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M)联合贝伐珠单抗(BV)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并基于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OM调控BV引起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实验观察OM(0,0.5,1.0,2.0,4.0,8.0,16.0 mmol·L-1)及BV(0,0.25×10-4,0.50×10-4,1.00×10-4,2.00×10-4,4.00×10-4,8.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侵袭小室法(transwell)和划痕损伤修复实验观察OM(4.0 mmol·L-1)与BV(2.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OM(4.0 mmol·L-1)与BV(2.00×10-4 mmol·L-1)联合后对MCF-7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影响,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OM(2.0,4.0,8.0,16.0 mmol·L-1)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5,P<0.01),而BV未表现出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两药联合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OM可显著减少MCF-7细胞的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目(P<0.01),BV可明显增加MCF-7细胞的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目(P<0.05,P<0.01)。与BV比较,联合后OM可显著抑制BV引起的MCF-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0.01)。与空白组比较,OM及两药联用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中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的磷酸化(P<0.01);OM及两药联用后显著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原癌基因(c-Myc),CD44,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表达(P<0.05,P<0.01);OM及两药联用可显著降低EMT中钙离子依赖的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钙离子依赖的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P<0.01),BV组上述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反(P<0.05,P<0.01)。结论 OM与BV联合后OM可通过有效抑制BV引起的Wnt/β-catenin通路激活逆转EMT机制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基于热休克蛋白90靶点的苦参碱衍生物C4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子对接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苦参碱衍生物C4(0、1、2、4、8 μmol·L-1)对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调控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衍生物C4(0、0.25、0.5、1、2、4、8、16 μmol·L-1)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衍生物C4(0、2、4、8 μmol·L-1)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衍生物C4(0、2、4、8 μmol·L-1)对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衍生物C4(0、2、4、8 μmol·L-1)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衍生物C4(0、2、4、8 μmol·L-1)对A549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衍生物C4(0、1、2、4、8 μmol·L-1)对A549细胞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胱天蛋白酶-9(Caspase-9)、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基因(Bax)、B细胞淋巴瘤2相关的细胞死亡激动剂(Bad)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衍生物C4能有效地与Hsp90蛋白通过水介导的氢键网络与天冬氨酸-51(ASN-51)、甘氨酸-135(GLY-135)、苯丙氨酸-138(PHE-138)的残基相互作用,和PHE-138苯环之间的π-π堆积相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其亲和力,与空白组比较,衍生物C4可以明显的下调A549细胞内Hsp90蛋白表达(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衍生物C4可以明显降低细胞活力(P<0.05,P<0.01);给药24、48、72 h,衍生物C4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32±0.14)、(7.79±0.16)、(3.26±0.09) μmol·L-1;与空白组比较,衍生物C4(2、4、8 μmol·L-1)使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0.05,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衍生物C4可以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P<0.05,P<0.01),其中浓度在8 μmol·L-1时效果最为显著(P<0.01);与空白组比较,衍生物C4可以显著诱导A549细胞发生凋亡反应(P<0.01),在0、2、4、8 μmol·L-1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8±0.35)%、(4.97±0.36)%、(8.86±0.50)%、(20.67±0.99)%;与空白组比较,衍生物C4可以明显增加Caspase-9、Bax、Bad蛋白表达量(P<0.05,P<0.01),使PI3K、p-PI3K、p-Akt、EGFR、Bcl-2蛋白表达量发生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Akt蛋白的表达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结论 衍生物C4发挥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活力、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促进细胞的凋亡反应,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乏氧状态下,川芎嗪(TMP)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干细胞样细胞(CSLCs)血管生成拟态(VM)的作用,及TMP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无血清成球培养法分离富集A549 CSLCs,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 CSLCs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low表达水平,使用CoCl2化学诱导乏氧模型。细胞活性与增殖检测(CCK-8)法检测(100、200、400、800、1 600、3 200 μmol·L-1)TMP对A549 CSLCs细胞活力的作用,选择对A549 CSLCs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的低、中、高浓度(100、200、400 μmol·L-1)进行后续实验。小管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TMP对乏氧状态A549 CSLCs VM形成的作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TMP对乏氧状态CSLCs HGF/c-Me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分离富集CSLCs CD44+/CD24-/low表达比例为(80.3±0.21)%,与A549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CCK-8法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各浓度TMP组CSLCs抑制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24 h TMP组(800、3 200 μmol·L-1);48 h TMP组(1 600、3 200 μmol·L-1)CSLCs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小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及贝伐珠单抗(Bev)组比较,各浓度TMP组小管结点、交叉点数显著下降(P<0.01);与SU11274组比较,TMP各组小管结点及交叉点数目减少,TMP组(200 μmol·L-1)小管交叉点数明显减少(P<0.05);TMP组(400 μmol·L-1)小管结点数及交叉点数显著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各浓度TMP组HGF、c-Met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 TMP能够在体外模型中抑制乏氧状态A549 CSLCs VM形成,可能通过调控HGF/ c-Met相关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盐酸小檗碱(BBH)通过甲羟戊酸(MVA)途径抗肺癌细胞的药效及机制。方法 以人源肺癌细胞A549与鼠源肺癌细胞LLC作为研究对象,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BBH(10、20、30、40、50 μmol·L-1)对2种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48 h);然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BBH(40 μmol·L-1)对A549与LLC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24、48 h);集落形成实验比较BBH(10、20、40 μmol·L-1)给药下2种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试剂盒检测BBH(40 μmol·L-1)对A549与LLC细胞中乙酰辅酶A(A-CoA)和总胆固醇(TC)含量的影响;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接BBH与MVA途径调控蛋白固醇调节结合原件蛋白2(SREBP2);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BBH(40 μmol·L-1)对A549与LLC细胞中MVA途径9个相关mRNA[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酶1(HMGCS1)、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甲羟戊酸激酶(MVK)、磷酸甲羟戊酸激酶(PMVK)、5-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MVD)、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DPS)、角鲨烯单加氧酶(SQLE)、法尼基二磷酸法尼基转移酶1(FDFT1)、异戊二烯基二磷酸合酶1(GGPS1)]表达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BH(40 μmol·L-1)对2种细胞中MVA途径3个基因(HMGCS1、HMGCR、FDFT1)的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HMGCS1、HMGCR、FDFT1与SREBP2的转录基因SREBF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关系。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BBH组A549与LLC细胞的增殖、迁移与集落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分子对接表明BBH与SREBP2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与空白组比较,BBH组MVA途径的代谢产物A-CoA与TC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给药BBH后,A549与LLC细胞中MVA途径基因HMGCS1、HMGCR、MVK、PMVK、MVD、FDPS、SQLE、FDFT1、GGPS1 mRNA的表达降低(P<0.01),HMGCS1、HMGCR、FDFT1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在NSCLC患者中,HMGCS1、HMGCR、FDFT1与SREBF2呈高度相关(R=0.54、R=0.57、R=0.48)。结论 BBH可抑制A549与LLC细胞的增殖、迁移与集落形成能力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原因可能与BBH结合SREBP2调控MVA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去氢木香内酯(DL)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凋亡、自噬的影响,以期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研究0、5、10、15、20、25 μmol·L-1 DL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研究DL对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选择10、20 μmol·L-1作为DL低、高浓度组,采用荧光染料Hoechst 33258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DL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吖啶橙染色检测DL给药后自噬溶酶体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DL对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对比DL单独给药及其分别与自噬抑制剂巴佛洛霉素-A1(BAF-A1)、3-甲基腺嘌呤(3-MA)联合用药对A549细胞自噬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观察DL对A549细胞信号通路调控的作用。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10、15、20、25 μmol·L-1 DL组A549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1);5 μmol·L-1 DL可显著抑制A549克隆细胞形成(P<0.01),说明DL能够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与空白组比较,DL组(10、20 μmol·L-1)凋亡细胞数目增多,DL组(20 μmol·L-1)中凋亡相关蛋白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PARP)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1),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1)。吖啶橙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DL组(20 μmol·L-1)橙色荧光增强,说明自噬溶酶体的生成数量增多。DL组(20 μmol·L-1)还能使细胞内LC3橙色荧光颗粒明显增高,LC3 Ⅱ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且加入自噬抑制剂后,A549细胞对DL作用的敏感性显著下降(P<0.01),表明自噬参与了DL诱导的A549细胞死亡。与空白组比较,DL组(20 μmol·L-1)能够使自噬相关蛋白3(Atg3)、自噬相关蛋白5(Atg5)的表达增加并使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P<0.01)。结论 DL能够激活凋亡与自噬从而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肺岩宁方(肺岩宁)对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观察顺铂(0、2.0、4.0、6.0、8.0、10.0 mg?L-1)对A549和A549/DDP(顺铂耐药)细胞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肺岩宁(0、100、200、300、400、500、600 mg?L-1)对A549/DDP细胞增殖能力影响;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法(WB)观察A549和A549/DDP组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将A549/DDP细胞分为空白组、肺岩宁组(200 mg?L-1)、顺铂组(6.0 mg?L-1)和联合用药组[肺岩宁(200 mg?L-1)+顺铂(6.0 mg?L-1)],并进行相应处理,侵袭小室(transwell)实验比较各组侵袭能力;WB检测各组EMT相关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各组耐药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A549组比较,A549/DDP组对顺铂耐药性显著增高(P<0.01);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经肺岩宁、顺铂处理后,与空白组比较,肺岩宁可浓度依赖性抑制A549/DDP细胞增殖(P<0.01);肺岩宁组、顺铂组、联合用药组侵袭能力降低(P<0.01);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用药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肺岩宁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表达降低(P<0.01),顺铂组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Snail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联合用药组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用药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肺岩宁组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多药耐药因子1(MDR1)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拓扑异构酶Ⅱα (TOPO Ⅱα)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1);顺铂组LRP、MDR1、TOPO Ⅱα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1);联合用药组LRP蛋白和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MDR1、TOPO Ⅱα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1);与顺铂组比较,肺岩宁组、联合用药组LRP、MDR1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TOPO Ⅱα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1);与肺岩宁组比较,联合用药组LRP、MDR1、TOPO Ⅱα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 肺岩宁方能够逆转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其机制可能与调控EMT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鸦胆子苦醇对人胃癌HGC-2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检测不同浓度鸦胆子苦醇对HGC-27细胞增殖的影响;鸦胆子苦醇(7.5、15、30 μmol·L-1)作用于HGC-27细胞24 h,分析细胞克隆形成情况;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脂质过氧化荧光探针(C11-BODIPY)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40成员1(SLC40A1)、转铁蛋白(TRF)、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随鸦胆子苦醇药物浓度增大,HGC-27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5.34 μmol·L-1;鸦胆子苦醇组(7.5、15、30 μmol·L-1)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减少(P<0.05,P<0.01),呈现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鸦胆子苦醇组(7.5、15、30 μmol·L-1)细胞内ROS,脂质过氧化水平,细胞内铁离子浓度及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泄漏均明显升高(P<0.05,P<0.01),呈现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鸦胆子苦醇组(15、30 μmol·L-1)SLC7A11、GPX4、SLC40A1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TRF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鸦胆子苦醇组(15、30 μmol·L-1)Nrf2和HO-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鸦胆子苦醇可能通过抑制Nrf2/HO-1通路诱导铁死亡抑制HGC-2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芍药苷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检测不同浓度芍药苷(2.5、5、10、20、25 μmol·L-1)对H1299、H292、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筛选合适药物浓度及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芍药苷对肺癌细胞抑制作用。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V-FITC)/碘化丙锭(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芍药苷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在合适药物浓度干预下,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剪切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变化,同时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Hippo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芍药苷对人肺癌H1299、H292和A549细胞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芍药苷可显著诱导A549细胞出现凋亡现象(P<0.01),同时降低Bcl-2/Bax(P<0.01),并显著升高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与空白组比较,芍药苷组A549细胞中的HIF-1α、具有PDZ基序的辅转录激活子(TAZ)、大肿瘤抑制激酶1(LATS1)、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1(MOB1)、Yes激酶相关蛋白(YA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LATS1、p-MOB1、p-YAP表达显著升高(P<0.01)。同时对磷酸化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p-MST1)及MST1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芍药苷可通过改善细胞缺氧状态、抑制异常激活的Hippo信号通路诱导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飞龙掌血醇提物对NSCLCA549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A549细胞,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并计算A549细胞的存活率,筛选出药物的浓度。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法检测各组及加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后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及加入3-MA后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 Ⅱ)、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1)及PARP1、活化的死亡激动剂(t-Bid)及Bid、泛素结合蛋白p6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干预24 h,0.25 g·L-1飞龙掌血醇提物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0.5、1、2、4 g·L-1飞龙掌血醇提物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48 h时0.25、0.5、1、2、4 g·L-1飞龙掌血醇提物组细胞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显著下降(P<0.01),且4 g·L-1飞龙掌血醇提物细胞的存活率不到10%。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0.5 g·L-1飞龙掌血醇提物组细胞的总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1、2 g·L-1飞龙掌血醇提物组时细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与2 g·L-1飞龙掌血醇提物组和3-MA组比较,3-MA联合飞龙掌血醇提物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1、2 g·L-1飞龙掌血醇提物组促凋亡蛋白cleaved PARP1、Bax、t-Bid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Bid蛋白表达在2 g·L-1飞龙掌血醇提物组显著减少(P<0.01);0.5、1、2 g·L-1飞龙掌血醇提物组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0.5、1、2 g·L-1飞龙掌血醇提物组p62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LC3 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飞龙掌血醇提物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自噬和诱导细胞凋亡,共同促进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ART)对结直肠癌HCT-8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并探讨ART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EMT能力和蛋白激酶B(Akt)/Snai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的ART对HCT-8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RT对结直肠癌HCT-8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检测不同ART浓度对肿瘤细胞HCT-8细胞中EMT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分布情况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N-钙黏蛋白(N-cadherin),vimentin,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以及对Akt/Snail信号途径中相关蛋白Akt1,磷酸化Akt1(p-Akt1)和Snail1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ART作用于HCT-8后,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并绘制出量效曲线,得出ART对HCT-8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6.67±1.95) μmol·L-1,且与药物质量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由此实验处理组分为4组,空白组(0 μmol·L-1),ART低剂量组(2 μmol·L-1),ART中剂量组(10 μmol·L-1),ART高剂量组(50 μmol·L-1);与空白组比较,ART组可显著抑制HCT-8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与空白组比较,ART组中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且p-Akt1和Snail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从而抑制EMT(P<0.05)。结论 ART可以抑制EMT引起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Snail通路活化从而逆转EMT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青蒿琥酯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10,20,30 μmol·L-1青蒿琥酯处理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青蒿琥酯对HCT-8细胞的凋亡诱导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青蒿琥酯对HCT-8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青蒿琥酯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经青蒿琥酯处理后,电镜下可见HCT-8细胞膜皱缩、染色质凝聚、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10,20,30 μmol·L-1青蒿琥酯处理组凋亡率分别为17.1%±3.8%,29.5%±5.1%,41.4%±5.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5.1%±1.4%.P<0.05.在20 μmol· L-1青蒿琥酯处理组,HCT-8细胞G0/G1期所占比例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S期与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则下降.10,20,30 μmol·L -1青蒿琥酯处理组Bax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0±0.03,0.40±0.05和0.50±0.0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06 ±0.02),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Bcl-2/Bax呈下降趋势.结论:青蒿琥酯可以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8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阻滞结肠癌细胞周期和上调促癌基因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陈芳  ;沈晓君 《中医药研究》2009,(11):1307-1308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诱导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kle cell.VSMC)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HCY诱导的兔VSMC增殖模型,与不同浓度的ICA共同培养48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结果0.2mg/L、0.4mg/L ICA组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与HCY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l和CDK4的表达量均随ICA剂量增加而减少。结论 ICA桔抗HCY诱导的兔VSMC增殖.其主要机制可能与Cyclin D1及CDK4的低表达所致的细胞周期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的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TCRBCL)的病理形态、预后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根据WHO淋巴瘤分类(2008版)的标准对4例TCRBCL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应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DAKO)检测瘤细胞及背景细胞的免疫表型,抗体包括CD20,CD79a, CD3,CD15,CD68,CD30、CD10,BCL-6,CD21。结果:少量肿瘤性大细胞分布于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背景中,免疫组化肿瘤性大细胞CD20阳性,背景小细胞CD3阳性,组织细胞CD68阳性。结论:TCRBCL是一个独立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形态学变异体,易误诊为霍奇金淋巴瘤、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等,诊断应结合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健脾化瘀方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②用Annexin V/PI荧光双染法检测健脾化瘀方诱导肿瘤细胞进入凋亡的影响;③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脾化瘀方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阻滞效应。结果:①健脾化瘀方能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细胞的抑制率也明显增强,呈现剂量及时间依赖性。②当2mg/ml和4mg/ml健脾化瘀方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48h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的产生。③细胞周期方面,健脾化瘀方作用于人胃癌细胞SGC-7901后G2/M期比例与阴性对照组相较显著上升,G0/G1期稍有上升,而S期比例下降,表明细胞被阻滞于G2/M期。结论:健脾化瘀方可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作用并能够诱导该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5.
"精"学说与干细胞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体干细胞功能不足则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或人的早衰现象,中医认为此为先天之精不足,临床以补肾填精法来治疗如五软五迟和早衰等病证.故今后或许可从调控干细胞增殖分化角度来研究中医学中由于先天之精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病证.从干细胞角度来阐述中医学"精"学说,讨论了它们的相似之处.认为全能干细胞蕴藏了全部先天之精,这是精的来源.并将全能干细胞及已发现的多种成体干细胞的功能,与"精"的繁衍生殖、生长发育、生髓化血等功能相比较,认为"精"与干细胞的基本属性较相似.试图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是在基因调控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就近几年细胞凋亡信号传递机制、酶学机制以及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机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是在基因调控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就近几年细胞凋亡信号传递机制、酶学机制以及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通莲I号方及其拆方在不同浓度下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形态和生长周期的调节作用;探讨该方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方法: 将Eca109细胞以1×106个/皿密度接种于Φ100 mm培养皿中,以10%小牛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37 ℃,5%饱和湿度的CO2培养箱孵育,细胞贴壁24 h,分别加入浓度为25~3 200 mg·L-1倍比梯度的通莲I号方(T)、清热解毒拆方(Q)、活血行气拆方(H)、滋阴养血拆方(Z)等4方提取液,孵育48 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细胞周期。 结果: T,Q,H的IC50值分别为386,771,729 mg·L-1;与空白对照组(C)相比,T,Q,H 3方显著影响Eca109细胞周期变化:G1期细胞所占比率分别为69.43%,60.84%,61.90%。同时,T,Q,H组细胞的S期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方作用最强。而Z方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通莲I号方通过抑制细胞进入S增殖期从而干预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各拆方具有协同作用,全方作用最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通莲Ⅰ号方及其拆方在不同浓度下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形态和生长周期的调节作用;探讨该方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将Eca109细胞以l x106个/皿密度接种于Φ100 mm培养皿中,以10%小牛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37℃,5%饱和湿度的CO2培养箱孵育,细胞贴壁24 h,分别加入浓度为25~3 200 mg·L-1倍比梯度的通莲Ⅰ号方(T)、清热解毒拆方(Q)、活血行气拆方(H)、滋阴养血拆方(Z)等4方提取液,孵育48 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细胞周期.结果:T,Q,H的1C50值分别为386,771,729 mg·L-1;与空白对照组(C)相比,T,Q,H3方显著影响Eca109细胞周期变化:G1期细胞所占比率分别为69.43%,60.84%,61.90%.同时,T,Q,H组细胞的S期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方作用最强.而Z方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莲Ⅰ号方通过抑质细胞进入S增殖期从而干预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各拆方具有协同作用,全方作用最优.  相似文献   

20.
白花丹素对人舌癌Tca细胞增殖及凋亡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花丹抑制舌癌细胞Tca的增殖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舌癌细胞Tca按5×10(3)个/孔的浓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预培养24 h,待细胞80%长满孔底,24 h后将白花丹分别按0.025,0.1,0.2,0.3 mg/ml和0.4 mg/ml分别加入各培养组中,每组5复孔.置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分别培养48,72,96,120 h后,用酶标仪在490 nm下,MTT染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计算白花丹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同时,Hoe-chest33342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核变化情况,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白花丹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白花丹对人舌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当药物浓度达0.4 mg/ml时,培养48 h时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当药物浓度在0.3 mg/ml细胞培养达96h时,与小于0.3 mg/ml和小于96h培养时间的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此点是白花丹有效成分抑制肿瘤细胞的一个关键点.细胞培养72 h后Hoechst33342染色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不断增加,凋亡细胞的数量越来越多.当药物浓度达到0.4 mg/ml时,镜下几乎很少见到完整的细胞核出现,相反出现了大量的细胞和碎片和不完整的细胞核.结论 白花丹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长,导致肿瘤细胞大量地细胞凋亡,说明其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