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表达情况,分析PLR、NLR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池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池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常规健康体检并证实为健康者人群3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全部入选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实验室指标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计算NLR、PLR比值;按照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将急性脑梗死80例患者分为硬化斑块组与非硬化斑块组,比较3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PLR、NLR,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NLR、PLR相关性;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NLR、PLR用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效能。结果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查有41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形成率为51.25%。3组中,斑块硬化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NLR、PLR值最高[(1.44±0.25) mm、3.20±0.84、143.47±58.38],其次为非斑块硬化组[(1.12±0.18) mm、2.41±0.54、119.00±48.91],健康对照组[(0.77±0.09) mm、1.81±0.46、68.99±21.85]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双变量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NLR、PLR值均呈正相关(r=0.571、0.475,P <0.05);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LR用于急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742。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NLR、PLR高表达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考虑NLR、PLR的升高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9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及3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未合并颈动脉硬化组(DM-AS组)138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DM+AS组)16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不同组间的NLR、PLR及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1)糖尿病组(DM组)BMI、腰臀比、肌酐(Cr)、尿酸(UA)、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Hb A1c、NLR及PLR水平差高于N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低于N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AS组年龄、病程、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患病率、脑血管意外患病率、SBP、Hb A1c、FPG、FINS、NLR、PLR高于DM-A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 A1c、SBP、PLR是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及PLR与2型糖尿病相关;多因素分析PLR可能是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97例ICP患者作为ICP组,再按病情分度分为轻度ICP组(n=62)和重度ICP组(n=35);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为对照组(n=40)。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资料及外周血NLR、PLR水平。比较各组采用单因素、Pearson相关系数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指标与ICP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对ICP的诊断价值。结果ICP组NLR为4.86±1.65,明显高于对照组(3.61±1.10),且重度ICP组的NLR为5.23±1.26,明显高于轻度ICP组(4.65±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轻度ICP组、重度ICP组的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与血清总胆汁酸(sTBA)呈正相关(r=0.290,P<0.05),PLR与sTBA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血小板体积(MPV)(OR=1.241)、NLR(OR=1.902)是IC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LR诊断轻度ICP、重度IC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7、0.699(P<0.05)。结论NLR与ICP的发生、发展及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作ICP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潜在指标,指导临床诊疗,而PLR对ICP的诊断和病情程度评估均未显现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32例HLA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6例胆源性、酒精性急性胰腺炎非HLAP患者作为对照组,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NLR、PL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分析NLR、PLR与血脂指标、炎性因子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诊断价值,对比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NLR、PLR水平,分析NLR、PLR与HLAP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NLR、PLR、TC、TG、CRP、PCT高于对照组、健康组,对照组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NLR、PLR与TC、TG、CRP、PCT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NLR、PLR联合诊断AP的AUC为0.901,95%CI为0.858~0.934,敏感度为80.30%,特异度为92.42%,两者联合诊断HLAP的AUC为0.846,95%CI为0.788~0.893,敏感度为71.21%,特异度为83.33%,均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NLR、PLR高于中度患者、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NLR、PLR与HLAP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NLR、PLR联合检测在HLAP诊断与病情评估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24小时内血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其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128例,据溶栓治疗90天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 3~6分,5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溶栓后血常规、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计算NLR及PLR。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一步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得出其对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NLR、P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ROC曲线对NLR、PLR及其联合指标进一步分析发现,NLR判断脑梗死溶栓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当最佳临界值为3.755时,敏感度为69.8%,特异度为74.7%。PLR判断脑梗死溶栓预后AUC=0.746,当最佳临界值为145.055时,敏感度为64.2%,特异度为78.7%。NLR与PLR联合检测脑梗死溶栓预后的AUC=0.781,临界值为1.337时,敏感度为69.8%,特异度为76.5%。结论 NLR、PLR及其联合指标作为新型炎症指标,其升高对脑梗死溶栓患者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鲍欣然  哈敏文 《临床荟萃》2021,36(2):139-14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癌胚抗原(CEA)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将晚期NSCLC患者135例分为高低NLR组、高低PLR组、高低CEA组,比较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NLR、PLR、CEA对晚期NSCLC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低NLR组中位OS明显高于高NLR组(χ2=10.05,P<0.01)。低PLR组中位OS明显高于高PLR组(χ2=6.128,P=0.013)。低CEA组中位OS明显高于高CEA组(χ2=12.18,P<0.01)。NLR、PLR、CEA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是NLR,为0.761。结论 NLR、PLR、CEA均可不同程度的评估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其中NLR的预测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韩月  彭辉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0):2954-2956
目的 探讨血常规、凝血常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符合研究要求的AAD住院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30 d内存活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70例)和死亡组(23例),比较两组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相关指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常规指标对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D-二聚体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LR预测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7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升高是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PLR可作为AAD患者医院内死亡的潜在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4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根据Gensini积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Gensini积分≥64分)75例、中低危组(Gensini积分<64分)69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PLR、NLR与患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PLR、NLR对患者高危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NLR、PL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NLR、PLR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NLR、PLR呈正相关关系(r=0.386,P<0.001;r=0.487,P<0.001)。NLR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高危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843,95%CI 0.78~0.907,最佳截断值为2.566,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73.3%;PLR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0.778~0.909,最佳截断值为107.054,敏感度为84.1%,特异度为78.7%。结论 NLR、PLR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的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NLR、PLR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经济且易测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37例IBD患者和300例体检的健康对照者,测定其外周血血常规,计算NLR和PLR。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制作ROC曲线,并且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D组的3项检测项目水平大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3.746~-2.416,P0.05)。各ROC曲线下最佳cut off值:RDW为13.15、NLR为2.90、PLR为167.5;各ROC曲线下的面积:RDW为0.561、NLR为0.845、PLR为0.749,联合检测为0.862;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高,敏感度达到69.2%。结论血液RDW、NLR和PLR在IBD患者中增高,3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价IBD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钠(Na)对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并行阑尾切除术的27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单纯性阑尾炎组(228例)和复杂性阑尾炎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项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复杂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清TBIL和N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复杂性阑尾炎的预测价值。结果复杂性阑尾炎组的术前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TBIL、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Na水平均低于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NLR、血清TBIL和Na是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5、0.487、1.29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阑尾炎患者NLR、血清TBIL水平均与血清Na呈负相关(r=-0.255、-0.207,P<0.05),NLR与血清TBIL无相关性(r=0.07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TBIL+Na联合检测预测复杂性阑尾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高于TBIL、Na、NLR单独检测的0.777、0.789、0.799(P<0.05);NLR+TBIL+Na联合检测预测复杂性阑尾炎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2.50%和95.30%。结论NLR、TBIL和Na是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复杂性阑尾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PR)在早期诊断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21年1-12月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尿液cmv-DNA为阳性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162例,另选同期在该院就诊的未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婴幼儿11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婴幼儿年龄均≤6个月。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婴幼儿的血常规各项指标,从而计算NLR、PLR、LMR、MPR 4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以上指标对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的效能。结果 NLR、PLR、LMR、MP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8、0.702、0.631、0.620。NLR、PLR联合检测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AUC为0.755,对应的灵敏度为59.88%,特异度为85.09%(P<0.001)。结论 NLR、PLR、LMR、MPR作为炎症指标在≤6个月的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具有诊断价值,且NLR、PLR联合检测在巨细胞病毒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0)、预后不良组(n=40)两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相关性,统计分析两组不同NLR、PLR患者的病死情况。结果 预后良好组的NIHSS评分≥5分、高血压患者比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明显短于预后不良组,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RL、PLR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与NLR、PLR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682、0.654,P<0.05),mRS评分与PLR、PLR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511、-0.490,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病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和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狭窄(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4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1例无CAS的ACI患者设为对照组,201例有CAS的患者设为狭窄组。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将狭窄组分为轻度狭窄组(n=88)、中度狭窄组(n=61)、重度及闭塞组(n=52)。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ACI患者CA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MHR对ACI患者CAS的预测价值。结果狭窄组MH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重度及闭塞组M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R为ACI患者CAS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当MHR为0.535时,其对ACI患者合并CAS的预测价值最高,敏感度为40.30%,特异度为85.40%。结论MHR为ACI患者CAS的独立危险因素,MHR可能是预测ACI患者CAS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炎症反应标志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比值(CA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HBV-ACLF患者的医疗记录。通过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比较预测价值。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炎症标志物和临床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研究人群的30 d生存率。结果 共纳入87名HBV-ACLF患者,其中生存组51例,死亡组36例。生存组的LMR高于死亡组,NLR和CAR低于死亡组(均P<0.05),而PL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和CAR与30 d生存率独立相关。以NLR=6.99和CAR=0.79为临界值,NLR-high+CAR-high组的30 d生存率低于NLR-low+CAR-low组。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PLR)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ACI)与预测斑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2020年 1月 ~2021年 1月住院治疗的 ACI患者 54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65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外周血 NLR,PLR检测,比较两组外周血 NLR和 P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 ROC)曲线探究 NLR和 PLR诊断 ACI的价值,对比不同稳定性斑块患者外周血 NLR和 PLR水平,探究二者之间关系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外周血 NLR(3.16±0.17 vs 2.23±0.12)和 PLR(133.45±5.02 vs 111.04±7.5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血小板计数(PLT)对子痫前期(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正规建卡并于孕晚期确诊为PE的137例孕妇(实验组)以及同期正规建卡的13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孕妇的PLR、NLR及PLT。结果实验组NLR水平高于对照组,PL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度PE组PLT及PLR水平低于轻度PE组,NLR水平高于轻度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及NLR是P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 0. 001); NLR与发现血压升高至终止妊娠时间呈负相关(r=-0. 173,P=0. 043),PLT与发现血压升高至终止妊娠时间呈正相关(r=0. 241,P=0. 005)。结论监测孕期NLR、PLR及PLT水平变化可预测PE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分析。方法选择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60例2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65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危险因素及NLR、PLR水平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BUN、Cr、HDL、U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SBP、DBP、TG、TC、CRP与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 A1c与F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NLR、PLR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DL、SNP、SBP、NLR、PLR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SBP、DBP、TG、TC、Hb A1c、FPG与CR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06例CAP患者,根据治疗结局分为良好结局组(170例)与不良结局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PCT、IL-6、NLR和PLR水平,并探讨其变化趋势对预后的价值。结果入院后第7天不良结局组PCT、IL-6、NLR和PLR水平明显高于良好结局组(P0.05)。比较第1、3、7天的PCT、IL-6、NLR和PLR水平,良好结局组呈下降趋势,不良结局组呈上升趋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第1、3、7天PCT、IL-6、NLR及第7天PLR在判断不良结局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IL-6、NLR和PLR水平越高或随时间持续升高,对CAP患者不良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相关指标对经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于该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1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访至2022年8月,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46例)和存活组(152例)。记录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经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吸烟、TNM分期Ⅳ期、ECOG评分2分比例及NLR、PLR、LMR较高(P<0.05)。NLR、PLR、LM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0.793、0.81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72%、179.21%、3.44%。吸烟、TNM分期、美国东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8日—2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02例COVID-19患者作为COVID-19组,以2020年1月7日5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OVID-19患者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分为非重症组(218例)和重症组(84例);根据院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269例)和病亡组(33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入院时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炎性反应指标检测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结果COVID-19组与对照组比较,NEUT#、LYMPH#、PLT计数、NLR、P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男性比例、高血压比例、年龄、WBC计数、NEUT#、NLR、PLR、hs-CRP和PCT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LYMPH#和PLT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P<0.05)。病亡组男性比例、年龄、WBC计数、NEUT#、NLR、PLR、hs-CRP和PCT均高于生存组(P<0.05),院内生存时间、LYMPH#和PLT计数均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NEUT#和NLR均是COVID-19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T计数是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可信区间(CI)为0.756~0.882,P<0.001],最佳临界值为6.18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63%、68.95%、35.88%、93.96%。结论NLR与COVID-19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发生密切相关,是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