠发热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 TOATDF 300,150,75 mg·kg-1剂量组,阿司匹林150 mg·kg-1对照组及模型组,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药后每1 h测量体温1次,连续6次。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法测定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1β及脑脊液中PGE2表达水平。结果:TOATDF 300,150 mg·kg-1剂量组大鼠各时间点的平均体温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 P<0.01);75 mg·kg-1组大鼠药后2~5 h体温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阿司匹林组药后1~5 h体温明显低于模型组。各给药组血清中TNF-α,PGE2,IL-β及脑脊液中PGE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模型组(P<0.05或P<0.01),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OATRF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解热作用与抑制致热原诱发的PGE2,TNF-α和IL-β等致热因子的产生或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复方新制剂(K-CoxB-JN)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CVB3感染Balb/c小鼠造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分为5组:K-CoxB-JN复方新制剂低、中、高剂量组(0.2,0.4,0.8 g·kg-1),利巴韦林组(0.075 g·kg-1),模型组,并设正常组,鼠腹腔接种病毒2 h后开始灌胃,连续灌胃14 d。观察小鼠一般状态、记录死亡数,计算小鼠生存率;取血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取心脏,计算心脏指数,HE染色,计算病理积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心脏指数、心脏病理积分均升高(P<0.05),生存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K-CoxB-JN各组小鼠心脏指数,TNF-α,IL-6水平、心脏病理积分均降低(P<0.05),生存率升高(P<0.05)。结论:调节TNF-α,IL-6水平可能是K-CoxB-JN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蛤蚧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利血平(0.5 mg·kg-1)诱导大鼠抑郁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1.8 mg·kg-1),蛤蚧提取物高、低剂量组(12,6 g·kg-1),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次/d,连续给药10 d。给药结束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前额皮层中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水平;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中细胞的变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NF-κB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蛤蚧提取物能明显缩短大鼠的悬尾不动时间和游泳不动时间;与模型组比较,蛤蚧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大鼠眼睑下垂现象和圈内保留时间(P<0.05);升高血清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水平(P<0.05),降低血清和前额皮层中MAO,IL-6,TNF-α的水平(P<0.05);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IL-6,NF-κB,TNF-α mRNA的水平以及TLR4,NF-κB蛋白的表达(P<0.05,P<0.01);改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症状。结论 蛤蚧提取物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抑郁病理损伤,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决明子乙醇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血糖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调脂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饲喂高脂饲料和饮用10%乙醇溶液的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血脂康,0.15 g·kg-1),决明子低、中、高(4,8,16 g·kg-1)剂量组,各组均按10 mL·kg-1体积ig给予相应药物,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ig 4周。灌胃给药期间继续饲喂高脂饲料和饮用10%乙醇溶液。末次给药后,采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葡萄糖(Glu)的含量,并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显著降低(P<0.01);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决明子乙醇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LDL-C,Glu的含量,显著升高HDL-C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P<0.01)。结论:决明子乙醇提取物不仅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糖及血脂水平,亦可明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这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黄、干姜、黄芩、桑白皮4味归肺经中药对小鼠肺热证的影响,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麻黄、干姜、黄芩、桑白皮组(20,10 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7 d,每天1次,于实验第4,5,6天鼻腔滴入肺炎链球菌菌液建立小鼠肺热证模型,病理学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TNF-α,白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实变(P<0.001),血清TNF-α含量升高(P<0.01),肺组织TNF-α,IL-1β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麻黄低剂量组,干姜高、低剂量组,黄芩高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有明显改善(P<0.01,P<0.05);血清TNF-α含量降低,除干姜高剂量组、黄芩低剂量组,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肺组织TNF-α,IL-1β蛋白表达降低,其中,TNF-α表达除干姜低剂量组、桑白皮高剂量组,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L-1β表达除麻黄低剂量组、桑白皮低剂量组,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麻黄、干姜、黄芩、桑白皮可以干预肺热证,抑制TNF-α,IL-1β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减轻小鼠肺热证肺组织损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信号通路探讨柴胡桂枝汤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TNBC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培他滨组(0.2 mg·kg-1),柴胡桂枝汤低、中、高剂量组(10.62、21.23、42.46 g·kg-1),每组10只,干预21 d。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TNF-α、VEGFA的表达水平及CD34染色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卡培他滨组、柴胡桂枝汤低、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HIF-1α mRNA显著降低(P<0.01),HIF-1α、TNF-α、VEGFA和CD34阳性细胞表达及MVD明显降低(P<0.05,P<0.01),HIF-1α、VEGFA、EGF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卡培他滨组比较,柴胡桂枝汤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HIF-1α mRNA显著降低(P<0.01),HIF-1α、TNF-α和VEGFA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降低(P<0.01),CD34表达及MVD显著降低(P<0.01),HIF-1α、VEGFA、EGFR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柴胡桂枝汤可能通过调控HIF-1α/ VEGFA信号通路,抑制TNBC细胞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归芪定年方(GDP)对D-半乳糖(D-gal)诱导致衰型小鼠肾系膜细胞中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D-gal 10 g·L-1诱导复制小鼠肾系膜细胞衰老模型,经GDP 40 mg·L-1水煎剂处理3 d后,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测定细胞衰老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JAK2/STA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STAT1,磷酸化STAT1(p-STAT1),STAT3,p-STAT3蛋白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GDP最佳药物质量浓度为40 mg·L-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A-β-gal细胞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G0/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G2/M期和S期细胞百分数显著降低(P<0.01),TNF-α,IL-6,NF-κB和IL-1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 STAT1,p-STAT1,STAT3和p-STAT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GDP组SA-β-gal细胞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G0/G1期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G2/M期和S期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P<0.01),TNF-α,IL-6,NF-κB和IL-1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STAT1,p-STAT1,STAT3和p-STAT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GDP可延缓小鼠肾系膜细胞衰老的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JAK2/STAT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中医经方大黄?虫丸干预小鼠硅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其对小鼠硅肺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36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1.560,0.780,0.390 g·kg-1)组,汉防己甲素组(0.039 mg·kg-1),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用静式染毒法连续40 d吸入二氧化硅(SiO2)粉尘复制小鼠硅肺纤维化模型,并用相应药物进行干预28 d后处死小鼠,获得血清和肺组织样品,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运用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mad2,Smad3,Smad7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TNF-α,IL-1β,IL-6和HY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HYP的含量(P<0.05,P<0.01),可见大黄?虫丸能够减轻硅肺小鼠肺部炎症。同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p38 MAPK,NF-κB p65,TGF-β1α-SMA,Smad2和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中的p38 MAPK,NF-κB p65,TGF-β1α-SMA,Smad2和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大黄?虫丸能改善硅肺小鼠肺泡炎症、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情况,因而起到减轻纤维化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调节p38 MAPK/NF-κB/TGF-β1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经HPLC-MS/MS手段鉴定分离十大功劳叶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小鼠行为绝望实验初步探究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的潜在抗抑郁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氟西汀组(10 mg·kg-1)、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组(10、2.5 g·kg-1),连续灌胃给药12 d,于末次给药1 h后,测定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进而采用利血平(0.5 mg·kg-1)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抑郁模型探究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分组如下,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8 mg·kg-1)、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组(10、2.5 g·kg-1),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0 d,末次给药1 h后,做行为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IL-6和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从十大功劳叶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7种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小鼠行为绝望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十大功劳叶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大鼠抑郁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大鼠上睑下垂现象明显增加(P<0.05),圈内保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鼠脑组织中IL-6、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十大功劳叶提取物高剂量明显缩短大鼠在圈内保留时间(P<0.05),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P<0.05,P<0.01),降低大鼠脑组织中IL-6、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P<0.01);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NLRP3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十大功劳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能改善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M)联合贝伐珠单抗(BV)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并基于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OM调控BV引起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实验观察OM(0,0.5,1.0,2.0,4.0,8.0,16.0 mmol·L-1)及BV(0,0.25×10-4,0.50×10-4,1.00×10-4,2.00×10-4,4.00×10-4,8.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侵袭小室法(transwell)和划痕损伤修复实验观察OM(4.0 mmol·L-1)与BV(2.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OM(4.0 mmol·L-1)与BV(2.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影响,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OM(2.0,4.0,8.0,16.0 mmol·L-1)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5,P<0.01),而BV未表现出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两药联合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OM可显著减少MCF-7细胞的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目(P<0.01),BV可明显增加MCF-7细胞的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目(P<0.05,P<0.01)。与BV比较,联合后OM可显著抑制BV引起的MCF-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0.01)。与空白组比较,OM及两药联用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中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的磷酸化(P<0.01);OM及两药联用后显著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原癌基因(c-Myc),CD44,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表达(P<0.05,P<0.01);OM及两药联用可显著降低EMT中钙离子依赖的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钙离子依赖的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0.01),BV组上述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反(P<0.05,P<0.01)。结论 OM与BV联合后OM可通过有效抑制BV引起的Wnt/β-catenin通路激活逆转EMT机制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引火汤(YHT)对慢性应激诱导的双侧卵巢摘除(OVX)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探索其基于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β(ERβ)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阳性药组(E2,0.13 mg·kg-1)和引火汤组(YHT,23.4 g·kg-1)。采用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方法复制OVX。双侧卵巢摘除术后第8天,各组小鼠开始CUMS并开始给药,强迫游泳(FST),悬尾(TST),旷场(OFT)3种行为学实验观察各组小鼠不动时间、水平运动评分及垂直运动评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脑组织E2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芳香化酶(Cyp19)基因转录,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海马齿状回ERα和ERβ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内总ERα和ERβ蛋白水平。第二部分实验分Sham,OVX,YHT和阻断剂组(Y+B,23.4 g·kg-1+100 μg·kg-1),Y+B组小鼠在引火汤灌胃同时采用隔天腹腔注射方式的给予ERβ阻断剂(PHTPP),3种行为学实验观察各组小鼠不动时间、水平运动评分及垂直运动评分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OVX组小鼠不动时间显著增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和脑内E2显著降低(P<0.01),脑内Cyp19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β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OVX组比较,E2组小鼠不动时间显著降低、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水平显著增加(P<0.01),血清E2显著升高(P<0.01),脑内Cyp19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β表达显著升高(P<0.01),YHT组小鼠不动时间显著降低、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水平显著增加(P<0.01),血清E2未见升高,脑内E2明显升高(P<0.01),脑内Cyp19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齿状回和脑内总ERβ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PHTPP可阻断引火汤对OVX小鼠在FST,TST,OFT实验中的作用。结论 引火汤促进脑内源性雌激素合成和释放,激活E2/ERβ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改善慢性应激诱导的OVX小鼠抑郁样行为关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檗碱吴茱萸碱对胃癌细胞株(AGS)细胞增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小檗碱、吴茱萸碱及两药联用对AG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檗碱、吴茱萸碱及两药联用对AGS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ELISA法测定小檗碱、吴茱萸碱及两药联用 对AGS细胞TNF-α和IL-8含量的影响。结果: 小檗碱15 μmol·L-1和吴茱萸碱45 μmol·L-1联用时对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 用弱于吴茱萸碱单用;小檗碱83 μmol·L-1和吴茱萸碱1.4 μmol·L-1 联用时对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稍优于两药单用,两药联用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的作用较两药单用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檗碱83 μmol·L-1和吴茱萸碱1.4 μmol·L-1联用增加AGS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作用优于两药单用。小檗碱具有降低AGS细胞培养上清IL-8含量的趋势,而吴茱萸碱能够显著增强AGS细胞培养上清IL-8的含量(P <0.01),两药联用能够显著降低AGS细胞培养上清中IL-8的含量(P <0.01)。结论: 不同剂量的小檗碱吴茱萸碱联用对AGS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小檗碱能够抑制吴茱萸碱诱导的AGS细胞IL-8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葶苈草颗粒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昆明种小鼠,用3%恶唑酮(OXZ)复制小鼠OXZ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组(等容蒸馏水)、葶苈草颗粒(1.95,3.9,7.8 g·kg-1)治疗组、柳氮磺胺吡啶(0.39 g·kg-1)阳性药对照组,ig每天 1 次,连续治疗4 d。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4 d后,与模型组比较,葶苈草颗粒3.9,7.8 g·kg-1治疗组,血清和结肠组织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肠组织MPO,IL-1β,TNF-α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葶苈草颗粒治疗组总DAI值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葶苈草颗粒对OXZ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和抑炎细胞因子IL-10之间的平衡,有效减轻实验性结肠炎炎症,从而起到治疗IB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2.1×10-5 g·kg-1),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运用Aβ1-42海马注射复制AD大鼠模型,术后连续灌胃治疗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改变,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海马中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海马α7nAChR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脑组织皮质区神经元坏死、海马区锥体细胞或颗粒细胞坏死、排列紊乱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明显,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逃逸平台次数降低、有效区域停留时间、有效区域游泳路径均减少(P<0.05,P<0.01),血清中ACh,ChAT浓度降低(P<0.01),海马中ACh,AchE,ChAT含量,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变短(P<0.05),逃逸平台次数、有效区域游泳路径、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E,ChAT,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海马α7nAChR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1);高剂量组有效区域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延长(P<0.01);逃逸平台次数增加,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AchE,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显著改善Aβ1-42诱导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Aβ1-42所导致的胆碱能系统损伤,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