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炎症反应标志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比值(CA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HBV-ACLF患者的医疗记录。通过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比较预测价值。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炎症标志物和临床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研究人群的30 d生存率。结果 共纳入87名HBV-ACLF患者,其中生存组51例,死亡组36例。生存组的LMR高于死亡组,NLR和CAR低于死亡组(均P<0.05),而PL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和CAR与30 d生存率独立相关。以NLR=6.99和CAR=0.79为临界值,NLR-high+CAR-high组的30 d生存率低于NLR-low+CAR-low组。N...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某院2020年9月—2022年5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评分对患者进行分层,随访时间12个月,以评估其生存及细菌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血清I-FABP水平。两变量间相关性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预测随访期间细菌感染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时间依赖性ROC曲线评估I-FABP对肝硬化相关死亡的预测性能。 结果 共纳入131例肝硬化患者,随访期间有45例患者因细菌感染或感染发展住院治疗。感染住院中位时间为115(42,251)d,平均住院时间15 d。最常见的感染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占20.6%(27例)。I-FABP与血清IL-6(r=0.270,P < 0.001)和MELD评分(r=0.364,P < 0.001)相关,并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Child-Pugh A级=1.18 μg/L,Child-Pugh B级=1.51 μg/L和C级=2.29 μg/L)。随访期间有45例(34.4%)患者因细菌感染累积住院71次,27例合并SBP患者的I-FABP中位数高于未合并者(2.26 VS 1.25,P=0.001)。此外,观察期累计死亡患者29例,3、6、9、12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4.6%、13.7%、19.8%、22.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I-FABP可以预测SBP和1年生存率,且I-FABP四分位数显示出良好的预后区分能力。时间依赖性AUC显示I-FABP在不同时间点对肝相关死亡的预测能力与MELD评分相近,上述两种参数的联合模型显示出较高的预测价值。 结论 I-FABP能较好地预测肝硬化相关SBP发生及长期生存方面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急性胃肠道损伤(AGI)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肝硬化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FABP水平。计算入院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住院病历评估AGI程度,观察30天和90天生存状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变量间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效能。结果 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硬化脓毒症患者I-FABP与降钙素原(PCT)、MELD和SOFA评分均相关(均P<0.05),AGI分级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38)。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30天病死率为25.0%(21例),90天病死率为35.7%(30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对酶联法与乳胶法检测乙肝病毒的比对试验进行分析。方法:对846例做健康体验人员的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分别使用酶联法以及乳胶法,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使用酶联法进行检测,HBsAg34例,阳性率为0.4%,乳胶法检测33例,阳性率为0.3%,两种方法检测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对乙肝病毒检测中,使用酶联法及乳胶法,均能有效检测出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能力较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糖萼 素(GC)指数(GC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比值( VITRO)评分在预测门静脉高压相关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作用。方法纳入 62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至少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实验室检查和上消化 道内镜检查。用ELISA法测定患者循环GC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测定vWF水平,并计算GCI和VTTRO评分。用Speaman相关分析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性。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预测随访期间新发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 AUC)比较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新发 静脉曲张出血17例,无静脉曲张出血45例。出血患者的GCI和VTTRO评分均高于未出血患者(P均<0.001)。GCI 和VTTRO评分与肝病严重程度相关,并与脾脏厚度和血肌酐呈正相关(P均<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GCI(风险比=1.39 , 95%置信区间:1.04~ 1.85 ,P= 0.025)和VITRO(风险比=1.21 ,95%置信区间:1.03~1.41 ,P=0.017)是静脉曲张出血的显著预测因素。在临界值2.93和4.30水平下,GCI和VITRO评分可以预测静脉曲张出血,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24%和86.67%.82.35%和80.00%,AUC分别为0.893和0.842。结论GCI 和VITRO评分是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出血和风险分层的潜在无创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